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系统总结黔东南州松(杉)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模式,为丰富猴头菇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松(杉)林下栽培猴头菇具体包括林地选择、季节选择、菌种/菌棒制备、林下出菇、病虫害防治、采摘及采后处理等技术环节。每个技术环节连接紧密、环环相扣,科学合理地拟合黔东南州林下气候特征与猴头菇出菇期间所需的温度、湿度、光、O2等生态因子,构建适宜的仿野生出菇环境。  相似文献   

2.
出菇管理水平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影响食用菌产量和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定位出菇是出菇管理阶段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黑木耳、杏鲍菇、滑子蘑、猴头菇、白灵菇等食用菌应用定位出菇技术的方法为典型,阐述了定位出菇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杨淑云 《北方园艺》2017,(7):150-152
结合西北地区的原料资源、设施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从栽培菌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等环节介绍了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猴头菇菌株栽培试验,获得适合桑枝栽培猴头菇优良菌株,为利用桑枝高产栽培猴头菇提供依据。选择6个猴头菇菌株,分别进行菌丝生长和桑枝屑栽培出菇试验,通过分析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筛选出适合本地利用桑枝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株。在供试的6个菌株中,筛选出适合利用桑枝栽培猴头菇的菌株为H-4。  相似文献   

5.
结合玉林市养蚕方式和猴头菇的栽培管理特点,试验探索出利用冬季闲置蚕房桑枝栽培猴头菇的合理栽培模式:短袋两头接种地面摆放出菇.利用桑枝栽培的猴头菇多糖含量0.32%高于用木屑栽培的猴头菇.  相似文献   

6.
根据猴头菇工厂化栽培的实际经验,具体陈述品种与配方选择、原材料预处理、料袋制作、冷却与接种、菌丝定植管理、菌包发热期管理,以及出菇阶段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等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4)
<正>目前猴头菇人工栽培在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已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但突出的问题是猴头菇一等品比例不高,这不仅降低了商品价值,也影响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出菇期内,要尽可能创造适合于猴头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协调好温、湿、光、气之间的关系。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将猴头菇出菇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代料栽培猴头菇发展较快,但在东北地区常因发菌期过长错过最佳出菇期,或出菇期遇高温、干旱天气,严重影响菇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介绍我们连续三年栽培猴头菇的经验体会。 1选用优良菌株 根据东北地区气候特点,我们筛选出了几个耐寒性强、适应性好的当家品种,如兴猴1号、球大1号。 2选适宜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冬季低温时间长、夏季温度偏高的特点,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宜。春季于4月中旬接种,5月下旬气温适宜出菇;秋季在8月初接种,9月初温、湿度均适宜出菇,产量高质量好。 3栽培料处理及灭菌 主要采用经粉碎的玉米芯(黄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用菌生产已进入了规模化、工厂化的新阶段.深圳威可实业有限公司设计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生产,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生产体系.本文就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作一简介,供同行参考.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采用短袋栽培,一次性出菇.当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就要及时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因子,让其转入出菇阶段.出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总结2019—2021年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在浙江省食用菌技术团队第三轮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主要成效:创新开发产粉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香菇定向出菇工厂化墙式栽培技术,筛选出香菇优质种源4个;示范推广金针菇、海鲜菇、灵芝、黑木耳、秀珍菇的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提升4条菌棒(菌料)工厂化生产流水线;示范食用菌绿色化生产技术395万袋、90.67公顷,包括林下灵芝、菌渣多级利用模式、竹荪―水稻轮作、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优化食药两用品种结构,示范黄色金针菇、羊肚菌、红托竹荪、长根菇、猴头菇珍稀特色菌菇生产技术,示范基地5个,规模为90万袋、羊肚菌和竹荪3.3公顷;示范秀珍菇精准转潮出菇栽培技术880万袋(瓶),推广2 350万袋(瓶)。介绍顶层设计征集意向、围绕任务细化方案、建立专家联系制度等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香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种类,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近年来,香菇生产工厂化发展迅猛,生产规模及年产量逐年递增。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主要为工厂化生产制棒养菌、大棚或农户出菇,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制棒、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及出菇。该文主要介绍了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几种栽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猴头菇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等的生长条件。总结介绍我国现有的瓶栽、袋栽、覆土栽培及工厂化栽培等4种猴头菇人工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菇野生资源丰富,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以采集到的2株野生猴头菇为材料,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驯化出菇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均为猴头菇,蔗糖、酵母粉、KH2PO4 0.15%+MgSO2 0.1%分别为2个菌株通用的最适碳源、氮源和元素,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0~25℃。2株野生猴头菇均可驯化出菇,与栽培菌株相比,2个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大,菇形好,肉质紧密,产量高。其中野生驯化菌株A的平均生物学效率高达110.43%。2个野生菌株的最优栽培模式均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本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猴头菇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从场地要求、栽培季节、培养料处理、装瓶(袋)、灭菌、接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等方面,总结出利用稻草栽培猴头菇技术。  相似文献   

16.
猴头菇栽培主要有瓶栽、袋栽两种方式。袋栽又有长袋、短袋之分,其中长袋栽培成本低、产量高、花工少,但长袋栽培往往畸形菇、光头菇较多,产品质量差,影响了菇农的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经两年多的试验,摸索出室外层架式栽培技术,1993年春在全县全面推广,仅童游乡徐挡村就栽培了300万袋,产猴头菇干晶120余吨,产品质量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引进的11个滑菇品种(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滑菇126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其菇蕾多、出菇齐、产量高,且栽培周期短,是工厂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开展以突破南方夏季高温期优质香菇工厂化生产为核心的优质厚实型香菇新品种选育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初步选育出适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新菌株L901和L615,其平均每棒总产量(三潮菇)分别达750克和700克;通过工厂化富氧出菇技术集成应用,夏季高温期栽培的香菇菇盖厚实、菇柄较短、柄盖比小,优质菇率均达70%以上。并探索提出"1+N双百共富"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即亩产百吨菇、百万产值,企业与菇农同发展共富裕的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概述日本猴头菇生产现状、食用菌消费现状和猴头菇栽培面临要求,阐明猴头菇主要栽培生理特性,详细介绍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包括培养基选择,菌种及接种量,菌丝培养,催蕾管理和生育管理等。总结研究报道中对猴头菇所具有的功能性作用涵盖抗痴呆、免疫激活、抗酸化和降血糖。  相似文献   

20.
猴头菇菌株庆猴1602属中高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22~27℃,子实体生长适温18~25℃,适应性广;子实体朵大,产量高,无苦味、口感好。从栽培季节选择、培养料配方、装袋、灭菌、接种、培菌、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等环节介绍庆猴1602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