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城猪的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通城猪的生长、胴体、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各项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通城猪生长速度缓慢,胴体品质较差,但具有优良的肉质。达75 kg体重日龄与出生至上市日增重两性状的相关程度最高,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5 P<0.01);胴体性状中以内脂率和板油率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80以上(P<0.01),其次是眼肌面积与腿臀肉骨率的相关;肉质性状各指标间相关较弱,相关系数大都在0.4以下。  相似文献   

2.
吴易雄 《当代畜牧》2005,(10):28-31
以6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肥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PIC公司的配套系组合交配的第2组(HY ♂×PICL1050♀)获得了最高的日增重(722.5g)和较好的饲料报酬(料肉比2.84)、最高的屠宰率(76.48%)、最大的眼肌面积(46.72cm2)、较高的后退比例 (29.96%)和较薄的背膘厚(2.25cm),但瘦肉率(63.37%)和失水率 (20.58%)均不理想。总的看来,以PIC配套系固有组合交配仍可获得较理想的杂交效果。分析各杂交组合产肉性状和肉质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的肉质性状与产肉性状的表型相关较弱,仅熟肉率与屠宰率、眼肌面积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对半番鸭产肉性状、肉品质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等3组性状14个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肉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5),占2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48.3%,其典型相关系数为0.697;肉品质性状与产肉性状和血液生化指标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P<0.05),分别占2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35.8%和20.8%,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599、0.531。在3组性状中屠体重、全净膛重、失水率、肉色、pH值、血清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对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羊产肉性能与肌肉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羔羊的增重、平均日增重和产肉性能比放牧条件下有一定程度提高,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骨率和骨肉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骨骼重、GR值和眼肌面积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pH值、肉色、大理石花纹、系水力、熟肉率、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放牧组与舍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纤维密度舍饲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对大约克×(巴克夏×沙子岭)(简称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评估。选取99头大巴沙猪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测定屠宰率、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大巴沙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2.24%和59.22%,系水力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93.16%和2.90%。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巴沙猪宰前活重与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屠宰率、pH1、肌苷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并构建了宰前活重与相关指标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大巴沙猪胴体性状优良、肌肉保水力强、肉质鲜美,可通过宰前活重快速估测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大大节省屠宰测定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雏鹰黑猪的血液生理指标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为雏鹰黑猪的选育和保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了15头育肥猪(101.9±7.4kg)对其屠宰性能、肉质性状和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雏鹰黑猪12项血液生理指标中HBGX、HCT、PLT、MCH和RDW等指标与肉质性状和屠宰性能指标显著相关(P0.05),其它血液生理指标与肉质性状和屠宰性能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在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与HBGX、脂肪率与HCT、眼肌面积与PL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29、0.528,与HC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43;在肉质性状方面,系水力与HBGX和RDW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0.579,剪切力和MC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34。试验结果提示雏鹰黑猪血液生理指标与其肉质品质和屠宰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石歧肉鸽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歧肉鸽肉质物理特性、组织学特性及二者相关关系的研究,探析肉鸽肉品质的特性。结果表明:石歧肉鸽肉色评分为3.0~3.8;pH1为5.97~6.12,pH24为6.15~6.21;滴水损失率为3.62%~5.92%;剪切力为1.107~1.323 kg;熟肉率为60.65%~65.35%。石歧肉鸽腿部和背部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值显著小于胸部(P<0.05),腿肌熟肉率显著高于背部和胸部(P<0.05),肌纤维直径和面积极显著小于背部和胸部(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背部和胸部(P<0.01)。肌肉肉质物理特性与组织学特性间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熟肉率与滴水损失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石岐肉鸽肌肉呈鲜红色,pH24较高,滴水损失小,熟肉率高,肉质鲜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在躯体不同部位间,腿部肌肉在肉质物理性能和组织学性能方面多数指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优于背部和胸部,是肉质最好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了46头屠宰体重在80~107 kg阶段的大蒲莲猪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相关程度和随屠宰体重的变化规律,为确定大蒲莲猪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80~107 kg体重阶段,随屠宰体重增大,胴体重极显著升高,100.5~107 kg体重阶段分别比80~90 kg、90.5~100 kg体重阶段升高17.74%(P<0.01)、5.73%(P<0.01),90.5~100 kg体重阶段比80~90 kg阶段升高11.35%(P<0.01);胴体直长100.5~107 kg和90.5~100 kg体重阶段分别比80~90 kg体重阶段升高6.52%(P<0.01)、3.77%(P<0.05);眼肌面积100.5~107 kg体重阶段分别比90.5~100 kg、80~90 kg体重阶段升高24.35%(P<0.01)、25.36%(P<0.01);瘦肉率100.5~107 kg体重阶段比90.5~100 kg体重阶段升高10.71%(P<0.05);皮脂率100.5~107 kg体重阶段比90.5~100 kg体重阶段降低10.47%(P<0.05);表示肉黄度的b值90.5~100 kg体重阶段比80~90 kg体重阶段降低27.20%(P<0.05);其它指标变化不显著。胴体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如3点平均背膘厚与皮脂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瘦肉率极显著负相关;瘦肉率与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纤维直径极显著正相关,与皮脂率、干物质、肌内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等。在80~107 kg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大理石纹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它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综合分析,大蒲莲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100.5~107 kg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将16头青年秦川阉牛分4组以4种营养水平日粮进行6个月的舍饲肥育,测定了试牛肥育期体增重、饲料报酬、胴体性状及肉质特性。研究发现,高档营养Ⅰ组(HⅠ)肥育期体增重最大,分别比中档营养Ⅰ组(MI)和Ⅱ组(MⅡ)高出46.0kg和55.5kg,提高52.9%(P<0.05)和71.6%(P<0.01)。高档营养Ⅱ组(HⅡ)体增重低于MⅠ组而明显高于MⅠ和MⅡ组。日粮营养水平(总代谢能)与肥育期体增重相关系数高达0.93(P<0.05)。各试验组在增重饲料报酬上的差异与体增重类似,也以HⅠ组最高。屠宰结果表明,平均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和总脂重等绝对肉用性能指标均以HⅠ组最高,HⅡ组次之,中档营养两组最低,而屠宰率、净肉率及胴体产肉率3项相对产肉指标组间差异不明显。本研究可得出初步结论,肥育日粮营养水平对青年阉牛肉用性能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在现行肥育条件下,以本试验HⅠ组日粮营养水牛对肥育青年秦川阉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体重70~140 kg阶段1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皮脂率、肉色和大理石纹显著升高,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L和b值显著降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 kg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肉色和L值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他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大约克猪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相关关系,将18头体重35 kg左右的大约克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体重达100 kg时屠宰,测定肌糖原、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胴体性状相关性显著,与瘦肉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4(P〈0.05);与脂肪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0(P〈0.05)。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肉质性状相关性显著,如与pH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3(P〈0.05),与其他肉质性状相关较弱。肌糖原含量与背最长肌甘氨酸和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P〈0.01)和0.621(P〈0.01)。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相关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测定了92~109 kg体重阶段31头杂交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商品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商品猪在92~95 kg阶段屠宰瘦肉率最高为61.17%,分别比其它3组提高4.83%(P>0.05)、11.83%(P<0.05)和8.84%(P<0.05);在107~109 kg阶段屠宰肉品质〖JP2〗优良,肌肉pH 6.07,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13和 3.33,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3.89%,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8.91%。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注重产肉量强调胴体瘦肉率时可选择在92~95 kg阶段屠宰;注重肉品质时可选择107~109 kg阶段屠宰;若二者兼顾则选择95~98 kg阶段屠宰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用线性相关方法研究了绒山羊杂交二代和互交羊产绒量与各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绒纤维强伸度与产绒量间相关不显著(P>0.05),②成年F_2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绒自然长度与产绒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相应为0.357(P<0.01),0.429(P<0.01),0.197(P相似文献   

14.
青海八眉猪杂交繁育的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高原八眉猪种资源,对青海八眉猪、长白猪及长×八组合的繁殖、肥育、胴体和肉质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总产仔数,八眉猪极显著高于长白(P<0.01),显著高于长×本组合(P<0.05);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和断奶窝重,长×八组合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日增重,长×八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料重比,长×八也明显低于八眉猪。瘦肉率、胴体长×八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脂肪率长×八显著低于八眉猪(P<0.05);眼肌面积、后腿比例长×八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皮厚长×八比八眉猪降低0.14 cm,差异显著(P<0.05)。八眉猪的肉色鲜红,细嫩多汁,肉味清香,长×八介于两者之间并偏向八眉猪;尤其肌肉pH、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及肌内脂肪、熟肉率八眉猪与长×八杂种猪明显高于长白。结果表明:八眉猪生长速度慢,胴体性能较差,直接肥育生产肉猪不太经济;但其肉质和产仔性能好,在国内也属高产类群,与长白杂交各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是优良的杂交母系品种,应合理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年龄对中卫山羊产肉性能与肌肉理化特性的影响,试验在舍饲条件下对8,18月龄中卫山羊羯羊产肉性能、肉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龄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18月龄羊(P<0.05);18月龄羊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骨骼重、第12~13肋骨间距背脊中线11 cm处的组织厚度(GR值)、眼肌面积均高于8月龄羊(P>0.05),8月龄羊骨率和骨肉比高于18月龄羊(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卫山羊的增重能力和产肉性能提高;18月龄羊大理石纹评分略优于8月龄羊(P>0.05),肌纤维直径、单根肌纤维横截面积略高于8月龄羊(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8月龄羊(P<0.05)。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卫山羊肌纤维变粗,而肌内脂肪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新疆卡拉库尔羊的肉用品质特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显示:(1)新疆卡拉库尔羊肌肉鲜红色(3.0~3.8分),大理石纹评分3.5~4.0分,pH1和pH24在正常范围内,滴水损失小,熟肉率高,肉质鲜嫩,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2)新疆卡拉库尔羊胴体不同部位间,背最长肌肉质综合指标均显著(P<0.01)、极显著(P<0.05)的优于退外侧肌和肋间肌,是肉质最好的部位。(3)肌肉常规品质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肌肉剪切力值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熟肉率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肌纤维密度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测定了70~140kg体重阶段2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kg体重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平均背膘厚、皮脂率随体重增大呈显著升高趋势,屠宰率、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b值(黄度)和大理石纹呈显著降低趋势;100~140kg体重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kg体重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和大理石纹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它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测定了烟台黑猪及烟台黑猪与鲁育杜洛克、大蒲莲猪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速度以大蒲莲猪×烟台黑猪组合最快,平均日增重比烟黑×烟黑提高8.45%(P<0.05);饲料报酬以杜洛克×烟台黑猪组合最高,料重比分别比大蒲莲猪×烟黑和烟黑×烟黑降低5.75%、13.73%。3个组合肥育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除脂肪率、骨骼率、L(亮度)值和剪切力组合间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中,脂肪率以烟黑×烟黑最高,比杜洛克×烟黑提高32.07%(P<0.05);骨骼率以杜洛克×烟黑最高,比烟黑×烟黑提高20.76%(P<0.05);杜洛克×烟黑L值最大,说明其肉色差,比大蒲莲猪×烟黑和烟黑×烟黑分别高6.27%(P<0.05)、5.51%(P<0.05);剪切力以杜洛克×烟黑最小,其次是大蒲莲猪×烟黑,分别比烟黑×烟黑降低38.78%(P<0.01)、35.40%(P<0.01)。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除苏氨酸、谷氨酸、蛋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组合间差异显著外,其他13种氨基酸差异不显著。其中,苏氨酸、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杜洛克×烟黑最高,分别比大蒲莲猪×烟黑和烟黑×烟黑提高13.21%(P<0.05)和10.09%(P<0.05)、14.05%(P<0.01)和6.23%(P>0.05)、7.81%(P<0.01)和4.55%(P>0.05)、11.46%(P<0.01)和8.70%(P<0.01)、6.56%(P<0.05)和2.93%(P>0.05);其他组合间差异不显著。4种脂肪酸含量除亚油酸外,组合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从江香猪胴体及肉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从江香猪胴体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变化规律,通过测定117头从江香猪皮厚、10~11肋间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背最长肌游离水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指标,分析性别和屠宰体重对各指标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性别对从江香猪10~11肋间背膘厚、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对游离水分和肌肉脂肪含量(IMF)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除肌肉游离水分外,从江香猪各项测定性状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屠宰体重对10~11肋间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对IMF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测定指标,从江香猪屠宰体重处于65~75kg阶段屠宰较优。IMF与游离水分呈现出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4),二个指标间回归曲线模型Y=594.93589-15.58725X+0.10251215X2,决定系数R2为0.8783,模型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麻城黑山羊的改良和选育.选用麻城黑山羊(简称:Ⅰ);杂交一代: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杂交二代:波尔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Ⅴ)5个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90 d后,每个组选择4头屠宰并进行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①杂交后代的日增重较Ⅰ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②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了较大提高(P<0.01,P<0.05),其中Ⅱ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而杂交后代间主要胴体性状差异不明显(P>0.05).③各组间主要肉质性状除Ⅰ组的pH24显著高于Ⅱ、Ⅳ组(P<0.05)外,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各组间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矿物质方面,Ⅲ组的铁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麻城黑山羊.由结果可知,麻城黑山羊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良好,且屠宰率和净肉率高,主要营养指标优良.综合考虑,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