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宁动物园从2005年开始引进袋鼠,通过10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取得了44只大袋鼠个体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繁殖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观察2006年至2016年间从饲养环境变化、饲料投喂变化、繁殖及死亡情况等方面回顾本园袋鼠饲养的历程,通过对比种内及种间的差异分析,研究讨论圈养袋鼠对南宁市动物园的环境适应情况,以探索出一套在南宁市气候环境下的饲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南宁市动物园自2005年开始饲养袋鼠,通过10年研究,总结出圈养袋鼠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摸索出一套适合南宁市气候环境下的饲养管理技术,为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积累了经验。1袋鼠及其引入我园的情况袋鼠原产澳大利亚草原或热带稀树干草原地带,是有袋类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动物种,对于帮助人类研究有袋类动物的生理、生态、遗传等具有珍贵价值。大袋鼠以奇特的育儿袋、滑稽可爱的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饲养的袋鼠群长期以来流行一种以顽固性牙周炎,颌部肿胀坏死,继发窦道或瘘管为特征的口腔炎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影响袋鼠正常展出。为此,我们于1996年对该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多呈散发性流行。每年我园饲养或引进的各种袋鼠约10只,发病3~5只,死亡2~3只。发病率为30%~50%,病死率为50%~100%。发病袋鼠不分性别、品种、年龄,但以体质差、新引进、幼老龄袋鼠易感。1995年,我园饲养和引进的各种袋鼠17只,发病15只,死亡15只。发病率为88.2%,病死率100%。本病无明显季节性。病程呈慢…  相似文献   

4.
<正>白袋鼠是动物繁殖专家根据基因变异的袋鼠培育出来的,这种白袋鼠的原型是来自澳洲塔斯马尼亚岛上一个较少见的品种班尼袋鼠,所以称为班尼白袋鼠。它体形比较矮小,雄性高0.8~1.0 m,雌性0.6~0.8 m,毛色雪白,头小,眼睛呈红色,尾长而被毛,基部粗,末端细,后肢比前肢显著强大,雌兽有发达的袋囊,内有两对乳头。1饲养管理1.1饲养环境我园共饲养两只白袋鼠,一雄一雌。兽舍分为内圈和外运动场两部分:内圈面积约  相似文献   

5.
广州动物园原饲养四只澳洲小袋鼠。其中三头为雌性,只有一头为雄性。本病例就是这头雄性袋鼠。众所周知,袋鼠虽然也有四条腿,但它的两个前肢是非常短小纤细的。平时站立和走路,主要是靠比前肢粗大且长几倍的后肢来承担的。如今断了一侧后肢,而且非得截断不可,究竟术后效果如何?将来能否站立和行走?还能不能进行交配?这些问题都无  相似文献   

6.
袋鼠原产于澳大利亚。在中国,动物园内所饲养的各种袋鼠大多采用高栅栏、窄范围圈养,这种圈养的方式不利于袋鼠生活,也不利于游客观赏。目前,动物散养已成为动物园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对圈养的澳洲袋鼠进行  相似文献   

7.
灰大袋鼠(Macropus major)为澳洲特产动物。现国内动物园已有饲养,但对其繁殖生态还未见报道,本文就其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繁殖灰大袋鼠自1979年来我园,已成功地繁殖四胎,见表(1): 发情与交配成熟的公袋鼠,随时都表现有性行为,并进行交配。母袋鼠在妊娠期及幼仔离袋前不发情。幼仔离袋后即可见发情。发情时母袋鼠阴部稍有红肿,并舔抓阴部和袋口,表现烦燥,主动接近公袋鼠;公袋鼠舔触母鼠的尾部,母袋鼠抬其后臀部,尾基部稍翘,并接受公袋鼠的爬跨。公袋鼠跨上母袋鼠的背腰部,用前肢紧抱母鼠。交配时间为5~25分  相似文献   

8.
狍子是鹿的一种,人工饲养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狍子的生长和繁殖与羊相似,但饲养经济效益则比羊高出一倍。 1.种狍的来源:既可就地捕捉,也可引种。人工饲养以自捕、自养、自繁为宜。 2.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分单养和群养二种,单养用5—10平方米的一间小屋或小院放养一只狍子。群养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扩大饲养面积和饲养群体。 3.饲料:狍子主要吃草和树叶,基本上与羊相似,但食量不及羊的四分之一。每天除饲喂干草外,还要搭配玉米或麸皮100克。  相似文献   

9.
昆明动物园于2007年从天津引进赤大袋鼠2只,赤颈袋鼠5只。通过6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逐渐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掌握了袋鼠的生理习性和饲养管理方法,也解决了一些饲养中的常见问题。本文主要从饲养环境变化、饲料投喂变化、卫生防疫、繁殖及死亡情况等方面回顾了我园袋鼠饲养的历程,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淮安市樱花园(苏北野生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1对猞猁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日粮组成、饲养环境、日常管理、常见疫病防治及繁殖育幼情况的初步小结,以期为今后猞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饲养、繁殖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室内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营养、病理、药理及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中,已成为蜜蜂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为了探讨室内人工饲养培育的蜜蜂能否提供正常的实验样本,本文对室内人工饲养与自然羽化的成蜂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人工饲养幼虫技术培育的西方蜜蜂羽化率为67.57%;两种培育方式所得成蜂的羽化重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区辨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得出人工培育的西方蜜蜂与自然羽化的西方蜜蜂其形态特征无显著区别。本研究表明室内人工饲养培育的蜜蜂与蜂群中自然羽化的蜜蜂在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方面相类似,可以满足科学研究取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袋鼠属有袋目、袋鼠科动物 ,原产于澳大利亚。袋鼠主要以灌木嫩枝叶、青草和柔软植物为食物。在袋鼠的动物园圈养过程中 ,其口腔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国内外都有过相关报道。由于其发病率及复发率都较高 ,已广泛受到重视。我园在多年的袋鼠饲养过程中发现 ,口腔疾病是袋鼠危害最大最广的疾病 ,往往由于牙周炎继发上颌骨或下颌骨骨髓炎及全身毒血症而死亡。在MurrayE .Fowler主编的《动物园与野生动物医学》一书中将此病定名为“粗颌病” ,本文沿用此名。笔者将本园多年来袋鼠“粗颌病”的发病及诊治资料进行整理 ,并总结成文…  相似文献   

13.
<正>袋鼠粗颌病是动物园饲养袋鼠的一种常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袋鼠。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放线菌等均可引起此病的发生。该病病程长,治愈后易复发,如不及时治疗,常因采食困难,上颌骨骨髓炎、下颌骨骨髓炎及全身败血症或毒血症而死亡~([1])。1发病情况2012-2017年东莞市香市动物园饲养的红颈  相似文献   

14.
袋鼠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亚,我国主要在动物园饲养。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自1980年开始饲养赤大袋鼠和灰大袋鼠,至今已有39年的饲养历史,对大袋鼠饲养和繁殖的研究较为深入,尤其在大袋鼠的繁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种大袋鼠的繁殖成功数量已经超过了100只。本文对大袋鼠繁殖特性,如发情、配种、胚胎发育、生产、育幼等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供大袋鼠的饲养者和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蜜蜂因所具有的独特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科学研究领域,蜜蜂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更加速了其作为模式生物的进程。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体系的建立,是蜜蜂作为模式生物研究的基础和保证。目前,有关蜜蜂幼虫人工饲养的研究多见于西方蜜蜂,东方蜜蜂生活环境和营养需求与西方蜜蜂有所不同,实验室人工饲养东方蜜蜂幼虫的难度较大,不同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人工饲养幼虫培育出的东方蜜蜂成蜂形态特征的分析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建立东方蜜蜂幼虫的人工饲养技术体系,且对进行东方蜜蜂幼虫营养需要、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形成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1~2日龄幼虫为实验材料,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用人工饲料进行饲养,直至化蛹羽化,对羽化后的蜜蜂进行体重及形态特征测定,并将其与自然羽化的蜜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中华蜜蜂幼虫可以正常发育、羽化为成蜂,其存活率和羽化率分别是55.56%和40.63%;主成分分析、区辨分析、聚类分析表明,人工饲养与自然羽化的工蜂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但人工饲养的中蜂幼虫羽化后的工蜂体重显著低于自然羽化的工蜂。本文阐明了人工饲养中华蜜蜂幼虫的基本条件,为东方蜜蜂幼虫人工饲养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马拉雅旱獭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雌雄个体间及与野生状态下喜马拉雅旱獭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饲养喜马拉雅旱獭雌、雄性个体全血黏度(ηa)、全血还原黏度(ηn)、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IR)及血沉方程K值(KESR)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状态与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旱獭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比较显示,野生成体旱獭血浆黏度(ηp)、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还原黏度(ηn)、红细胞电泳指数(ES)、胆固醇水平(CHOL)、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高于人工条件下驯养旱獭的指标(p0.01)。以上数据的获得将为喜马拉雅旱獭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应用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人工饲养水貂不同生物学时期的行为进行观察,试验通过扫描取样法归纳和定义了水貂的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包括休息行为(4种)、运动行为(5种)、采食与排泄行为(5种)、警戒行为(4种)、友好行为(3种)、繁殖行为(9种)、其他行为(5种),初步构建了人工饲养水貂的行为谱,并比较了水貂不同生物学时期各种行为的频次变化。结果表明:野生水貂性情凶猛,听觉、嗅觉发达,活动敏捷,由于驯养时间短,人工饲养条件下野性仍然较强,因此其行为主要表现为自然的天性。  相似文献   

18.
环尾狐猴的饲养繁殖和人工育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环尾狐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尾狐猴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圈养条件下的环境、行为、营养、繁殖、人工育幼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环尾狐猴的饲养繁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伟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2):115-115
红颈袋鼠属有袋目,原产于澳洲大陆,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哺乳动物,在世界各动物园中广为饲养。但近几年来,因牙周和口腔疾病所致的面颊肿胀在各圈养种群中频繁发生,此病发病率近90%,病死率也极高,严重地威胁圈养袋鼠的生命。自2002年1月起,我园3只红颈袋鼠相继发生以面颊肿胀为主要外部特征的疾病,通过口腔检查、头部X光摄影、细菌分离培养、手术清创、药物治疗等,治愈2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昆明动物园饲养的雄性大赤袋鼠采用复方氯胺酮,盐酸唉托酚(M99)两种麻醉药对其进行麻醉手术,治疗各两次,整个麻醉过程平稳、有序,经过对比盐酸唉托酚(M99)效果更好,对袋鼠伤害较小.后期精心护理,食物多样,松软适口对袋鼠的术后恢复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