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研制的一种新型消毒杀菌剂。选择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和桑青枯病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2种蚕桑生产上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用纳米银进行处理,测试与分析纳米银对2种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Bm NPV多角体的包被蛋白受到破坏,裸露的病毒粒子被纳米银粒子进一步杀灭;家蚕4龄幼虫用经过纳米银溶液处理的Bm NPV多角体悬液添食后,至5龄末期无感染症状,证实了Bm NPV的多角体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感染活性。用琼脂糖凝胶与SDS-PAGE电泳技术检测青枯劳尔氏菌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的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结果显示:菌体基因组DNA电泳条带呈现拖带现象,菌体蛋白质条带变得杂乱、不完整,说明菌体的DNA及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被纳米银粒子破坏和部分降解。试验结果从病原的结构和分子水平证明了纳米银对上述2种病原物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杂花苜蓿阿尔冈金(Medicago varia cv.ALgonquin)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方法,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Pb2+处理下杂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用SNP(100μmol/L)、低Pb2+浓度(250mg/L)和SNP与低Pb2+浓度组合(100μmol/L SNP+250mg/L)处理均增加了杂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胚根长,提高了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强了根系活力,降低了MDA含量。高Pb2+浓度(500mg/L)处理不利于杂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100μmol/L SNP不能缓解高铅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程嘉翎  肖龙云  张波 《蚕业科学》2006,32(4):577-579
改善桑叶茶的品质,有望促进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此研究了外源硒对桑叶中硒及若干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分别对3组桑苗施用0.25、0.5、1.0mg/L Na_2seO_3溶液,并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培养1个月后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施用亚硒酸钠的浓度与桑叶中的硒含量成正相关,其中1.0mg/L Na_2seO_3处理组桑叶中的硒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桑叶鲜物质中硒的含量由0.39μg/g上升到5.36μg/g;0.25、0.5mg/L Na_2SeO_3处理组桑叶中的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多糖以及桑叶黄酮类成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1.0ng/L处理组。  相似文献   

4.
苜蓿花药培养及倍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组合下进行了苜蓿花药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花药4℃低温预处理24h、48h较72h诱导效果好。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战培养基好。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NB+2,4-D0.5mg/L+NAA0.3mg/L+6-BA0.5mg/L+KT3.0mg/L。通过不同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较,表明低浓度的蔗糖有利于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率,高浓度的蔗糖有利于单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培养的最佳组合为MS+NAA0.2mg/L+6-BA3.0mg/L。诱导生根最好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最适合蔗糖浓度为10g/L。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纳米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共进行3个试验,试验1收集8头断奶后7 d仔猪的回肠内容物,在体外37℃条件下分别添加0、20、40和80μg/kg纳米银,孵育4 h。结果显示,随着纳米银添加水平的升高,回肠内容物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0.05),但对乳酸杆菌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分为3个组,每组10头21 d断奶的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20和40 mg/kg纳米银,结果发现随着纳米银添加水平的升高,断奶后2周仔猪的日增重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0.05),同时回肠大肠杆菌含量有显著线性降低的趋势(P=0.07),显著降低了细菌总量和奇异菌属含量(P<0.05)。20 mg/kg纳米银组产气荚膜杆菌与梭菌比例最低(P<0.05)。试验3分为3组,每组选择10头21 d断奶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20和40 mg/kg纳米银,结果发现,日粮纳米银添加水平对仔猪断奶后前两周绒毛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而隐窝深度有降低趋势(P=0.08)。20 mg/kg纳米银组仔猪在断奶前两周表现为最高(P<0.05),之后随着纳米银添加水平的升高在3~4周显著降低(P<0.05),料比显著升高(P<0.05)。日粮添加低剂量的纳米银可以改善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适宜添加水平为20~40 mg/kg。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克洛素隆注射剂在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以邻甲苯磺酰胺为内标,建立应用RP-HPLC检测绵羊血浆中克洛素隆含量的方法,血浆浓度在0.01μg/mL~1.0μg/mL及1.0μg/mL~20.0μg/m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均能满足药物动力学分析的要求。结果表明,绵羊按4mg/kg单剂量皮下注射克洛素隆,体内药物运转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1.355h±0.746h,t1/2β=17.924h±9.186h,tmax=3.181h±1.046h,Cmax=5.121μg/mL±0.997μg/mL,AUC=56.730(mg/L)·h±5.248(mg/L)·h。克洛素隆注射剂皮下注射吸收快,消除较慢,适于绵羊临床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针对山羊卵母细胞的理想体外成熟培养体系,本试验研究了在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不同来源的FSH+LH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CM199添加10%FCS,1~2mg/L17β-E2,10mmol/LHepes,0.055mg/mL丙酮酸钠,2.2mg/mL NaHCO3,500μg/mL链霉素,500μg/mL青霉素,10mg/L FSH及20mg/LLH的培养体系,有利于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进口的和国产FSH和LH对山羊卵母细胞成熟有相同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8.
实验观察了微量注射 NOS抑制剂 L -NAME及微量联合注射 NO的前体 L-精氨酸( L-Arg) L-NAME于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 VTA)对该部位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发现VTA注射 L -NAME( 1 mg/ 5μL )后 ,伏隔核( Acb)多巴胺 ( DA )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 DOPAC)水平升高到注射前的 1 2 2 .5% ( P <0 .0 0 1 ) ,小剂量注射 L-NAME( 0 .2 mg/ 5μL)对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影响 ;同样方法联合注射 L-Arg( 3 0 0 μg/ 5μL) L-NAME( 1 mg/5μL)后 ,伏隔核 DOPA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VTA微量注射 L-NAME兴奋了该部位的DA神经元 ,而 L -Arg L -NAME联合注射 ,却不能影响 DA神经元的活动 ,说明 NO可以通过L-Arg-NOS-NO途径参与 VTA多巴胺神经元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钟山红葡萄为材料,于盛花期使用不同浓度(12.5mg/L,25mg/L,50mg/L)的GA3处理,结合盛花后11天分别用25mg/L GA3 2mg/L CPPU和25mg/L GA3 5mg/L CPPU处理,研究了不同组合处理对钟山红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都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盛花期25mg/L GA3,花后11天用25mg/L GA3 2mg/L CPPU处理的效果对果实大小及果形指数影响最大,纵、横径,单果重都显著高于对照未处理且达到了最大值。盛花期25mg/L GA3 ,花后11天用25mg/L GA3 5mg/L CPPU处理的效果对果实风味影响最大,可溶性固形物达到最大。从GA3和CPPU对钟山红葡萄处理后的综合性状看来,以盛花期25mg/L GA3且盛花后11d 用25 mg/L GA3 5mg/L CPPU的处理效果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剂量恩诺沙星(ENR)及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在雏鸡体内药动学特征。240只刚出壳黄羽肉鸡分2个剂量组,20 mg/kg和40 mg/kg皮下注射恩诺沙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药时数据用WinNolin8.0软件处理非房室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剂量后恩诺沙星以下药动参数发生变化:消除半衰期(t_(1/2))由7.37 h降至6.53 h,达峰时间(T_(max))由8 h降到4 h,最大血药浓度(C_(max))由3.75μg/mL增至4.92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last))由40.45 h·μg/mL增至78.2 h·μg/mL,平均滞留时间(MRT_(last))由为8.6 h增至11.42 h;消除率(Cl)分别为0.49 L/h/kg和0.5 L/h/kg,表观分布容积(Vz_(obs))分别为5.22 L/kg和4.77 L/kg。不同剂量恩诺沙星给药后都都表现出分布迅速、广泛的特点,代谢产物环丙沙星产生与消除迅速。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3):84-88
本文对鲫以15 mg/kg·bw的剂量单次口灌甲砜霉素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模拟研究,以15 mg/kg·bw的剂量连续口灌给药3 d进行药物残留研究。结果表明甲砜霉素的药—时曲线均较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10℃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4.63 h;峰浓度(Cmax)5.71μg/m L;达峰时间(Tmax)10.94 h;消除半衰期(t1/2β)13.68 h;表观分布容积(Vd/F)1.53 L/kg;清除率(CLb)0.08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95.99μg·h/m L。25℃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2.72 h;峰浓度(Cmax)5.60μg/m L;达峰时间(Tmax)6.98 h;消除半衰期(t1/2β)9.87 h;表观分布容积(Vd/F)1.6 4L/kg;清除率(CLb)0.12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30.16μg·h/m L。不同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鱼各组织中的代谢明显不同,表现为水温升高甲砜霉素消除则加快,水温降低甲砜霉素消除则变慢。结果还显示在两个温度下,甲砜霉素在鲫鱼主要组织中消除均较慢,在给药72h后,仍可在在皮肤、肌肉、肾脏组织中检测到甲砜霉素。同时,皮肤中的药物代谢速率相对于其他组织较慢,因此,建议把皮肤作为甲砜霉素药物残留的靶组织。若以15 mg/kg·bw的剂量连续口灌给药甲砜霉素后,建议甲砜霉素在鲫鱼体内的休药期定为:在10℃至少为10d,在25℃至少为6 d。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通过比较培养筛选出能改进和提高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的培养体系 ,培养的山羊卵母细胞以 TCM-199为基础培养液 ,添加 :(1) 10 %血清 (胎牛血清 (FBS)或发情山羊血清 (EGS) ) 2 0 m g/ L促黄体素 (L H) 10 mg/ L促卵泡素 (FSH) 1m g/ L 雌二醇 (E2 ) ;(2 ) 10 % EGS 促性腺素 (L H∶ FSH=5 mg/ L∶ 0 .5 m g/ L 或 2 0 mg/ L∶ 10mg/ L )或者 0 .0 75 IU / m L人绝经期促性腺素 (HMG) 1mg/ L estradiol 17β;(3) 10 % EGS 0 .0 75 mg/ L HMG 10~ 2 0 μg/ L EGF。此外 ,以 M199 10 % EGS 0 .0 75 mg/ L HMG 10~ 2 0 μg/ L EGF为培养基 ,溶解于自制超纯水或储存的商品化超纯水来培养卵母细胞。培养条件为 38℃ ,5 % CO2 。培养 2 4 h后 ,在体式显微镜下统计处于 M 期的卵母细胞比例。结果显示 :在卵母细胞成熟液中添加 10 % EGS比 10 % FBS的成熟培养效果好 ;添加 HMG能够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 ,其效果比添加不同比例的 L H/ FSH好 ;成熟液中添加 10~ 2 0μg/ L EGF能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 ,但成熟率没有明显提高 ;新鲜的超纯水对于卵母细胞的培养是必要的。结论 :新鲜超纯水配制的 M199 10 % EGS 0 .0 75 IU / m L HMG 10~ 2 0μg/ L EGF培养液可以获得最佳卵母细胞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牛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α- MEM和 D- MEM/ F1 2 基础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 ITS、丙酮酸钠、谷氨酰胺、次黄嘌呤和血清 ,观察了不同基础液对牛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而筛选出较好的组别。在筛选出的基础液组别中添加 3个水平的FSH、L H、E2 ,观察了其对牛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α- MEM和 D- MEM/ F1 2 2种基础液中以α-MEM为好 ,不同的基础培养液组合对牛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有一定的影响。添加不同水平的激素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也有显著影响。试验初步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液成分为α- MEM ITS(I- 5 m g/ L ,T- 5 mg/ L ,S- 5μg/ L ) 丙酮酸钠(0 .2 3mmol/ L) 谷氨酰胺 (1.5 m mol/ L) 次黄嘌呤 (2 m mol/ L) 血清 (7.5 % ) FSH(0 .2 5 mg/ L) L H(5 IU/m L ) E2 (0 .5 mg/ L )。  相似文献   

14.
氟苯尼考静注及肌注在鸡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健康AA肉鸡 36只 ,随机分成 4组 ,以 15mg/kg和 30mg/kg两种剂量静注、肌注分别给予氟苯尼考。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 ,采用 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处理药 时数据。静注药 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15mg/kg剂量组Vd(ss) 1 5 7± 0 16L/kg ,T1/2α43 96± 12 2 7min、T1/2 β16 8 18±45 2 4min、CL(s) 0 0 17± 0 0 0 30L/ (kg·min)、AUC886 40± 146 5 3(μg/ml)·min ;30mg/kg剂量组Vd(ss) 1 42±0 2 3L/kg ,T1/2α41 48± 8 6 4min、T1/2 β180 80± 74 97min、CL (s) 0 0 17± 0 0 0 2 9L/ (kg·min)、AUC176 7 15±2 6 8 2 3(μg/ml)·min。肌注药 时数据符合一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15mg/kg剂量组T1/2 (ka) 10 2 5±9 19min、T1/2 (ke) 15 2 41± 73 0 9min、C(max) 3 5 0± 1 13μg/ml、AUC837 88± 16 0 85 (μg/ml)·min、F94 5 3% ;30mg/kg剂量组T1/2 (ka) 11 97± 7 5 9min、T1/2 (ke) 15 2 41± 73 0 9min、C(max) 6 79± 1 38μg/ml、AUC172 5 2 9±35 7 98(μg/ml)·min、F97 6 3%。实验结果表明 :氟苯尼考在鸡体内吸收好 ,分布快 ,消除也快。静注、肌注后曲线下面积AUC与剂量呈比例关系 ,各参数无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亚硝酸盐是一种对水产养殖动物危害较为严重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为探究几种物质对水环境中亚硝酸盐降解能力,本文根据化学式NO2-+Fe2++2H+→NO ↑+Fe3+H2O得到降解亚硝酸盐所需的Fe2+浓度,依据该浓度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Fe2+溶液进行降解亚硝酸盐的探究,并同时针对所有梯度进行底益净除臭型、亚硝克星、硫酸镁溶液和Fe2+:Mg2+=1∶1这4种溶液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在达到一定浓度的情况下,Fe2+(3.64g/L)对亚硝酸盐降解能力较强,从1mg/L下降到0.278mg/L,降解过程缓和,在硬度较高的水中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但不影响降解能力;底益净除臭型(0.0546g/L)、亚硝克星(0.272g/L)降解亚硝酸能力较强,分别从1mg/L下降到0.447mg/L和0.461mg/L,降解迅速;而Mg2+对亚硝酸盐仅有微弱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30日龄肉鸡按55.38mg/Kg.体质量剂量灌服10%硫酸锰溶液后不同时间采血,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药浓度,经微机处理得出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最佳药时方程:C=80.8013(e-0.0709t-e-0.4402t)。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为1.5747hrs,t1/2Ke为9.7698hrs,tp为5.6617hrs,Cmax为48.3581ug/L,AUC为967.9305(μg/L).h。根据单剂量给药参数,计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τ定为12h,(C∝)max为95.997μg/L,c为80.6609μg/L,(C∝)min为4.0668μg/L,D*为3.2794mg/Kg.BW,D0为1.8789mg/Kg.BW,R为1.7454。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探讨了马蹄金叶片离体培养的方法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无显著影响,出愈率均达90%~100%;以MS或B5培养基作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效果较好;将叶片接种到MS 2mg/L6-BA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再用B5 1.5mg/L6-BA 0.5mg/LZT 0.2mg/Lα-NAA作分化培养基出苗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分化频率高达20%。  相似文献   

18.
分离自牧草根际四株促生菌株(PGPR)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英  朱颖  姚拓  祁娟  荣良燕 《草业学报》2013,22(1):29-37
利用钼蓝比色、显色和Salkowski比色等方法测定了筛选自苜蓿、白三叶和红三叶根际的4株优良PGPR菌株间的拮抗反应、单独和混合培养菌株的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总量变化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菌株间无拮抗反应,可以混合使用。无机磷培养液中,菌株Hsg+lhs11组合处理有效磷增量(536.2 mg/L)最大,Hsg+ls1-3+lhs11组合次之(475.6 mg/L)。Hsg+lhs11组合菌株处理有效磷增量呈现“1+1>2”的加成效应,Hsg+ls1-3+lhs11处理有效磷增量较单菌株处理时显著提高(P<0.01),但未表现“1+1+1>3”的溶磷效果。有机磷培养液中,lhs11处理有效磷增量(11.11 mg/L)最大,Hsg+ls1-3+lhs11组合次之(9.20 mg/L),Hsg+ls1-3+lhs11组合有效磷增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各处理菌株培养液有效磷增量与pH值、有效磷增量与总有机酸量、pH值和总有机酸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单菌株及菌株组合均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在0.212~9.331 μg/mL,Hsg+lhs11组合菌株培养液IAA含量显著高于单菌株Hsg和lhs11(P<0.01),并呈现“1+1>2”的加成效果。综合各处理的促生特性,组合Hsg+lhs11和Hsg+ls1-3+lhs11菌株间互作效应较强,有望成为研制复合菌肥的最佳菌株组合。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三种不同组方的单胞藻增长剂(A、B、C),以三种不同剂量(0.5mg/L、1mg/L、2mg/L)施加于二种不同的水体(试验容器、鱼池),以促进养殖水体中单胞藻的生长繁殖,结果表明:三种单胞藻增长剂短时间内可使单胞藻数量呈倍数增长。A、B、C三种组方中,A的增长效果最好,B的持久效果最好,C的增长效果最差。三个使用剂量中以0.5mg/L的效果最好,使用剂量超过2mg/L,对单胞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水温(20±2)℃条件下,氟苯尼考以10 mg/kg单剂量腹注和口灌健康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采用HPLC-MS/MS测定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下红笛鲷血浆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腹注给药后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10.62μg/m L、8.36、22.57和4.76μg/g,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2、1.0、1.0和6.0 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29.76、17.84、17.23和19.48 h;口灌给药后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的C_(max)分别为2.35μg/m L、1.45μg/g、4.06μg/g和1.73μg/g,T_(max)分别为2.69、1.5、1.5和4.0 h,t_(1/2β)分别为40.59、12.29、37.78和47.34 h。结果表明,腹注给药方式下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吸收快于口灌给药,在血浆和肝脏中的消除快于口灌给药,在肌肉和肾脏中的消除则慢于口灌给药。研究结果为氟苯尼考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