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探索不同播期与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播期与移栽方式,分析了烟株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指标,并通过赋值法探究烤后烟叶化学品质协调性及烟叶外观质量。[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烟株的大田生育期缩短,中山试验区11月25日及永平11月30日播期的膜下移栽组合处理成熟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经济性状及外观质量最优。烟叶化学品质受播期及移栽方式的影响,随着移栽期的推迟,总糖和还原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总氮含量和烟碱含量逐渐下降,而钾含量和氯含量则增加;膜下移栽处理提高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叶淀粉含量。[结论]中山试验区11月25日播期及永平11月30日播期的膜下移栽处理下烤烟化学成分协调性及外观质量指数综合评分较高,烟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许汝冰  谢志坚  李进平  涂书新  陈振国  王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56-10259,10336
[目的]探讨环神农架烟区适宜的植烟海拔高度和移栽期,为“金神农”优质烤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同位素示踪微区试验与田间试验,研究了2个不同海拔高度(903和1130m)和3个不同移栽期(5月5、15、25日)对烤烟烟碱含量及其氮素来源的影响。[结果]烤烟吸收的土壤氮和肥料氮用于烟碱合成的比例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而地上部各器官烟碱氮中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则与之相反。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烤烟各生育期体内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用于烟碱合成的比例分别降低了1%~29%和5%~47%;打顶期~成熟期,上、中、下部叶中肥料氮占烟碱氮的比例分别降低了41%~56%、32%~24%、22%~33%,从而导致烟碱含量降低了ll%~35%。推迟移栽期降低了烤烟体内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用于烟碱合成的比例及烟叶中烟碱氮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从而降低了烟叶中的烟碱含量。与5月5日移栽相比,5月15~25日移栽烤烟上、中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分别降低了8%~19%、12%~22%和12%~40%;但与5月15日移栽相比,5月25日移栽烤烟上、中部叶中烟碱含量有增加趋势。[结论]适当提高植烟海拔高度和推迟移栽期至5月15日左右更有利于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尤其是上、中部叶。  相似文献   

3.
不同移栽期对烤烟K326化学成分及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K326为材料,设置5个移栽期:处理1(3月4日)、处理2(3月9日)、处理3(3月14日)、处理4(3月19日)和处理5(3月24日),研究了移栽期对烟叶化学成分和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糖碱比、氮碱比均增大,其中以处理5的总糖、还原糖含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类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也随移栽期推迟而呈下降趋势,致香物质总和以处理1最高,处理5最低,处理2处于中等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5。可见,提前移栽有利于浓香型烟叶品质的形成,过晚移栽则烟叶品质较差。抚州市烤烟最佳移栽期在3月4—9日。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凉山地区不同苗龄(70、80、90 d)对烤烟化学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苗龄的增大,烤烟叶片数、茎高和茎围均显著增大,各部位烟叶的烟碱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上部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及糖碱比有降低的趋势;除新植二烯外,4类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及其总量均以80 d苗龄处理最高。综合来看,凉山地区烤烟移栽的最佳苗龄为80 d。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移栽期和采收期对烤烟上六片叶经济性状和质量特色的影响,以主栽烤烟品种中烟100为材料,设计不同移栽期与采收期的栽培试验,对烤烟上六片叶经济性状、感官品质等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移栽期和采收期极显著影响上六片烟叶的经济性状,且二者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移栽期对产量、产值的影响大于采收期,而采收期对上六片烟叶上等烟比例、单叶质量以及均价影响较大,4月25日—5月5日移栽,产量、产值较高,采收期延迟6、12 d均价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上等烟比例比正常采收分别显著提高10.66%、15.39%。移栽期与上六片烟叶的浓香型特色密切相关,移栽期不晚于5月5日有利于烤烟上六片叶浓香型特征的彰显,4月15日—5月5日移栽时,随移栽期延迟,上六片烟叶的钾氯比增加,燃烧性较好,中性致香气成分含量均在4月25日—5月5日较高;采收期对上六片烟叶质量的影响较大,采收期延迟,上六片烟叶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糖碱比下降,且在延迟12 d采收时趋于适宜值,上六片烟叶的感官品质整体均呈升高趋势,以延迟12 d采收质量最佳,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整体表现为显著增加。综合分析,移栽期为4月25日—5月5日、延迟采收6~12 d时,上六片烟叶的经济性状表现较好,浓香型特征明显,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气象因子对三门峡烤烟上部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立优质上部叶形成的关键气象指标,为合理调节烤烟移栽期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7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灵宝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期烤烟上部叶发育期间气象因子、产量及品质,解析气象因子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门峡上部叶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随移栽期推迟均发生明显的改变,以成熟期气象因子变幅最大。随移栽期推迟,上部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先升后降,烟碱含量逐渐降低;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及感官质量总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月7日移栽处理烤烟上部叶经济性状和品质最佳。相关分析表明,上部叶各经济指标、还原糖含量、烟碱含量、糖碱比、香气质、香气量及感官质量总分均与其成熟期日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气象因子与上部叶香气质、香气量及感官质量总分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温度、日照时数、降雨量,其中以成熟期日均温关联度最大;当成熟期日均温在20.20~25.16℃时,上部叶香气质、香气量及整体感官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7.
抗水解稳定离子钛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水解稳定离子钛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为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式对烤烟施用抗水解稳定离子钛,研究烤烟田间生长状况、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施用抗水解稳定离子钛可以显著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处理T7[移栽时喷施叶面肥(1∶1 000)+移栽后30 d喷施叶面肥(1∶1 000)]促进效果最明显。处理T_6[移栽时喷施叶面肥(1∶1 000)+移栽后30 d(团棵期)喷施叶面肥(1∶600)]的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含量均接近优质烟叶的要求,降低上部叶和中部叶的烟碱含量,提高烤烟中部叶钾含量。处理T_5[移栽时喷施叶面肥(1∶1 000)+移栽后30 d(团棵期)喷施叶面肥(1∶200)]的总糖、还原糖含量也较适宜,同时处理T_5可以显著增加上部叶钾含量,提高烟叶可用性。处理T_7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偏高,不利于烤烟烘烤质量的体现。[结论]总体来看,处理T_6效果最好,T5次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重庆山地烟区烤烟适宜移栽期,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研究不同移栽期对烟叶采收成熟度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期对烟叶成熟度、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等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5月15日移栽的鲜烟叶成熟度最好,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及上等烟叶比例最高;随着移栽期推迟,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及氯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重庆山地烟区以5月15日前后移栽的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为协调、感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等级和醇化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9种不同醇化时间和不同等级的云南K326烤烟品种为研究对象,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测定其pH值。结果表明: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总氮、烟碱和挥发碱的含量均有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还原糖、总糖和纤维素的含量没有规律性变化,三者含量的变化与烟叶等级相关。对于上部烟叶(B3F),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纤维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对于中部烟叶(C3F),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总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纤维素含量逐渐上升;对于下部烟叶(X3F),还原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纤维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烟叶醇化时间的延长,烟叶pH值逐渐下降,其中中部烟叶(C3F)的pH值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条件对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在南雄烟区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风格特色的影响.[结果]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烟株生长发育较快,大田生育期缩短,烟株农艺性状指标均有所增加;烟叶经济性状指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烟叶单叶重、叶质量和叶片厚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烟叶含梗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呈上升趋势,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烟叶香气质量、浓度、劲头均有所下降,烟叶浓香型风格特征有所减弱.[结论]在南雄烟区生态条件下,适当提早移栽期可以延长大田生育期,有利于彰显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豫中地区烟叶生长期对上部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方法】以中烟100为材料,于2012年采用烟株移栽期和叶片成熟度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结果和结论】移栽期和成熟度对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显著,随着烟株移栽期的推迟,相同成熟度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但类胡萝卜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递减.不同移栽期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表现为5月6日5月5日4月27日,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部叶品质以5月15日移栽的推迟5 d采收最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几年来烟草生产上一直存在的烟叶尤其是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烟叶可用性降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品种,气候、土壤、海拔等生态因素以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移栽期、种植密度、打顶、留叶数、生长调节剂等栽培措施对烟碱含量的影响。提出了①培育烟碱含量适宜品种;②烟叶种植向生态适宜区转移;③适量施用氮磷肥、平衡施用微量元素;④合理确定移栽期、打顶密度和留叶数;⑤采用生长调节剂;⑥超临界CO2萃取降低烟碱;⑦微生物降解烟碱等降低烟碱,提高烟叶可用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醇化时间下硃砂烟生物碱及致香成分的变化规律,以硃砂烟为材料,对硃砂烟进行为期18个月的醇化处理,分析醇化过程中烟草特有生物碱及致香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醇化过程中,硃砂烟中部烟叶烟碱转化率均高于上部烟叶的。硃砂烟上部烟叶降烟碱含量在醇化0~12个月时持续上升,在醇化12~18个月时下降;中部烟叶降烟碱含量在醇化0~6个月时下降,醇化6~18个月时持续上升。在醇化过程中,硃砂烟上部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以及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他类致香物质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硃砂烟中部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及其他类致香成分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综上,玉溪地区硃砂烟上部烟叶最适宜的醇化时间是18个月,中部烟叶最适宜的醇化时间是12~18个月。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生物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是降低烟叶有害物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150kg/hm 2和105kg/hm2施氮水平下,在烟叶初烤前施用节杆菌处理烟叶,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烟气分析、致香物质、感官质量评吸检测。结果表明,菌剂处理后烟叶的烟碱量低于清水处理的样品,且上部烟的处理效果略好于中部烟;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则没有规律;烟气焦油含量低于或与清水处理后的相当。150kg/hm2施氮处理并使用菌剂的上部桔黄三级烟叶胡萝卜素类含量最高,而苯丙氨酸类和棕色化合物含量最低,西柏烷类化合物含量处于中间水平。评吸结果与致香物质分析结果一致,菌剂处理的上部桔黄三级烟叶香气量、浓度较高,香韵较好,杂气较轻,劲头比清水处理的略低;而清水处理(对照)的劲头略大,略有杂气。总之,节杆菌菌剂处理可降低烟叶中烟碱含量,增加烟叶中致香成分含量,改善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的K326与红大品种片烟在不同仓储地点陈化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产自昆明、曲靖、红河3地K326和红大品种的烟叶,在曲靖、楚雄、红河、元江4个仓储地点,研究陈化过程中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糖/氮、钾/氯、致香物质、挥发性有机酸、多酚化合物的变化。【结果】K326和红大2个品种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总糖、烟碱含量上,红大品种的总糖含量高于K326,K326品种的烟碱含量高于红大品种。3个产地的烟叶,红河产地的烟叶总糖含量低,烟碱含量高,昆明产地的烟叶总糖含量高,烟碱含量低;曲靖产地的烟叶总糖含量居中,烟碱含量最低,挥发性有机酸和多酚化合物最高。随着陈化时间延长,烟叶致香物质含量升高,挥发性有机酸、多酚氧化物含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致香物质与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37);挥发性有机酸与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55),与钾、致香物质呈显著负相关;多酚化合物含量与总糖、钾、氯、糖/碱、氮/碱、挥发性有机酸正相关,与烟碱、还原糖、总氮、钾/氯、致香总量呈负相关。【结论】自然陈化过程中,烟叶产地、烤烟品种对烟叶化学成分影响显著,文章明确了红河、昆明、曲靖3地及K326、红大品种片烟在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移栽期对高海拔区域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海拔烟区烟苗移栽期对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成熟期烟叶酶活性的影响,于2011年在贵州省威宁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田间不同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移栽期提早,烟株发育提前,移栽到现蕾的时间延长,大田生育期延长;农艺性状各生育期变化不同。总体上株高、叶数和茎围随移栽期的推迟而降低,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随移栽期的推迟先升高后降低;产量和上中等烟率随着移栽时间推迟而降低,产值、均价和上等烟率则以当地移栽时间的最高,其余表现为随着移栽时间推迟而降低;中上部烟叶的身份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变薄,上部烟叶色度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变弱,上部烟叶烟碱含量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升高,中部及上部烟叶成熟期的POD和CAT活性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增加,中部叶的SOD先增加后降低,上部叶的SOD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烟草团棵期施用0.05%、0.10%、0.15%的浓度钼素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团棵期喷施钼肥可以提高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而且可以使烟叶中氮碱比、糖碱比都有所提高。同时施钼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降低苯并[α]芘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吉林农安烟区晒红烟适宜的采收成熟度,以当地品种大叶黄为试验材料,研究上部叶和中部叶4种不同成熟度对晒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味物质、物理特性、感官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逐渐增大,淀粉含量降低,氯含量先升后降,总氮、烟碱含量适宜,且处理间差异不大,钾含量偏低,主要化学成分在M3时更趋协调;中上部叶所测中性香味物质中众多成分及总量均在M3烟叶中处于较高水平;M3烟叶单叶重、含梗率、填充值、叶质重等物理特性均优于其它处理;M3烟叶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刺激性、杂气小,劲头适中,余味、燃烧性好,感官质量最佳,M1最差;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均以M3烟叶最佳,M4次之,M1最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检测干法再造烟叶在制丝工艺过程中化学成分、烟气常规指标、烟气有害成分、致香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变化,考察工艺加工对干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为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松散回潮、加料贮叶、增温增湿、烘丝等处理,干法再造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所增加,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粒相物、焦油、CO及各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危害指数降低了4.52%;工艺加工后大部分致香物质的总量略高于加工前,其中烟草中重要的致香成分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β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含量明显增加;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明显提升,甜润感和烟气清晰度得到改善。上述结论表明,工艺加工过程对干法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干法再造烟叶能很好地适应卷烟制丝线的工艺加工。  相似文献   

20.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