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源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耐药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气单胞菌在我国猪粪便中流行情况及耐药谱,2017年3~7月从河南省4个地区,共采集370份猪粪样品,通过缓冲液蛋白胨水增菌培养后,使用添加有氨苄青霉素的气单胞菌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分离气单胞菌。可疑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比对进一步鉴定。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7种抗菌药物耐药谱。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1株气单胞菌,分离率为2.97%,其中豚鼠气单胞菌5株(占45.45%),杀鲑气单胞菌2株(占18.18%),中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水生气单胞菌和贝斯特润气单胞菌各1株(各占9.0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菌耐药率为100%,磺胺甲恶唑、氟苯尼考耐药率81.82%,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除了其中1株气单胞菌,其他菌株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磷霉素、恩诺沙星均敏感,各菌株均呈多重耐药性。表明我国健康猪粪便中携带气单胞菌,如果造成水源或者食物污染,可能有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感染的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对市售的6种淡水鱼共采肠内容物样品73份,检出气单胞菌32株,阳性率为43.84%;类志贺邻单胞菌17株,阳性率为23.29%。其中有8份样品同时检出上述两菌。对32株气单胞菌用8项生化试验鉴定为4个种,分别是嗜水气单胞菌16株,豚鼠气单胞菌8株,温和气单胞菌7株,简达气单胞菌1株。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几种常见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从患“穿孔病”、“腐皮病”、“溶血性腹水病”等濒死鳖的肝、心血和腹水中分离到20株细菌,其中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5株,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3株、凡隆气单胞菌(A.veronii)2株、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2株、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2株、无色杆菌(Achro sp.)3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2株、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1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运动型气单胞菌的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是其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新霉素、菌必治、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从患病的淡红墨头鱼(Garra rufa)病鱼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G1和S1)。对该菌进行系统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主要生理生化和人工感染等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G1菌株V-P、氧化酶、ONPG、葡萄糖和尿素等为阳性,硫化氢、七叶苷和甘露醇等为阴性;S1菌株V-P、尿素、硫化氢、七叶苷和甘露醇等为阴性,氧化酶、ONPG和葡萄糖等为阳性。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理化特征,确定G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S1菌株为舒氏气单胞菌(Aermonas schubertii)。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舒氏气单胞菌对壮观霉素、利福平、洛美沙星、四环素、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和氟哌酸敏感,而对磺胺异恶唑和氨苄青霉素不敏感;类志贺邻单胞菌对奈啶酸、丙氟哌酸、呋喃妥因、头孢氨噻肟、利福平、头孢曲松、磺胺异恶唑和氟哌酸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和甲氧苄啶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鱼源气单胞菌的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分离于草鱼肠炎、白鲢鱼打印病、鲢鱼白皮病、草鱼烂鳃、鲤鱼体表出血感染及甲鱼败血症等病例的80株细胞进行了主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均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细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29株(占36.25%)、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38株(占47.5%)、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13株(占16.25%)。在被检验的病例中,或为其中一种气单胞菌的单独感染,或为两种、三种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经做人工感染试验检查,表明这些分离菌均为相应感染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对患病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分离,对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细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征、VITEK 2 ZOMPACT 3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到1株优势菌,根据此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征、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判定其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此菌对供试健康黄喉拟水龟和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对供试20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米诺环素高度敏感;对洛美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等3种中度敏感;对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等13种表现耐药。表明所检出的维氏气单胞菌,是导致黄喉拟水龟以出血和腹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对1例鸡鼻炎样病例进行细菌学诊断,从病鸡鼻腔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编号为ZY17105,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鉴定中的意义。16S rDNA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同源性为99.4%;gyrB基因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各圣雷利气单胞菌株形成同一进化支,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和A2-67之间的同源性为分别为97.8%和98.2%。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gyrB基因进化分析,将分离株ZY17105鉴定为圣雷利气单胞菌,分离株ZY17105对小鼠和鸡有较强致病性;另外,进化分析表明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属各种间的区分能力高于16S rDNA。本研究首次从中国大陆分离到圣雷利气单胞菌,并证实gyrB基因可替代16S rDNA用于气单胞菌属各菌种间的进化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8.
嗜温气单胞菌的鉴定及其外膜蛋白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鳖、鳗鱼体内分离到2株嗜温气单胞菌(TAh-3、EAs-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确定TAh-3为嗜水气单胞菌,EAs-1为温和气单胞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TAh-3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的致死率100%,EAs-1株为非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TAh-3株外膜蛋白(OMPs)型由7条蛋白带组成,其中1条主带大小为40.0kDa;EAs-1株OMPs型由8条蛋白带组成,其中2条主带大小为38.0kDa、45.0kDa。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鱼源温和气单胞菌对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采用PCR法检测10株温和气单胞菌中磺胺类抗生素的3种耐药基因(Sul1、Sul2、Sul3),并利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结果表明:10株温和气单胞菌中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的检出率分别为20%、40%和0;10株菌对磺胺二甲异唑、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的耐药性分别为70%、30%和70%。  相似文献   

10.
边贸入境黄鳝鱼,活蟹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广西凭祥浦寨边贸点入境的越南黄鳝鱼,活蟹分离出8株细菌,生理生化特性显示它们的属气单胞菌,取纯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发酵管,并做七叶苷水解试验,其中2株发酵葡萄糖但不产气,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c)2株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但不水解七叶苷,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iminassobrla)4株发酵葡萄产糖产气且水解七叶苷,定为嗜水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1.
框镜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鉴定一株致框镜鲤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由濒死框镜鲤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CY0806,对形态学、培养特性、理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药物敏感性和16S rRNA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株CY0806为革兰氏阴性菌,其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基本相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细菌株CY0806序列与维氏气单胞菌模式株ATCC35624无差异,同源性为100%,因此,鉴定该菌株CY0806为维氏气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庆大霉素、新霉素等11种药物对细菌株CY0806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白缘(鱼央)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发病白缘(鱼央)病变组织分离纯化1株G-细菌,经过染色镜检、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和动物试验鉴定为气单胞菌属维氏气单胞菌,并编号为LA201001。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了维氏气单胞菌分离菌株对30种常用抗菌药敏感性。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LA201001对小鼠和白缘(鱼央)具有致病性,且耐药性较强,对强力霉素、四环素、复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卡那霉素等21种受试药物耐受,仅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5种受试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49-455
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仪对2株温和气单胞菌A1、B2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与参考基因组(Aeromonas veronii B565,complete genome)序列进行比较,A1、B2与参考基因组之间共获得约100 018个SNP位点,与参考基因组平均比对率为74.46%。根据编码区SNPs分布与参考基因组间进行检测;通过COG和GO的功能注释,寻找A1、B2Diff基因的SNPs位点对2株温和气单胞菌进行注释分析,了解温和气单胞菌致病机制与基因组成,为今后温和气单胞菌的研究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亲水气单胞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无芽胞、能发酵糖类、产酸或产气的小杆菌。近年来,国内已报道了亲水气单胞菌引起幼婴腹泻病例。1986年5月,郑新永在某食堂的4只腹泻小猪的直肠内粪便中分离到一株亲水气单胞菌,经药敏试验,选用对该菌敏  相似文献   

15.
从鲫鱼肠道中分离出1株细菌,暂时编号为SR-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SR-1菌株为山梨醇发酵阳性的温和气单胞菌;PCR扩增SR-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为1509 bp;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SR-1菌株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9.87%~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R-1菌株对阿奇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克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6.
对引起丁鲑鱼发病的菌株——XN602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多株维氏气单胞菌相似性高达99%,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因此,分离菌株XN602在分类学上应属于维氏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五倍子对鳗鲡养殖中致病性气单胞菌(威隆气单胞菌K17、肠棕气单胞菌G03、豚鼠气单胞菌R37和嗜水气单胞菌G06)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再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五倍子在0.25、0.5、1、2、4倍于各菌MIC时对鳗鲡4株致病性气单胞菌K17、G03、R37、G06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五倍子在0.25、0.5、1、2、4倍MIC值时对鳗鲡4株致病性气单胞菌均具有一定的PAE,且PAE与药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25~4倍MIC)呈剂量依赖性,当药液浓度达4倍MIC时,PAE明显延长(P<0.05);五倍子对各致病菌株K17、G03、R37、G06的PAE值在1倍MIC浓度以上差异显著(P<0.05),在4倍MIC时对于致病菌株K17和R37的PAE之间差异较小.结论:试验结果提示,在养殖鳗鲡病害防治中设计投药方案,选用中药五倍子治疗由致病性气单胞菌感染所造成的烂鳃、肝胆肿大、败血症等疾病时,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应考虑PA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降低药物对鳗鲡的副作用及对其摄食量和生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甲鱼病原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自杭州市郊某甲鱼场送检的病死甲鱼中分离到22株细菌,在与嗜水气单胞菌抗血清不产生凝集的多株细菌中挑选3株作进一步鉴定,生理生化特性显示它们均属豚鼠气单胞菌。小鼠试验显示有毒力,用其中1株回归本动物发病死亡,并出现与自然病例类似症状。用1株分离菌制备的抗血清与其他21株分离菌株进行玻板凝集试验,其中11株有毒力菌株都出现凝集反应,显示豚鼠气单胞菌为本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吉林分离株合适的诊断或免疫用抗原,研究依据GenBank维氏气单胞菌外膜蛋白AⅠ基因(OMPAⅠ)设计引物,通过PCR成功扩增出长度为1 026 bp的基因片段,通过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维氏气单胞菌AB2902300 OMPAⅠ的同源性为93%,与其他气单胞菌同源性大于80%;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蛋白的分子特征进行了预测,为OMPAⅠ可能做为诊断或免疫用抗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榨汁法、水煮法和醇提法制备库拉索芦荟提取物,通过K-B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3种方法芦荟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用3种方法制备的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榨汁法、水煮法和醇提法得到的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3株维氏气单胞菌的平均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1、0.5和0.125 g/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1、1和0.25 g/mL。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3株维氏气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芦荟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其中醇提法的抑菌效率高,水煮法的抑菌作用其次,榨汁法的抑菌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