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欧洲水仙花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以欧洲水仙‘荷兰船长’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4个花期的香气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欧洲水仙花发育的不同时期,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4个花期共鉴定出26种香气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是其主要香气成分,其次是醇类化合物,主要的香气成分有(Z)-β-罗勒烯、别罗勒烯、β-月桂烯、对苯二甲醚、(E)-β-罗勒烯、桉叶油醇、萜品油烯、3-蒈烯、芳樟醇。欧洲水仙‘荷兰船长’主要的特征香气成分是(Z)-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别罗勒烯。主要香气成分的释放在整个开花期间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种类数量和含量均在盛花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葡萄风信子不同花期和不同品种的花香成分。[方法]利用电子鼻测定‘西伯利亚虎’和‘大笑’不同花期以及15个品种盛花期的花香成分。[结果]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葡萄风信子不同花期的花香差异比品种间更大,盛花期香气最为特殊,结合Duncan多重比较可知,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硫化物、氮氧化合物在盛花期含量最高,甲基类、醇类、醛酮类在衰败期显著增加。对不同品种葡萄风信子的花香“指纹图谱”分析表明,供试葡萄风信子盛花期的主要花香物质是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硫化物,其次是氮氧化合物、甲基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5种葡萄风信子分为3类,‘蔚蓝’最为特殊,单独组成第1类,第2类为‘黑眼睛’‘、阿莉达’‘、粉日出’‘、乔伊斯精神’,其它品种为第3类。[结论](1)不同花期的差异性花香物质是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甲基类、硫化物,其中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硫化物是盛花期的主要花香贡献物质,甲基类是衰败期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2)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葡萄风信子的花香物质: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硫化物>氮氧化合物>甲基类。(3)供试葡萄风信子按照花香成分可以分为3类...  相似文献   

3.
以漳州水仙‘金盏银台’(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为试材,经5个不同光强(0、100、300、600、1 000μmol/(m2·s)处理后,采用活体动态顶空法收集花香,然后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仙花香成分以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漳州‘金盏银台’水仙释放出8大类共58种化合物,在所测的58种挥发化合物中(Z)-3,7-二甲基-1,3,6-辛三烯(罗勒烯)含量最多,其次是乙酸乙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芳樟醇),3-甲基-2-丁烯-1-醇乙酸酯,这些是‘金盏银台’水仙花香的主要成分,并且化合物种类数随着光强的增强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规律。花香成分的相对含量随光强的增加也表现明显的变化,且多数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在光强为300μmol/(m2·s)时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金鱼草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及释放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并结合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编钟’和‘马里兰’两个金鱼草品种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编钟’香气成分27种,‘马里兰’香气成分31种,主要包括醛、酯、苯型烃及其衍生物、萜类、烷烃、醇及其他类(含氮、硫及多环化合物)物质。‘编钟’花香的释放总量是‘马里兰’花香释放量的4倍多。其中,萜类物质释放量最大,在两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60%。‘编钟’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苯乙酮和β-月桂烯,‘马里兰’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2-乙基-1-己醇。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金鱼草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及释放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并结合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编钟’和‘马里兰’两个金鱼草品种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编钟’香气成分27种,‘马里兰’香气成分31种,主要包括醛、酯、苯型烃及其衍生物、萜类、烷烃、醇及其他类(含氮、硫及多环化合物)物质。‘编钟’花香的释放总量是‘马里兰’花香释放量的4倍多。其中,萜类物质释放量最大,在两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60%。‘编钟’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苯乙酮和β-月桂烯,‘马里兰’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2-乙基-1-己醇。  相似文献   

6.
风信子与欧洲水仙香气差别的GC-MS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风信子和欧洲水仙的两个品种分别进行挥发性气体成分种类和含量的测定。从风信子两个品种中均检测出51种香气成分,同时它们的主要成分按相对含量大小都依次为萜烯类、酯类和醇类,从欧洲水仙两个品种中各检测出40和54种香气成分,它们的主要成分依次是萜烯类和醚类。其中‘粉珍珠’和‘蓝衣’特征香气相同,为:乙酸苄酯、β-罗勒烯、β-月桂烯、β-苯乙醇;‘伊莎’和‘阿克罗波利斯’有相同的特征香气:β-罗勒烯、β-月桂烯,此外‘伊莎’还有特征香气顺式-β-罗勒烯、P-二甲醚,‘阿克罗波利斯’有异松油烯。两个种类间主要特征香气的不同造成了两者香味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具有玫瑰香味的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和橙香味的紫红花滇百合(L. bakerianum var.rubrum)这2种清香型野生百合中分别鉴定出33种和26种花香物质,从浓香型野生百合紫花百合(L. souliei)中鉴定出30种花香物质,从浓香型栽培百合‘西伯利亚’(‘Siberia’, O)和‘罗宾娜’(‘Robina’, OT)中分别鉴定出27种和34种花香物质。在清香型百合中,玫红百合的主要花香成分为芳樟醇(15.42%)、乙酸叶醇酯(9.93%)、桉油精(7.54%)、α-金合欢烯(α-法呢烯)(7.05%)等;紫红花滇百合的主要花香成分为芳樟醇(46.38%)、顺式-β-罗勒烯(33.08%)、β-月桂烯(4.75%)等。在浓香型百合中,紫花百合的主要花香成分为dl-柠檬烯(45.31%)、芳樟醇(13.57%)、苯乙醛(4.01%)等;‘Siberia’的主要花香成分为芳樟醇(48.53%)、苯甲酸甲酯(23.24%)、顺式-β-罗勒烯(13.99%)、异丁香酚(6.12%)等;‘Robina’的主要花香成分为顺式-β-罗勒烯(33.43%)、桉油精(11.93%)、苯甲酸甲酯(10.27%)、水杨酸甲酯(8.21%)、异丁香酚(7.67%)、芳樟醇(6.92%)等。5种百合的花香物质均以萜烯类为主,其中芳樟醇是5种百合共有的主要花香成分,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等酯类在‘Siberia’和‘Robina’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综上所述,玫红百合的玫瑰花香味可能与其香气成分中的α-金合欢烯有关,紫红花滇百合的橙香味可能与其香气成分中的β-月桂烯有关。  相似文献   

8.
2014年选择漳州大田多年露地栽培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7个多花水仙品种与国内主栽品种‘金盏银台’进行物候期及观赏性状调查。结果表明:8个多花水仙品种花期各异,且株型、花型、花色各具特色。各水仙品种萌芽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抽葶期为12月初至1月底,花期则从12月中旬延至3月底;‘Galilee’、‘金盏银台’2个品种于12月中、下旬开花;而‘Avalanche’与‘云香水仙’于2月上旬开花;‘Avalanche’盛花期延至3月上旬;8个水仙品种盛花期延续了75d,观赏期长达4个月。调查表明8个水仙品种之间叶宽、叶长、花葶高度以及花朵数差异显著;且花色可分三大类型:第一类为‘南日岛水仙’、‘Avalanche’、‘金盏银台’,具有白色花被和橙黄色副冠;第二类包括‘黄花水仙2号’和‘彩色水仙’,具有黄色花被和橙黄色副冠;第三类为‘六横白花’、‘云香水仙’和‘Galilee’,具有白色花被与白色略带浅绿色的副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白兰地’海棠(M.’Brandywine’)花香成分释放规律,为海棠芳香花育种和花香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以香气浓郁的‘白兰地’海棠花朵鲜样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不同花期和不同花器官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1)从大蕾期到盛花期分别检测出23、30、30、3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叶醇、芳樟醇、己酸甲酯、乙酸叶醇酯、甲基庚烯酮和α-法呢烯为‘白兰地’海棠主要挥发性成分。花香总释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盛花期达到最高。香气成分种类构成主要以萜烯类(14.47%~37.30%)和醛酮类(21.64%~38.78%)为主,相对含量分别在盛花期和大蕾期达到最高,萜烯类相对含量在花朵开放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而烷烃类和酯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对不同时期与挥发性成分之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64%,芳樟醇和壬醛分别在PC1正、负方向上贡献最大,分别与大蕾期和初花期呈高度正相关。(2)盛花期花朵花瓣、雌蕊(含花萼)和雄蕊中分别检测出28、32、25种挥发性成分。雌蕊总释放量最高,花瓣最低,对不同花器官与挥发性成分之间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使用动态顶空法采集‘西伯利亚’百合不同时间点(7:30、9:30、11:30、13:30、15:30、17:30、 19:30 )释放的香气,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TD-GC/MS)技术分析鉴定花香成分及释放量。结果表明:单萜释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11:30、13:30、15:30时的释放量较高。在所有的花香成分中,罗勒烯、芳樟醇和β-月桂烯的释放量最高,它们是‘西伯利亚’百合主要的单萜花香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发现,‘西伯利亚’百合花瓣中的Li-mTPS(一种百合单萜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与单萜释放表现相似的规律。可见,Li-mTPS的表达在‘西伯利亚’百合主要的单萜释放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使用动态顶空法采集‘西伯利亚’百合不同时间点(7:30、9:30、11:30、13:30、15:30、17:30、19:30)释放的香气,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TD-GC/MS)技术分析鉴定花香成分及释放量。结果表明:单萜释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11:30、13:30、15:30时的释放量较高。在所有的花香成分中,罗勒烯、芳樟醇和β-月桂烯的释放量最高,它们是‘西伯利亚’百合主要的单萜花香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发现,‘西伯利亚’百合花瓣中的Li-mTPS(一种百合单萜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与单萜释放表现相似的规律。可见,Li-mTPS的表达在‘西伯利亚’百合主要的单萜释放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调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暴马丁香( Syringa reticulata var.mandshurica)花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其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不同花期的花朵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暴马丁香花蕾期、盛花期、衰花期花朵中分别分离得到18、27、7个色谱峰,不同时期共鉴定出44种化合物。芳香成分花蕾期α-蒎烯质量分数最高,为24.839%;盛花期cis-β罗勒烯质量分数最高,为15.824%;衰花期苯乙醇质量分数最高,为66.013%。 HS-SPME 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不同开花期鲜花香气成分变化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仙,属石蒜科水仙属植物,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被誉为"凌波仙子"。水仙花花期正值元旦、春节之际,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水仙花在我国各地更适合水养观赏,在浅浅水面上更显亭亭玉立,吐露芬芳。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多花水仙部分生理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香’、‘黄花2号’、白花Ⅰ号和白花Ⅱ号4种多花水仙为材料,测定盐胁迫(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和250 mmol·L~(-1))7 d后水仙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多花水仙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4种水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当NaCl浓度增大到100 mmol·L~(-1)时,白花Ⅰ号和白花Ⅱ号的叶绿素含量比‘云香’和‘黄花2号’下降得更为显著. MDA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上升,白花Ⅰ号和白花Ⅱ号的MDA含量明显高于‘云香’和‘黄花2号’.POD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大整体有所上升,但‘云香’的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盐胁迫下,4种水仙的最大荧光产量(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初始荧光产量(Fo)上升;随着盐浓度的增大,白花Ⅰ号和白花Ⅱ号各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比‘云香’和‘黄花2号’更加显著.总之,随着盐浓度的增大,4种水仙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和POD活性的变化,表明短期盐胁迫对4种水仙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没有对光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说明水仙具备一定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Fisch.) Koidz.]不同花期的挥发性成分,探索其挥发性成分的释放规律,为花香机理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蕾期、盛花期、衰败期的马蔺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3个时期共检测出69种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释放量呈递增趋势,物质种类以酮类、烯烃类、醛类为主,其次为醇类、酯类,而烷烃类、苯环类、含氮化合物含量较少。花蕾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环己酮、甲基庚烯酮、β-鸢尾酮,盛花期的主要成分是己醛、(-)-β-蒎烯、甲基庚烯酮,衰败期的主要成分是(-)-β-蒎烯、甲基庚烯酮、己醛、苯乙醇、环己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3-甲基庚烷、甲基庚烯酮、(-)-β-蒎烯、正己酸乙酯、2-蒎烯、3-蒈烯、芳樟醇、苯乙醇、癸酸乙酯、β-鸢尾酮是马蔺不同花期的差异挥发性成分。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表明:2-甲氧基-3-仲丁基吡嗪、正己酸乙酯、芳樟醇、壬醛、己醛、反式-2-壬烯醛是马蔺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6.
以秋菊品种‘雨花落英’为母本和夏菊品种‘奥运含笑’为父本配制F1杂种,调查F1世代4个花期相关性状在2008至2009两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4个花期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花期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现蕾期、显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4个花期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2.23%、17.60%、12.45%和11.11%,且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菊花盛花期符合B-6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现蕾期、显色期和衰败期符合B-1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控制现蕾期、显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9.92%、49.30%、28.56%和75.46%。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品种梨花期冻害及低温持续时间对花器官损伤的差异,在田间出现低温霜冻后,采用多点随机取样法调查了梨34个品种花期花朵冻害率,比较了树冠1.5 m以上与1.5 m以下花器官冻害差异及同一品种花序不同序位花朵受冻害情况;经-2℃低温处理1 h、2 h和4 h后,通过形态学观察研究低温处理时间对梨品种花器官损伤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梨树34个品种的花朵冻害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红香酥’、‘花长把’、‘红考密斯’等9个品种花期抗寒性较强,‘鸭梨’、‘朝鲜洋梨’、‘明月’等10个品种花期抗寒性较弱,其余15个品种花期抗寒能力中等;树冠1.5 m以上比1.5 m以下花器官冻害明显减轻;同一花序不同序位花朵冻害程度也呈现明显差别,低序位花较高序位花更易受冻;-2℃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花器官冻害发生率越高,其中雄蕊冻害发生率较雌蕊、花瓣低;‘砀山酥梨’、‘黄金梨’和‘黄花梨’花蕾期或盛花期花朵冻害离体诱导,证明开花期早的比开花晚的花器官遭受冻害更严重。研究结果为探索梨树花期冻害发生规律及品种抗冻机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浓香型和淡香型百合单萜合酶基因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东方百合香味浓,亚洲百合香味淡,花香差异明显.选取白色的东方百合‘西伯利亚’(Lilium ‘Siberia’)和亚洲百合‘罗马广场’(Lilium‘ NOVANO’)为材料,拟通过分析单萜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揭示花香差异原因.[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克隆百合单萜合酶基因,并通过Realtime-PCR分析两种百合不同花期的单萜合酶基因表达.[结果]从Lilium ‘Siberia’和Lilium‘ NOVANO’花瓣中克隆得到芳樟醇合酶基因Li-LiS和月桂烯合酶基因Li-MyS.Li-LiS的核苷酸序列与油棕的序列与油棕、海枣相似度分别达到66%、67%,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油棕、可可相似度分别为48%、44%.Li-MyS的核苷酸序列与六出花、烟草相似度分别达到为69%、4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六出花、葡萄同源性分别为51%、49%.在花蕾、半开、盛开、衰败四个花期中,Lilium‘ Siberia’花瓣两个单萜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Lilium‘ NOVANO’,并且除了Li-MyS在盛开期和衰败期外,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单萜合成酶基因的差异表达是导致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香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柴子涵    张敏    李岚    张成    段一凡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107-113
‘胭脂红’(Osmanthus fragrans‘Yanzhi Hong’)是近几年报道过的一个桂花新品种,其花色为特殊的胭脂红色。为探究‘胭脂红’的特殊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初花期S1、盛花期S2和末花期S3)‘胭脂红’花瓣中代谢物的种类和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胭脂红’花瓣中共检测到304种代谢物。其中6种环烯醚萜类和1种黄酮类药用化学成分是首次在桂花中检测到;从S1到S3,苦杏仁苷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连翘酯苷E、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连翘酯苷和大车前苷的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桃叶珊瑚苷和金雀异黄酮的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所测代谢物中有34种与花香有关的香气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紫苏醇,其次是3,4-二羟基苯丙酸酯、香叶酸和茉莉酮酸甲酯等。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到与花香有关的苯丙氨酸和α-亚麻酸代谢途径,以及与花色有关的类单萜生物合成途径。综合分析,‘胭脂红’有着特殊的药用化学成分、独特的香气成分组成和花色,作为桂花的新品种,有着重要的药物开发和经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百合单萜类物质释放与单萜合酶基因表达的关联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收集了13种不同香型百合4个发育时期的香气;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单萜类挥发物的成分和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6个百合品种4个发育时期单萜合酶基因LhTPS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百合花朵的开放,其香气成分中的单萜类物质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有香百合的主要单萜类成分为罗勒烯和芳樟醇,但喇叭百合和东喇百合中的单萜类成分主要是1,8-桉叶素和罗勒烯;整体上喇叭百合、东喇百合和东方百合的LhTPS基因表达水平高于麝香百合和亚洲百合;在盛开期时,LhTP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罗勒烯和芳樟醇2种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显著关联性,说明LhTPS基因对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百合花香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