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绿肥植物间作对茶园土壤pH、重金属离子含量、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茶园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pH计检测绿肥植物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利用原子荧光法分析不同绿肥植物间作对茶园土壤重金属的改良情况,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绿肥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间作植物并非越多越好,宿根羽扇豆-油菜-圆叶决明组合(LBC)间作后,土壤pH不升反降;而油菜-圆叶决明组合(BC)、宿根羽扇豆-油菜间作组合(LB)对土壤pH改良效果显著;盆栽试验表明多种绿肥植物套作间作的效果并没有随着植物数目的增多而效果更好,仅有LB组合可显著降低重金属Cd和Hg的含量;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变形菌比例明显升高,成为丰度最高的菌门;放线菌比例明显下降,在L、LB和LBC处理组中,放线菌比例低于20%。此外,绿肥间作可显著提高土壤中蓝藻菌的含量,不同的绿肥间作处理组中的蓝藻菌含量高于1%,而对照组仅为0.1%~0.3%。【结论】宿根羽扇豆-油菜间作组合(LB)可提升土壤PH、降低茶园土壤重金属Cd和Hg的含量,且改变土壤细菌结构并提高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对茶园土壤的生态环境改良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湄潭县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氟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贵州省湄潭县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水溶性氟含量,研究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下层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分别为2.76~10.12 mg/kg(均值5.05 mg/kg)和2.59~9.50 mg/kg(均值4.51 mg/kg)。湄潭茶叶水溶性氟含量为老叶187.03~627.44 mg/kg(均值333.69 mg/kg)、嫩叶22.91~104.24 mg/kg(均值46.34 mg/kg)。湄潭茶园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茶叶水溶性氟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4种植物物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大豆、稻秸4种植物物料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它们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培养90 d后,添加圆叶决明和稻秸的土壤pH值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0.39、0.71(2%添加量)和0.54、0.89个单位(4%添加量),其他处理对pH值的提升不显著.除2%添加量的大豆和印度豇豆处理外,其他处理都能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以及交换性酸含量.4种植物物料均能显著增加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以及土壤盐基饱和度,并且4%处理比2%处理的增加幅度更大.只有4%添加水平的大豆和圆叶决明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其他处理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不显著或有所降低.大豆、印度豇豆、圆叶决明(4%添加量)能够显著提升土壤硝态氮含量,2%添加量的圆叶决明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相反地,稻秸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综合比较,圆叶决明和稻秸可作为改良茶园酸化土壤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水稻与苋菜间作对水稻产量、根区速效养分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累积As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单作(对照)、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水稻与籽粒苋间作、水稻与红苋菜间作条件下水稻产量、根际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As累积量的变化。【结果】4个处理水稻收获期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均表现为: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水稻与籽粒苋间作水稻与红苋菜间作水稻单作。与对照相比,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As含量,增幅分别为88.50%、65.38%、68.25%和45.45%;对土壤As的提取量为5.44 mg·m~(-2),显著高于对照,为对照的1.67倍;水稻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与红苋菜间作和与籽粒苋间作,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提高63.79%。与水稻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显著下降,间作中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为与圆叶白苋菜间作,为对照的59.15%;间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水稻与苋菜间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以及根区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能从As污染土壤中提取最多的As,生产出的苋菜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评估套种圆叶决明(YY1)、羽叶决明(YY2)、花生(HS)、黄豆(HD)、豇豆(JD)、绿豆(LD)和对照(CK)7种不同措施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各模式中真菌(18∶1ω9c)和细菌(16∶0、i16∶0和18∶0)均为优势种群.与CK相比,套种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总PLFA、细菌和真菌的含量;细菌/真菌的比例在套种圆叶决明、套种羽叶决明模式中提高,其余均低于CK.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LFA总量、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等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氮和全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间作与覆盖对茶园生物多样性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幼龄茶树与山毛豆、花生间作及覆盖蔗叶、芦苇叶对生物多样性和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幼龄茶园中茶行间种豆科作物并覆盖后,能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特别有利于增进蜘蛛等天敌的种类与数量及对害虫的生态控制能力,从而增加茶叶产量。其中,覆盖甘蔗叶与间作山毛豆效果更好,节肢动物多样性为0.8156,蚯蚓种群数量增加显著,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间作模式对茶树光合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70-473
以单作茶园为对照,以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的杉树间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和桂花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对各茶园土壤养分含量、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和茶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了杉树间作茶园的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梨树间作茶园的全钾含量低于单作茶园外,其余指标均为间作茶园高于单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高,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分别比单作茶园高25%和36%;其他茶园与单作茶园差异不显著。各间作茶园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儿茶素总量均高于单作茶园,而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均低于单作茶园。说明间作能提高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光合生理指标,从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析茶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营养成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鼠茅草间作改良茶树种植生态环境,提升茶叶品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间作鼠茅草2年的茶园土壤和茶叶鲜叶为试验材料,清耕茶园为对照,对茶园表层土壤pH、有机质、矿质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运用16S、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进行测定分析;茶叶品质成分采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结果】在茶园间作鼠茅草2年后,茶园土壤pH提高0.2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6.46 g·kg-1;另外,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等在鼠茅草间作的茶园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效磷是清耕茶园的5.88倍。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清耕茶园,全磷、全钾、全钠含量均低于清耕茶园。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铜和阳离子交换量在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中的含量均高于清耕茶园。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有机质分解相关放线菌门细菌和子囊菌门真菌在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增加。鼠茅草间作茶园与清耕茶园茶叶鲜叶中共鉴定出259个茶叶代谢物组分,其中20种代...  相似文献   

9.
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菜产量及离子分布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沿海海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菜产量及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含量在2.4~3.6 g/kg时对油菜籽粒产量影响不大,但土壤盐分含量达到4.1~5.2 g/kg时,油菜籽粒产量较盐分含量1.3~1.9 g/kg时有显著下降;随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明显增加,且土壤盐分含量越高,氮肥、磷肥增产效应越大;随土壤盐分含量增加,油菜根、茎、叶中Na~+、Cl~-的含量明显增加;随氮肥、磷肥的施用量增加,油菜根、茎、叶中Na~+、Cl~-含量下降,K~+、Ca~(2+)含量上升,这说明氮肥、磷肥的施入,增强了油菜对营养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与运输,抑制了油菜对盐害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与运输。苏北沿海海涂施用氮肥、磷肥,可改善油菜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油菜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2011年开展的幼龄桔园套种豆科牧草对土壤酸度影响试验,以当地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分析了种植圆叶决明和罗顿豆对土壤pH、交换性酸、铝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分析豆科牧草影响红壤酸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与试验之初相比,套种圆叶决明处理0~20 cm土壤pH升高了0.19个单位,而罗顿豆处理土壤pH无显著变化。与常规模式相比,套种圆叶决明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壤pH分别升高了0.26个和0.39个单位,而0~20 cm土壤交换性酸、铝含量分别降低了1.25 cmol(+)·kg~(-1)和1.35 cmol(+)·kg~(-1),20~40 cm土壤交换性酸、铝均降低了1.07 cmol(+)·kg~(-1)。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室内培养试验表明,豆科牧草的灰化碱含量和还田量是影响其改良红壤酸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可见,在酸性红壤上套种圆叶决明和罗顿豆未加剧表层(0~40cm)土壤酸化,相反套种圆叶决明对红壤酸度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7,(2):12-14
对间作两年食用菌,间作一年食用菌和单作茶园3种大叶茶树栽培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我们就土壤因素对茶叶产量的形成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茶菌间作两年处理的茶园产量相对更高,一年茶菌间作茶园次之,单作茶园最少。茶菌间作共生从三个方面改善土壤环境:(1)菌包的间作提高了土壤水分;(2)降低了土壤容重;(3)改变土壤易酸化的特性,提高其pH值。  相似文献   

13.
贵州有机茶园土壤肥力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有机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对贵州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对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5.31,适宜茶树生长。有机质及全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3.29 g/kg,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98 g/kg和174.67 mg/kg,达到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Ⅰ级。但缺乏有效养分磷和钾,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少。其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4.00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51.67 mg/kg,最小值为20 mg/kg,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Ⅵ级很缺乏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异系数高达45.55%,速效钾含量变异系数36.51%,表明茶园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含量分布极不均衡。在高海拔有机茶园施肥管理时,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注重科学平衡施肥,以提高有机茶园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灰茶尺蠖是茶园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害虫之一。利用显花植物这一新型灰茶尺蠖生物防治策略,对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灰茶尺蠖成虫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显花植物处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双荚决明、蟛蜞菊、蓝花草、马利筋)、5%蜂蜜水、清水对照,研究其对灰茶尺蠖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结果】与清水、5%蜂蜜水和蓝花草相比,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双荚决明、蟛蜞菊和马利筋均显著降低灰茶尺蠖雌成虫的产卵量,显著缩短灰茶尺蠖雌成虫的寿命;与清水、5%蜂蜜水和蓝花草相比,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和双荚决明显著缩短灰茶尺蠖雄成虫的寿命。灰茶尺蠖雌成虫在清水处理组的产卵量最多,每雌平均可产305.7粒卵;雌雄成虫平均寿命最长,分别为13.68 d和12.36 d。马利筋处理组的灰茶尺蠖雌成虫产卵量最少,每雌平均产卵量38.3粒;灰茶尺蠖雌、雄成虫寿命最短的处理组分别是蟛蜞菊和双荚决明,平均寿命分别为6.56 d和5.60 d。【结论】显花植物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和双荚决明可降低灰茶尺蠖繁殖能力、缩短成虫寿命,具备作为灰茶尺蠖生物防控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陕西茶园茶叶氟含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雪  肖斌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109-113
通过对陕西茶区典型茶园茶叶样品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不同地区茶园茶叶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老叶、新叶氟含量分别为523.79~978.46 mg/kg、31.15~78.60 mg/kg;不同茶园及不同叶龄茶叶氟含量均有较大的差异;茶叶氟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不明显,老叶氟与土壤水溶性氟正相关,新叶氟与土壤水溶性氟负相关;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pH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代表性茶园34个土壤样本的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比较古茶园与现代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现代茶园和古茶园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2 g/kg和23.92 g/kg。古茶园全钾含量平均值为9.14 g/kg,显著高于现代茶园土壤全钾含量的平均值5.57 g/kg。古茶园有效钙含量均值492.16 mg/kg显著低于现代茶园的平均值1 040.33 mg/kg。4.35%的现代茶园有效锌含量处于缺乏状态,8.70%的现代茶园有效锰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古茶园的有机质、全氮、全钾、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锰含量均大于现代茶园,碱解氮、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钙、有效锌、有效铁均小于现代茶园,表现为古茶园土壤养分具有更强的自我维持能力,现代茶园的土壤养分管理更利于高产,并据此提出了该地区高产、优质茶园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料中不同氟添加量对油菜生长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油菜盆栽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氟添加量下的油菜产量、品质、生长特性及土壤化学性状,得到限制油菜生长的肥料氟化物阈值。[结果]肥料中添加氟对油菜生长有抑制作用,以200 mg/kg的添加量为临界值,大于此添加量油菜产量显著降低,与无氟添加量相比,油菜产量降低27.38%~37.82%;随氟添加量的增加,油菜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递减趋势,与无氟添加量相比,其含量显著降低的氟添加量临界值分别为300、200、100mg/kg;施氟处理的油菜根系活力降低12.04%~41.83%,差异显著,而氟添加量为300~500 mg/kg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19.09%~32.11%;当氟添加量300 mg/kg时,土壤总氟含量显著增加,并超过油菜的耐氟阈值,土壤p H提高3.56%~7.73%。[结论]肥料中氟化物含量不宜超过300 mg/kg。  相似文献   

18.
在枇杷园内套种圆叶决明并放养肉鸡,以室内圈养为对照,结果表明:(1)果园放养日均增重为55.5g,室内圈养的日均增重58.5g,80d后果园放养的重量为2.965kg,圈养的肉鸡重量为3.125kg,放养的肉鸡品质优、售价高,放养比圈养收益增加95.04%;(2)套种圆叶决明且2年均在果园内放养肉鸡的果园土壤全氮含量达到2.217g.kg-1,果园进行肉鸡放养在治理虫害的同时,以鸡治草降低了人工除草用工,而鸡粪回田又提高了果园土壤肥力;(3)果园套种圆叶决明并放养肉鸡与自然生草相比,枇杷单果重、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3.68%、12.25%。  相似文献   

19.
信阳茶区栗茶间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07-2211
对信阳毛是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及提高土壤养分.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较纯茶园也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英山县典型茶园茶叶和土壤中的Ca、Mg、Zn3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9种茶叶中Ca、Mg、Zn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052~7696mg/kg、821~1542mg/kg、46~130mg/kg;不同茶园茶叶对Ca、Mg、Zn具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且与土壤中的Ca、Mg、Zn含量呈正相关;不同茶园茶叶随海拔高度降低土壤和土壤有效态中Ca、Mg、Zn3种元素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对Ca元素含量影响最为明显。试验将为英山县生态茶园基地的选择和建设、生态茶园茶叶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