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火焰兰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茎段侧芽萌发和生根壮苗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添加剂对火焰兰生长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最佳侧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5mg/L,培养40 d,后诱导率可达97.95%;添加活性炭0.3 g/L可有效抑制侧芽诱导过程中的褐化现象,褐化率仅为13.17%;1/2 MS+6-BA 0.2 mg/L+NAA 1.0 mg/L+AC 0.5 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100%,且植株生长健壮。利用火焰兰茎段侧芽能够离体再生获得瓶苗,建立高效的火焰兰茎段为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为扩大拓宽火焰兰组织培养外植体来源和快速繁殖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PVP(0.2、0.5、1.0、2.0 g/L)、Vc(0.5、1、2、3 g/L)、活性炭(1、2、5、10 g/L)对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进行防褐化研究。结果表明,防褐化最好但继代时出芽一般的培养基是Vc(1 g/L),防褐化较理想且继代时出芽也好的培养基为PVP(0.5 g/L)。  相似文献   

3.
以凌云白毫茶嫩芽为外植体,建立凌云白毫茶无菌体系,探讨抗褐化措施,建立白毫茶组织培养体系,为白毫茶优良品种产业化种植提供种苗技术基础。结果表明:以白毫茶树带腋芽茎段和顶芽为外植体,浓度为0.1%HgCl2溶液对外植体进行灭菌10 min,污染率最低;在此基础上,预处理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 min,抗褐化效果和降低污染率都较明显,褐化率低至30%;选用腋芽茎段的褐化率和污染率均比顶芽低,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1.5 mg/L,能降低褐化率至16.7%。凌云白毫茶初代培养使用6-BA诱导腋芽效果好,浓度为2.0 mg/L的诱导率达到100%;对无菌芽增殖来说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7g/L琼脂+30 g/L蔗糖,增殖倍数为3.3,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4.
组织培养对于椰子快速繁殖以及全球椰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40年来国内外在椰子组培快繁技术,包括椰子组培技术的重要性,不同外植体如胚芽、花序、子房等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与优劣,不同培养基和培育环境对组培效果的影响等要素,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讨论。同时总结了椰子组培快繁技术的进展,分析了目前限制椰子组培快繁技术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应对策略与具体建议。本文对椰子快繁技术及椰子种质资源保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LFS在甘蔗组培快繁中的作用与使用前景。以新台糖22号茎尖或其组培继代苗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LFS,并以6-BA为诱导丛生芽及增殖对照,NAA为诱导生根对照,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诱导茎尖分化丛生芽及其增殖和生根等培养。结果显示:①LFS比6-BA显著减轻茎尖褐化,提高茎尖成活率,促进其分化丛生芽和增殖,并提高苗的质量。诱导茎尖分化丛生芽培养基中LFS的适宜浓度为2.5~3.0 mg/L;继代增殖的适宜浓度为3.0~5.0 mg/L,培养3代后,增殖倍数8.76倍,略高于CK的8.53倍,且苗长势旺,黄叶少;②LFS可诱导不定根的发生,适宜浓度在2.0~4.0 mg/L,发根率≥90%。表明LFS在甘蔗组培效果优于传统使用的6-B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成熟胚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褐化可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和组培过程的进行。实验研究探讨3种防褐剂硝酸银(AgNO3)、活性炭和PVP及培养条件对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过程中褐化控制的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AgNO3能明显减轻褐化,其中愈伤组织诱导时10.0 mg/LAgNO3控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7.0 mg/LAgNO3控制较为适宜。2.0 g/L活性炭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高于此浓度会抑制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初期在含2.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培养7 d,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生长。愈伤组织诱导时1.0 g/LPVP能在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的同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暗培养能显著减轻褐化的发生,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7.
预处理对冬油菜遗传转化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蓝型冬油菜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研究4℃低温处理幼苗、分化培养基添加MES以及预培养等对遗传转化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在冰箱中4℃处理12h,下胚轴的褐化频率较低,但延长处理时间反而加重外植体的褐化.对于子叶来说,预培养可以明显降低子叶的褐化,提高外植体的幼苗再生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出一套适于珠芽魔芋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珠芽黄魔芋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为外植体,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开始伸出鳞片叶片作为外植体材料,75%酒精消毒30 s后,0.1% HgCl2溶液中浸泡15 min为宜,其成活率达到96.7%;最优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TDZ 0.5 mg/L+NAA 0.1 mg/L+蔗糖30.0 g/L+琼脂6.0 g/L,其诱导率达到95.6%;最优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蔗糖30.0 g/L+琼脂6.0 g/L,不定芽诱导率达到71.1%,单位接种质量愈伤组织分化芽数达到2.88;全展叶片苗在MS+NAA 0.25 mg/L+蔗糖15.0 g/L+琼脂 6.0 g/L培养基的生根率达到100.0%,平均根数达到1.36。以开始伸出鳞片叶片为外植体建立的珠芽黄魔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达到了魔芋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技术水平,对解决珠芽魔芋产业发展中种芋供不应求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 要:鉴于以未经选择的实生苗为砧木进行的嫁接繁殖使同一橡胶无性系的不同植株之间在产量及生势方面依然存在相当程度的异质性,故人们迫切希望通过离体微繁途径克服这一难题。在离体微繁中,来自成龄植株及种子实生苗的茎节及茎尖材料均是可供利用的外植体来源。就橡胶无性系的离体微繁而言,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难以诱导出具有良好支撑固定作用的直根系,而且外植体对培养基的反应也相对较差。目前,通过离体微型嫁接已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近年来,橡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且有些基因型已成功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在橡胶树中,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组培技术(包括微型扦插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被用于无性系的大规模繁殖。不过,随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橡胶树的离体微繁殖有望逐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稻幼茎、幼穗、叶鞘、茎尖的体细胞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已获得成功。为了进一步完善籼稻体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本试验研究了(1)不同部位体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率的差异;(2)低温预处理对幼穗体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率的影响;(3)壮苗长根培养基;(4)不同炼苗方式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密叶铁线蕨的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俊强  郑贵朝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255-2258
利用密叶铁线蕨(Adiantum raddianum Fritz-Luethii)孢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密叶铁线蕨的成熟孢子在附加GA 3 mg/L的1/2 MS培养基上培养,其萌发率可达95.6%,产生的原叶体在不含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上继代,繁殖倍数达4倍以上,但孢子体难以在组培过程中直接获得;将组培过程产生的原叶体从培养瓶内取出后与1/2 MS改良盐溶液混合搅碎,播于基质上,在温室大棚中培养,每团原叶体可产生孢子体超过1 000个。  相似文献   

12.
文献摘要     
不同茶树品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为探索茶树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整个技术体系,本研究以不同茶树品种的腋芽为接种外植体,通过多种培养基配方的筛选,得出适宜各参试品种的培养基为1/2MS+BA2+IAA1.5+CH500。用此培养基培养10天后茶树腋芽尖就膨大,7~8周后诱导出芽且部分出现丛芽。在增殖阶段,不添加任何生长素而用MS+BA2就可达到增殖,平均45天,增殖倍数为3.21。〔摘自《西南农业学报》,2003,16(1),102~104〕茶籽的发育研究了茶籽的发育过程,以鉴别种子的成熟度指数,并确定种子的最佳收获期。种子收获后,能保持100%发芽率时的种子含水量应…  相似文献   

13.
闫帆  孙昕  翟莹  陈虹地  赵健如  李景文  王庆钰 《大豆科学》2011,30(5):757-759,763
以吉大豆1号、2号等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胚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6-BA对不同基因型胚尖丛生芽诱芽率和再生率的影响,筛选得到适合于胚尖再生系统的基因型吉大豆2号,并以吉大豆2号为材料,研究侵染阶段加入脯氨酸和硝酸银对胚尖褐化率的影响,将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生根试验.结果表明:共培养基中添加3.0 mg·L-1脯氨酸和3...  相似文献   

14.
月季‘卡罗拉’的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卡罗拉’月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月季组培快繁影响,以期建立月季‘卡罗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适宜月季‘卡罗拉’茎段表面灭菌的最佳组合是75%酒精灭菌30 s结合0.1%升汞处理10 min,污染率为0,芽诱导率为100.00%。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有利于各阶段的培养,最适宜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是WPM+3.00 mg/L 6-BA+0.10 mg/L NAA,增殖系数为4.48,小苗长势好,植株健壮;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WPM+0.30 mg/L IBA,生根率96.00%,小苗长势好,主根平均长度3~4 cm。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林下参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以林下参叶片为外植体探讨消毒方式、外源激素浓度和不同年生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5%酒精1min,2%NaClO 20 min的消毒方式消毒,外植体污染率低且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林下参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5 mg/L+BA 0.5 mg/L+水解乳蛋白1g/L;不同年生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林下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海南甘薯主栽品种‘心香’、‘广薯87’、‘川山紫’、‘宁紫薯1号’、‘薯绿一号’、‘高系14’和‘三角宁’为材料,从外植体的选择、不同消毒方案、培养基配方和防褐化剂筛选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热带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的脱毒快繁优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侧芽增殖率与存活率最高;在不同的外植体消毒处理中,依次用75%酒精消毒60 s,2% NaClO消毒15 min,以及0.1% HgCl2消毒15 min的污染率最低;最佳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NAA+0.1 mg/L GA3;茎长生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 mg/L 6-BA+0.5 mg/L GA3;干重增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5 mg/L 6-BA+0.5 mg/L GA3;在培养基中加入5~6 g/L硫代硫酸钠和1.2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亚洲百合金色号角种进行快繁研究,以实现亚洲百合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以亚洲百合金色号角种鳞茎为外植体,在其不同的组织培养阶段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方,以建立亚洲百合组培快繁体系.[结果]亚洲百合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 NAA 0.1 mg/L+6-BA1 mg/L;愈伤组织中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1 mg/L+ 6-BA 3.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亚洲百合金色号角最佳的组培快繁培养基,为亚洲百合金色号角种快速繁殖,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茶树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茶树幼茎小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咖啡碱的合成以来,茶树组织培养至今已走了约50年的研究历程,在多方面得到应用,但仍然有不少难题未攻克,主要有污染、褐化、玻璃苗、难以分化、再生体系不完善等等。其中,因为茶树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褐化现象严重,阻碍了组培的后续工作。因此,有效的控制茶树外植体褐化是茶树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本文就目前国内茶树组织培养的褐化控制研究进行综述,对茶树组织培养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培育、繁殖和试管诱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茎尖分化培养基为MS+6 BA0.5+NAA0.1,分化成苗率达46%;切段快繁培养基为1/2 MS,根多苗壮;试管薯诱导培养基为MS+6 BA0.5+NAA0.2,诱导结薯株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淮山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淮山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方法]按L9(34)正交试验表,选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GA3、6-BA、NAA和活性碳,分析比较不同培养成分对淮山茎段分化和增殖的影响;选用不同浓度的MS无机盐浓度、NAA、活性碳和蔗糖,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对淮山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培养基MS+GA30.25 mg/L+6-BA1.0 mg/L+NAA 0.2 mg/L+活性炭0.5 g/L,对淮山茎段分化和增殖的效果最好;最佳节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5 mg/L+活性炭0.5 g/L+蔗糖30 g/L。[结论]建立起桂淮5号的组培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