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研究蛋鸡舍侧墙进风口不同位置高度对蛋鸡舍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合理改善蛋鸡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以我国北方最常见的侧窗进风、纵向通风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选择A、B两栋仅安装高度不同侧墙进风小窗的蛋鸡舍,侧墙小窗规格一致(宽0.65 m、高0.23 m),安装高度分别为2.25 m、1.65 m,分别测试两栋舍内温热参数以及舍内空气环境质量。结果显示:A、B两栋蛋鸡舍内平均温、湿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走道间温、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栋蛋鸡舍内测点风速、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舍内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栋蛋鸡舍内温湿度波动低于B舍,测点风速普遍大于B栋蛋鸡舍风速,有害气体浓度低于B舍。说明侧墙进风口位置高度不仅影响蛋鸡舍内温、湿度状况,而且影响舍内污染物的分布及排除。  相似文献   

2.
为监测华南地区规模化笼养蛋鸡舍内环境参数,以广东省某规模蛋鸡养殖场为研究对象,监测育雏育成舍与产蛋舍在夏季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结果表明,夏季规模化封闭式蛋鸡舍的舍内环境参数相对稳定,但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鸡舍湿帘端至风机端的温度和风速均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呈降低趋势;产蛋舍湿帘端和风机端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鸡舍中部,各笼层的温度较为均匀,但高笼层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低笼层;育雏育成舍低笼层的风速略低于高笼层,而产蛋舍高笼层的风速显著低于低笼层。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层叠式笼养模式下鸡舍不同位置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按照与湿帘和风机位置的距离,将试验鸡分为近湿帘组、近风机组和离湿帘风机组;按照鸡所处笼位的高低,将试验鸡分为低层组、中层组、高层组;以整列笼具为单位,将试验鸡分为Ⅰ、Ⅱ、Ⅲ、Ⅳ组。每天统计蛋鸡的产蛋数和蛋重。结果表明:(1)产蛋率,近湿帘组离湿帘风机组近风机组;蛋重,近湿帘组近风机组离湿帘风机组,但各组间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2)产蛋率,高层组低层组中层组;蛋重,低层组中层组高层组,但各组间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3)产蛋率,Ⅰ组Ⅱ组Ⅳ组Ⅲ组;蛋重,Ⅳ组Ⅰ组和Ⅲ组Ⅱ组,但各组间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生产中需要根据产蛋率和蛋重随鸡舍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行环境调控。  相似文献   

4.
水帘和半封闭蛋鸡舍内微生物、氨气浓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南方高温高湿气候下水帘蛋鸡舍和半封闭蛋鸡舍内微生物、氨气的分布规律,2栋存栏分别为5 000只产蛋鸡的水帘舍和半封闭鸡舍内,人工清粪,分产蛋初期、高峰期与下降期监测舍内空气中微生物和氨气;每栋鸡舍共9个采样区,试验期25周.结果表明,产蛋初期,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在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产蛋高峰期和下降期,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表现为水帘舍显著高于半封闭合,水帘鸡舍中风机端显著高于中部和水帘端.产蛋下降期半封闭鸡舍内平均氨气浓度显著高于水帘鸡舍.提示,在人工清粪(不设粪沟)的水帘蛋鸡舍内,需注意改进清粪系统和加强消毒,以提高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层叠式立体笼养肉鸡舍舍内环境参数变化规律,采用分次多点测量法,对山西省某公司养殖基地的一栋上述鸡舍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舍内近风机端位置的温度在不同日龄均高于其他位置,舍内不同位置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靠近湿帘端附近的空气中氨气浓度与其他位置相比较低(P0.05),从近湿帘端位置到近风机端位置,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日龄的增加,舍内菌落总数含量逐渐升高,在近风机端位置的空气菌落总数显著高于舍内其他位置(P0.05)。在垂直方向上,笼养肉鸡上中下三层之间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相关数据还表明舍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40%~50%,能够满足不同日龄肉鸡生长所需温湿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春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不同位点温湿度变化及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7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2 520只,按照鸡舍纵向方向分为进风口、中间、出风口3个位点进行分组,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按照鸡舍垂直方向分为上层、中层、下层3个位点进行分组,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结果表明:平均采食量,中间组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比显著降低(P<0.05),上层和中层、下层相比显著降低(P<0.01);料蛋比,上层和中层、下层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中间组与进风口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出风口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蛋重和产蛋率,进风口、中间、出风口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蛋重和产蛋率,上层和下层相比显著降低(P<0.05).综合评定春季半开放式鸡舍不同位置温湿度存在梯度变化,中间组和上层笼位温湿度更接近蛋鸡最适温湿度范围,料蛋比和采食量显著降低,生产性能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不同位点温湿度变化及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62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2 520只,按照鸡舍纵向方向分为进风口、中间、出风口三个位点,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按照鸡舍垂直方向分为上层、中层、下层三个位点,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结果表明:冬季舍内的平均温度为11.6℃,中间位置平均温度最高为12.5℃,其次为进风口,平均温度为11.2℃,再次为出风口,平均温度为11℃;舍内平均湿度基本稳定在45%50%,中间湿度>出风口湿度>进风口湿度,温湿度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平均耗料量、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进风口、中间、出风口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层平均温度比中层平均温度高1.9℃,中层比下层平均温度高2.6℃;中层比上层的平均湿度高0.6%,中层比下层的平均湿度高1.6%;下层的耗料量和平均蛋重显著高于上层和中层(P<0.05),产蛋率和料蛋比在上层、中层、下层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冬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温湿度变化在蛋鸡自身可调节范围内,基本能满足鸡群生产性能发挥。  相似文献   

8.
<正> 东沙鸡埸是一个总饲养量达20万只蛋鸡的大型鸡场。它采用高床密闭式鸡舍,额定饲养密度为15.3只/米~2,由于密度较大,故夏季舍内温度偏高(最高可达36℃)。去年夏季,鸡场安装了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为了比较密闭式蛋鸡舍安装湿帘降温装置前后的舍内空气状况及生产状况,我们监测了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及鸡群的存活状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0日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成2个组,笼养组蛋鸡采用笼养,平养组蛋鸡为地面平养,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两组蛋鸡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间测定150日龄和180日龄的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结果显示:笼养组蛋鸡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组蛋鸡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蛋鸡蛋黄颜色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蛋白高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80日龄笼养蛋鸡鸡蛋哈夫单位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血清IgA、IgG和IgM含量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笼养蛋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结果提示:笼养模式下蛋鸡的产蛋性能最佳,但平养模式有助于增强蛋鸡免疫机能并提高蛋品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和蛋品质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选取600只16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散养,每组30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于不同周龄对蛋鸡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及蛋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24周龄外,散养蛋鸡血液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普通密度笼养蛋鸡;β-内啡肽含量除24周龄外均低于普通笼养鸡;散养方式下蛋鸡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明显高于笼养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散养鸡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高于笼养鸡。笼养鸡的平均蛋重为(60.02±1.75)g,高于散养鸡的平均蛋重(59.43±2.31)g,差异显著(P<0.05);和笼养鸡蛋相比,散养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蛋白高度相比,散养鸡随周龄逐渐下降,笼养鸡逐渐上升,但2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夏季大型立体笼养肉鸡舍养殖环境参数变化规律,确立大型肉鸡舍的最佳环境管理模式,选取山西省晋中地区单栋饲养量为41 280只的密闭式肉鸡舍一栋,进行温度、湿度、CO2浓度、O2含量、风速等环境参数的分点多次检测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笼列位置,温度前端和末端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P<0.05),位置L2、L21和L40差异不显著,温差在0.8℃左右;各位置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CO2浓度前端、L2和末端与L21、L40差异显著(P<0.05),O2含量末端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P<0.05),风速差异显著(P<0.05)。不同笼层,温度、湿度和O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O2浓度上层和下层差异显著(P<0.05),随着笼层增高浓度逐渐降低;风速上层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P<0.05),随着笼层增高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炎热夏季该模式鸡舍内随着风速加大(减少),可以增加(降低)舍温和舍内氧气含量,降低(升高)CO2浓度和相对湿度,舍内环境参数适宜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12.
冀北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环境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舍内外环境质量状况,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改造及环境改善提供借鉴.选择冀北寒区3种典型建筑类型奶牛舍(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差的有窗舍A,低举架、纵跨小、封闭性好的有窗舍B,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一般的有窗舍C),检测各舍内外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围护结构(墙壁、地面、屋顶)...  相似文献   

13.
高温季节羔羊育肥舍环境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原农区(山东东营、河南洛阳、河北衡水)三个国家肉羊试验站同类型半开放式羊舍,取中伏10d高温时段(14∶00),测得羔羊育肥羊舍内平均温度(30.34±1.16)℃,平均湿度71.9%;测得舍外平均温度(31.89±2.88)℃,湿度70.2%。舍内比舍外低1.55℃(P〉0.05),湿度增加1.7%(P〉0.05)。而同步测得本试验羊场(济南)同类型羊舍与三个试验站的平均温度、湿度相吻合。极端温度舍外温度40.3℃时,开放式羊舍内达到38.2℃,半开放式羊舍内35.5℃,密闭式(空调)舍保持在24.4℃,比开放式羊舍降低13.8℃(P〈0.01),比半开放式羊舍降低11.1℃(P〈0.01)。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开放式羊舍中鲁西黑头羊公羔呼吸次数达到94次/min,而半开放式羊舍中的鲁西黑头羊公羔为62次/min(P〈0.05)。综合分析,夏季农区羔羊育肥最好选择半开放式羊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张家口坝下地区寒冷季节育肥牛舍内外光照和风速的变化规律,以期发现该地区寒冷季节这两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张家口怀安县某肉牛场进行了入冬后不同月份牛舍内外光照和风速的研究,在试验前对开放式肉牛育肥舍的后窗进行了封堵,测试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每个月的11日、12日和13日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结果]结果表明,坝下地区中午时间段光照强度大,育肥牛舍内外与密闭舍对比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显著性(P<0.05或P<0.01);育肥舍及舍外风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性(P<0.05)变化或差异极显著变化(P<0.01)。[结论]该结果为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冬季养好育肥牛,科学合理地修缮及改造牛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西鸡舍内主要环境因子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全封闭笼养蛋鸡舍为对象,于2018年04月-2018年5月,每天监测鸡舍内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CO2、NH3、H2S、SO2浓度变化,测定点设在鸡舍的前中后位置,每隔3 d测定鸡舍内细菌的总数,并分析各种环境因子与蛋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月份和5月份蛋鸡舍内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与CO2和NH3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温度在29.1℃~30.2℃时,温度与产蛋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日均相对湿度与日均CO2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5月份日均相对湿度与舍内日均NH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4月份和5月份舍内日均CO2浓度与NH3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和NH3浓度与鸡舍内环境空气细菌总量有一定相关性;鸡舍内环境空气细菌总量与日均蛋鸡淘汰率、日均破蛋率相关关系不明显。试验表明,全封闭鸡舍内温度的升高对本地蛋鸡的产蛋率有显著影响,应及时调整通风和降温措施,以免影响蛋鸡的产蛋率。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发酵床养猪方式冬夏季环境状况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冬、夏两季选取北京某猪场有窗密闭式和塑料大棚式2种样式、漏缝地板和发酵床2种地面形式的育肥猪舍进行环境监测,综合评价不同季节、不同建筑样式下发酵床在减少猪舍有害气体、调节温湿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冬季用简易热风炉供暖的有窗密闭漏缝地板猪舍日平均温度、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与不供暖的有窗密闭发酵床舍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酵床舍二氧化碳含量较高(P<0.05),夏季时,发酵床能显著降低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浓度(P<0.05),但床面日平均温度、猪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极显著地高于有窗密闭漏缝地板舍(P<0.01),猪的增重明显低于漏缝地板舍,大棚式发酵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又显著高于有窗密闭发酵床舍(P<0.05),有窗密闭发酵床舍又显著高于有窗实体地面舍(P<0.05)。因此,做好冬,夏季发酵床的管理以及选择与发酵床相配套的猪舍类型和环境调控措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空间电场对冬春季畜舍内温室气体的净化效果以及对舍内温湿度的影响。[方法] 在畜舍内安装空间电场净化设备和温湿度监测仪,舍内外均设置3个取气点,每个取气点分0 m、0.5 m、1.0 m和1.5 m 4个采集高度,系统监测冬春季畜舍温室气体浓度以及温湿度变化情况。[结果] 空间电场显著(P<0.05或P<0.000 1)降低了冬春季畜舍内CH4、NH3和CO2气体的浓度,降低幅度分别可达39.8%、26.3%和24.0%。空间电场可显著(P<0.05)降低冬季舍内20:00—8:00和12:00—15:00的环境湿度,分别降低了4.5%和15.3%。春季湿度在9:00—17:00降低了31.9%(P<0.05)。[结论] 空间电场可有效地降低冬春季畜舍内CH4、NH3和CO2气体浓度,同时显著降低畜舍内不同时间段的环境湿度。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parameters of broiler house with three-overlap cages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winter and autumn. In the process of feeding, the same farming house in the same farm was chosen to carry out the test. The indoor ambient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the air quality were determined in chicken house in different seasons. The measure points were distributed in 4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house. The experiment period was from 3 to 6 weeks of broil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between autumn and winter during experimental period (P >0.05).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n the house in winter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in autumn. The humidity in autum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inter (P <0.05).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wo seasons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roiler growt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mmonia concentration between autumn and winter, while ammonia level in winter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utumn. The carbon dioxide in the hou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inter than that in autumn (P <0.05). The total number of airborne bacteria in wint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utumn (P <0.05). The indoor temperature kept constant in autumn and winter seasons in closed poultry house. In winter, the humidity was reduced,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in the air was increased.So, the ventilation should increase at the same time of heating in winter.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河北省规模化羊场冬季羊舍外围护内表面温度的分布规律.选择规模化羊场的6栋羊舍,采用定点定时的检测方法,分别于早、午、晚对各舍外围护内表面(屋顶2个坡、墙4个侧面和地面料道两侧)温度及舍内温湿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舍内环境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r=0.94),回归方程为y...  相似文献   

20.
试验检测了春季蛋鸭笼养舍内环境因子分布和蛋鸭生理机能及生产性能变化,为蛋鸭阶梯式笼养模式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蛋鸭舍内气载有害菌和粉尘浓度随纵向通风进程持续升高,上层鸭笼大肠杆菌属细菌气溶胶浓度显著低于中层和下层(P<0.05)。平均光照强度自进风口到出风口分布均匀,但上层笼极显著高于下层(P<0.01);(2)上层蛋鸭平均产蛋率(69.37%)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累计死淘率(0.11%)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3)上层鸭蛋哈氏单位为68.2,极显著高于下层鸭蛋(P<0.01);(4)上层蛋鸭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丘脑GnR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下丘脑CRH基因表达水平,脾脏IL-1β、IL-10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以上结果显示,春季笼养蛋鸭舍内,不同空间位置环境因子分布不均匀,下层蛋鸭长期处于恶劣环境,增加了死亡率,降低了产蛋率和蛋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