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观察.甲壳完好。②镜检放大100倍或160倍:有的病虾甲壳上有不明显的点状小洞,一个视野可见3~10个,此种现象为初发阶段,病虾头胸甲不易剥离.对对虾没有造成伤害。有的甲壳上有点状小洞.洞中间有一黑点,此为坏死组织,一个视野可见5个以上黑点.头胸甲易剥离,此类对虾已出现摄食减少或其他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2.
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引起的,发病前期虾须、尾扇发红,身体消瘦,摄食尚可,体表无其他异常。病虾漫游于水面,不久便下沉死亡,这时用显微镜检测病虾头胸甲中央部位,发现有雪花形、放射状白色斑纹。到了发病后期,大多数病虾残胃或空胄,头胸甲向外张开(鳃丝肿帐所致)且极易剥离,肝胰脏肿胀,外观模糊,手捻易碎,有红色组织液流出,甲壳与附肢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纹,游泳缓慢无力,不久便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症状特点 1.共同点:海水养殖池发病率多于淡水养殖池;皆侵袭3厘米以上的南美白对虾;皆伴有红须或红尾或肠炎或肝脏变异等一种或多种综合症。 2.不同点: (1)细菌性白斑: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看甲壳完好。镜检放大100或160  相似文献   

4.
虾白斑病的防治本病由细菌引起.健康的虾往往因吃了带病虾附肢后而感染;也有放养虾密度过大,投饵过量造成池底有机质污染引起的.在发病初期,病虾甲壳上可见白斑,分布以头胸部为主,其次腹部也有,有时病虾输卵管末端也有白斑存在。后期由白斑转为黑斑,病虾离群独游...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2,(7):61-61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在我国南方沿海迅猛发展,规模很大。由于虾苗良莠不齐、养殖技术落后和防治措施不到位等,导致虾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现将白对虾常见疾病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毒性疾病1.白斑病(对虾白斑症病毒病)(1)病原病原体为白斑杆状病毒,病毒粒子为粗短杆状,具有囊膜,无包涵体。(2)症状初期病虾厌食,摄食减少或停止,行动迟缓,漫游于水面或池边水底或在池边水面打圈,发病后期典型的症状为甲壳内侧出现白点,特别是头胸甲白点最为明显,肉眼可见,头胸甲易剥离,病虾体色往…  相似文献   

6.
张圣勇 《齐鲁渔业》2009,(11):47-47
南美白对虾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病害成为养殖的瓶颈,自斑综合症就是最严重的一种,它具有很高的侵染性和复制能力,可广泛感染对虾的皮下组织、造血组织、结缔组织、触角腺、血淋巴等组织细胞。发病初期虾体变软,离群,靠边或缓游于水面,此后出现空肠胃、身体发红、肝胰脏甚至肠道变红、肝胰腺肿大等症状;头胸甲及腹节甲壳易剥离(不连真皮),甲壳内侧有无法刮去的白斑。  相似文献   

7.
颜超群 《淡水渔业》2000,30(1):40-40
近几年来 ,内陆省份的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猛 ,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 ,养虾效益很高。但许多生产户还不了解虾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 ,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对此 ,笔者据我公司近 6年的养虾实际经验 ,将几种典型常发虾病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甲壳溃疡病[病症 ]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 ,溃疡的中部凹陷 ,边缘呈白色 ,褐斑大小不定 ,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 ,在头胸甲和腹部前三节的背面发生较多 ,有时触角、尾扇和其他附肢也有褐斑和烂断 ,在断痕处也呈褐斑 ,严重影响虾的生长蜕壳。[病因 ]虾体在运输过程中碰伤 ,水质不好 ,营…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后的新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7月,辽宁营口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场陆续出现死虾现象,通过组织病理观察和PcR检测,确定为白斑综合症.患病初期,对虾并未表现出典型白斑、甲壳易剥离等症状,而在鳃区头胸甲内侧滋生一种囊状胶状物,导致头胸甲内侧肿胀,病理观察发现该滋生物为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后,皮下组织"胶质化"的结果,同时胃和皮下组织的结缔组织中有大量的典型性病变核;细菌分离结果显示,伴随着弧菌和假单胞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高温季节虾蟹进入快速生长期,同时也是虾蟹发病率最高的时期,养殖户对高温期间虾蟹出现的疾病应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呢?下面做一简单介绍。一、病毒性疾病1.对虾白斑病病原:白斑病病毒。病症:病虾离群、不摄食,肠内无食物,在池塘边缓慢游动,体色稍变红。对虾头胸甲和腹甲很容易揭开而不粘连,甲壳上可见白色的圆点,易剥离。危害:主要发生在6-8月,主要经口感染,是  相似文献   

10.
一、常见病毒病及预防(一)常见病毒病1、白斑综合症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引起的,发病前期虾须、尾扇发红,身体消瘦,摄食尚可,体表无其他异常。病虾漫游于水面,不久便下沉死亡,这时用显微镜检测病虾头胸甲中央部位,发现有雪花形、放射状白色斑纹。到了发病后期,大多数病虾残胃或空胃,头胸甲向外张开(鳃丝肿胀所致)且极易剥离,肝胰脏肿胀,外观模糊,手捻易碎,有红色组织液流出,甲壳与附肢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纹,游泳缓慢无力,不久便死亡。2、挑拉病毒综合症(红体病)由桃拉病毒(TSV)感染引起,症状是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全身暗红的症状,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一般集中在池边和下风处缓慢无力游动或漂浮于水面,反应迟钝。患病的虾大部分死于蜕皮期,幼虾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感染后的幸存者一旦表皮蜕落,甲壳角质层出现黑斑化现象。(二)常见病毒病的预防措施1、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1)在放苗时,使用“加强型利生素”和“肥水师傅”“、单细胞生长素“培好水色,营造良好养殖生态环境。(2)养殖全过程,每隔7~10天使用“加...  相似文献   

11.
褐斑病病原:多由外伤感染引起。弧菌、假单胞杆菌和粒细菌等均可引发。病症:虾患褐斑病后,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中部凹陷,有的一直侵蚀到甲壳层以下的组织。褐斑病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在头胸甲和腹部前三节的背面发生较多。有时触须、尾扇和其它附肢都有褐斑或烂断,在断痕处由于黑色素沉积呈黑褐色。在虾蟹的甲壳受到损伤后,黑色素就可沉积在伤口,抑制细菌的侵入和生长,这是甲壳动物防御病菌的一种机能。流行:褐斑病在越冬的亲虾中极为普遍,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并且感染率较高,死亡率也较大。梅斑病是越冬亲…  相似文献   

12.
<正>我地区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发病时间多在8月初,恰是高温阴雨季节;发病的虾多是放养早、规格大(8厘米)的虾,而放养晚、规格小(6厘米)的虾同时期发病较少。现就在2014年对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的救治实例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发病虾活力下降,在池边水面上漫游或伏卧,游泳无力,反应迟钝,不摄食,空胃,附肢或前端变成红色。病虾的头胸甲易剥开,腹部容易揭开而不连真皮。病虾甲壳上有白色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虾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或鳗弧菌病症:病虾个体消瘦,甲壳与肌肉间空隙较大;头胸甲心区上方由原来的青色透u变为白色,后期变为淡橘红色。其主要症状是附肤变红,游泳足最早变红,以后步定及尾胶呈鲜红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附胶变红是由于红色素细胞扩张,头胸甲的鳃区呈黄色,第三触角鳞片呈黄色。附肢、肝胰腺、肌肉、肠、鳃等组织器官中有大量细菌。肝胰腺萎缩或呈白色,软化。病虾活动力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对外界的惊扰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止吃食。流行:该病在全国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  相似文献   

14.
张文革 《内陆水产》2008,33(3):28-29
1红体病 (又称桃拉综合症)症状: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急性期感染的南美自对虾全身暗红,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  相似文献   

15.
自1989年以来,在泰国集约养虾业的Samat Sakhorn地区已发现有斑节对虾(P.monodon)体表发红的报道。病虾在外壳呈现深红色,肌肉失去光泽,并且食欲不振。在病虾群体中还发现有些体表呈现白色斑点。虾体表开始变红,通常在几天后出现死亡,但情况并不是很严重,病虾一般在放养90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勇 《齐鲁渔业》2006,23(7):27-27
近几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效益很高。但虾病对养殖户的困惑不少, 现将几种典型常发虾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甲壳溃疡病 1.1病症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的  相似文献   

17.
用感染白斑综合症毒病的中国对虾头胸甲,对健康的仔虾进行了人工投喂感染实验,同时从病虾中分离出病毒悬液作为毒种,无节幼体,蚤体 幼体和糠虾体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人工浸浴实验,结果表明,卵和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对病毒悬液不敏感,闰理切片观察未见病毒粒子,光镜病理切片可观空到鳃上皮,前肠上皮有包涵体样病变,同时在肝胰组织中发现了肝胰腺细小病毒(HPV)包涵体。  相似文献   

18.
自90年代以来,台湾、大陆及东南亚的对虾养殖业遭遇前所未有的灾难,相继爆发毁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致使以上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严重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我国广大水产科学工作者研究工作的深入,逐渐对引起对虾传染性疾病的病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以下就作一简单叙述: 1.白斑病 (1)病原:杆状病毒(HHNBV)。 (2)症状:病虾头胸甲和尾部有明显白斑,有时也可见病虾体色发红,内部解剖可见肝、胰脏糜烂。 (3)感染对象: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及斑节对虾等。 (4)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9.
近来,上海农贸市场上常见一种甲壳坚厚、头胸甲和螯足膨大的活虾出售,兜售者称之谓“龙虾”,其实非也,它的名称叫“淡水螫虾”。龙虾是一种大型虾类,生活在海底,我国南海有出产,它与螯虾在分类上分别属於两个族,因此不能混淆。淡水螯虾原产美国南部,大约在50年前被引入日本和我国。这种虾的生命力极强,在河浜、污水沟中均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对苗种的危害要大于成虾,而且治疗难度较大,因此首先应从预防着手。一、具体措施与方法1.亲虾选择:最可靠的方法是选择自繁的无病虾苗进行养殖,并在年底回收用作亲虾。其次是选购疫区外的成虾用作亲虾,以确保生产出健康的虾苗。如果亲虾的体色偏淡,甲壳内的肌肉呈混浊状,尾扇具明显的白色条纹,则表明亲虾已被感染,在该群体中那怕只有少数个体具有上述症状,那么这批亲虾必须予以淘汰,如果心存侥幸,认为剔除病虾或进行消毒处理即可治愈,那么所育成的虾苗将很难保证不发生肌肉白浊病。2.消毒、预防措施: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