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28~70日龄马冈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回肠黏膜免疫屏障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28日龄马冈鹅公鹅432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10%、15%、20%和25%(游离棉酚含量分别为0、22、44、66、88和110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28~70日龄马冈鹅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20%和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70日龄马冈鹅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的腿肌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70日龄肉鹅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和总肠道相对长度以及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和总肠道相对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空肠、直肠相对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P0.05),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15%和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回肠黏膜闭锁蛋白(Cla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 0.05)。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的回肠黏膜闭锁小环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过高可引起肠道形态结构和免疫屏障功能受损,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推荐28~70日龄马冈鹅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不高于20%(游离棉酚含量不高于88 mg/k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补充缬氨酸(Val)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成5个组(Ⅰ~Ⅴ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各组饲粮赖氨酸(Lys)和粗蛋白质水平前期(1~21日龄)分别为1.17%和19.55%,后期(22~42日龄)分别为1.01%和17.67%;Ⅰ~Ⅴ组饲粮前期和后期Val/Lys值分别为68%、73%、78%、83%和88%。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饲粮补充Val能显著提高1~42日龄肉鸡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DG)(P <0. 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P <0. 05),以ADG和F/G为效应指标进行二次曲线方程拟合表明,饲粮Val/Lys推荐值分别为80. 07%和81.03%。2)低蛋白质饲粮补充Val对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Ⅰ组相比,Ⅱ~Ⅴ组肉鸡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血清尿酸含量有所降低(0.05

0.05)。与Ⅰ组和Ⅱ组相比,Ⅲ组和Ⅳ组肉鸡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蛋白质饲粮补充Val对肉鸡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饲粮补充Val能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鸡获得最大ADG和最小F/G的饲粮Val/Lys推荐值分别为80.07%和81.03%。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粗蛋白质(CP)补充氨基酸饲粮对白羽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胸肌肌肉成分的影响。选取1日龄白羽半番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常规CP水平(1~21日龄19.0%,22~56日龄16.0%)的饲粮,试验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CP分别降低1、2个百分点并补充氨基酸的饲粮,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各组56日龄的屠宰性能(屠宰率、全净膛率、腹脂率、腿比率、腿肌率、胸肌率、瘦肉率、皮脂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CP降低1、2个百分点时,白羽半番鸭胸肌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上升10.9%、28.3%(P0.05),胸肌中CP含量分别下降1.1%、2.5%(P0.05),各组白羽半番鸭胸肌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仅试验Ⅱ组母鸭胸肌中蛋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氨基酸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饲粮CP降低1~2个百分点可提高白羽半番鸭胸肌中粗脂肪含量,降低胸肌中CP的含量,对其屠宰性能、胸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选取1日龄北京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饲粮分2个阶段配制,每个阶段配制3种饲粮。对照组1~14日龄和15~42日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0%和18%的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分别降低1、2个百分点的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14日龄、15~42日龄及1~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14日龄、42日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尿酸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1~14日龄及15~42日龄粪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4.60%、15.71%及10.77%、15.82%,差异均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满足氨基酸需要的前提下,降低饲粮粗蛋白质1~2个百分点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并可显著降低粪氮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先后进行2次试验研究饲粮棉籽粕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屠宰性能探讨肉鸭饲粮棉籽粕的适宜水平。试验1、2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1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8.28%、16.56%、24.83%、33.11%;试验2饲粮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5.83%、11.60%、17.50%、23.30%。试验1肉鸭1~21日龄采食试验饲粮,22~35日龄采食无棉籽粕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2肉鸭1~14日龄采食无棉籽粕饲粮,15~35日龄采食试验饲粮。35日龄时每个试验的每个重复屠宰1只肉鸭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肉鸭半净膛率与全净膛率线性增加( P<0.05),16.56%棉籽粕组肉鸭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0.05)。2)在试验2中,随饲粮棉籽粕水平的增加,饲粮棉籽粕水平线性或二次影响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重( P<0.05),二次影响肉鸭的屠体重( P<0.05),23.30%棉籽粕组肉鸭活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及胸肌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基于不同的屠宰指标肉鸭饲粮棉籽粕适宜水平为7.51%~14.78%。以上结果提示,在以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饲粮时,1~21日龄肉鸭采食棉籽粕高达33.11%饲粮,22~35日龄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对35日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结合35日龄屠宰性能来考虑,15~35日龄肉鸭饲粮棉籽粕水平不宜超过14.78%。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日粮对半番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按照组间平均体重接近原则,将360只14日龄半番鸭称重后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每组分别饲喂14%、16%和18%3种不同蛋白水平饲粮,饲养至70日龄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并采集血液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470日龄半番鸭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70日龄半番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70日龄半番鸭血液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尿酸、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14%蛋白水平的饲粮完全可以满足半番鸭的生长需要,而不影响其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LP)饲粮中添加半胱氨酸(Cys)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以确定肉仔鸡LP饲粮中Cys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432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对照(PC)组饲喂基础饲粮[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2%和20%],负对照(NC)组的蛋白质水平在PC组的基础上降低4.5个百分点(前期和后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和15.5%),Cys组在NC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10%、0.15%和0.20%的Cys。各组前期和后期总含硫氨基酸水平分别为0.83%和0.79%。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4.5个百分点,21和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体重(ABW)、各生长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前期的料重比(F/G)显著提高(P0.05);添加0.10%和0.15%Cys后,21和42日龄的ABW、试验后期和试验全期的ADG和ADFI均显著提高(P0.05),且均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试验前期的F/G显著降低(P0.05),达到了与PC组相似的生长性能。2)饲粮添加Cys未见显著影响42日龄肉仔鸡的全净膛率(EP)和腿肌率(LMP)(P0.05),但有提高LMP的趋势(0.05≤P0.10);饲粮添加Cys线性和二次降低胸肌率(BMP)(P0.05),腹脂率(AFP)显著提高(P0.05)。3)饲粮添加Cys对21和42日龄肉仔鸡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添加Cys显著降低19~21日龄和40~42日龄肉仔鸡的氮摄入量、氮排泄量和氮存留量(P0.05),显著提高19~21日龄的氮存留率(P0.05)。5)二次曲线拟合结果表明,LP饲粮中Cys添加水平为0.13%~0.17%时,生长性能和氮代谢最佳。综上所述,LP饲粮中添加0.15%Cys能改善肉仔鸡的体增重、采食量和F/G,提高氮存留率;以生长性能和氮代谢为判断指标,推荐肉仔鸡LP饲粮中Cys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13%~0.17%(Cys占总含硫氨基酸的比例为45%~49%)。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下黑水虻蛋白替代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清品质及血清蛋白质代谢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用252只产蛋率相近的33周龄罗曼白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SIDAA)平衡模式下配制的不同粗蛋白质水平(16.50%、14.85%、13.20%)的玉米-豆粕-黑水虻蛋白饲粮,各组黑水虻蛋白与豆粕提供等量的粗蛋白质。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与16.50%组相比,14.85组%和13.20%组的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13.20%组的产蛋量显著降低(P<0.05),14.85%组的产蛋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16.50%组相比,14.85%组的平均蛋重、蛋清重、浓蛋白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清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13.20%组的平均蛋重、浓蛋白重、蛋白高度显著降低(P<0.05),蛋清重和哈氏单位呈下降趋势(P=0.0513和P=0.0673)。3)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6.50%和13.20%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鸡输卵管膨大部分泌功能有轻微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在SIDAA模式下,以黑水虻蛋白替代豆粕并使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4.85%时对鸡蛋蛋清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对育肥阶段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3 kg的杜寒杂交肉用母羊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为16%]、LP14组(饲粮CP水平为14%)、LP12组(饲粮CP水平为12%)、LP10组(饲粮CP水平为10%)、LP12+NPN组[饲粮CP水平为12%,尿素水平为1%]。试验组饲粮分别补充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使其达到对照组饲粮中的对应的氨基酸水平。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对各组肉羊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羊的屠宰性能指标如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GR值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肉羊的器官指数均与体重有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LP10组肉羊的瓣胃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LP12组和LP12+NPN组(P0.05),LP10组大肠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LP14组和LP12+NPN组(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网胃、皱胃、小肠重量及占比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4个百分点并补充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尿素,杜寒杂交肉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说明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在肉羊育肥阶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69.3±3.6)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125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5个组分别为:高蛋白质饲粮组(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4%)、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以及3个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不平衡饲粮组(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的基础上分别将含硫氨基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降低10%)。所有饲粮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均设置为0.7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中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与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67、0.60和0.20。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相比,高蛋白质饲粮组肥育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有下降趋势(P=0.05),低蛋白质-低色氨酸饲粮组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下降(P0.05),低蛋白质-低苏氨酸饲粮组和低蛋白质-低含硫氨基酸饲粮组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的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分别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对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确定绿狐尾藻在临武鸭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选用3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临武鸭4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组、3组分别饲喂含10%、20%绿狐尾藻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44和58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1)30~44日龄和45~58日龄,3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2组、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但2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44和58日龄,各组之间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皮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3组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4日龄,各组之间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58日龄,3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P0.05),各组之间胸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临武鸭饲粮中添加10%的绿狐尾藻,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下蝇蛆蛋白替代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清品质及血清蛋白质代谢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252只产蛋率、体重相近的健康33周龄罗曼白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SIDAA)平衡模式下配制的不同粗蛋白质水平(16.50%、14.85%、13.20%)的玉米-豆粕-蝇蛆蛋白饲粮,各组蝇蛆蛋白与豆粕提供等量的粗蛋白质。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与16.50%组相比,14.85%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产蛋量、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13.20%组的料蛋比显著增加(P<0.05),产蛋率、产蛋量、平均蛋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2)与16.50%组相比,14.85%组的平均蛋重、蛋清重、浓蛋白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清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13.20%组的平均蛋重、蛋清重、浓蛋白重和蛋白高度显著降低(P<0.05),而蛋清比例、哈氏单位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输卵管膨大部组织学形态正常。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蝇蛆蛋白替代豆粕并使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4.85%时未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清品质产生不良影响,但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3.20%时则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61~120日龄断奶湖羊羔羊生长性能、氮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2×2两因素两水平试验设计,选取64只61日龄体重相近的纯种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饲喂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分别为高能量[代谢能(ME)为10.92 M J/kg]高蛋白质[粗蛋白质(CP)为15.74%]组、高能量(M E为10.92 M J/kg)低蛋白质(CP为11.78%)组、低能量(ME为8.64 MJ/kg)高蛋白质(CP为15.72%)组、低能量(ME为8.64 M J/kg)低蛋白质(CP为11.8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各占1/2。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指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饲粮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显著提高了羔羊61~9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饲粮高蛋白质水平显著提高了81~90日龄、111~120日龄羔羊氮摄入量(P0.05);饲粮低能量高蛋白质水平显著提高了81~90日龄、111~120日龄羔羊尿氮排出量(P0.05),并且以低能量高蛋白质组尿氮排出量最高;对于81~90日龄羔羊,饲粮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显著提高了氮沉积(P0.05),而饲粮低能量或高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了氮生物学效价(P0.05)。3)羔羊120日龄时,饲粮低能量水平显著降低了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粮低蛋白质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P0.05)。综上所述,61~90日龄阶段,饲粮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可促进羔羊生长;91~120日龄阶段,可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以节约生产成本,不会对生长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和氮排放的影响。选用30周龄健康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母鸡288只,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16%(对照组)、15%、14%、13%,各组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一致。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产蛋率、破蛋率和不合格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鸡蛋的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13%CP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6%CP组(P<0.05)。3)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雏鸡初生重、受精蛋孵化率、弱雏率和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4)13%、14%CP组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血浆尿酸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粪便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孵化性能无负面影响,但能够降低血浆尿素氮、尿酸含量和粪便氮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的饲粮CP水平可以降低至13%(补充7种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果胶对28~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脏器指数的影响。选用18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5%和3.0%果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和3.0%果胶显著降低了42、56、70日龄扬州鹅体重(P<0.05),显著降低28~70日龄仔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提高了28~70日龄仔鹅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果胶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胸深和胸宽(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果胶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胸肌率(P<0.05),饲粮中添加3.0%果胶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胸肌率和腹脂率(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果胶显著提高了70日龄仔鹅的脾脏指数和腺胃指数(P<0.05),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果胶对28~70日龄扬州鹅的生长性能、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脏器指数具有不良影响,这提示在生产实践中,对于一些富含果胶的饲料原料,应当注意其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蛋能比保持一定的情况下,低蛋白质补充前3种限制性氨基酸日粮对9~16周龄宁都三黄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60羽体重为(573.1±11.0)g的9周龄健康宁都三黄母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处理Ⅰ组(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按照我国黄羽肉鸡饲养标准(2004)进行配制,其中代谢能为13.3 MJ/kg、蛋白质含量为16.5%(蛋白质/代谢能=12.3 g/MJ)。处理Ⅱ、Ⅲ、Ⅳ组(试验组)日粮蛋能比与处理Ⅰ组一致,代谢能分别为12.6、11.8、11.0 MJ/kg,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5%、14.5%、13.5%。4组日粮均补充了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以满足三黄鸡对其需要。结果表明:(1)日粮蛋白质水平由16.5%降至14.5%,9~16周龄宁都三黄鸡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当蛋白质降幅达3个百分点时,尽管补充了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但宁都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受到显著影响(P<0.05);(2)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宁都三黄鸡全净膛率显著升高(P<0.05),但对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及腿肌率影响不显著(P>0.05);(3)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个百分点及以上同时补充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时,宁都三黄鸡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综合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指标,在补充前3种限制性氨基酸的情况下,宁都三黄鸡日粮蛋白质降低的幅度不应超过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选择42日龄平均体重(11.00±0.07)kg 的三元(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45头 ,随机分为3个处理 ,分别饲喂 :①20 %蛋白质日粮(含血球粉4.5 % ,异亮氨酸0.64 %) ;②高血球粉(6 %)低蛋白质(16 %)日粮补充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异亮氨酸含量0.41 %) ;③在第2种日粮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0.23 %异亮氨酸。试验结果 :在高血球粉低蛋白质日粮中进一步补充异亮氨酸后 ,仔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分别提高81 %(P<0.05)和48 %(P<0.05) ,饲料/增重比降低了19 %(P<0.07)。补充异亮氨酸组与20 %蛋白质组仔猪的生产性能相似。在高血球粉低蛋白质日粮中进一步补充异亮氨酸 ,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氨和游离异亮氨酸含量(P<0.05)。结论 :合理补充合成氨基酸 ,能够节约仔猪日粮蛋白质4个百分点 ;异亮氨酸是血球粉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补充异亮氨酸 ,可显著提高血球粉对仔猪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果胶对28~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脏器指数的影响。选用18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5%和3.0%果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和3.0%果胶显著降低了42、56、70日龄扬州鹅体重(P0.05),显著降低28~70日龄仔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提高了28~70日龄仔鹅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果胶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胸深和胸宽(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5%果胶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胸肌率(P0.05),饲粮中添加3.0%果胶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胸肌率和腹脂率(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果胶显著提高了70日龄仔鹅的脾脏指数和腺胃指数(P0.05),显著降低了70日龄仔鹅的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果胶对28~70日龄扬州鹅的生长性能、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脏器指数具有不良影响,这提示在生产实践中,对于一些富含果胶的饲料原料,应当注意其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建立黄羽肉鸡22~42日龄和43~63日龄氨基酸平衡模型,为低蛋白质饲粮配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2个阶段的饲养试验分别选用22和43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黄羽肉鸡公鸡各168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正常对照(SD)组为标准组,低蛋白质(LP)组的粗蛋白质水平降低3%,其氨基酸含量与SD组相同,低蛋白质低赖氨酸(LP-Lys)、低蛋白质低蛋氨酸(LP-Met)、低蛋白质低色氨酸(LP-Trp)、低蛋白质苏氨酸(LP-Thr)和低蛋白质低异亮氨酸(LP-Ile)组分别在LP组的基础上,将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水平降低20%,其他氨基酸水平不变。采用饲养试验和氮平衡试验,2个阶段饲养试验的试验期均为21 d。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型显著影响2个饲养阶段黄羽肉鸡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22~42日龄时,LP组的末重显著低于除LP-Ile组外的其他5个试验组(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除LP-Met和LP-Ile组外的其他4个试验组(P0.05);SD组的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除LP-Met、LP-Thr和LP-Trp组外的其他3个试验组(P0.05)。43~63日龄时,LP-Met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LP、LP-Lys和LP-Trp组(P0.05)。2)LP-Met组黄羽肉鸡的胸肌率最高,显著高于LPThr和LP-Ile组(P0.05)。3)低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模型对63日龄黄羽肉鸡的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4) 22~42日龄时,LP-Lys组黄羽肉鸡的氮存留率最高,显著高于SD、LPThr、LP-Trp和LP-Ile组(P0.05);43~63日龄时,SD组的氮存留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氮存留率指标得出,22~42日龄时,快大型黄羽肉鸡饲粮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100.0∶55.6∶97.2∶25.0∶95.8;43~63日龄时,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胸肌率和氮存留率各项指标得出,适宜氨基酸平衡比例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100.0∶37.3∶85.3∶22.7∶85.3,相应的粗蛋白质水平可降低至13%。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饲粮和添加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4种饲粮分别为抗生素饲粮、无抗生素饲粮、低蛋白质饲粮和大麦饲粮,3种添加剂分别为酵母培养物(XPC)、谷氨酰胺(Gln)和大豆异黄酮(ISF)。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792只,随机分为1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饲粮分别添加XPC、Gln和ISF对42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及体重(BW)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饲粮类型而言,与其他3种饲粮相比,低蛋白质饲粮使肉仔鸡的BW、ADG和ADFI显著降低(P0.05),F/G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饲粮显著降低肉仔鸡的F/G(P0.05)。饲粮类型与添加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与添加Gln相比,抗生素饲粮中添加ISF显著改善19日龄肉仔鸡回肠形态(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与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相比对肉仔鸡回肠形态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与添加XPC相比,大麦饲粮中添加ISF显著改善19日龄肉仔鸡回肠形态(P0.05)。除35日龄肉仔鸡回肠隐窝深度外,饲粮类型与添加剂对回肠形态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大麦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Gln和ISF显著提高35日龄肉仔鸡回肠干扰素-γ水平(P0.05);与添加ISF相比,抗生素饲粮中添加XPC可显著提高19日龄肉仔鸡回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P0.05),添加Gln可显著提高35日龄肉仔鸡回肠Ig A水平(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提高19日龄肉仔鸡回肠Ig A水平(P0.05);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ISF比添加XPC显著提高35日龄肉仔鸡回肠IL-10和Ig A水平(P0.05);而大麦饲粮中添加ISF比添加XPC显著降低35日龄肉仔鸡回肠IL-10水平(P0.05)。对于回肠IL-10和Ig A水平,饲粮类型与添加剂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4)抗生素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降低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和磷残留率(P0.05);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提高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和磷残留率以及35日龄肉仔鸡粪便中磷残留率(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Gln显著降低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残留率(P0.05);大麦饲粮中添加Gln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降低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和磷残留率(P0.05)。对氮、磷残留率而言,饲粮类型与添加剂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见,4种类型饲粮中添加3种添加剂对1~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能氮比固定的低蛋白质饲粮降低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可改善回肠形态结构;在不同类型饲粮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具有改善肉仔鸡回肠免疫状态及降低粪便中氮磷残留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