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比较不同品系杜洛克公猪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哺乳期生长性能、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等的差异,试验选择丹系杜洛克、美系杜洛克同美系二元杂交母猪配种生产两种(丹系和美系)三元杂交商品猪,在相同批次分娩且在相同饲喂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了后代的生长性能、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哺乳期丹系和美系三元杂交仔猪日增重分别为266,233 g,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丹系三元杂交商品猪的校正100 kg日龄和校正100 kg背膘厚极显著低于美系三元杂交商品猪(P0.001),校正100 kg眼肌面积和全程日增重极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商品猪(P0.001);两品系间肉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丹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后代哺乳期间生长性能、育肥性能、屠宰率明显优于美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后代。  相似文献   

2.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扬翔公司2017年5月—2018年6月份期间的扬翔1号猪配套系,母本为纯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大白的背膘测定和繁殖记录。利用超声波对母猪妊娠107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分析其对产活仔数、断奶至再配间隔及7 d内发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在107 d时背膘厚度为14.0~16.0mm母猪产活仔数高,其中丹系长白的初生窝重最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在107d背膘厚度17.0~19.0mm时母猪产活仔数高,初生窝重最重。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同样在断奶时背膘厚度维持在为11.0~16.0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断奶背膘厚度美系大白维持在14~16mm,美系长白维持在17~19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该研究说明母猪膘情管理在品系和品种间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品系或者品种合理进行膘情管理和饲喂管理,促使遗传潜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品系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对其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的影响,选取214和108头分别由美系和加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出生时间相近(±2 d)和体重相近(35±5 kg)的后代三元商品猪进行育肥饲养,结束饲养后开展屠宰试验,测定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和肋骨数。结果显示:加系杜洛克商品后代的背膘厚度、眼肌厚度显著(P<0.05)高于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的瘦肉率、肋骨数显著(P<0.05)低于美系杜洛克。同一品系不同性别间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均不显著(P>0.05),加系商品公猪肋骨数极显著低于母猪肋骨数(P<0.01)。结论: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的胴体性状优于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  相似文献   

4.
丹系与美丹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胎产活仔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超  谭岳华  江科  张超  彭兴  周玉 《猪业科学》2018,(11):116-117
文章主要通过比较丹系和美丹系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胎产活仔性状,分析不同品种的丹系和美丹系产仔性能的差异,从而为品系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整理了2017年1-11月广西某种猪场丹系和美丹系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的繁殖记录,共2 301窝,其中美丹系196窝,丹系2 105窝,并对胎产活仔数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杜洛克母猪的平均胎产活仔数分别为(15.37±0.76)头、(14.30±0.54)头和(7.63±1.06)头。美丹大白、美丹长白和美丹杜洛克母猪的平均胎产活仔数分别为(12.35±1.48)头、(11.66±1.33)头和(8.59±1.06)头。丹系和美丹大白母猪差异显著(P 0.05),丹系和美丹长白母猪差异极显著(P 0.01),而丹系和美丹杜洛克则差异不显著(P 0.05)。丹系大白和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性能优于美丹大白和长白母猪,而美丹杜洛克母猪的产活仔性能则强于丹系杜洛克母猪。研究为品系的培育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背膘厚(BF)是母猪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际生产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针对国内出现的多个国家引种猪只,如法系、丹系、美系等,笔者认为不能以统一标准衡量不同品系母猪不同阶段的最佳背膘。本研究数据来自实际生产中日常收集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国外引种法系种猪妊娠112d时背膘厚处于14~16mm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均处于最佳状态,断奶时母猪背膘厚处于12~15mm母猪的断配间隔与断配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生产实际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品系及品系组合猪间繁殖和生长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不同品系的猪在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上的特点和差异,对大丰丰海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所饲养的大约克(法系、美系、法×美、美×法)、长白(美系、挪系、美×挪、挪×美)和美系杜洛克的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大约克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重、妊娠天数和断奶到再配种间隔在4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2)从长白猪所统计的6项繁殖指标而言,除初生窝重在4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项指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21日龄断奶重、妊娠天数、断奶到再配种间隔)美系长白都相对较好。3)对于生长性状而言,大约克猪的4个品系达100 kg体重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美系大约克的背膘最薄(13.1 mm),低于其它3个品系;在长白猪中,美系长白达30 kg体重日龄最低为76.83 d,极显著低于挪×美组合(P<0.01)。4)对于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而言,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79.5 d、182.3 d和179.2 d,3者间差异不显著;杜洛克的活体背膘厚(10.5 mm)极显著低于大约克(13.9 mm,P<0.01),显著低于长白(13.6 mm,P<0.05)。  相似文献   

7.
《养猪》2021,(4)
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终端父本以引进的美系杜洛克、丹系杜洛克为育种素材,进行自主培育。展示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终端父本YX101公猪(丹系杜洛克)、YX102公猪(美系杜洛克)、YX106公猪(美系与丹系合成的杜洛克,称合成系杜洛克)生长性能数据,其中校正100 kg体重日龄:YX101(152.2 d)YX106(158.5 d)YX102(165.5 d);校正100 kg体重日增重:YX101(651.23 g)YX106(626.5 g)YX102(598.1 g),各品系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扬翔Ⅰ号猪配套系终端父本生长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产新丹系大约克后备母猪背膘厚度与产仔数、弱仔率、初生重的关系,试验随机抽取174头后备母猪采用背膘测定仪活体测定背膘厚度,结合第一胎次产仔数、弱仔率、初生重等数据,分析不同膘情厚度下的母猪产仔性能。结果表明:背膘厚度在13~16 mm时产仔数较好,在14~15 mm时产仔数最多并与11 mm以下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弱仔率方面,背膘厚度在13~17 mm时弱仔率较低,和各组别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窝初生重方面,背膘厚度在14~16 mm时窝初生重最大,但与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数据得出,新丹系大约克后备母猪背膘厚度为14~15 mm时,头胎的产仔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湘沙猪配套系以地方良种沙子岭猪和引进品种巴克夏、大白猪为育种素材,经过5个世代的持续选育,分别育成XS1系(终端父本)、XS2系(母系父本)、XS3系(母系母本)3个专门化品系。各专门化品系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遗传稳定。XS1系初产总仔数10.7头,产活仔数10.3头;经产总产仔数11.8头,产活仔数11.4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5.4 d,背膘厚9.9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6.5 d,背膘厚10.8 mm。XS2系初产总仔数10.0头,产活仔数9.5头;经产总产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8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8.8 d,背膘厚12.5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9.7 d,背膘厚13.5 mm。XS3系初产总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4头;经产总产仔数11.1头,产活仔数10.3头;公猪达50 kg日龄193.9 d,背膘厚15.6 mm;母猪达50 kg日龄185.7 d,背膘厚17.9 mm。配套系父母代总产仔数12.4头,产活仔数11.9头。配套系商品猪30~100 kg期间平均日增重832.44 g,料重比3.16;100.6 kg屠宰,屠宰率73.0%,胴体瘦肉率58.2%,系水力93.26%,肌内脂肪含量2.9%,肉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背膘厚与母猪的繁殖性能息息相关。不同品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和营养需要差异明显。针对国内饲养的主要母猪体系,比如美系、丹系、加系、法系。笔者认为不同品系母猪同一繁殖阶段的最适背膘厚的标准是有差异的。本文主要从背膘测定方法,以及对不同品系母猪繁殖周期的分娩时、断奶时、后备母猪初配时的3个关键点的最适背膘厚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为促进养猪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4,(8):46-49
组建5个血统11头公猪,20头母猪的巴克夏猪核心选育群,开展性能测定及选育。通过种猪场内测定,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育种值,根据综合指数高低排序选留。经过5年的选育,测定了4个世代繁殖性能,5个世代生长发育、肥育、胴体性能和第5世代肉质性能。结果:初产、经产母猪总产仔数分别提高0.25头(P<0.01)和0.45头(P>0.05);公猪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14.93 d,背膘厚降低0.83 mm,差异均极显著(P<0.01),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15.63 d,背膘厚降低0.7 mm,差异均极显著(P<0.01);体尺方面,体长变化不大,体高与胸围有显著提高(P<0.01)。育肥猪日增重提高28.65 g,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0.22,瘦肉率提高2.81百分点,差异均极显著(P<0.01),肌内脂肪含量(IMF)达到3.29%。表明巴克夏猪的选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初产母猪不同妊娠期背膘厚度对其窝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本实验对加系长白和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开始(配种当天,74头)和结束(妊娠110 d,217头)时的背膘厚度进行测定,记录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18.0 mm的后备母猪总产仔数13.62头、活产仔数12.32头,显著高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 mm和>18.0 mm的母猪;后备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度为12.6~15.5 mm时,其总产仔数(13.14头)、初生窝重(14.93 kg)及初生个体重(1.37 kg),均高于其他3个组(P>0.05);哺乳期背膘损失随妊娠110 d后备母猪背膘厚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当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18.0 mm时,其哺乳期背膘损失达4.11 mm,且9.0~12.5 mm组和12.6~15.5 mm组的背膘损失与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比较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与培育所用素材丹系和美系杜洛克在公猪精子形态和精液品质上的差异,为公猪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试验选取广西扬翔股份公猪站存栏杜洛克3个品系共64头公猪,其中丹系公猪26头,美系公猪30头,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公猪8头。公猪按常规方法采集精液,并利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对精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子密度、活率、正常形态以及总精子数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的杜洛克公猪精液均显著高于美系和丹系的公猪精液(P<0.05);在精子直线运动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与丹系的公猪精液显著高于美系公猪精液(P<0.05),而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精子弯尾、卷尾、近端质滴及中端折断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公猪精液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系的公猪精液(P<0.05);在正常精子形状方面,3种品系杜洛克公猪仅在精子头部宽度和面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其他参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综合评定,扬翔华系杜洛克专门化品系公猪的精液品质总体表现最佳,美系公猪精液品质次之,而丹系公猪精液品质相对较差,本研究为引进优良公猪及品系的培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膘厚度对约克夏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妊娠母猪不同背膘厚度对其窝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对120头3胎次的约克夏母猪在分娩前进行背膘测定,根据背膘厚度分为薄组(16mm)、适中组(16~22mm)和厚组(22mm)3组,同时记录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死胎率和初生窝重。结果表明,背膘厚度适中组的产仔数11.62头,显著高于背膘厚度薄组产仔数9.83头和厚组9.61头(P0.05);背膘厚度适中组的窝产活仔数为11.62头,显著高于背膘厚度薄组窝产活仔数8.82头和厚组8.00头(P0.05);背膘厚度适中组初生窝重为17.71kg,极显著高于背膘厚度薄组初生窝重14.36kg和厚组12.54kg(P0.01);背膘厚度适中组的死胎数和死胎率分别为0.10头和0.01%均极显著低于背膘厚度薄组和厚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母猪膘情适中对于提高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以及降低死胎数和死胎率有积极作用,在生产中应积极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妊娠母猪膘情使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深县猪初配时背膘厚与头胎繁殖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深县猪母猪配种时的背膘厚与繁殖性能的关系,选取辛集市50头头胎母猪进行配种,根据配种时背膘厚度将猪群分为4组,Ⅰ组(X20 mm)、Ⅱ组(20 mm≤X≤23 mm)、Ⅲ组(23 mmX≤26 mm)、Ⅳ组(X26 mm),并对其繁殖性能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窝产仔数和窝产仔活数,Ⅱ、Ⅲ组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初生窝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Ⅱ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初生个体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断奶窝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1),Ⅱ组分别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断奶个体重,Ⅲ组极显著高于Ⅰ、Ⅳ组(P0.01),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间死胎数和死胎率都无显著的差异(P0.05)。提示:深县猪母猪配种时背膘厚为20 mm≤X≤26 mm时繁殖性状最佳。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20,(5)
为了解云南省种猪质量水平,对云南大约克、长白及杜洛克3个品种的不同品系种公猪进行了集中生长性能测定。结果发现,云南大约克、长白及杜洛克种公猪达100 kg日龄分别为(185.97±17.03) d、(183.03±3.94) d和(170.69±9.74) d;云南大约克、长白及杜洛克种公猪的100 kg活体背膘分别为(11.20±0.53) mm、(11.32±0.52) mm和(11.38±0.51) mm,均高于全国99家核心育种场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公猪的[达100 kg日龄(164.79±15.13) d、(163.97±15.24) d和(162.52±15.37) d,100 kg活体背膘(10.55±1.91) mm、(10.72±2.00) mm和(10.42±2.06) mm]数据。云南省的种猪质量水平与国家核心育种场还有一定距离,而且不同品系均有各自特点。但在生产实际当中,因新美系耐粗饲、体型较大等因素,比较受养殖户的喜爱;丹系和加系,因其繁殖性能较好,正在逐渐被养殖户接受;台系猪引进时间短且数量有限,随着时间延长和数量增加,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优势进一步被大家了解,也会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彭兴  赵云翔  李私丞  江威  朱琳  郑伟 《猪业科学》2019,36(9):108-109
扬翔华系杜洛克是以美系杜洛克和丹系杜洛克为育种素材,通过多个世代持续选育而成的一个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该研究以扬翔华系杜洛克7个不同世代后备猪为对象,针对其生长性状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从第5世代开始,后面3个世代生长速度均显著优于前面各世代(P 0.05),且第7世代后备公、母猪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分别达到了166.28 d和171.36 d,均显著快于0世代(P 0.05)。后备公、母猪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方面的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6%和1.72%。在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7%和2.44%。扬翔华系杜洛克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及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取得较大遗传改良。扬翔华系杜洛克公、母猪达115 kg体重日龄平均每个世代减少2.69 d和2.49 d,115 kg体重背膘厚平均每个世代降低0.15 mm和0.20 mm。文章主要总结了扬翔华系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生长性状选育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研究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丹系大白母猪初配日龄和背膘厚对第1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和配种时体况与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试验测定1 056头丹系大白母猪的初配日龄以及不同阶段背膘厚,同时收集相关繁殖性能数据按配种时背膘厚(14、14、15、16、17、17mm)、妊娠109d背膘厚(14~16、17~19、20~22mm)与初配日龄(210、210~239、240~269、270~299、≧300d)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后备母猪初配背膘厚在17mm时,产活仔数达14.77头,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妊娠109 d背膘厚与哺乳期背膘损失为显著相关,妊娠109 d背膘越厚,哺乳期背膘损失越大;初配日龄在240~269 d的后备母猪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初配日龄小于240 d的后备母猪(P0.05),且高于初配日龄大于269 d的后备母猪(P0.05)。综上可知,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丹系大白母猪初配背膘厚调整至17 mm,初配日龄控制在240~269 d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组建8个独立血统10头公猪、50头母猪含2个品系的大白核心选育群,通过场内种猪测定,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单项育种值,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大小进行选留。经过4个年份的选育,年份平均校正增重公猪提高7.90%,母猪提高7.4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了1.176 d;平均校正背膘厚公猪下降了9.54%,母猪下降了7.54%,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 kg体重背膘厚育种值减少0.159 mm,母猪总产仔数逐年提高,产仔数育种值增加0.029头;综合选择指数提高3.84%。选育结果表明,组建优秀的核心选育群,通过不同品系间的杂交,能够培育出高性能大白专门化母系种猪。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2)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波对美系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105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分析其对断奶至再配间隔及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在妊娠105 d背膘厚18 mm时,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都极显著低于妊娠105 d背膘厚10~14 mm时;显著低于105日龄背膘厚在14~18 mm;断奶背膘厚在15~17 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妊娠105 d至断奶背膘变化为-4~0 mm之间的断奶至再配间隔明显低于其他2组,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