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究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基因g.13504098 C>T位点、核受体辅抑制子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6 group A member 1,NR6A1)基因g.11204707 A>C位点和α-甘露糖苷酶(alpha-mannosidase,MAN1A1)基因g.18795097 C>T位点的多态性与乌珠穆沁羊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为高产乌珠穆沁羊分子选育提供新的遗传标记。运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乌珠穆沁羊DGAT1、NR6A1和MAN1A1基因的3个多态位点g.13504098 C>T、g.11204707 A>C和g.18795097 C>T进行检测,同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基因型与其4、6月龄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这3个位点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具体为:g.13504098 C>T位点的基因型为:CC、CT和TT,优势基因型为CC (0.49),优势等位基因为C (0.70);g.11204707 A>C位点的基因型为:AA、CA和CC,优势基因型为AA (0.54),优势等位基因为A (0.73);g.18795097 C>T位点的基因型为:CC、TC和TT,优势基因型为TC (0.51),优势等位基因为C (0.55)。卡方检验显示,g.13504098 C>T、g.11204707 A>C和g.18795097 C>T位点在乌珠穆沁羊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这3个位点在乌珠穆沁羊种群中属于中度多态性(0.25<PIC<0.50)。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13504098 C>T位点与乌珠穆沁羊4、6月龄的体重、体高、胸围、管围及6月龄的胸宽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g.11204707 A>C位点与乌珠穆沁羊4、6月龄的体高、体斜长及4月龄的体重、6月龄的胸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6月龄的体重、管围均呈显著相关(P<0.05);g.18795097 C>T位点与乌珠穆沁羊4月龄的体高、6月龄的胸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4月龄的体重、胸围以及6月龄的胸宽均呈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DGAT1基因g.13504098 C>T、NR6A1基因g.11204707 A>C和MAN1A1基因g.18795097 C>T位点多态性与乌珠穆沁羊群体部分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可以作为乌珠穆沁羊遗传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杨云尧  任燕萍  苏豫梅  陈全家  张博  张桦 《草业科学》2012,29(12):1887-189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新牧1号苜蓿(Medicago varia Xinmu 1)MvNHX1和MvDREB1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此外,根据已获得的MvDREB1和MvNHX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并以新牧1号苜蓿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得到了这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两个基因启动子的类型和结构,结果表明,MvNHX1和MvDREB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通用启动元件和上游调控元件,如CAAT框、TATA框、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等,但部分响应元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通过对两个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分析及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畜禽羽色候选基因ASIP和TYRP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色是畜禽重要的品种特征之一,是一种易观察的表型性状。畜禽的羽色性状由许多基因控制,其中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刺鼠信号蛋白基因(ASIP)、黑素亲和素(MLPH)、溶质载体家族(SLC24A5、SLC45A2)、酪氨酸酶(TYR)家族(TYR、TYRP1、TYRP2)等,各基因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羽毛颜色。本文简要介绍黑色素的形成机理及研究概况,并对畜禽羽色相关基因ASIP和TYRP1的遗传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畜禽羽色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绵羊POUl F1基因的4-5外显子序列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出山羊POUl F1基因第4内含子序列,为下一步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猪的肉质属于数量性状,受多个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的控制。为检测军牧1号白猪肉质主效基因多态性,本试验采用RFLP技术检测了400头军牧1号白猪氟烷基因(RYR1)、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和酸肉基因(RN)3个重要肉质基因的多态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RYR1基因的N基因频率为0.908 3,n基因频率为0.091 7;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5′区的HinfⅠ位点的H基因频率为0.688 8,h基因频率为0.311 2;H-FABP基因内含子-2HaeⅢ位点D基因频率为0.478 8,d基因频率为0.521 2;H-FABP基因内含子-2MSPⅠ位点不存在多态性;RN基因也不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技术对3个猪囊尾蚴西昌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全序列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酶第一亚基(nad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并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探讨不同地区来源的猪囊尾蚴种系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猪囊尾蚴的cox1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620bp,nad1基因部分序列长度为796bp。cox1和nad1基因序列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且cox1基因序列的变异高于nad1序列。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猪囊尾蚴分离株构成一个分支,3个西昌分离株均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结果表明,cox1和nad1基因均可用于猪带绦虫的分子分类,为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的分子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揭示猪CAPNl基因变异与肌肉生长的关系,试验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寻找SNPs及利用PCR-RFLP检测技术分析不同基因型在野猪、民猪、大白、长白、杜洛克及野家杂种猪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2个分别引起NaⅢ、EcoRⅡ酶切位点改变的SNPs位点,各基因型在6个品种(品系)间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NaⅢ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在瘦肉型猪中以B为优势基因,在脂肪型猪中以A为优势基因,NaⅢ位点的突变可能与瘦肉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ipocyte Determi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1,ADD1),又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ging Proteins-1c,SREBP1-c),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作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与SREBP-1α和SREBP-2一起调控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并通过对葡糖激酶(GK)转录调控介导胰岛素,参与肝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动态平衡.研究表明,ADD1基因多态性与猪肌内脂肪、皮脂率和屠宰率显著相关,ADD1基因很可能是影响猪肉质、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GNRHR、IGF-1基因对文昌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控制文昌鸡繁殖性状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GNR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和IGF-1基因在文昌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同时对这2个基因与文昌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NRHR基因内含子1的537bp位置有C→T碱基的变异,在文昌鸡中检测到AA、Aa、aa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69,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1;在IGF-1基因5′非翻译区(5′UTR)发现C→T碱基的变异,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PstⅠ识别位点,经PCR-RFLP分析,在文昌鸡中检测到BB、Bb、bb3种基因型,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5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47。对其基因型与所检测个体相应的繁殖性状采用GLM分析进行遗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GNRHR基因对300日龄产蛋数、4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显性作用),IGF-1基因对3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加性作用)。因此,推测GNRHR基因和IGF-1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固定。  相似文献   

10.
11.
为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特异性抗体检测用抗原VP2、VP1及VP2-VP1蛋白,分别设计引物扩增IBDV野毒株NN1172的VP2和VP1基因,并扩增VP2和VP1基因中抗原性和亲水性较好的重要区域,通过PCR扩增基因串联方法对截短的VP2和截短的VP1基因进行串联,首次获得VP2-VP1串联基因,并对VP2、VP1和VP2-VP1串联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VP2、pET-VP1和pET-VP2-VP1;诱导表达条件显示,3个重组质粒分别转入BL21菌株后经0.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分别得到分子量为69、114和63 kDa的VP2、VP1和VP2-VP1重组蛋白,且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3个重组蛋白分别于诱导后5、3和6 h时表达量最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VP2、VP1和VP2-VP1蛋白与鸡抗IBDV阳性血清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VP2、VP1和VP2-VP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呼肠孤病毒(Reo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新城疫病毒(NDV)4种阳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免疫了IBD灭活疫苗,IBD基因工程疫苗和IBD弱毒疫苗的商业鸡群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均能显示疫苗免疫后机体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利用该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3个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活性,为IBD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和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分析TAOK1基因和RAPGEF1基因的多态性与云上黑山羊产羔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山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分型技术对3个山羊品种(云上黑山羊544只,济宁青山羊133只,辽宁绒山羊91只)的TAOK1基因g.20584062G>A和RAPGEF1基因g.1011699...  相似文献   

13.
FUT1和RYR1是猪6q11~12区段的抗病侯选基因,为探讨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2基因的关联度,随机选取177头军牧1号白猪,采用PCR-RFLP法检测2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连锁不平衡参数。结果表明,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优势基因FUT1A的频率为0.395,RYR1T的频率为0.765,两者的连锁不平衡参数LD=0.010 7和相关系数r=0.093 6均接近于零,可判定两者不存在连锁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在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同时进行抗病基因FUT1和RYR1的合并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基因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养殖生产中,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着畜禽的健康,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育种工作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基因。本文着重对干扰素基因、NRAMP基因、SLA基因、FUT1基因做一综述,以期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养殖生产中, 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着畜禽的健康,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育种工作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基因.本文着重对干扰素基因、NRAMP基因、SLA基因、FUT1基因做一综述,以期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将构建的pBST2~6工程菌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BglⅡ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洗脱,回收147bp的目的ST1基因。随之将该基因分别重组到能有效表达K99菌毛抗原和LacZ酶的pGK99之K99基因BglⅡ位点和pUC18的BamHI位点中。通过ST1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特定酶切分析及DNA序列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了理想重组子,从而构建出了能分别表达ST1融合基因产物的工程菌株pSK219和pXST1。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免疫对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 T 株 S1 基因c D N A 连接于pc D N A3 的 Hind I I I与 Ba m H I位点之间构建含有 C M V 启动子及 B G Hpoly A 信号序列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 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实验证明, S P F 鸡肌注免疫后血清 Ig G 抗体逐渐升高,至第35 日龄左右达到高峰,攻毒后血清 Ig G 抗体先下降而后升高,血清 Ig G 抗体升高幅度不及 I B 油苗免疫组。质粒 D N A 免疫鸡攻毒后有40 % 的鸡可耐过强毒的攻击,说明 S1 基因在体内获得了表达并使鸡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B)基因的质粒pXLT1-1,回收505bp的LTB基因片段,再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XST1,与上述回收的LTB基因片段连接,转化至受体菌JM109中。经EcoRI、BamHI、HindⅢ酶切反应鉴定重组子质粒,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XSLT1。ELISA检测到了ST1-LTB融合蛋白,而且该融合蛋白无天然ST1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20.
牛毛色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牛毛色基因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MC1R、agouti基因和牛毛色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并简述了黑色素的形成和调控机制,最后对牛毛色形成的调控机制提出了一假设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