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究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的致病机理,试验采用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P)和激活剂佛波醇(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研究PKC/PKCI能否对DEV的增殖产生影响,为阐述DEV致病机理提供新的思路。用SP/PMA处理正常鸭胚成纤维细胞(duck embryo fibroblast,DEF)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PKC/PKCI基因表达;用DEV病毒液感染SP/PMA处理的DEF后,收集不同时间段培养物,以Reed-Muench法计算DEV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分析DEV NP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SP处理对宿主细胞PKC/PKCI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而PMA处理可极显著提高宿主细胞PKC基因表达(P0.01),但对PKCI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SP/PMA处理对DEV复制能力影响显著(P0.05;P0.01),且在感染前期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DEV NP基因的转录水平(P0.05;P0.01)。综上所述,SP和PMA对PKC、PKCI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效果不同,且都能有效抑制DEV增殖,本试验结果可为DEV的防控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NF-κB信号通路对鸭肠炎病毒(DEV)增殖的影响,本实验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LPS(2.0μg/mL、4.0μg/mL、6.0μg/mL)和抑制剂SN50(25.0μg/mL、50.0μg/mL、75.0μg/mL)处理鸭胚成纤维(DEF)细胞后,采用CCK8法分析LPS或SN50对DEF细胞活性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LPS或SN50预处理DEF细胞4 h后,再于12 h~120 h后收获细胞和上清液(未感染DEV);上述经LPS或SN50预处理细胞4 h后接种DEV(MOI 0.01),12 h~120 h后(每间隔12 h)分别收获细胞及上清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上述未感染和感染DEV的DEF细胞中NF-κB1基因和DEV NP基因的转录水平;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上述未感染和感染DEV的DEF细胞上清液中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IL-1β、IL-6和MyD88)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LPS和SN50处理对DEF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LPS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DEF细胞中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其中4.0μg/mL LPS处理的DEF细胞中NF-κB1基因转录水平最高;而在LPS预处理再感染DEV后,4.0μg/mL LPS和6.0μg/mL LPS处理的DEF细胞中NF-κB1基因转录水平整体上调(p0.05),2.0μg/mL LPS处理的DEF细胞中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整体下调(p0.05);不同浓度的SN50预处理后,未感染和感染DEV的DEF细胞中,均以50.0μg/mL SN50处理的细胞中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下调效果最好(p0.05)。LPS预处理DEF细胞后感染DEV,12h~84 h DEV NP基因的转录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p0.01),84 h后2.0μg/mL和6.0μg/mL LPS均会促进DEV NP基因的转录水平;而经SN50预处理DEF细胞后感染DEV,细胞中DEV NP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ELISA结果显示,经LPS预处理后,不感染或感染DEV,DEF细胞中IL-6表达量整体稍呈下降趋势(p0.05),而IL-1β和MyD88的表达则呈无规律变化;经SN50预处理后不感染或感染DEV,DEF细胞中IL-1β、IL-6和MyD88的表达均无规律变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LPS均可促进正常DEF细胞中NF-κB1基因的转录,而DEV则可以阻断低浓度LPS(2.0μg/mL)的这种促进作用。不感染或感染DEV,SN50均于高浓度(50μg/mL和75μg/mL)时才能有效降低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不同浓度的LPS或SN50均对NF-κB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基本无影响;LPS在DEV感染后期才能促进其增殖,而SN50则可以有效抑制DEV的增殖。本研究为阐明NF-κB信号通路与DEV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旨在构建鸭肠炎病毒(DEV)UL41基因缺失毒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以克隆有DEV UL41基因的重组黏粒D1为骨架,利用Red/ET重组技术构建缺失UL41基因的重组黏粒D1 dUL41;将UL41基因缺失重组黏粒D1 dUL41与其他4个克隆有DEV基因组片段的亲本黏粒共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EF),拯救获得UL41基因缺失毒株rDEV-SD19/dUL41。将该基因缺失病毒感染DEF后,提取病毒基因组进行PCR鉴定及测序,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该病毒感染细胞中UL41基因表达情况;绘制拯救的基因缺失病毒的生长曲线,分析其体外复制特性。PCR及测序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缺失UL41基因的重组黏粒D1 dUL41。将该基因缺失黏粒与其他含有DEV基因组的亲本黏粒共转染DEF后能够产生典型的蚀斑病变。PCR及测序结果显示,UL41基因成功从DEV基因组中缺失;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发现,基因缺失病毒rDEV-SD19/dUL41感染DEF后,未见UL41蛋白表达。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EV UL41基因缺失病毒。体外生长曲线显示,rDEV-SD19/dUL41在DEF中的复制能力明显低于亲本病毒,提示UL41蛋白在DEV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UL41基因缺失DEV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UL41基因在DEV感染和致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金定鸭生产性能、血液生殖激素、卵巢生殖相关基因表达量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产蛋期400日龄的金定鸭,设置对照组(常温组)、试验组(热应激)。对照组环境温度(25±2)℃,试验组环境温度(35±2)℃;测定热应激下金定鸭生产指标、血清生殖激素指标和免疫指标、卵巢生殖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蛋率、总蛋重和平均蛋重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含量显著降低(P<0.05);卵巢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黄体生成素(L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对金定鸭生产性能、生殖激素水平及免疫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其中产蛋率、总蛋重、平均蛋重、血清FSH及卵巢LH、GnRH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蛋鸭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增加,机体免疫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对生长育肥期京典北京鸭公鸭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2×3试验设计,将240只18日龄京典北京鸭公鸭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设置2个粗蛋白水平16.5%、17.5%,3个代谢能水平(11.9、12.34、12.8 MJ/kg),饲喂20 d,38日龄屠宰。结果显示:(1)饲粮粗蛋白与代谢能的互作效应对京典北京鸭公鸭皮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16.5%粗蛋白水平的公鸭皮脂率显著高于17.5%粗蛋白水平(P<0.05),17.5%粗蛋白水平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16.5%粗蛋白水平(P<0.05)。(2)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的互作效应对公鸭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尿酸(UA)和甘油三酯(TG)水平有极显著影响(P<0.01);12.8 MJ/kg代谢能水平的公鸭血清TP、ALB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其他代谢能水平(P<0.05),17.5%粗蛋白水平的HDL-C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发酵沙柳对西门塔尔后备母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12月龄、健康的西门塔尔后备母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K组)和试验组(SP组)分别饲喂以玉米秸秆黄贮和发酵沙柳为主的全混合日粮65 d,经口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CK组瘤胃液pH、氨态氮含量低于试验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CK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SP组(P<0.05);两组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CK组和SP组Chao指数分别为1 410和2 015,CK组显著低于SP组(P<0.05)。门水平上,CK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SP组(P<0.01);属水平上,SP组克里斯滕森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组(P<0.05),CK组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SP组(P<0.05)。说明发酵沙柳饲喂西门塔尔后备母牛可降低瘤胃液MCP含量...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蓖麻蛋白对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IM-9)毒性作用及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提取的蓖麻蛋白按不同浓度添加到培养基培养6、12 h,研究剂量-时间效应,确定半数抑制浓度,然后以半数抑制浓度培养细胞2、6、10、12 h,在每个时间段检测免疫相关基因CD40、IL-1β、TNF-α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蓖麻蛋白对IM-9细胞的毒性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取接近半数抑制浓度20 ng/mL作用IM-9细胞2、6、10、12 h,免疫相关基因中,TNF-α和CD40基因在6 h试验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10、12 h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IL-1β基因表达量试验组、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凋亡基因中,与对照比相比,试验组Bax基因表达量10 h极显著降低(P<0.01),12 h显著降低(P<0.05);Bcl-2基因表达量4个时间段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12 h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aspase-3基因除6 h表达量降低外,其他时间段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2 h为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蓖麻蛋白能显著影响IM-9细胞的基因表达,TNF-α和CD40基因是两个潜在用IM-9细胞评价蛋白毒性的检测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抗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中草药并探究其抗病毒作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检测12种中草药对DTMU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细胞(DEF)形态学与病毒抑制率的影响,以及对DTMUV病毒滴度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筛选在DEF中抗DTMUV效果较明显的中草药;采用鸭胚接种法测定筛选出的3种药物(板蓝根、醋五味子、酒黄芩)对DTMUV感染鸭胚死亡率的影响;并选择效果最好的酒黄芩验证其对DTMUV感染雏鸭死亡率、临床症状、体重及组织(心脏、脾脏)中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鱼腥草、淫羊藿、金银花、板蓝根、绵马贯众、黄芪、酒黄芩、茵陈、甘草、连翘、醋五味子、白芍水提物在最佳作用浓度时均能减轻DTMUV感染DEF的CPE,并对DTMUV具有不同的抑制率,其中酒黄芩效果最佳;淫羊藿、白芍、板蓝根、黄芪、酒黄芩、茵陈、甘草、醋五味子、连翘能显著降低DEF中DTMUV的病毒滴度(P<0.05);板蓝根、醋五味子、酒黄芩能显著降低DEF中DTMUV的病毒载量(P<0.05);板蓝根、酒黄芩能起到治疗效果,且显著降低鸭胚死亡率(P<0.05),而酒黄芩、醋五味子还能预防病毒感染,且显著降低鸭胚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生物素水平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三联诱导法将3T3-L1细胞经诱导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当3T3-L1脂肪细胞密集后分别采用0(对照组)、0.2、0.5、1.0 μmol/L生物素处理,分别在12、24与48 h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甘油释放量、脂肪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脂滴包被蛋白A (perilipin A)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在12 h时,1.0 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1.0 μmol/L组HS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 μmol/L组perilipin A、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 μmol/L组(P<0.01);在24 h时,各试验组甘油释放量、1.0 μmol/L组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1.0 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 μmol/L组(P<0.01);1.0 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在48 h时,1.0 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1.0 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 μmol/L组(P<0.05),0.5、1.0 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生物素可通过促进perilipin A与ADRP表达,同时抑制ATGL与HSL表达,达到抑制脂肪分解的效果,且浓度为1.0 μmol/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究瘦素对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脂代谢过程和胚胎植入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发情期采集成年健康绵羊的子宫内膜上皮组织,利用组织块法培养、胰酶差时消化法纯化及角蛋白鉴定分离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经浓度筛选后,选取最适瘦素浓度250μg/mL处理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进行脂滴检测,采用RT-qPCR法检测瘦素对胚胎植入关键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50μg/mL瘦素处理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提升,出现脂滴聚集现象,脂代谢相关因子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升高(P<0.05),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升高(P<0.05);胚胎植入相关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表达升高(P<0.05),整合蛋白β-3(P<0.01)、白介素-6(P<0.05)基因表达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250μg/mL的瘦素处理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后会显著增强其细胞增殖能力,对细胞的脂代谢有显著的上调作用,对绵羊胚胎植入关键基因有显著影响,提示瘦素在绵羊胚胎附植过程中通过影响脂代谢进程影响胚胎附植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催乳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insulin,INS)、雌激素(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及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2+INS+PRL)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24 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转染山羊FASN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同样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雌激素、催乳素及激素组合处理24 h,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用雌激素、催乳素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后,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P<0.05),雌激素浓度为10、100 μmol/L和催乳素浓度为0.1和1 μg/mL时效果最为明显,而胰岛素对FASN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用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2+INS+PRL)处理细胞均能显著上调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雌激素和催乳素能够调控FASN基因的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泌乳过程中FASN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含有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3D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本研究将已建立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进行改造,在其荧光表达盒内插入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3D基因,将重组后的转移载体(pBlueSK-TK-EGFP-30)转染已感染鸭瘟病毒的鸭胚成纤维细胞,转染细胞盲传2代后仍能观察到绿色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miR-145-4在蛋鸭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蛋鸭卵泡颗粒细胞,转染miR-145-4相似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NAhybrid和Targetscan程序预测miR-145-4的靶基因及其与靶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α,PIK3CA)3'-UTR的结合位点,分别构建PIK3CA基因3'-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载体,与miR-145-4 mimic和mimic-NC共转染蛋鸭卵泡颗粒细胞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45-4与靶基因PIK3CA的结合关系,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5-4对蛋鸭卵泡颗粒细胞中PIK3C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45-4后CyclinB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BCL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抑制miR-145-4后,CyclinB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CL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预测结果显示,miR-145-4与PIK3CA基因3'-UTR存在结合位点。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PIK3CA基因3'-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与突变型及空载体共转染组相比,野生型组双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说明miR-145-4能够与PIK3CA基因3'-UTR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蛋鸭卵泡颗粒细胞中过表达miR-145-4后,PIK3CA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抑制miR-145-4后,PIK3C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 miR-145-4通过正向调控靶基因PIK3CA促进蛋鸭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进而调控蛋鸭的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DEVCH强毒株病毒核酸呈圆形颗粒状,直径35~45nm,在胞核内常集中分布;病毒核衣壳呈圆形.直径90~100nm.在胞核和胞浆内都有分布;DEV核衣壳可根据所含核酸形态的差异分为空心核衣壳、内壁附有颗粒型核衣壳、同心圆形核衣壳和实心核衣壳;成熟的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和皮层结构.呈圆形.直径150~300nm,存在于胞浆空泡内;DEV可在DEF中分别形成胞浆内和胞核内包涵体结构;伴随子代病毒在细胞内的出现,胞浆内迁出现豆英状、马蹄形、半圆形、圆形、同心圆形等与病毒发生有关的电子致密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外源添加油酸和亚油酸对体外培养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和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以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50、100、200μmol/L油酸和0、20、40、80μmol/L的亚油酸处理细胞24h,检测细胞内TG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乳脂合成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100、200μmol/L的油酸和40、80μmol/L亚油酸均显著促进细胞内TG的合成(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添加100、200μmol/L油酸可显著上调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及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抑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的表达(P<0.05),而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0μmol/L亚油酸可显著抑制ACC和FASN基因的表达(P<0.05);亚油酸浓度为40和80μmol/L时可显著上调DGAT2基因的表达(P<0.05),抑制SCD1和SREBP1基因的表达(P<0.05),对ACC、FASN和PPARγ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100~200μmol/L油酸和40~80μmol/L亚油酸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乳脂肪合成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神经肽S(NPS)及其受体(NPSR)在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采用细胞培养、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及shRNA技术研究NPS和NPSR在PRV体外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NPS和NPSR对病毒基因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RV感染培养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后12和18 h,NPS和NPSR 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通过shRNA技术稳定干扰3T3细胞中NPSR表达后,PRV gE基因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添加外源性NPS可显著增强PRV感染的3T3细胞PRV gE基因及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P<0.05);添加NPSR抑制剂后,则极显著抑制细胞中PRV gE基因和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P<0.01),该作用效果与NPS的作用效果相反。上述结果表明,降低NPSR的表达能有效抑制PRV在3T3细胞上的复制,说明NPSR是PRV有效感染3T3细胞所必需的重要因子;外源性NPS可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加剧PRV感染诱导的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NPS和NPSR在PRV感染动物体内的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研究ZEA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凋亡途径,试验选取大鼠原代SC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SC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了20μmol/L ZEA联合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对SC凋亡率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 ZEA组细胞Bcl-2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10、20μmol/L ZEA组Bax/Bcl-2比值及Cyto-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组相比,ZEA与Z-IETD-FMK联合处理可使ZEA诱导的SC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tBid/Bid、Bax/Bcl-2、Cyto-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合试验结果,ZEA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大鼠S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9.
通过脂质体法将JSRV-Env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小鼠肺上皮细胞(TC-1)和表达绵羊Hyal-2的小鼠肺上皮细胞(TC-1-Hyal2),而后探讨两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此分析TGF-α、VEGF与绵羊肺腺瘤病(ovine pulmonary adenomatosis,OPA)发生的关联性及其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体外培养TC-1和TC-1-Hyal2细胞,按照不同质粒可将TC-1和TC-1-Hyal2细胞分别设为pEGFP-C1-env转染组、pEGFP-C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对TGF-α、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pEGFP-C1转染组及未转染组),在转染pEGFP-C1-env的两细胞组中VEGF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两细胞组中TGF-α 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同两对照组相比,转染pEGFP-C1-env的TC-1-Hyal2细胞上清液中VEGF、TGF-α蛋白浓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且VEGF在相同转染处理的TC-1细胞组中其蛋白浓度也极显著升高(P<0.01),而TGF-α的蛋白浓度呈显著升高(P<0.05)。比较pEGFP-C1转染和未转染各细胞组中TGF-α、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发现,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经JSRV-Env诱导转染上述两细胞系后TGF-α、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结果提示JSRV-Env可能上调两细胞因子,进而可推测TGF-α、VEGF的表达变化与OPA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由此为衍生出的OPA针对二者进行基因靶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