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纯种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25只断奶幼兔,进行致病性和病理学研究。试验兔分为1个不感染对照组和4个感染组,各感染组每只幼兔分别口服感染2.0×103、1.0×104、5.0×104、2.5×105个孢子化卵囊。与对照组相比,接种2.0×103个和1.0×104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的平均病变记分、肝重指数、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5.0×104个和2.5×105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上述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能导致严重的肝球虫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斯氏艾美耳球虫四川株致病性、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为后续免疫和防控等研究提供参考。将45只36日龄幼兔随机分为9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第5组为致病性试验组,于50日龄每只兔分别经口感染1×10~4、5×10~4、1×10~5、2×10~5个孢子化卵囊;第6组~第9组为免疫原性试验组,于36日龄每只兔分别口服接种5×10~2、5×10~3、1×10~4、5×10~4个孢子化卵囊,14 d后给予2×10~5个孢子化卵囊的感染量。测定最小潜隐期和排卵高峰并以临床症状、卵囊排出量、相对增重、肝指数、肝脏病理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分离培养斯氏艾美耳球虫四川株卵囊,测定其最短孢子化时间及卵囊大小。结果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四川株最小潜隐期是13 d,排卵高峰在感染后22 d~23 d,孢子化卵囊的平均大小为36.2μm(28.2μm~38.1μm)×19.9μm(17.80μm~22.3μm),卵囊指数为1.81,27℃恒温培养最短孢子化时间为41 h。致病性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肝指数、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差异显著(P0.05);免疫原性试验组与攻毒对照组肝指数、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差异不显著(P0.05)。斯氏艾美耳球虫四川株致病性较强,低剂量感染就能显著降低增重并引起明显病变,但其免疫原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61-465
建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模型,为研究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兔的有效防治方法提供适合的动物模型。2月龄普通级新西兰兔16只,分组单笼饲养。从自然感染的肝脏中收集斯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培养孢子化,孢子化的卵囊1.0×105个/mL,3mL孢子化卵囊口服感染新西兰兔,建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模型,并对感染1个月后的新西兰兔的肝脏、十二指肠进行病理学观察比较。结果显示:斯氏艾美耳球虫对新西兰兔部分致病性观察发现,新西兰兔在感染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制约了其生长发育。形态学观察发现肝脏感染严重,表面布满白色结节,胆囊中胆汁浓稠,颜色呈金黄色,而十二指肠虽未感染球虫,却也有较显著的病变。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中存在大量斯氏艾美耳球虫,十二指肠中不存在球虫,但组织结构亦被破坏,十二指肠绒毛遭到严重破坏。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初步探讨3种兔对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耐受力差异及该球虫的毒力,本文分离得到成都地区的斯氏艾美耳球虫,用两种不同剂量的该球虫对新西兰白兔、比利时兔、福建黄兔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发现:感染1×105个孢子化卵囊时,3种兔的死亡率分别为90%、80%和80%;平均增重差异不显著;肝脏病变计分差异不显著;平均死亡时间为感染后的18.67天、20.88天和21天。当感染5×104个孢子化卵囊时,3种兔的死亡率分别为80%、80%和70%;平均增重、肝脏病变计分和肝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死亡时间为感染后的18.63天、20天和21天。结果表明:3个品种兔在感染相同剂量该球虫后,死亡率和死亡时间有差异,福建黄兔死亡时间偏后,死亡率相对较低,但3者在增重和病变计分上并无显著差异;斯氏艾美耳球虫成都分离株的致病力强,5×104个孢子化卵囊可造成幼兔至少70%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旨在评价斯氏艾美耳球虫重组蛋白Es-GAPDH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为兔斯氏艾美耳球虫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利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Es-GAPDH在斯氏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水平,并对Es-GAPDH进行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然后将42只45日龄无球虫幼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不免疫攻虫组、Trx-His-S tag攻虫对照组、Quil-A saponin攻虫对照组和rEs-GAPDH免疫组),分别经颈部皮下注射1 mL PBS、1 mL PBS、1 mL PBS含100μg pET-32a空载蛋白含1 mg Quil-A、1 mL PBS含1 mg Quil-A、1 mL 100μg rEs-GAPDH含1 mg Quil-A,首免14 d后同等剂量加强免疫。二免14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实验兔经口感染1×104个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攻虫后观察各组临床表现,每周定时采血、称重,感染21 d后剖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和统计每组的相对增重、料肉比、肝指数、卵囊排出量、生化指标、特异性IgG抗体以及细胞因子等。结果发现,Es-GA...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福建省家兔球虫病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卵囊培养法分别对福建省9县市的兔场进行了家兔球虫病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县市中家兔球虫病平均感染率为44.00%;幼兔的感染率较高,平均达59.33%,种兔的感染率相对较低,平均为4.71%;不同品种感染情况为福建黄兔感染率最高达51.52%,福建白兔较低为4.41%;种兔和幼兔的感染率2013年度分别为15.63%、89.26%明显高于2012年度的3.14%和32.85%;本次共检出12种艾美耳球虫,分别是斯氏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新兔艾美耳球虫、野兔艾美耳球虫、纳格浦尔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长形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7.
四种兔艾美耳球虫卵囊产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4种兔艾美耳球虫经口接种45日龄无球虫感染兔,接种剂量为1×104个卵囊/兔。感染后4d~20d,以麦克马斯特氏法计数每天排出的卵囊。结果表明,肠艾美耳球虫排卵量最多,为365.76×106个,中型艾美耳球虫为317.26×106个、黄艾美耳球虫为304.36×106个,大型艾美耳球虫排卵量最少,为200.12×106个。大型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6.5天有卵囊排出,第10.5天达到高峰(66.50×106个/只),占总量的33.23%;肠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9天有卵囊排出,第13天达到高峰(138.40×106个/只),占总量的37.83%;黄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9天有卵囊排出,第11天达到高峰(102.80×106个/只),占总量的33.78%;中型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4.5天有卵囊排出,第6.5天达到高峰(167.8×106个/只),占总量的52.89%。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自阿拉尔的1株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进行了致病性与免疫原性分析。试验共分5组,4个试验组每只兔分别口服感染1.0×103,5.0×103,5.0×104和1.5×105个孢子化卵囊;感染后14 d对1.0×103和5.0×103剂量组的剩余兔以2.5×105个孢子化卵囊攻毒,用0~5分肝脏平均病变记分、肝重指数和每克粪便的平均虫卵数(OPG)测定致病性及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低剂量感染可引起轻微病变,5.0×104个孢子化卵囊感染即可表现出明显的致病作用,但免疫原性试验表明其免疫原性较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采自山东的兔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卵囊做毒性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攻虫剂量兔斯氏艾美耳球虫对不同月龄兔的毒害作用。同时,研究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检测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抗体的最适反应条件和在毒理学实验中的应用,并对攻虫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做详细的比较。对兔斯氏艾美耳球虫致病性研究发现成年兔感染兔斯氏艾美耳球虫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幼兔感染时则较为严重;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宿主吞食的卵囊数增加,随之疾病的严重性也增加;从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情况来看,Ⅰ,Ⅱ,Ⅲ,Ⅳ,Ⅴ组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空白对照Ⅵ组,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增长,抗体水平也明显增高。本试验结果为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1病原兔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与鸡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相同,但寄生于兔胆管的斯氏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则略不同。斯氏艾美耳球虫的感染性卵囊可在兔的十二指肠内经酶的作用释放出子孢子,其钻入肠黏膜,再经门脉循环或淋巴循环移行到肝脏,最后钻入胆管的上皮细胞开始裂殖增殖,产生大量的卵囊、裂殖体和裂殖子等。2流行特点断奶到3月龄的兔易感本病。幼兔对球虫的抵抗力弱,感染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某兔场兔球虫混合感染样品中获得1株球虫,用其接种无球虫兔进行增殖,根据其形态、大小等特征和PCR鉴定确定其种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虫株寄生于小肠中后段,卵囊呈梨形,孢子化后有卵囊残体,潜隐期为198h,孢子化时间为36h。通过随机测定100个孢子化卵囊后发现,孢子化卵囊的大小为(26.7~34.5)μm×(16.9~24.1)μm,形状指数1.41~1.55。对照相关文献并进行PCR鉴定,确定该虫株为纯种肠艾美耳球虫。当兔感染3×103个/只以上该虫株孢子化卵囊后,出现精神沉郁,排出干粪或稀粪等球虫病临床症状或死亡,且增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感染3×103个/只该虫株孢子化卵囊后第11天剖检,小肠中后段可见明显的肠壁增厚,褶皱增多并伴有出血;病理切片可见空肠黏膜充血、出血,浆液渗出,黏膜层见大量典型虫体。结果表明该虫株具有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河北省保定市暴发球虫病的某鸡场鸡粪便中成功分离出1株和缓艾美耳球虫(Eimeria mitis),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了研究。该虫株主要寄生于小肠后段,潜隐期为97 h,孢子化时间为22 h,卵囊呈球形,平均大小为15.9μm×14.4μm,卵囊指数为1.10,PCR鉴定为纯种的和缓艾美耳球虫,将其命名为和缓艾美耳球虫保定株。该虫株排卵期为感染后第4~10天,其中第5~6天为高峰期。SPF鸡分别感染5×10~4个、1×10~5和2×10~5个和缓艾美耳球虫保定株孢子化卵囊后,均出现精神不振、排水样粪便等球虫病引起的临床症状,且各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78.5%、63.5%和59.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该虫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表现为发病和减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癸氧喹酯与妥曲珠利抗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的效果,试验将40只无球虫感染的獭兔随机分为4组,第Ⅰ组为癸氧喹酯组、第Ⅱ组为妥曲珠利组、第Ⅲ组为感染不用药组、第Ⅳ组为不感染不用药组。第Ⅰ组和第Ⅱ组于感染前第3天用药至试验结束。第Ⅰ~Ⅲ组每只獭兔人工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孢子化卵囊1×105个,统计各组存活率、卵囊排出量、平均增重、饲料转化率、病变记分。结果表明:第Ⅱ组在卵囊排出量、平均增重、病变记分方面均优于第Ⅰ组。说明妥曲珠利可用于预防控制洛阳地区兔肝球虫病。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大型艾美耳球虫原始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大型艾美耳球虫原始株的潜隐期、致病性、免疫原性及药敏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型艾美耳球虫原始株的潜隐期为168h,孢子化所需时间为37h~42h;在致病性试验中,不同接种剂量的显露期和排卵高峰一致,但卵囊产量不同,其中接种剂量为5×10~3个卵囊组的产卵囊量最多,与对照组相比,各感染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免疫原性试验中,低剂量免疫(100个卵囊)可以对30 000个卵囊的攻虫量产生完全的保护力。在药敏试验中,根据临床表现、卵囊排出量、饲料转化率判断,大型艾美耳球虫对3种抗球虫药的药效最好是莫能菌素,药效最低的是氯苯胍。大型艾美耳球虫原始株致病性较强,免疫原性良好,对莫能菌素敏感,即莫能菌素对其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家兔感染大型艾美耳球虫的首选药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某兔场兔球虫混合感染样品中获得1株球虫,用其接种SPF兔进行增殖,根据其寄生部位、形态、大小等指标确定其种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虫株寄生于十二指肠、空肠,卵囊呈长卵圆形,橙黄色,卵膜孔开口于窄端,有残体,潜隐期为98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24h。通过随机测定100个孢子化卵囊后发现,孢子化卵囊的大小为(31.8~39.0)×(19.5~23.4)μm,平均大小35.80×21.36μm,形状指数1.68。对照相关文献,确定该虫株为纯种中型艾美耳球虫。SPF兔感染该虫株后,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顿,排出软粪或稀粪,且增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虫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妥曲珠利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作用效果及作用峰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日龄公雏98只分为7组.妥曲珠利用量为每千克饲料80mg,其中5个组分别在感染前24h及感染后24、48、72、120 h给药治疗人工感染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雏鸡.结果表明:妥曲珠利可作用于柔嫩艾美耳球虫内生性发育的所有阶段,主要作用于子孢子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兔艾美耳球虫文献记载共有13种,其中除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在胆管上皮细胞外,其余各种都寄生在肠上皮细胞,一般病兔都是数种球虫混合感染.兔球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其流行与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发病季节多在春暖多雨时期,如兔舍内经常保持在10℃以上,随时可能发病.各品种家兔均易感,断奶后至3月龄的幼兔感染最为严重;成年兔多为带虫者,成为重要传染源.本病感染途径是经口食入含有孢子化卵囊的水或饲料.饲养员、工具、苍蝇等也可机械搬运球虫卵囊而传播本病.  相似文献   

18.
兔球虫是危害家兔最广、最严重的寄生虫。笔者以改进饱和盐水漂浮法快速检测418只兔的球虫卵囊数。轮换添加抗球虫药的试验兔群仍检出7种球虫,其中大型艾美耳球虫阳性率最高,斯氏艾美耳球虫阳性兔的卵囊平均数最高。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观察斯氏艾美耳球虫裂殖生殖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Es-SAG13和Es-SAG14的原核表达产物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利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Es-SAGs在未孢子化卵囊时期、孢子化卵囊时期、裂殖生殖时期和配子生殖时期的转录水平,并对裂殖生殖阶段特异性表达的Es-SAG进行原核表达;然后将40只45日龄无球虫幼兔...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兔的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4项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孢子化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口服接种的途径感染8只2月龄的无球虫新西兰兔,8只不感染的设为阴性对照组。感染30 d后,心脏采血采集血液样本,测量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4项等血液指标。血液检测结果显示,与肝功能相关的8项指标中,仅有谷氨酰肽转移酶、血清胆碱酯酶差异显著,其余均差异极显著,血常规和凝血4项亦差异极显著。表明兔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1个月后肝功能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