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PCR-SSCP技术对萨福克、道塞特、特克塞尔及滩羊4个绵羊品种358个个体Leptin基因2、3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到7个SNPs,其中新发现5个SNPs。测序结果表明,在外显子2上无突变。内含子2上存在99位碱基由A突变为G;115位碱基由G突变为A;150位碱基由C突变为T;171位碱基由C突变为T。外显子3上,存在271位碱基由G突变为A,使编码的Arg转变为Gln;316位碱基由C突变为A,使编码的Pro转变为Gln;387位碱基由G突变为T,使编码的Val转变为Leu。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PCR方法 ,体外扩增了中国地方猪和外种猪共 16个个体的氟烷基因 1814 9~ 1876 0位之间 6 12bp的片段 (包含完整的外显子 17和cDNAC1843 →T1843 突变位点 )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网上下载的 5个中外猪种相同区段的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所测序列比网上公布的序列少 2bp ,在 1815 3,1815 4处有两胞嘧啶(C)缺失 ;皮特兰猪在cDNA的C1843 位点存在C1843 →T1843 突变 ;6 12bp的片段中共有 14个变异位点 ,皆为转换型突变 ,内含子 16中有 3个位点存在转换型杂合子 ;所有突变中 ,有 4处发生在外显子 17内 ,除香猪和皮特兰猪外均为同义突变 ;这些变异位点共形成 12种单倍型 ,其中扩增片段 5 14位 (全序列中为 186 6 2位 )的C→T突变为内江猪独有 ,构成了内江猪独特的单倍型 ,C18662 →T18662 突变具有品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参考原鸡(G. gallus) OC-116编码基因序列(登录号:NM_204569.1)设计3对引物,特异性地从仙居鸡子宫组织中克隆OC-116编码基因的N端、中段和C端,测序鉴定后通过酶切连接获得家鸡OC-116的全长编码基因。根据本研究的测序结果,初步发现突变概率较高的碱基有:第1233位(A→G)、1336位(C→G)、1358位(T→G)、1391位(T→G)、1491位(T→G)、1754位(G→T)、1841位(T→C)、1843位(C→T)、1983位(C→T)和2057位(T→C);其中第1358,1754,1841,1983和2057位的碱基突变均为同义突变,第1233、1336、1391、1491和1843位是错义突变。而且突变碱基主要属于T:G颠换类型,其次是T:C转换类型。另外根据同源性分析,家鸡的OC-116编码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很保守。总之,本研究已经从仙居鸡子宫组织中克隆到OC-116编码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草原红牛生长激素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研究以草原红牛为试验群体,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了GH基因遗传多态性,并对GH基因多态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确定了多态位点的变异位置和碱基类型。检测结果表明:在GH基因5’末端、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外显子5和3’末端存在多态性位点,其中在5’上游431处有一个A→G碱基的突变,在1435处发生了T→C的突变,第4内含子1918处发生了C→A的突变;外显子5的2291处发生了碱基A→C突变;3’末端2639处发生了碱基C→G突变,并导致一个HaeⅢ酶切位点的增加;同时与GenBank中序列(accession numberM57764)相比较,草原红牛在1692处有C→T的突变,在2735处有碱基T→C突变,这些突变位点为草原红牛所特有。  相似文献   

5.
7个猪种MyoD基因家族中3个基因外显子的SNPs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研究利用PCR SSCP技术,以7个猪种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上猪的MyoG、MyoD和Myf5基因序列设计了17对引物,对此三基因的外显子进行了SNPs检测。检测结果:MyoG和MyoD两个基因均未检测到多态;在Myf5基因的3个外显子上都检测到了多态:第1外显子上有1个点突变G→C;第2外显子上有3个点突变C→A、A→G、G→A;第3外显子上,3387bp处有1个碱基A缺失,3417bp处有3个碱基T缺失,3443bp处有1个点突变T→C。Myf5基因的高度多态性,说明7个猪种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具有很高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溧阳鸡为素材,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SSCP和测序结合的方法,对165只溧阳鸡(母)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共检测到2个突变位点,第4外显子(Exon 4)第33位碱基发生T→C突变,第6外显子(Exon 6)之后第12位碱基(即内含子6第12位点碱基)发生G→A突变,其中在Exon 4区域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39、0.400和0.061;在Exon 6区域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48、0.558和0.194。适应性χ2检验表明各片段的基因频率在群体内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溧阳鸡FSHR基因存在多态性,为进一步研究FSHR基因对溧阳鸡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积累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分析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Ⅰ)基因5′侧翼区、第5外显子、第2外显子在南阳牛、鲁西牛、中国西门塔尔牛3个牛品种中的遗传多态.结果表明在IGF-Ⅰ基因的5′侧翼区、第5外显子上未发现PCR-SSCP或PCR-RFLP遗传多态;在第2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对第2外显子的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在35 bp处有碱基A→G的突变,248 bp处有碱基C→T的突变,256 bp处有碱基A→G的突变;35 bp、248 bp的碱基突变都是无义突变,而256 bp处碱基A→G的突变为有义突变,使谷氨酸变为甘氨酸.  相似文献   

8.
克隆了鸡Camk2d基因的部分片段并发现Camk2d基因第15外显子51bp处有一C→T碱基转换的沉默突变,该突变位点具有VspI酶切多态,通过PCR-RFLP技术对我国乌骨鸡、鹿苑鸡、固始鸡、白耳鸡、仙居鸡、斗鸡和大骨鸡等7个不同地方品种鸡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在7个品种中存在3种基因型(CC、CT、TT),χ2检验显示在各品种间基因型存在不同差异。同时在藏鸡,隐性白羽鸡,杂交鸡(藏♂×隐♀)和75%血液藏鸡[藏♂×(藏♂×隐♀)♀]群体中进行了基因-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SNP位点与腹脂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与肌肉pH值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文昌鸡促卵泡素受体基因外显子区域SN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寻找与鸡繁殖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为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作为影响鸡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对FSHR基因部分包括所有外显子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在区域2、区域4、区域6、区域9共4个区域存在SNPs位点。exon4编码区43 bp处T→C突变,但没有导致翻译后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在exon2中编码区5′端—49 bp处的C→T突变;exon6 编码区3′端+12 bp处的A→G突变;exon8编码区3′端+38 bp处的 G→T突变。促卵泡素受体(FSHR)是促卵泡素(FSH)的特异性受体,这些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下一步研究探讨FSHR基因对文昌鸡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绵羊催乳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 PRLR)基因作为绵羊高繁殖力的候选基因,对其外显子10设计2对引物, 采用PCR SSCP 技术检测其在常年发情的湖羊及季节性发情的中国美利奴羊、罗米丽羊和罗米丽×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引物P1、P2 的扩增片段均有多态性。与已知序列相比,P1扩增片段的AB型在第53 bp处出现A→G突变、在81 bp处出现G→A突变, BB型在该片段第53 bp处发生A→G的突变;对于P2扩增片段, CC、DD、CE和EF型均在第89 bp处发生C→T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亮氨酸(Pro→Leu),DD型还在146 bp处出现了C→G的突变,此突变导致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甘氨酸(Ala→Gly);CE型在该片段第132 bp处发生G→A的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EF型还在第132 bp处和第167 bp处分别发生了G→A、C→T突变,第167 bp处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亮氨酸(Pro→Leu)。通过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发现,4种绵羊在P1、P2引物扩增片段上各基因型的构成与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PRLR基因对绵羊的繁殖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品种间BF1基因的结构变异,B-F exon2多态性以及TAPBP、BRD2、DMA、DMB2、TAP1、TAP2基因上1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以农大3号矮小鸡、白来航鸡和藏鸡三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不同品种B-F1基因检测B-F1基因及启动子序列增强子A的缺失现象。同时利用红色原鸡B-F exon2序列设计引物后测序;选择TAPBP、TAP1、TAP2、BRD2、DMA、DMB2基因上的部分SNPs利用KASP技术进行分型。结果显示:根据缺失情况,将BF1基因分为A、B和Bdel三种,从而决定了AA、AB、ABdel、BB、BBdel和BdelBdel六种基因型,农大3号矮小鸡中存在两种基因型,白来航鸡存在四种基因型;藏鸡存在三种基因型。利用测序发现农大3号矮小鸡、白来航鸡和藏鸡在B-F exon 2序列上分别存在45、37、37个突变位点。通过KASP分型技术检测TAPBP、BRD2、DMA、DMB2、TAP1、TAP2基因上1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发现农大3号矮小鸡、白来航鸡、藏鸡分别存在14、9、13个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6个品种共416头个体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外显子9的多态性,在扩增片段内检测到5个SNPs,分别是第37位的T→G突变、150位的A→G突变、167、193和256位点的C→T突变,其中第193和256位点的C→T突变位于外显子9内,为错义突变,分别引起苏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蛋氨酸的转变;5个SNPs位点形成A、B、C、D、E、F和G 7种单倍型,其分布与猪的经济类型相一致。在引入猪种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群体中,有3种单倍型A、B和C,单倍型B频率较高,分别为0.40和0.53;长白猪群体中只有B和C 2种单倍型,单倍型C频率较高,为0.72;马身猪除含有A、B、C 3种单倍型外,还含有单倍型E,频率为0.16。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AST基因单倍型类型对山西白猪6月龄活体背膘厚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鸡品种TYR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SSCP方法,对中国宁夏固原鸡、海南文昌鸡、西藏藏鸡和国外引进海赛克斯鸡TYR基因5′侧翼区及外显子13个位点(P1、P2、P3)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2位点无多态,P1位点在3个中国鸡品种中均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BB型和AB型;在引进的海赛克斯鸡中,只检测到BB型和AB型2种类型。4个鸡品种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3位点在中国3个鸡品种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BB型和AB型,而海赛克斯鸡中只检测到AA和AB型,固原鸡和文昌鸡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藏鸡和海赛克斯鸡均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进一步说明,中国地方鸡品种的TYR基因蕴藏丰富变异资源。经克隆测序分析,P1位点存在C→T的单碱基替换突变,P3位点存在G→A的单碱基替换突变,但未引起氨基酸突变。独立χ2分析显示,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鸡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和P〈0.01),提示TYR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鸡品种因素显著相关。本研究为以后对鸡TYR基因5′侧翼区及外显子1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分析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I)基因5’侧翼区、第5外显子、第2外显子在南阳牛、鲁西牛、中国西门塔尔牛3个牛品种中的遗传多态。结果表明在IGF-I基因的5’侧翼区、第5外显子上未发现PCR-SSCP或PCR-RFLP遗传多态;在第2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对第2外显子的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在35bp处有碱基A→G的突变,248bp处有碱基C→T的突变,256bp处有碱基A→G的突变;35bp、248bp的碱基突变都是无义突变,而256bp处碱基A→G的突变为有义突变,使谷氨酸变为甘氨酸。  相似文献   

15.
实验以四川白鹅和朗德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鹅PR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在四川白鹅群体中存在1个C65T突变,并造成了第24位氨基酸由Thr突变为Ile;在朗德鹅群体中存在1个第141位的碱基T缺失,引起第49位氨基酸由Phe突变为Leu,显示出2个品种在该位点的差异性。经Blast比对分析还发现,不同鹅品种间PRL基因外显子2还存在C15G突变、第20位的碱基C缺失和A164G3个突变。这些SNP位点的发现,会对研究鹅催乳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机体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基因外显子9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SSCP的方法对隐性白羽鸡、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到了多态性,表现为3种基因型,对两种纯合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发现9839位碱基发生了突变,由C突变为A,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发现突变后引起ADSL基因第273位氨基酸由Pro突变为Thr,为错义突变。经独立性检验,发现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布与品种有关,但进一步方差分析并没有显示出该位点的多态性与胸肌的IMP含量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以生长素基因Ghrelin和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 Pit-1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个候选基因在巢湖鸭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表明,Ghrelin基因exon 3第54 bp位置有G→A碱基的点突变,在巢湖鸭群体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49,B等位基因频率为0.51;在exon 5第149位和166位发生了C→A和G→T的突变,检测到MM、MN、NN 3种基因型,M等位基因频率为0.19,N等位基因频率为0.81。Pit-1基因的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未检测到多态性,说明所检测的Pit-1基因外显子3和4序列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8.
文昌鸡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外显子区域SNP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找与鸡繁殖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为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作为影响鸡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对FSHR基因部分包括所有外显子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在区域2、区域4、区域6、区域9共4个区域存在SNPs位点.exon4编码区43 bp处T→C突变,但没有导致翻译后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在exon2中编码区5'端-49 bp处的C→T突变;exon6编码区3'端+12 bp处的A→G突变;exon8编码区3'端+38 bp处的G→T突变.促卵泡素受体(FSHR)是促卵泡素(FSH)的特异性受体,这些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下一步研究探讨FSHR基因对文昌鸡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绵羊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内含子9和外显子10部分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绵羊多胎品系、肉用品系、体大品系、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和德国肉用美利奴产羔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在绵羊PRLR基因内含子9的第259 bp处,存在C→T转换,BB基因型的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分别较AA和AB基因型提高0.81和0.87只(P<0.05);②在绵羊PRLR基因外显子10的第304 bp处存在一个G→A转换,该突变导致PRLR基因第387位氨基酸残基由Glu突变为Lys,并使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中AB基因型的平均产羔数较AA和BB基因型增加0.58和0.80只(P<0.05);③在绵羊PRLR基因外显子10第571、585和606 bp处分别存在G→A、C→G和C→T突变;其中前2处突变分别导致PRLR基因的第476位氨基酸由Ala突变为Thr,第480位氨基酸由Ser突变为Arg。其中第571 bp处突变导致小尾寒羊AB基因型的平均窝产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的窝产羔数,增加0.8 只(P<0.05)。以上结果提示,PRLR基因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绵羊多胎品系产羔数的主效基因或与之存在紧密的遗传连锁。  相似文献   

20.
兴义矮脚鸡GH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义矮脚鸡为贵州特有的地方品种鸡。本研究对兴义矮脚鸡GH基因上第一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序列直接测序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扩增出来的777 bp序列中,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1%、23.9%、24.9%和23.1%。A+T的含量(52%)略高于G+C的含量(48%);总共发现1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1.287%,这些变异位点分别为C124T、T319G、T321C、G333A、A364G、A464C、A507C、C508A、T541C和T630C,其中C124T突变点位于5′端调控区,其余突变点都集中在第一内含子上,均为转换,表现较高的转换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