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用鱼:当年草鱼种取自深圳市东山养殖场。共300尾,挑选健康且大小较均匀的个体,于室内水泥池中驯化一周后供实验用。 试验饲料:试验用饲料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配制。主要成分:玉米粉50%,花生饼30%,鱼粉10%,其它成分10%。鱼用化十香味素由中外合资广州化十营养保健饲料公司提供。 试验条件与日常管理:试验于室内1.5×1×1米的水泥池中进行。试验阶段水温控制在25±1℃。日投饲量按试验鱼体重的3%,每天早上8点及下午5点各投喂一半。每天早上清除残饵一次。为保持实验条  相似文献   

2.
复合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一种复方中草药制剂(黄芪∶板蓝根∶金银花∶生石膏=1∶1∶1∶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生长与免疫试验设7个处理,试验虾饲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9%、1.3%、1.7%、2.1%、2.5%的饲料,凡纳滨对虾的初始体重为0.10 g,养殖周期56 d。结果显示:随着复方中草药水平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之增加,但仅最高组(2.5%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用二次回归曲线得到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有显著影响,随着复方中草药水平的增加,这4种酶的活力出现先显著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酶活力最高的组是2.1%组;而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攻毒试验设3个处理组,不添加中草药的对照组、间隔投喂组和连续投喂添加了2.1%中草药制剂组,养殖试验结束后采用注射和投喂病毒两种方法攻毒(1.4×108cfu/mL弧菌病毒)。结果表明:注射和投喂后连续投喂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和79.19%,比对照组(试验Ⅰ组)高27.1%和17.2%。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连续投喂添加2.1%复方中草药制剂的饲料,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并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肽聚糖制剂对南美白对虾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按一定梯度配制5种含不同水平肽聚糖制剂的饲料,投喂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35 d后取实验对虾血样,用于测定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磷酸酶活力、溶菌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饲料中肽聚糖质量分数为500×10-6的实验组,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最高,肽聚糖质量分数为2 500×10-6的实验组,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与碱性磷酸酶活力最高,肽聚糖对对虾的血清溶菌活力影响不明显(P>0.05).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质量分数500×10-6左右)的肽聚糖制剂可使对虾体液免疫因子总体活力达到较高水平,饲料中肽聚糖制剂含量过高对对虾非特异免疫力的作用效果反而不佳.南美白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对饲料中肽聚糖含量变化较敏感,可作为肽聚糖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West.  DC 《渔业现代化》1995,22(3):23-26
成活和生长 幼体的成活和生长试验进行了42天,然后进行手工计数(HC)见表1。一组通过计数器(C+HC)计数,表1中的V_1、V_2和W_1、W_2组分别置于45×90×25(cm)的玻璃钢培养池内,每只培养池铺有砂砾床过滤层,并有空气提升循环和增氧设施, 还有PVC管作为栖息处。 饵料用含38%蛋白质的对虾碎粒饲料。每天投喂两次以上,每次少量投喂。未吃完的饲料和碎屑每天虹吸一次。每2天换水25%,每5天换水90%。在孵化池内, 温度和光照不调节,以反映环境条件。在整个试验期间(1981年12月15日至1982年1月26日),池内平均温度白天28.5℃(最高29℃),夜间 27℃(最低26℃)。主要是柔和的自然光照.孵化场内部夜间黑暗。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配伍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活菌(1.0×108CFU/g)、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灭活菌(1%)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灭活菌(1%)作为实验饲料,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实验所用凡纳滨对虾初始质量为3.2±0.26 g,投喂15d后进行WSSV感染实验并继续观察14d。实验期间定期取样测定对虾肠道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并分析可培养肠道细菌总数和优势菌数量。结果表明,实验组对虾肠道中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整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其中,坚强芽孢杆菌与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复合菌组具有最高的淀粉酶活性,坚强芽孢杆菌与溶藻弧菌灭活菌复合组具有最高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而坚强芽孢杆菌单一组具有最大的肠道细菌总数和优势菌数。本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潜在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消化酶活性并调节肠道菌群变化,利于养分的消化吸收。其中以坚强芽孢杆菌与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复合组的整体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复合酶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血淋巴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0.40±0.02)g的虾苗240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饲料中添加0.04%复合酶制剂,试验为期10周.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无显著变化(P...  相似文献   

7.
以初始体长为(4.70±0.36)cm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饲料添加剂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设4个试验组(A~D组)和1个对照组(E组)分别投喂饲料:对照组为实验用配合饲料,A组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1%的维生素C;B组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16%的低聚糖;C组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6×105cfu·g-1的芽孢杆菌;D组为混合添加组(由A、B、C 3组各1/3的量组合而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显著提高了日本囊对虾的增长率(P0.05);A、B、D组显著提高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试验组相比,D组中日本囊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非特异免疫结果发现,D组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肝胰腺中SOD、T-AOC、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CP和AKP与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低聚糖、芽孢杆菌及3种添加剂的复合制剂投喂日本囊对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改善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在低盐度胁迫条件下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凡纳滨对虾[初始体质量(15.82±0.08)g],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Y0),实验组投喂添加了3%酵母水解物的实验饲料(Y3),在室内养殖15d后分别放入盐度为4‰(S4)和28‰(S28)的水体中进行盐度胁迫实验,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根据饲料和盐度不同组合,分组命名为Y0S4、Y0S28、Y0S3、Y0S28)。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3%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PO)、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低盐度胁迫1h时,Y3S4组PO、TNOS活性显著高于Y0S4组;盐度因素对PO、TNOS活性产生显著影响,低盐度胁迫1h时,S28组PO、TNOS活性显著高于S4;饲料中添加3%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盐度因素对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28组ACP活性显著高于S4。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SOD活性,提高对虾的抗氧化能力;在遭遇低盐度胁迫时,对虾能迅速恢复PO、TNOS活性至正常水平,从而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养史氏鲟仔鱼和幼鱼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膜后的史氏鲟仔鱼400尾,平均体重0.05克,饲养于两只1.0×05×0.6m水族箱内,每箱200尾。投喂配合饲料,饲养40天。平均成活率43.25%;平均体重1.01克。随后,从存活的173尾中选规格较齐的129尾,分三组,每组43尾,做三种饲料试验。三组饲料中鱼粉和豆饼粉的比例分别为①45:25,②35:35③25:45。水温19-25℃,试验9周。各组的成活率和平均B增重率分别为:①97.7%,3.67%;②88.4%,3.56%;③88.4%,3.47%。试验结果表明;用配合饲料作为史氏鲟仔鱼的开口饲料完全有可能;饲养过程中仔鱼较大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开食后的前10天左右;幼鱼对配合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有一定利用能力;配合饲料饲养幼鱼的成活率很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作为饵料生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对其生长、蜕皮及代谢水平的影响,进行了间隔投喂试验,设置对照组(全程投喂配合饲料)、间4组(1天磷虾鲜肉和4天配合饲料间隔投喂)、间2组(1天磷虾鲜肉和2天配合饲料间隔投喂)、间1组(1天磷虾鲜肉和1天配合饲料间隔投喂)及全虾组(全程投喂磷虾鲜肉),养殖试验持续36 d。结果表明,间1组、间2组和间4组对虾体长(Lt)、体重(Wt)、特定生长率(SGR)、相对增重率(WGR)均高于对照组,但都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间4组和间2组对虾成活率(SR)较对照组分别升高5%和10%,全虾组对虾Lt、Wt、SGR、WGR、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磷虾鲜肉能够刺激对虾的蜕皮,其中,投喂磷虾鲜肉各组对虾平均日蜕皮率(ADMR)均高于对照组,在对虾日蜕皮率(DMR)≥10%天数上,全虾组间1组间4组对照组间2组。间1组和全虾组对虾血淋巴中胆固醇(T-CH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全虾组葡萄糖(GLU)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磷虾鲜肉影响了对虾肝胰腺中代谢相关酶活力,其中,间2组和间1组对虾肝胰腺中磷酸果糖激酶(PFK)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虾组对虾肝胰腺中丙酮酸激酶(PK)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间1组、间2组和全虾组对虾肝胰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适量投喂南极磷虾鲜肉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蜕皮,影响对虾代谢水平。此外,南极磷虾鲜肉不宜投喂过多,以1天磷虾鲜肉和4天配合饲料间隔投喂为宜。  相似文献   

11.
人工饲养史及鲟仔鱼和细鱼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膜后的史氏鲟仔鱼400尾,平均体重0.05克,饲养于两只1.0×0.5×0.6m水族箱内,每箱200尾。投喂配合饲料,饲养40天。平均成活率43.25%;平均体重1.01克。随后,从存活的173尾中选规格较齐的129尾,分三组,每组43尾,做三种饲料试验。三组饲料中鱼粉和豆饼粉的比例分别为①45:25,②35:35③25:45。水温19-25℃,试验9周。各组的成活率和平均日增重率分别为:①97.7%,3.67%;②88.4%,3.56%;③88.4%,3.47%。试验结果表明:用配合饲料作为史氏鲟仔鱼的开口饲料完全有可能;饲养过程中仔鱼较大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开食后的前10天左右;幼鱼对配合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有定利用能力;配合饲料饲养幼苗的成活率很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动物内脏喂养加州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州鲈鱼(以下简称鲈鱼)是人们喜食的鱼类之一,市场价格稳定,销售一直很好,在我省进行网箱等集约化养殖十分普遍。由于鲈鱼食性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也可驯食投喂人工饲料,养殖户多采用野杂鱼、冰鲜海产杂鱼与人工饲料交替投喂,或直接用杂鱼与饲料加工成软颗粒饵料投喂,养殖成本较高。笔者试验用猪内脏(猪肺)喂养鲈鱼,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一、试验材料及方法1.试验用鲈鱼苗2004年6月25日来源于广东,规格3~4厘米,数量1.5万尾,用5米×5米×2.5米网箱1口饲养,放养初期网目规格为0.8厘米,养殖试验过程中,根据鱼体大小调整网目规格,至11月29日试…  相似文献   

13.
经人工孵化的同亲本史氏鲟鱼苗,用水蚯蚓饲养20天后,直接转入水簇箱内(水体100×25×40cm)进行配合饲料饲养试验。试验设3个不同蛋白质梯度的配合饲料组(1号料、2号料、3号料)和一个投喂水蚯蚓的对照组,每组放鱼100尾,试验期为30天,30天后试验各组幼鲟体重分别为5.01g、4.74g、4.91g和4.08g。存活率分别为82%、86%、75%和95%。试验结果表明:用活饵喂养一段时间的史氏鲟幼鱼仍可直接采用配合饲料喂养,无需进行过渡驯饲,同时指出适合于幼鲟营养平衡的配合饲料仍需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监测池塘水质变化,研究分段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养殖实验在6口池塘内(0.267 hm2/口)进行,首先在其中2口池塘内进行对虾的中间培育,养殖密度为300×104尾/hm2.经过36 d和48 d的中间培育后,将对虾先后转移到其他4口池塘内,养殖密度为60×104尾/hm2,分别记为T1和T2组.剩余的对虾继续养殖在中间培育池塘内,记为C组.结果显示,经过分段养殖的T1和T2组对虾,在分池养殖阶段7d内,生长速度均明显增加,其特定生长率(SGR)分别达到9.36 %/d和6.76 %/d;养殖期间,T1组具有最大的SGR (9.36 %/d)和饲料投喂量,然而其饲料系数(FCR) (1.053)高于T2组(0.822);经过分段养殖的对虾FCR均低于C组(1.082).在分池养殖阶段的大部分时间,T2组对虾的SGR高于T1组;C组NH4+-N、NO2-N和Chl-a浓度低于T1组和T2组,而颗粒物含量(TPM)和总磷(TP)高于T1组和T2组;T2组Chl-a含量明显高于T1组和C组.结果显示,经过48 d中间培育后,即对虾体重约为2 g时进行分池养殖仍可保证对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大的生长速度,对于饲料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分池养殖阶段具有较多的饲料投喂,经过36 d中间培育后的对虾具有最大产量.分池养殖池塘内饲料投喂少于全期养殖,有利于养殖系统的稳定,然而单位时间内投喂量增加则会影响水质.分段养殖模式在提高分池养殖阶段对虾的生长速度和保持水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添加不同浓度LAPP的饲料投喂中国对虾30d,每隔5d取对虾血淋巴,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试验结束时测定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成活率的影响及其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浓度LAPP组对虾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3种酶活力都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但是酶活力并不是持续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有所回落;盐度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3%组显著提高了对虾的成活率;HPLC法测定对虾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对虾体内的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中国对虾稚虾饲料LAPP的适宜添加量为3000mg/kg。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使用经氨基酸平衡后的酵母提取物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消化机能的影响,分别用酵母提取物替代饲料中15 %(B)、30 %(C)、45 %(D)、60 %(E)和100 %(F)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6.328±0.630 g),以鱼粉含量为25 %的饲料为对照组(A)。饲养7 d后开始收集粪便,测定凡纳滨对虾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养殖试验结束后,研究酵母提取物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凡纳滨对虾对各组饲料均具有较高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77.96 %~81.21 %)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87.19 %~92.82 %);各替代组饲料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E和F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随酵母提取物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类胰蛋白酶的活性随饲料中酵母提取物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脂肪酶的活性随饲料中酵母提取物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肝胰腺中淀粉酶活性最高的为C组;各替代组凡纳滨对虾的肠胰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以氨基酸平衡酵母提取物替代饲料中的鱼粉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对饲料的消化机能。  相似文献   

17.
香味素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饲料添加剂,对促进鱼类摄食和生长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同行的关注。鳗鱼用香味素是根据鳗鱼的营养生理特点研制的一种新型香味添加剂。通过在基础鳗鱼饲料中添加鳗鱼用香味素,研究其对鳗鱼生长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将坚强芽孢杆菌PC465浓缩菌液直接与饲料原料混匀后制成含106、108和1010CFU芽孢杆菌/g干物质的颗粒饲料,或者经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与饲料原料混匀制成含107CFU芽孢杆菌/g饲料的颗粒饲料,设连续投喂组、间隔“4+3”投喂组、间隔“1+1”投喂组,研究投喂剂量和投喂频率对对虾生长和类淋巴STAT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坚强芽孢杆菌PC465均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率和STAT基因表达(P<0.05),而且跟添加量有一定关系;实验采取不同投喂频率投喂凡纳滨对虾,都能显著提高对虾的生长率和对虾淋巴器官中STAT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以连续投喂组的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对对虾健康养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治平 《畜禽业》2011,(1):24-26
选取体重接近的28日龄断奶的DLY(杜×长×大)仔猪48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8头。6个试验组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相同。用膨化大豆在平衡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的基础上逐渐替换断奶仔猪日粮中的鱼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2、3组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2、3、4、5、6组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1组分别与4、5、6组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由于鱼粉的价格居高不下,饲料成本较高。经计算得出试验6组每千克体增重消耗饲料费用最低,比试验1组减少了0.26元。其次为实验5组,比实验1组减少了0.19元。试验结果表明膨化大豆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完全可以取代全部的鱼粉。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凝结芽孢杆菌(Ⅰ:1.0×1011cfu/kg饲料,Ⅱ:3.0×1011cfu/kg饲料,Ⅲ:6.0×1011cfu/kg),室外水族箱中饲养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34.50±0.25 g),用基础饲料投喂作为对照,每饲料组设三个重复,每水族箱随机放养16尾鱼,投喂率为3%。采用静水饲养以避免各箱之间水的交换。56 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添加量的凝结芽孢杆菌均能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胃、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酶的活性随添加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凝结芽孢杆菌的添加对胃、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Ⅰ组和Ⅱ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相对增重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Ⅲ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1.0×1011cfu/kg饲料的凝结芽孢杆菌就能显著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满足最佳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