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动物病原的诊断水平。动物病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已从常规的病原分离鉴定以及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检测,进入到可对病原基因序列和结构直接进行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市县级动物疫病防控设备投资逐年加大,疫病防控诊断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兽医技术人员希望普及动物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本刊特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杨峻研究员对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兽医学科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为大家在实际应用时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包括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扩增、核酸电泳、免疫印迹技术、图谱分析、核酸序列分析、DNA芯片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核酸检测技术是目前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手段。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具有通量高、损耗低的优势,在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研发出多种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生物芯片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等。由于检测原理不同,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概述基于PCR/RT-PCR、LAMP/RT-LAMP、生物芯片、高通量测序建立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全面分析其在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领域中的特点和具体应用策略,以期推进病原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动物疫病诊断及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有效的病原体检测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控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于PCR扩增技术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与传统的分子诊断技术相比,对病原体的检测更加快速、特异、敏感、准确,逐步向着分子检测的自动化、高通量和现地使用方向发展。日渐成熟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对于动物疫病检测与鉴别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可进行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PCR-ELISA是一种分子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素标记的DNA在酶标板上固定以后可以直接确定PCR产物的含量。这种方法与普通PCR相比具有快速、敏感和检测限低等优势。PCR-ELISA的高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半定量的能力使其成为医疗、兽医和农业等行业重要的检测工具。PCR-ELISA在具体针对某一个病原时,需要进行引物的优选、条件的优化。文章对PCR-ELISA用于疫病分子诊断的原理、特点、应用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从而为PCR-ELISA在疫病诊断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数字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绝对定量的检测技术,与传统的PCR和荧光PCR技术相比,数字PCR具有较好灵敏度、准确度和重复性,可实现绝对定量分析,为动物疫病的早期诊断和病原的定量检测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本文介绍了数字PCR的技术原理,并对该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领域的中应用进行综述。随着数字PCR技术的发展,相关动物疫病配套检测试剂的研发,数字PCR技术将在动物疫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子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显示,直接检测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核酸能够为诊断提供快速、敏感和多重检测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MassTag PCR、GreeneChip、非偏离高通量焦磷酸测序(UHTS)技术,在一些病原分离和培养条件比较苛刻病例中获得成功应用。当怀疑某个特定病原时,可以运用MassTag PCR进行样品筛选。GreeneChip通常是用于初筛失败或检测的病原超出MassTagPCR检测范围。当怀疑有新病原而GreeneChip并不能检测出候选病原时,就需要采用UHTS技术。本文综述了这些分子前沿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数字PCR技术是一种能够进行绝对定量的核酸检测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比,该技术敏感性更高、定量不依赖于标准曲线、对反应抑制物的耐受能力也更高。目前,该技术在转基因检测、物种鉴定、疾病诊断、病原微生物鉴定和精确定量分析等领域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对数字PCR的发展历史、原理、优缺点及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动物疫病诊断能力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疾病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技术的实施,可以帮助了解疫病流行状况,掌握免疫时机,以能及时进行免疫,了解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可以帮助诊断疾病,鉴定病原,为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净化提供科学依据。检测技术还可用于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消毒效果检查。  相似文献   

9.
兽医微生物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医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及其与动物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与技术来诊断和防治动物疫病以及人兽共患病,在保障畜牧生产发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20年来,伴随着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兽医微生物学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多重PCR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动物疫病的诊断,该技术可以一次性对多种疾病加以鉴定,促使动物疫病的诊断水平上升到了分子水平,而且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所以,本文深入探讨了多重PCR技术的优点,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口岸已有的一些疫病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提及的已知病原,而针对新发病原的检测方法较少。本文介绍了传统病原的检测方法,包括病原分离和培养、血清学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阐述了新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随机引物PCR法、序列非依赖性单引物扩增技术、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等,并对上述方法在口岸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病毒(NDV)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病原。本文就对ND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构蛋白及其功能、NDV的致病本质、分子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物质标记在抗体上,通过标记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兽医诊断中,除用于对病原体准确的检测外,主要用于病原在机体组织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新病原的发现、活体动物中病原的检测、以及对固定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等,是广泛使用的现代病理学研究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朝着分子化水平推进。在动物疫病的防控过程中,如果将动物的疫病能够及早地诊断出来,并及时消灭在萌芽阶段,那么对一些危害较大的疫病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引用多重PCR技术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同时鉴别诊断多种动物疫病,对动物疫病中细菌类、病毒类疫病,可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太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疫病诊断中,对多重PCR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 cation,LAMP)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快捷及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等特点,受到了生物医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AMP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LAMP方法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是研究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常用技术方法,这种技术方法能快速准确找出动物患病病因,准确地对动物疫病进行诊断,能够及时控制疾病的传染与恶化,有助于动物恢复健康。其价值在于可以给动物疫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能够指引动物疫病诊断和研究的方向,保证动物疫病诊断的准确性,促进病理诊断技术中解剖技术的应用,有效防止动物流行性疾病的发展和扩散,给动物医疗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国内外奶牛疫病预警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奶牛疾病的预警要求,分析了国内外8种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奶牛养殖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兽医巡检预警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但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牛场迅速、高效预警的需求。二是奶样体细胞数测定技术:可初步诊断隐性乳腺炎,但需要额外细菌培养和检测确诊。三是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以监测生产性能为主,仅可预警奶牛乳腺炎及酮病。四是计步器及发情、反刍项圈预警技术:同时具备发情与反刍监测功能,但仅适用于牛群的发情与反刍监测。五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或算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预警效率受限。六是智能化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及预警技术:可预警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但无法完全替代临床诊断,不能监测病原微生物。七是基于AI和群体热成像的奶牛行为分析技术:可以监视记录奶牛行为与温度特征,锁定病畜,但对发病初期无异常行为的牛只无效。八是生物气溶胶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浓度,达到预警疫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军方监测人类重大疫病。未来的奶牛疫病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奶牛重大疫病预警诊断。本文为预警监测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市级以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于设备、人员的缺乏,技术水平较低,造成多数动物疫病在基层不能及时检测和诊断,有些疫病或样本在基层无法开展病原学检测,从而造成动物疫病的处置延迟和病原扩散,给养殖业造成损失甚至发生人畜共患病。因此,如何快速诊断动物疫病、"早快严小"控制动物疫情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针对基层动物疫病检测诊断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诊断昆明市某土杂鸡(阉鸡)养殖场疫病类型,采集病鸡喉气管、肺脏、脾脏等组织样品,混合研磨后提取病原核酸,通过RT-PCR对新城疫、禽流感、H5亚型禽流感、H9亚型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家禽呼吸系统疫病病原核酸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禽流感、H9亚型禽流感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原核酸阳性,诊断该病例为H9亚型禽流感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0.
猪腹泻相关的冠状病毒是可引起猪只呕吐、腹泻和脱水等相关症状的传染性疾病,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达100%,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众多学者对该病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临床诊断、病原分离等传统的诊断方法以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新兴诊断方法。研究猪腹泻相关冠状病毒的诊断与检测方法对该类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猪腹泻相关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