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验性牛皮肤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牛体上对比薄层皮片、中厚层皮片、厚层皮片3种皮片的嵌植效果。结果表明,牛皮皮片嵌植法简便易行,移植皮片成活率高;其生长速度以薄层皮片最快,中厚层皮片次之,厚层皮片最慢。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动物临床上,所见皮肤移植均为皮肤微粒或嵌植移植,微粒体移植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名良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的皮肤移植技术,即:微粒皮肤移植术。目前此项技术已在人医方面推广应用。其基本原理既是皮片的扩张,主要是依靠边缘细胞同一面积的皮片分割愈小总的边缘愈长,处于皮片边缘的细胞愈多,扩展率愈大。目前此项技术在动物方面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我们欲将此项先进技术应用到动物医学中来,为动物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本试验采用微粒皮肤移植技术,在家兔体上进行自体皮肤移植,来尝试和掌握这种新技术,为今后的动物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人医临床上,所见皮肤移植均为皮肤微粒或嵌植移植,微粒体移植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名良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的皮肤移植技术,即:微粒皮肤移植术.目前此项技术已在人医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自体皮片的嵌植效果, 在试验家兔臀部人为制造两个3cm×4 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造创后用涂有市售烧伤药膏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 每隔1d换1次药。5~6d后创面出现肉芽组织, 13d时肉芽组织覆盖整个创面, 并与周围皮肤缘相平, 肉芽平整, 有光泽。造创后14d开始植皮。用手术刀自同体臀部中央取薄层皮片, 取皮面积约等于受皮区面积的1 /10。将取下的皮肤修剪成大约边为4mm的等腰三角形的小皮片用于植皮, 采用嵌植法将皮块移植于创面。左右创面分别为9、14块。结果: 植皮24d后, 原来皮肤凹陷已经长平, 新生表皮覆盖整个创面,色素区扩大盖满了整个创面, 创面呈黄色, 在色素较多的地方有毛生长。试验结果证明了自体薄层小皮片嵌植法简单易行, 皮片成活率高, 可大大缩短皮肤缺损创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自体皮片的嵌植效果 ,在实验牛臀部人为制造 1 1 .2 cm× 1 5cm、1 1 cm× 1 5cm两个全层皮肤缺损创 ,造创后用涂有蒽诺沙星药膏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 ,每隔 1天换 1次药。5~ 6d后创面出现肉芽组织 ,1 2 d时肉芽组织覆盖整个创面 ,并与周围皮肤缘相平 ,肉芽平整 ,有光泽。造创后 1 3 d开始植皮。用自制的取皮工具自颈部取皮 ,取皮面积约等于受皮区面积的1 / 1 0。将取下的皮肤修剪成大约有 5mm2的小皮块用于植皮 ,采用嵌植法将皮块移植于创面。左右创面分别为 90、78块。结果 :植皮 2 4d后 ,原来皮肤凹陷已经长平 ,新生表皮覆盖整个创面 ,色素区扩大盖满了整个创面 ,创面呈黄色 ,在色素较多的地方有毛生长。结论 :自体小皮块嵌植法简单易行 ,皮块成活率高 ,可大大缩短皮肤大面积缺损创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厚度的移植皮块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愈合效果,人为在试验牛左臀部制造一10cm×1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造创后用涂有2%强力霉素药膏的无菌纱布覆盖创面,隔天换药一次。4~5d后创面出现肉芽组织,9d时肉芽组织覆盖整个创面,并与周围皮肤缘平齐。造创后10d开始植皮。用自制的取皮工具从颈部取不同厚度的皮块,取皮面积约为受皮区面积的1/10。将取下的皮肤修剪成4mm×4mm×3mm的梯形小皮块,采用嵌植法分别在创面上、中、下三区分别移植全层、断层、薄层皮块各30块。植皮后4d移植皮块成活,28d时创面愈合。综合评价结果断层皮块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愈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兽医临床上,家畜皮肤的大面积磨损创、真菌等引起的皮肤损伤,蜂窝织炎引发的大面积皮肤坏死,重度的皮肤烧伤等十分常见。本实验选用健康黄牛1头,双侧臂部皮肤人工造创,颈部取皮进行自体薄层皮片嵌植。结果表明,在植皮后的20-30d植皮创面即可愈合,皮片成活率达到97.6%,但受皮区皮肤被毛生长较少,皮片厚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微粒皮肤移植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本试验以张名良创立的微粒皮肤移植技术理论为基础,对犬进行微粒皮肤移植。首先在犬的身上进行造创,创面8 cm×8 cm,20 d后肉芽覆盖了整个创面,肉芽颗粒致密,呈粉红色有光泽,肉芽面与皮肤等高,此时进行微粒皮肤移植,将异体皮移植创面。结果发现,犬移植区创面愈合良好,愈合率达85%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填补了兽医临床在犬皮肤移植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动物临床上,所见皮肤移植均为皮肤微粒或嵌植移植,微粒体移植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名良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的皮肤移植技术,即:微粒皮肤移植术。目前此项技术已在人医方面推广应用。其基本原理既是皮片的扩张,主要是依靠边缘细胞同一面积的皮片分割愈小总的边缘愈长,处于皮片边缘的细胞愈多,扩展率愈大。目前此项技术在动物方面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我们欲将此项先进技术应用到动物医学中来,为动物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本试验采用微粒皮肤移植技术,在家兔体上进行自体皮肤移植,来尝试和掌握这种新技术,为今后的动物临床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都全兴足球俱乐部足球训练场用移植冷季型草皮的方式建植草坪的实践,就如何快速建植优质、耐用的运动场草坪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要点和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陈艳宇 《四川草原》1999,(4):38-39,27
通过对成都全光足球俱乐部足球训练场用移植冷季型草皮的方式建植草坪的实践,就如何快速建植优质、耐用的运动场草坪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要点和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受精卵移植技术的研究开始比较早,约100年前在山羊上首次获得成功以来,1951年应用这一技术在乳牛上得到了产犊,1971年加拿大成立了以牛为对象的商业性受精卵移植公司。其后,以中小型动物为主体应用于基础研究和家畜繁殖领域,逐步得到了改进和普及,以及开发了受精卵的冷冻保存,胚胎分割、体外受精,性别控制等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比较实用的受精卵冷冻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13.
应用激光照射、免疫抑制剂及两者配合,观察了不同处理对延长大鼠全层皮片移植物存活时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39.7245J/cm~2。Dav的He-Ne激光连续照射大鼠脊背正中线皮肤15天,虽不能显著地提高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但其分别与亚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环孢霉素A(CsA)配合应用,均可显著提高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尤与Aza相配合,与CsA单独作用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胚胎移植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在生产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费用比较高,且移植成功率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使其推广受到了很大限制。本文就牛胚胎移植过程中影响其移植成功率的几个方面因素,包括供体和受体牛的选择、供体和受体牛的同期发情程度、胚胎质量、移植者的技术操作水平、受体牛的饲养管理以及移植季节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只8岁公猫,右侧胸壁有大面积皮肤缺损,为了对其进行治疗,试验采用嵌植法进行皮肤移植。结果表明:植皮后第3天,皮块与肉芽组织间已产生较为密切的联系;第10天,肉芽面分泌物减少,移植皮片与肉芽面长为一体;第32天,新生表皮覆盖整个创面,整个创面被毛迅速生长。说明嵌植是治疗猫皮肤严重缺损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受精卵移植技术也叫人工妊娠技术。近半个世纪来,日本在此项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与此相关技术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受精卵移植技术概况的介绍,使我们对受精卵移植技术有个较深入的了解,推动我国受精卵移植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哺乳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对供核胚胎的来源、受核卵的来源、核移胚植的方法、核移胎隔合后的培养以及核移植的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首次应用大剂量氦-氖激光照射,免疫抑制剂及二者相配合,研究其对大鼠全厚皮片移植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日剂量为39.7245J/cm^2的氦-氖激光照射,可提高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其与减量的二免疫抑制剂配合应用效果更显著,氦-氖激光照射可推迟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程度及延长胰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氦-氖激光与减量的硫唑嘌呤配合应用,上  相似文献   

19.
克隆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猪体细胞核移植还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克隆效率仍然较低,文章针对猪体细胞核移植的各项技术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加快猪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研究,提高猪体细胞核移植效率,进一步促进猪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首次应用大剂量氦-氖激光照射、免疫抑制剂及二者相配合,研究其对大鼠全厚皮片移植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日剂量为39.7245J/cm ̄2的氦-氖激光照射,可提高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其与减量的二免疫抑制剂配合应用效果更显著,氦-氖激光照射可推迟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程度及延长胰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氦-氖激光与减量的硫唑嘌呤配合应用,上述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且与环孢素A的作用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