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福州为花茶生产地区,盛产茉莉花。以往栽培品种都是单瓣花(台湾种),近年引进了双瓣花(广东种),而且发展很快。单瓣茉莉花开放时间早,约在下午六点左右(伏花),双瓣花开放时间则比单瓣花迟1~2小时。两种花品种不同,特性不同,窨制出的花茶品质也有不同。为了进一步阐明单瓣茉莉花与双瓣茉莉花窨制花茶品质特征,探讨适合于不同品种的窨制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对单瓣与双瓣茉莉花窨制花茶品质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茉莉花是一种气质花,其香气是在开放过程中形成的。茉莉鲜花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苄酯、芳樟醇和α-法呢烯,但不同鲜花品种、产地和采摘时节的香气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广西茉莉花香气中芳樟醇相对含量与福州茉莉花相当,但乙酸苄酯和α-法呢烯的相对含量则低于福州茉莉花;单瓣茉莉花香气中芳樟醇和α-法呢烯相对含量高于双瓣茉莉,乙酸苄酯相对含量则低于双瓣茉莉;7、8和9月的福州茉莉花香气中乙酸苄酯相对含量接近;9月的芳樟醇相对含量高于7、8月,但其α-法呢烯的相对含量却低于7月和8月。利用茉莉花茶香气品质评价指数(JTF)考察鲜花香气品质,结果发现福州双瓣茉莉鲜花的JTF指数(1.88)高于福州单瓣茉莉(1.66)和广西双瓣茉莉(0.77),7月福州双瓣茉莉的JTF指数(2.37)高于8月(1.88)和9月(0.88),这表明本研究中福州双瓣茉莉品质优于福州单瓣茉莉和广西双瓣茉莉,且伏花的香气品质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等级云南红碎茶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不同等级云南红碎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6.14-15.24mg/g。云南红碎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都呈现碎茶1号碎茶2号碎茶3号碎茶5号末茶的变化规律,且与感官品质得分间相关系数达0.9525和0.929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茶毫氨基酸组成及矿质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茶白毫的多少及隐显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明确茶毫中的化学组成,以富含茶毫的碧螺春、滇红、白毫银针及白牡丹4个茶样为研究对象,将茶毫与茶身进行分离,利用碳氮元素分析仪对其总碳、总氮及碳氮比进行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用来测定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茶毫中的C、N含量分别为2.96%~4.74%和42.87%~45.58%,其中N含量显著低于茶身(P0.01),C含量差异不显著,C/N茶毫显著高于茶身;茶毫中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0.78%~12.46%和20.78~34.65 mg·g~(-1),其中水解氨基酸主要组分及总量均显著低于茶身(P0.01),游离氨基酸总量低于茶身(P0.05),而茶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游离氨基酸组分差异不显著,茶毫中茶氨酸所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显著高于茶身(P0.05);茶毫中的矿质元素普遍低于茶身,其中P、S含量极显著低于茶身(P0.01),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茶毫中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并不比茶身高,但品质成分组成比例的差异赋予了富含茶毫茶叶特有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武夷岩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武夷岩茶的氨基酸中含有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均衡;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0.47%~40.46%,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61.29%~63.90%;呈鲜味的氨基酸含量也占氨基酸总量的23.80%~28.63%,因此,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6.
双瓣茉莉5个花期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福州双瓣茉莉花小花蕾期、大花蕾期、花开12 h开花期、花开24 h开花期和花败期5个时期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开花期是挥发性物质集中释放期,花败期含量急剧下降,小花蕾和大花蕾时期仅少量释放,这符合茉莉花为气质花的特性。萜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是双瓣茉莉花香主要成分,萜类挥发性物质在盛开时大量释放,酯类挥发性物质通常在花开12 h开花期释放量最高。5个不同时期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性物质种类和绝大部分挥发性物质含量均是在开花期最高,其中含量较高的乙酸芳樟酯、α-金合欢烯、乙酸苯甲酯、苯甲醇、γ-依兰油烯、乙酸甲酯、反式-法呢醇和β-罗勒烯等是双瓣茉莉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结果将为茉莉花精油的提取及茉莉花制茶的采摘时期提供依据,为开展双瓣茉莉花挥发性物质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茉莉花产量与土壤氮含量、植物氮含量的关系,为提高茉莉花产量提供氮营养管理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采样、测试和统计分析,对横州茉莉花产量与氮营养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土壤全氮含量1.65~2.45 g/kg和水解氮含量51.20~124.19 mg/kg是高产地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土壤水解氮含量与根、枝、叶、花氮和诸多营养元素含量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高产地块土壤水解氮含量51.20~124.19 mg/kg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下,均未达到显著相关,说明当土壤水解氮含量超过124.19 mg/kg后,可能由于土壤水解氮含量过高引起其他养分的不均衡吸收,结果导致根、枝、叶、花氮和其他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降低,此种情况下不利于高产。茉莉花叶硼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高产地块叶硼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高产地块土壤全氮含量和水解氮含量范围分别为1.65~2.45 g/kg和51.20~124.19 mg/kg;高产地块根、枝、叶、花氮和其他诸多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土壤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美肤宝中14种元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美肤宝中含有或富含人体必需的宏(镁、钙)、微(铁、锰、铜、砷、钴等)量元素;氨基酸总量为6.50mg/g,其中10种药效,11种必需半必需和13种香甜味氨基酸分别为3.94、4.18、4.52mg/g,各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0 .6%、64.3%、69.5%;美肤宝护肤健美作用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氨基酸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姬松茸60Co辐射新菌株J5子实体中营养成份、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子实体中鲜味氨基酸总量(5.51 g/100 g)、甜味氨基酸总量(5.7 g/100 g)、硫氨氨基酸总量(1.81 g/100 g)、支链氨基酸总量(3.97 g/100 g)、芳香族氨基酸总量(1.68 g/100 g)、儿童氨基酸总量(1.8 g/100 g)、必需氨基酸总量(10.16 g/100 g),分别占氨基酸总量(23.17 g/100 g)的23.78%、24.60%、7.81%、17.13%、7.25%、7.77%、43.85%,也分别比姬松茸J1高24.94%、22.84%、14.56%、19.22%、17.48%、17.65%和19.53%。多不饱和脂肪酸(76.35%)和不饱和脂肪酸(74.65%)比姬松茸原菌株J1分别高2.21%和2.61%。1 kg子实体含镉5.61 mg、铅0.39 mg、汞0.5 mg和砷0.03 mg,也分别比原菌株姬松茸J1降低21.32%、19.35%、58.51%和72.73%;铅和砷的含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食用菌NY/T749-2003的标准。子实体中农药残留的溴氰菊酯、百菌清、六六六、多菌灵、滴滴涕和二氧化硫的含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食用菌NY/T749-2003的标准。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甲基托布津、甲胺磷和毒死蜱的含量符合欧盟2003年出口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茶渣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春、秋两季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铁观音等7个茶树品种茶渣蛋白质和水解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间和季节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春梢蛋白质含量27.53%~31.70%,秋梢蛋白质含量1 6.90%~24.20%。春梢水解氨基酸总量31.38%~36.46%,秋梢水解氨基酸总量21.42%~27.59%,茶树品种间水解氨基酸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季节间春梢水解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秋梢。在检出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亮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81%~41.47%。氨基酸比值系数评价结果显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SRC为57.51~68.01。  相似文献   

11.
王川丕  刘新  诸力 《中国茶叶》2012,(12):12-14
游离氨基酸是茶叶中杂环类香气成分的重要前提物质,茶叶中有20多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是茶叶中所有游离氨基酸含量之和,是评价茶叶鲜爽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量与茶叶品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中国与日本不同品牌抹茶中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性,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16种贵州抹茶及6种日本抹茶中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通过SPSS Statistics19和Origin 8.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制作指纹图谱,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抹茶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0.60%~2.58%,水解氨基酸总量在20.31%~25.75%,整体含量较日本抹茶偏低,个别品种接近日本抹茶,但茶氨酸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日本抹茶。不同来源的抹茶,其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也有明显不同。说明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指纹图谱可以作为抹茶特征识别的依据之一,并为抹茶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测定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TAA)最高为单边种(519.15 mg/hg),最低为新西兰白肉(228.66 mg/hg),变异系数为17.18%;31份种质均含有17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最主要的2种氨基酸;17种氨基酸中,甲硫氨酸的变异系数最高(47.86%),甘氨酸的变异系数最低(12.71%);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94.95 mg/hg,占TAA的29.10%;鲜味氨基酸平均含量144.44 mg/hg,占TAA的43.04%;药用氨基酸极高,占TAA的71.94%;野生种质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比值显著高于栽培种质;来自日本的种质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高;红肉种质与白肉种质各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氨基酸通透酶1(AAP1)是位于细胞膜上与氨基酸转运有关的载体蛋白。以转组成型启动子(UBI)的AAP1玉米植株(N7-30、N7-26)、转胚乳特异性启动子(Glu)的AAP1玉米植株(KF8-33、KF8-39、KF9-22)为材料,探究转AAP1基因玉米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转AAP1基因玉米的根部和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抽丝期最高;根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成熟期最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抽丝期最高。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变化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抽丝期达到最高值;种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转胚乳特异性启动子玉米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脯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转组成型启动子玉米种子。AAP1可以提高植物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与转运,进而提高植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了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茗科1号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8.43 mg/g,金牡丹工夫红茶为37.20 mg/g。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组分为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其中茗科1号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73.02±3.63)%,金牡丹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66.82±7.94)%。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组分含量总体差异较小,与铁观音工夫红茶均有较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可以作为金牡丹工夫红茶区分茗科1号、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及酪氨酸可以作为茗科1号工夫红茶区分金牡丹、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不同品种紫米淀粉、脂肪、花青素、多酚、氨基酸和矿质元素间的差异,探究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选取云南墨江(MJ)、湖南新化(HN)、贵州黎平(GZ)和陕西汉中(SX)4个产地的紫米,并与红米(R)、黑米(B)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紫米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具有不同营养特征。HN紫米的淀粉含量最低(68.13%),脂肪(2.38%)、矿质元素Fe、K、Mg、Mn、Na、P、Zn含量最高,其中Mn(80.37 mg/kg)、Na(10.75 mg/kg)元素显著高于其他产地;MJ和SX紫米花青素(533.03 mg/kg,412.54 mg/kg)、多酚(340.55 mg/100 g,387.91 mg/100 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而GZ紫米花青素(156.55 mg/kg)和多酚(239.23 mg/100 g)显著低于其他产地紫米。SX紫米氨基酸总量(74.37 g/kg)与必需氨基酸(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s,ΣEAA,26.09 g/kg)含量最高,与其他紫米差异不显著。紫米成分间相关性分析显示,花青素与多酚呈极显著正相关(0.625),二者分别与Ca呈显著负相关(-0.571,-0.549)。Asp、Gly与Fe、Ca呈显著正相关,大部分元素间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有色稻米间,红米淀粉(74.73%)含量最高,花青素(9.05 mg/kg)、氨基酸总量(55.94 g/kg)、ΣEAA(19.78 g/kg)、Fe(6.51 mg/kg)、Mg(609.41 mg/kg)、P(1746.72 mg/kg)元素含量最低,与紫米和黑米差异显著(P<0.05)。黑米花青素(533.03 mg/kg)、多酚(453.53 mg/100 g)含量显著高于(P<0.05)其他有色稻;黑米和紫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P<0.05)红米。有色稻ΣEAA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total non-essential amino acid,ΣNEA)比例在0.54左右。主成分分析将3种有色稻分为红米、紫黑米两组,前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方差的91%。第一主成分(PC1)贡献率为67.5%,代表矿质元素,说明产地是有色稻米成分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二主成分(PC2)占总方差的18.2%,主要为总花青素含量、氨基酸等。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绿毛茶为原料进行腌制,分别对其安全性指标--亚硝酸盐含量,营养风味指标--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动态研究,结果发现:在3个月的腌制期间,亚硝酸盐与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含量变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呈两度下降两度上升的总体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三度上升三度下降的总体上升趋势.茶叶腌制后,并没有呈现一般果蔬类制品在腌制前期,亚硝酸盐含量快速上升的现象,却呈现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且远低于蔬菜<4 mg/g,酱腌菜<20 mg/g的国家安全控制标准.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果蔬腌制品一样呈现总体上扬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黄皮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特征、科学评价不同黄皮种质游离氨基酸对果实风味和药用价值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份黄皮种质果肉的20种常见游离氨基酸,采用味觉活度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20份黄皮种质果肉中均含有除胱氨酸和精氨酸以外的18种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多数种质间含量差异显著;各种质的总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在1309.7~9832.0 mg/kg之间,其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含量次之,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药用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6.3%~18.6%,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根据氨基酸呈味特性的不同,将18种氨基酸分为3大类呈味氨基酸,发现种质M1的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G2的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仅16份种质中的丙氨酸与少数种质中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的味觉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s, TAV)>1,对黄皮果实风味有贡献;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9.766%,能较好地反映出黄皮果肉游离氨基酸的综合特征;各黄皮种质的...  相似文献   

19.
四川黑茶品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四川黑茶原料、渥堆叶、康砖成品茶的氨基酸、儿茶素组成含量及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的含量。四川黑茶原料氨基酸含量为1424.00β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47.00βmg/100g,茶氨酸含量为87.15βmg/100g,儿茶素含量为27.63β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30%、8.18%、26.94%;渥堆叶氨基酸含量为1590.00β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68.00βmg/100g,茶氨酸含量为67.62βmg/100g,儿茶素含量为27.52β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24%、7.90%、24.53%;康砖成品茶氨基酸含量为1420.00β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29.00βmg/100g,茶氨酸含量为66.88βmg/100g,儿茶素含量为13.65β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27%、5.99%、23.92%。  相似文献   

20.
茉莉为木犀科素馨属(茉莉属)植物,有约100个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有大花茉莉(Jasminum grangiflorum L.)和小花茉莉(Jasminum sambac(L.)Ait)两个种。小花茉莉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主要栽培品种依花形结构一般分为单瓣茉莉、双瓣茉莉和多瓣茉莉3种。双瓣茉莉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20世纪60年代以前,单瓣茉莉是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因其花单产较低,逐渐被双瓣茉莉所替代,致使目前单瓣茉莉已趋绝种。现将单瓣茉莉和双瓣茉莉形态性状的调查结果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