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全球范围的疾病,不仅可导致家禽发病,还可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许多国家对该病做了大量研究,尤其是病毒基因和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疫苗制造商也在不断地改进疫苗的安全性和疗效,生产出不同病原型的疫苗。大多数都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抗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已出现几个不同的血清亚型,因此目前亦已使用的 IBD 疫苗不能有效地控制某些地区的 IBD 暴发和流行。美国 Select 公司最近研制生产了一种 IBD 广谱疫苗,代号 SVS510,这种疫苗由几个选择的 IBD 疫苗病毒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所致的雏鸡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不仅引起雏鸡的发病死亡,而且还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从而使雏鸡对埃希氏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降低,而引发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近年来,随着IBD疫苗的开发和应用,该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近年来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IBD时有发生,对养鸡业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在积极探求高保护力疫苗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IBD防治的良方,减少因该病造成的损失。为此,笔者比较了中药、高免卵黄抗体及生物合剂防治IBD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抗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已出现几个不同的血清亚型,因此目前亦已使用的IBD疫苗不能有效地控制某些地区的IBD爆发和流行。美国Select公司最近研制生产了一种IBD广谱疫苗,代号SVS510,这种疫苗由几个选择的IBD疫苗病毒组成,对标准的IBD毒株和现有的大多数IBD变异株能提供最大可能的保护。野外试验,7日龄鸡使用安全,并能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对鸡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曲传染病,世界上主要养禽地区几乎都有发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BDV)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鸡场仪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本病是不行的,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我国自推广使用 IBD 疫苗以来,IBD 造成的损失已大大减少,但近来一些鸡场,使用疫苗后仍有不同程度发病,有的鸡场甚至失败。导致 IBD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现将查找到的有关免疫鸡群发生 IBD 的原因与防制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Gumboro Disease,GD)或(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接种疫苗。自从20世纪60年代IBD初次暴发以来,接种疫苗就一直是成功控制该病临床症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穴IBDV雪可引起鸡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即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该病是由Gosgrove穴1957年雪在美国首次发现的,现已遍及全世界主要养禽地区,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1962年Cosgrove正式报道了该病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镇的肉鸡群中发生,因此又称“甘布罗病”。本病先后流行于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印度等30个国家和地区,呈世界性流行。IBD疫苗的使用,曾使本病一度得到控制,但进入80年代中期后,IBD的流行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一是IBD呈暴发性流行,区域广;二是…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发展。此病不仅可直接引起雏鸡发病死亡,影响雏鸡发育、肉鸡增重和蛋鸡产卵,更重要的是引起免疫机能降低,致使一些传染病难以控制。特别是,幼龄雏鸡感染IBDV后,对新城疫(ND)疫苗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至于IBD影响ND免疫的免疫学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火鸡感染IBDV后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原。该病的主要控制方法是疫苗接种,因此,比较疫苗株与田间株的抗原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美国在1984~1985年间的田间发病情况美国的Delmarya(包括Delaware、Maryland和Virginia三个州的部分地区)肉鸡饲养地区发生了总死亡率显著增加的IBD(Graig,1985),这一增加与先前几年和美国其它肉鸡饲养地区相比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损害鸡体淋巴器官造成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多种疫苗免疫无效及对其它疾病如新城疫、球虫病等的易感性增高而引起经济损失。IBD于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Delware州南部Gumboro地区,我国于1979年相继在广州、北京、上海发现本病,随着不同毒株疫苗的使用,该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法氏囊母源抗体高低不齐的蛋鸡和肉鸡饲养区,屡有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的发生和流行。这些自然发病时死亡率达10~30%的鸡群,即使使用中等以上毒力的疫苗或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