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热敏感品种顶峰(Pinnacl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热胁迫下(35 ℃/30 ℃,昼/夜)施用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黑麦草生长、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胁迫造成黑麦草生长减弱,膜透性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糖代谢关键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转化酶)基因在短时间内(5 d)表达显著上调,随后下降;外源施用GABA显著缓解了高温对黑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高温胁迫下光合色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率(Gs)、蒸腾速率(Tr)、CO2羧化效率(CE)、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光化学效率(Fv/Fm)、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RuBP再生速率(Jmax)、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升高,而气孔限制值(Ls)、CO2补偿点(C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降低。施用外源GABA降低了高温胁迫下叶片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值,缓解了高温对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抑制,增强了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水平,提高了碳水化合物含量,因此有效的提高了黑麦草的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硒缺乏是否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诱导鸡胸腺细胞凋亡。复制硒缺乏模型,将200只1日龄健康的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硒组(L组),对照组饲喂硒含量0.2 mg·kg-1的正常日粮,缺硒组饲喂硒含量0.004 mg·kg-1的缺硒日粮。在15、25、35、45、55日龄时,每组分别选取15只鸡,观察胸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检测胸腺组织中TLR4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又建立了MDCC-MSB1(MSB1)细胞硒缺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立6个分组:对照(C group)组、缺硒(L group)组、缺硒+转染空质粒(L+pCMV-HA-N)组、缺硒+siRNA阴性对照(L+NCsiRNA)组和缺硒+过表达TLR4(L+pCMV-HA-TLR4)组、缺硒+干扰TLR4(L+siChTLR4)组,低硒处理5 d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情况、TLR4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1)与C组相比,L组皮质髓质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皮质髓质充血、核碎裂,广泛的局灶性坏死。L组鸡胸腺组织淋巴细胞间出现裂隙,体积缩小,细胞碎裂,核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嵴断裂。2)与15日龄C组相比,L组鸡胸腺中TLR4、MyD88、NF-κB、Caspase-3、Caspase-9、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15~55日龄中均显著上调,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相反趋势。3)与C组相比,L组MSB1细胞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TLR4、MyD88、NF-κB、Caspase-3、Caspase-9、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与L组相比,L+siChTLR4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L+pCMV-HA-TLR4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综上所述,硒缺乏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介导鸡胸腺细胞凋亡,并进一步诱导鸡胸腺损伤。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蒲公英提取物对内毒素(LPS)诱导小鼠乳腺炎的减轻效应及其机制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蒲公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蒲公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0.0、5.0、2.5 g·kg-1灌胃给药,连续灌胃6 d,2次·d-1,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于小鼠乳房基部分别灌注50 μL 0.2 mg·mL-1 LPS,建立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模型,阳性组在建模后6和12 h腹腔注射5 mg·kg-1地塞米松。24 h后取血,分离血清,剥离乳腺组织。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MPO的含量,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乳腺中TLR4蛋白以及NF-κB信号通路和MAP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蒲公英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对LPS诱导的乳腺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PO的含量(P<0.01);蒲公英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改善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极显著下调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中TLR4、p-IκB、p-p65、p-p38、p-JNK、p-ERK蛋白的表达(P<0.01)。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通过调控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有明显减轻作用,为蒲公英的临床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5.
8个燕麦品种在甘肃的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继宽  慕平  赵桂琴 《草地学报》2016,24(5):1100-1107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燕麦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对2012年甘肃省燕麦(Avena sativa)种植区域5个试点中的8个燕麦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燕麦种植区的大环境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产量变异的影响约为品种效应的4.02倍。‘陇燕2号’和‘陇燕3号’属于高产、稳产性好的品种;‘青引1号’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5个燕麦区试点可划分为2个不同的类型区,其中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表现最好的品种是‘陇燕1号’,在甘肃高寒阴湿区表现最好的品种是‘陇燕3号’。从环境代表性和对品种鉴别能力两方面分析,5个试点中代表性最好的是通渭,鉴别力最好的是天祝。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rv0199基因在该病原致病性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rv0199基因,在耻垢分枝杆菌(Ms)中异源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检测。将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MV261进行改造,向载体中引入常用的6His和Strep Ⅱ重组蛋白标签,命名为pMV262。使用Ms/pMV262表达系统对rv0199基因进行超表达,用抗6His标签抗体和抗Strep Ⅱ标签抗体均能特异的检测到重组蛋白。本试验改造的pMV262穿梭表达载体可很方便的检测M.tb的基因在Ms中的异源表达,不用制备针对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构建的重组菌Ms/262-99为进一步研究rv0199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Ⅶ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CY1株的进化情况,分析其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试验应用RT-PCR扩增NDV辽宁分离株CY1株的融合蛋白(fusion,F)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用生物信息软件对蛋白结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DV F基因全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F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8991.0 u,理论等电点为8.48,半衰期为30 h(哺乳动物类网状细胞),不稳定系数31.62,脂肪指数为108.12,总平均疏水性0.174,最大疏水性为3.078,最小疏水性为-2.578,信号肽序列为第1-31位氨基酸残基,跨膜区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为跨膜蛋白,预测可能含有6个N-糖基化作用位点、9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7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4个N-豆蔻酰化位点、1个酰胺化位点、1个亮氨酸拉链、1个微体C端靶信号位点、1个双向核定位信号。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NDV CY1株与zj1株进化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8.
齐代华  贺丽  周旭  刘成  闵鹏 《草地学报》2014,22(5):966-970
以三峡库区典型区域的消落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内5个不同海拔段的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采用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进行测度,探讨该区消落带水淹梯度上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有298种维管植物,隶属于82科175属,种类较少;优势种组成变化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总体均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βT与CN随海拔升高呈基本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研究放牧强度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草原合理利用维持其群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放牧强度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呼伦贝尔温带草甸草原群落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并比较生产力和α 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分析生产力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放牧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落在中度放牧强度条件下能够维持较高的多样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伴生种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ica)成为次优势种;如果持续过度放牧,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可能被二裂委陵菜和苔草(Carex siderosticta Hance)等杂类草代替,草场退化。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对64头皮杜×长大和18头皮杜×长蓝四元杂交配套系商品猪进行屠宰测定,以比较胴体和肉质性状的优劣,旨在为进一步从事优质猪肉的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在活体性状方面,皮杜×长蓝的活体肌内脂肪含量(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IMF)肩部最厚处背膘厚和最后肋背膘厚均极显著高于皮杜×长大(P<0.01),而屠体重和日增重极显著低于皮杜×长大(P<0.01);②在胴体性状方面,皮杜×长蓝的肩部最厚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皮杜×长大(P<0.01),胴体长和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皮杜×长大(P<0.01);③在肉质性状方面,皮杜×长蓝的IMF、pH1和大理石纹等指标均极显著高于皮杜×长大(P<0.01),肉色b指标极显著低于皮杜×长大(P<0.01),pH24 h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皮杜×长大(P<0.05),同时皮杜×长蓝的嫩度比皮杜×长大更好;④2种配套商品猪的肉色评分均在3~4之间,属于正常肉色;pH1大于5.9,pH24 h小于6.0,表明肉质正常;皮杜×长大的IMF在1.5%~2.0%之间,皮杜×长蓝的IMF高于2.0%;2个品种的剪切力均小于4 kg,属于消费者喜欢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对鲁西黄牛心型α肌动蛋白的进化及表达进行研究,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心型α肌动蛋白的进化进行了分析,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了牛心型α肌动蛋白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心型α肌动蛋白除在鲁西黄牛心脏组织中有强表达外,在骨骼肌中也检测到该蛋白的表达。推测心型α肌动蛋白除在成体鲁西黄牛的心脏发育过程中起作用外,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江香猪IFN-β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明从江香猪β-干扰素(interferon-beta,IFN-β)基因编码区分子序列及原核表达产物特征。以从江香猪为研究对象,提取肝脏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IFN-β基因编码区,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a-CJpoIFN-β,并利用生物学软件对江香猪IFN-β基因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T28a-CJpoIFN-β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原核表达蛋白。结果表明,从江香猪IFN-β基因编码区长为561 bp,编码186个氨基酸;该蛋白为分泌性蛋白,前21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77.42%)和无规则卷曲(17.74%)为主。从江香猪与其他猪源IFN-β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100.0%,与禽的同源性最低(35.2%);从江香猪与巴马猪、梅山猪IFN-β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0%,但与贵州白香猪IFN-β同源性为99.5%,存在E43Q、K73R和C161R 3处氨基酸的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带His标签的重组表达蛋白能被His单抗识别,条带大小约为24 ku。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FN-β基因生物学活性及加快从江香猪这一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九龙藏黄牛和九龙牦牛β-酪蛋白(β-CN)的遗传变异体,试验采用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九龙藏黄牛(n=42)和九龙牦牛(n=17)β-CN的基因型。结果表明,在九龙藏黄牛、九龙牦牛的β-CN中共检测到4 种等位基因,包括A1、A2、B、C,其中在九龙藏黄牛中有7 种基因型:A1A1、A1A2、BB、A1B、A2B、A1C、BC,优势等位基因为A1(频率0.702 4),优势基因型为A1A1(频率0.547 6);在九龙牦牛样本中有2 种基因型:A1A2、A2A2,优势等位基因为A2(频率0.764 7 )。试验表明,九龙藏黄牛与九龙牦牛β-CN均表现出多态性,但优势等位基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属于稠环芳香烃,在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抗病毒、抗辐射、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均发挥生物学作用。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综述了茶多酚发挥抗炎作用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及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炎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究茶多酚在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马可·波罗盘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及核苷酸、氨基酸多态位点,以及与家养绵羊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采用PCR-SSCP方法对39只马可·波罗盘羊、159只塔什库尔干羊、72只藏绵羊、76只宁夏滩羊、36只柯尔克孜羊和26只多浪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对不同绵羊品种产生的差异等位基因进行克隆及测序,并对等位基因单倍型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分析马可·波罗盘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结果】 试验共获得66个MHC-DRB3等位基因,马可·波罗盘羊、塔什库尔干羊、藏绵羊、宁夏滩羊、柯尔克孜羊和多浪羊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3、14、12、12、4和1个。马可·波罗盘羊、塔什库尔干羊、藏绵羊、宁夏滩羊和柯尔克孜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等位基因序列中的核苷酸多态位点分别为74、76、45、49和25个,表明相较于藏绵羊、宁夏滩羊和柯尔克孜羊,马可·波罗盘羊和塔什库尔干羊的多态性更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马可·波罗盘羊和塔什库尔干羊MHC-DRB3基因均呈两支分化;马可·波罗盘羊、塔什库尔干羊和藏绵羊MHC-DRB3基因单倍型的相似性较高。马可·波罗盘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其生物学作用主要在细胞质中体现。【结论】 本试验确定了马可·波罗盘羊和5种家养绵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等位基因数及核苷酸、氨基酸多态位点,为进一步探究绵羊MHC-DRB3基因的调控机理及进化意义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试验条件下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所致急性脑损伤及核因子κB (NF-κB)介导脑水肿发生的相关病理机制。【方法】 18头健康长白猪随机分为2组,攻毒组(13头)和对照组(5头),攻毒组肌内注射剂量为102HAD50/mL (HAD50:半数红细胞吸附量)的ASFV毒株Pig/HLJ/18,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5 d。试验期间观察临床症状,剖检死亡猪并观察脑部病变;利用原位PCR检测进行病毒定位;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 攻毒组9头猪表现出临床神经症状,脑部剖检病变主要为脑膜充血和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水肿;ASFV主要位于脑部微血管中;病变早期主要为脑水肿,脑皮质区结构疏松、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神经元肿胀变圆、染色变淡,中后期除了表现脑水肿的特征外,还可见脑血管充血、多量微血栓形成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攻毒组TNF-α、IL-1β、IFN-γ、NF-κB及MMP-9主要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表达,AQP-4的阳性细胞主要是微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上述6种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 急性非洲猪瘟脑损伤的主要表现为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和脑实质水肿、组织学病变显示病毒性脑炎,ASFV感染脑部,促进炎性因子的异常高表达,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对TNF-α、IL-1β、IFN-γ的转录进行调控,使这几种炎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多,扩大炎症反应,影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还能上调MMP-9与AQP-4的表达,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杂交育种,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体质强健好养、茧丝质优良、稳产丰产的中系蚕品种“东43C”和日系蚕品种“2065”,并组配成一代三元杂交种“东43C×7532·2065”。经二年省品审共同鉴定,其生命力、茧丝质性状、经济性状等各项鉴定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审定标准,并于1996年4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的审定。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在仔猪胃肠组织中的分布规律。选用母本品种、胎次相同及体重相近的28日龄健康的杜*长*大断奶仔公猪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对照组饲喂不含大豆抗原蛋白的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含4% β-伴大豆球蛋白的日粮。试验期5 d。结果表明,在仔猪消化道内,仔猪空肠后段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最高,而胃和小肠前半段的含量较低,且胃、十二指肠黏膜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胃肠组织(P<0.0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广东新型呼肠孤病毒(NDRV)的基因变异及遗传演化情况,本试验从广东不同鸭场病死鸭肝脏、脾脏等组织脏器中分离到8株流行毒株,用RT-PCR方法进行σB蛋白基因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并与其他毒株σB蛋白的氨基酸特性、蛋白抗原和蛋白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鸭群中感染的NDRV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DR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很高,达96.6%~99.5%,而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同源性则较低,分别为64.6%~66.5%和66.2%~67.1%;8株NDRV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7%~99.7%。与其他毒株比较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的NDRV毒株磷酸化位点均比参考毒株ARV和MDRV少,且大多数区域的抗原指数都较高,抗原性与MDRV较为接近,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NDRV和国内其他DRV处于独立的进化分支,ARV和MDRV则处于不同分支。结果表明,广东省流行的NDRV毒株σB蛋白基因序列高度保守,且广东地区分离的NDRV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DRV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放牧草地植被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生物量及其生产力数量化的分析方法。以数学推导与草地实测数据相结合的原则,修正和完善草地植被测试方法及其数学推导公式。与其他草地测试方法比较,结果更加准确,在实践中则省时省力,简而易行。本文对β·二项分布、幂函数规律和生物量估计3个部分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