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鸡病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其基本方法是:问、视、触、叩、听、嗅六诊.鸡病的临床诊断与其它牲畜一样,也应充分了解病史,结合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综合分析.现就鸡病临床诊断的常规方法和步骤,结合临床分别叙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南京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人工感染、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扩增鉴定等,证实了该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且从病料中分离到了纯净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证实该毒株的毒力较强,具有标准毒株的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1发病情况2006年11月,养殖户肖某饲养的三黄肉鸡1200只,从40日龄开始陆续发生死亡,每日死亡4~5只,至45日龄已经死亡52只。经用抗菌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病情,遂将病死鸡送兽医站化验。2临床症状经现场观察,病鸡精神萎靡,胸腹皮肤呈紫红色或黑色,局部羽毛脱落。个别病鸡跛行,不能站立,严重的已经瘫痪。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的鸡病防治与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鸡病防治中存在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如基层中鸡病诊断专家缺乏、鸡病防控不及时等。基于现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SQL数据库和ASP.NET技术相结合,设计并开发了基于网络的鸡病防治与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将鸡病诊断和鸡病防治知识进行集成,采用基于规则的模糊化的混合推理策略,实现了鸡病诊断和防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用户可通过网络实现鸡病诊断、鸡病防治、鸡群管理、知识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经验证性试验和专家评测,该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可以满足广大基层用户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鸡球虫病是球虫寄生于鸡肠道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多发生于育成鸡。患鸡临床症状以排血便、渐进性消瘦、贫血和机体抵抗力降低为特征。该病的传染性极强,球虫卵可在外界环境中存活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且对多数消毒药不敏感,可在鸡群中反复感染,给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将一例鸡球虫病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盲肠肝炎又称组织滴虫病,是火鸡和雏鸡的一种急性原虫病。由于鸡和火鸡患病死亡时,鸡冠变成蓝紫色,俗称“黑头病”,目前本病在我国多有发生,若继发大肠杆菌病,病鸡的死亡率将大大提高,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损失。笔者现将一例蛋鸡盲肠肝炎继发大肠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又称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热性、免疫抑制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89年,该病的强毒力株在英国流行,造成每周死亡鸡30万只,因此又被称为鸡的"艾滋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养鸡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病一起被认为是危害养鸡业的三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病鸡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本病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均不感染。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现将一起肾病变型  相似文献   

9.
2011-2012年,河南省大面积暴发商品蛋鸡群肿瘤病,临床剖检疑似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为进一步确诊病因,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meq、gB和pp38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送检的疑似病例鸡的肝脏和脾脏样品分别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随机抽取的5只病例鸡肝脏、脾脏样品中均扩增出3种不同大小的MDV特异性病毒基因PCR产物,这表明MDV在河南鸡群中广泛流行,并导致了商品蛋鸡群MD的暴发。研究结果填补了河南省MD流行病学空白,为今后MD的临床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猪血清免疫球蛋白能否用于禽病的治疗,笔者利用猪血清免疫球蛋白注射液进行了4种禽病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对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和鸭瘟能够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鸡法氏囊病的治疗没有任何效果,说明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禽类某些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慧 《科学种养》2010,(9):45-45
<正>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常引起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发病率高达80%左右,致死率为20%~50%。该病分布较广,严重威胁养鸡业。现将鸡球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助养殖户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鸡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虫侵害鸡只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该病对雏鸡危害严重,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常引起大批死亡。国家农业部、环保部严格要求畜禽养殖实现无抗、安全、环保无污染,禽肉和蛋无药残。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防治鸡住白细胞虫病,生产和利用绿色安全的中草药和生物兽药,成为当前防治家禽原虫病的重要任务和今后动物病虫害防治研究的热点。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对该病行之有效的绿色疗法,  相似文献   

13.
鸡支原体继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支原体病又叫霉形体病,病原主要有败血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两种,败血支原体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病,滑液囊支原体引起鸡的关节炎和呼吸道病。本病的特征是病程长,通常呈慢性发展,呼吸有罗音,流眼泪和窦部肿胀,死亡率不高但可使肉鸡生长速度显著降低,料肉比明显提高,饲料消耗大。蛋鸡和种鸡感染发病后,产蛋率降低,畸形蛋增多,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不同宿主上的培养特性,从河南省某疑似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初步筛选出IBDV毒株,并将毒株回归易感鸡,在SPF鸡胚及DF1细胞上培养。结果显示:培养出的病毒作为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之间均出现阳性沉淀线;回归SPF鸡试验显示发病率达100%,死亡达60%,病死鸡只出现法氏囊肿大、出血甚至出现紫葡萄样;该毒株能引起鸡胚CAM增厚、胚体出血,引起DF1细胞变圆脱落;ELD50与TCID50分别为10-4.6/0.1 mL、10-5.5/0.1 mL。试验证实IBDV分离株,属于超强毒株,该毒株可以在鸡胚和DF1细胞上适应增殖,将其命名为HN12号分离株。  相似文献   

1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理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使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带鸡消毒是预防和控制鸡病发生和流行的常用有效方法。带鸡消毒做得好,可有效杀灭鸡舍内和黏附于鸡体上的病原微生物,净化环境,对预防和控制鸡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福建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通过采集疑似大肠杆病死鸡的肝、脾、肺等脏器病料,并结合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实验室PCR方法进行分离与鉴定,最终确诊为鸡大肠杆菌病。挑选分离的12株鸡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明确大肠杆菌耐药谱,为筛选敏感药物用于治疗与预防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血清型较多,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多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是目前养鸡生产中最棘手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鸡白冠病,是由疟原虫科、白细胞虫属的多种鸡住白细胞孢子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病可引起蛋鸡产蛋下降、入孵率下降、死淘率增加等;对种鸡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尤其对雏鸡危害最严重,发病率高,症状明显,治疗不及时常引起大批死亡。近年来,鸡住白细胞虫病在驻马店市一些地区流行较普遍,特别是在每年的6~8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HQ0806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阜新近郊某鸡场数群 15 日龄左右的病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纯化、动物回归、血清学检测、病毒形态观察等检测, 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并命名为HQ0806。研究表明:该病毒效价达到10-5.8/ 0.2ml,在动物回归试验中其引起发病率为100%,死亡率达83%,剖检可见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胸腺萎缩,骨髓脂肪化等病变,表现了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