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重庆市渝东地区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程度及药敏谱,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正向血凝试验对梁平县、万州区、云阳县30头及以上母猪规模的31个规模养猪场进行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检测及实验室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市渝东地区养猪业规模化程度和养殖水平总体偏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阳性率平均为19.2%;万州区、梁平县及云阳县三区县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2.22%、20.84%、16.67%;该地区规模猪场之间、三区县间及各区县内各规模猪场间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离的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对头孢类、粘杆菌素类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品明显耐药。规模猪场用药习惯、种猪来源地及保健方案直接影响重庆渝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谱。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宁夏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情况,采用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对宁夏4个不同地区猪场的40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为该菌阳性检出102份,阳性检出率25.31%,该病的发生与季节,猪的日龄和地区有关,本研究表明宁夏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统计结果为该地区防治本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天津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情况,采集天津宁河区、宝坻区、武清区、静海区规模化猪场及个体养殖户的母猪、保育猪、哺乳仔猪、生长育肥猪未做副猪嗜血杆菌菌苗的猪血清共420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天津部分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统计结果为天津地区有效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22—2023年采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患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仔猪鼻拭子、关节液、胸腔积液、肺脏等病料,共计283份。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验证分离株的致病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简称K-B法)检测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临床中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83份病料中分离到128株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致病试验显示,91株副猪嗜血杆菌能引起小鼠不同程度发病与死亡,为致病性菌株;分离的91株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的耐药率为85.7%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3.3%~25.3%,本研究为该地区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合理用药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菌分离的方法,结合PCR检测,生化鉴定,对广东地区2007年9月~2008年9月37个患病猪场送检的372份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达24.00%,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场阳性率达40.54%,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广东地区已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猪革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周龄~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已在我国出现流行趋势,许多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笔者对潍坊地区1个猪场疑似猪格拉泽氏病的病例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郭建强  王传宝  张彬 《兽医导刊》2008,(7):19-19,32
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又称为猪革拉泽氏病.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已在我国出现流行趋势,许多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笔者对潍坊地区1个猪场疑似猪革拉泽氏病的病例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叫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2011年10月,吉林地区一些猪场出现了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江西省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采集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的11个猪场150份血清,应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其抗体滴度,结果表明本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总阳性率为44%,其中母猪阳性率偏高,说明该省猪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高,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保育猪的影响更大,使猪场的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那么如何防控好副猪嗜血杆菌病,下面笔者做如下论述。1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概述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细菌传染病。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导致保育猪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20,(2):107-110
为了分析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江苏区域流行现状,选取江苏省不同地区疑似发病猪场,进行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学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等试验。结果显示:317份病料中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 parasuis, HPs)阳性率为11.54%~27.55%,平均感染率为20.50%;从发病猪场共分离到HPs 43株,其中优势血清型为12型(37.21%)、4型(16.28%)和5型(13.95%),未定型菌株9株(20.93%),分型菌株占所有菌株的79.07%;PCR检测显示,HPs与猪圆环病毒(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存在混合感染现象,感染率达30.77%。研究结果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20,(3)
为了解山东省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情况,采用临床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检测的方法对20家规模化猪场疑似发病猪进行检测;最终分离鉴定到7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5%。对分离的副嗜血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存在严重的耐药性。调查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在山东省规模化猪场广泛流行,并且普遍存在与猪萎缩性鼻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ERIC-PCR指纹图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ERIC-PCR分型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分离菌株的流行病学调查。试验结果表明,47株副猪嗜血杆菌产生28种不同的指纹图谱,分离自同一猪场和相同血清型的菌株表现出不同的指纹图谱,不能进行血清分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应用该方法可得到充分区分,证实副猪嗜血杆菌ERIC指纹图谱存在丰富的多样性,ERIC-PCR方法是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规律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天津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HPs)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流行情况,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9个规模猪场的178份猪血清样品进行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对采自8个规模猪场的16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8.54%(33/178),其中断奶仔猪和保育阶段猪阳性率为23.58%(25/106);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阳性率为21.08%(35/166),其中断奶仔猪阳性率为20.93%(9/43),育肥猪阳性率为27.66%(13/47),种猪阳性率为21.62%(8/37)。说明天津地区部分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信阳地区中小规模猪场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细菌耐药性变化,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技术,对2011年河南省信阳地区送检病例进行了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部分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猪链球菌病在秋季、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春季发病率较高,保育猪的发病率较高。链球菌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敏感度较高,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头孢噻呋钠、左旋氧氟沙星敏感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正>猪蓝耳病(PRRS)是影响养猪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内许多地区猪蓝耳病毒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该病的免疫效果直接决定了猪场的健康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纤维素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猪呼吸道传染病,是主要的继发感染的细菌性病原。副猪嗜血杆菌在猪群中普遍存在,甚至在健康猪群中也能发现,常继发于病毒性疾病。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某猪场自2012年以来,保  相似文献   

17.
正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危害仔猪和青年猪,造成病猪发生以发热、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和多发性浆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因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很多,而且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本试验在安阳地区的发病猪群中采取病料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分离,并做药敏试验,确定其敏感药物,以期为安阳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1材料1.1病料来源安阳地区某猪场发病猪,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随机采取病猪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基因分型的可行性,对分离自广西地区不同猪场的22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型研究.结果发现,22株分离株显示出12种指纹图谱,可以区分无法进行血清分型的菌株.表明ERIC-PCR可适用于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耐药性,试验从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和金华等地区8个不同规模猪场典型病例中分离鉴定出了13株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纸片法检测了其对21种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敏感,如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等,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类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不同分离株的耐药性有较大的地域、猪场甚至是猪只或分离部位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副猪嗜血杆菌DZ02分离株为抗原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物理性状稳定,安全性良好,并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力。含菌数为8×108CFU/头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14d可有效保护免疫猪免受同源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攻毒发病,在德州市5个规模化猪场实际应用可保护大群发病率降低至1.9%,比未免疫猪群发病率下降9.0%,且5个免疫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均控制在2.5%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