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ovmeViralDiarrheaVirus/MucosalDiseaseVirus.BVDV/M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的病原.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许多养牛业发达国家尤其严重.造成该病广泛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牛群中存在持续性感染牛,因此建立起特异、敏感、简便且快速的诊断方法来检疫、淘汰持续性感染牛是防治该病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不断出现,在BVD/MD的病原检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对近年来在BVD/MD检测技术研究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析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弓形虫抗体ELISA检测方法,对重庆市牛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和危险性因素分析.从10个区县所采集的345份牛血清样本中,共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血清94份,平均阳性率为27.25%(94/345),其中公牛和母牛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9.25%(36/187),36.71%(58/158);1岁以上的成年牛和小于1岁幼年牛弓形虫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1.06%(82/264),14.81%(12/81);无犬猫牛场弓形虫的感染率为23.40%(33/141),有犬猫牛弓形虫的感染率为29.90%(61/204).危险性因素分析显示,成年牛弓形虫感染率是幼年牛的2.59倍(OR=2.59,X~2=8.25,95%CI=1.33~1.5.04,p=0.004),表明重庆地区年龄因素对牛弓形虫病流行有中等程度的关联;母牛弓形虫感染率是公牛感染率的2.43倍(OR=2.43,X~2=13.17,95%CI=1.50~3.96,p=0),表明重庆地区性别因素对牛弓形虫病流行有中等程度的关联;有犬猫牛弓形虫的感染率是无犬猫的1.40倍(OR=1.40,X~2=1.77,95%CI=0.85~2.28,p=0.183),表明重庆地区有无犬猫对牛弓形虫病流行有较弱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用增殖与浓缩后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别免疫健康牛犊和家兔,制备牛抗BVDV和兔抗BVDV超免疫血清,并用层析法纯化牛抗BVDV IgG和兔抗BVDV IgG,建立了检测BVDV的双抗体夹心ELISA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牛抗BVDV IgG包被浓度为100μg/mL,兔抗BVDV IgG最佳工作浓度为50μg/mL,样品反应时间为90min,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8 000,以D490nm≥0.177作为阳性判定标准.该ELISA检测方法的重复性CV小于10%,最低检测限为1.87μg/mL,与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猪瘟病毒、犊牛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病原无交叉反应,该ELISA试剂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6个月.用该ELISA方法和IDEXX公司抗原检测试剂盒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牛场156份临床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3%和16.7%.表明本试验建立的ELISA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重复性好,可用于BVD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为:[OR=5.59(95% CI:3.81,8.20),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显效率Meta分析结果为:[OR=3.57(95% CI:2.41,5.29),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显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脓疱症状消失时间Meta分析结果显示:[MD=-1.64(95% CI:-1.88,-1.40),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较单纯西医治疗的脓疱消失所需时间更短。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好,且痊愈所需时间更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冠脉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A)与非冠脉旋磨术(non-rotational atherectomy,non-RA)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等,检索时间截止2018年5月。检索词:rotational atherectomy、atherectomy、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最终纳入关于冠脉旋磨术的研究13篇,涉及242650例患者,其中行冠脉旋磨术治疗3474例,行非冠脉旋磨术治疗239176例。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RA与non-RA相比,术后90d的主要严重心血管事件(MACE)(OR=1.57,95%CI=1.24~1.98,P=0.0002)、术后90d的全因死亡率(OR=1.64,95%CI=1.20~2.23,P=0.002)、术后90d的心肌梗死率(OR=1.74,95%CI=1.22~2.49,P=0.002)、术后1年的全因死亡率(OR=1.91,95%CI=1.38~2.64,P0.0001)、术后1年的心肌梗死率(OR=1.54,95%CI=1.08~2.19,P=0.02)、术后1年的全因死亡率(OR=2.19,95%CI=1.07~4.47,P=0.03)、术后1年的心肌梗死(OR=1.97,95%CI=1.33~2.93,P=0.0007)均明显减少。手术成功率、术后再狭窄率、术后90d的靶病变重建/靶血管重建率(TLR/TVR)、术后1年的MACE率、术后1年的TLR/TVR、术后1年的TLR/TVR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RA与non-RA相比,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无明显差异,但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90d、术后1年及术后1年的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通过Meta分析说明RA用于治疗复杂冠脉病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RAS)与传统腹腔镜手术(CLS)在治疗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的效果,进而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and 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7年4月止。收集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对比的文献,由两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涉及3545例患者,其中行机器人辅助手术1524例,行传统腹腔镜手术2021例。分析结果显示RAS与CLS相比,术中出血量(WMD=66.51,95%CI=42.85~90.17,P0.00001)、术后住院时间(WMD=0.37,95%CI=0.21~0.54,P0.00001)、术中术式更换率(OR=2.87,95%CI=1.85~4.45,P0.00001)、术中并发症发生率(OR=2.58,95%CI=1.48~4.47,P=0.0008)、总并发症发生率(OR=1.27,95%CI=1.02~1.58,P=0.03)明显降低,手术总花费(SMD=-0.63,95%CI=-1.20~-0.06,P=0.03)明显增多,输血人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Meta分析结果表明RAS与CLS相较,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恶性卡他热病毒(MCFV)4种致牛腹泻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BVDV、BCoV、BRV和MCFV的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BVDV的5′UTR基因、BCoV的N基因、BRV的VP6基因和MCFV的ORF9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克隆目的基因构建标准阳性重组质粒,建立可同时检测4种致牛腹泻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用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7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常规PCR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BVDV、BCoV、BRV和MCFV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仅可特异性扩增出4种目标基因片段;对BVDV、MCFV、BRV和BCoV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9.4×101,1.4×103,9.1×101和1.2×102拷贝/μL,与普通PCR相比,灵敏性高出10~1 000倍;批内、批间差异均小于5%。7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普通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8.7%(BCoV)、97.4%(BRV)、100.0%(BVDV)和100.0%(MCFV)。【结论】建立了BVDV、BCoV、BRV和MCFV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牛腹泻病毒病原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江浙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流行情况,于2016~2017年在江浙部分地区采集了145份临床腹泻犊奶牛血清样品,并对其进行RT-PCR检测,对阳性样品的5′-UTR和N~(pro)基因进行序列与遗传进化树分析。145份血清样品中共有19份样品为BVDV阳性,阳性率为13.1%,其中江苏和浙江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14.1%和11.9%。根据阳性样品的5′-UTR和N~(pro)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18份样品为BVDV-1型,包括1a(n=2)、1b(n=6)、1c(n=2)、1m (n=7)和1q(n=1)亚型;1份样品为BVDV-2型,其5′-UTR和N~(pro)基因序列分析均显示与我国吉林分离株BVDV-2SD1301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0%与97.0%。同时,对BVDV-2型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IFA鉴定,证实成功分离到1株非致细胞病变型(ncp)BVDV-2病毒,命名为BVDV-2JZ21。结果表明:江浙部分地区存在较高比例的BVDV感染,且基因型多样,其中BVDV-1b与1m亚型为该地区感染的主要亚型,分别占33.3%和38.9%。此外,该地区已存在BVDV-2感染。这一研究丰富了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也为BVDV疫苗研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宁夏地区新生犊牛腹泻(Neonatal calf diarrhea,NCD)相关病原的流行情况,应用PCR法分别对宁夏部分地区采集的195份2月龄内断奶前犊牛粪便进行NCD相关病原检测,并对主要病原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部分地区NCD主要发生于30日龄内的犊牛,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和隐孢子虫是该地区引起NCD的主要病原,在腹泻犊牛中检出率分别为19.8%、9.43%、12.26%、6.6%。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检出的BRV、BCoV与国内已报道的毒株遗传进化关系较近,BNoV主要为GⅢ.2型,隐孢子虫主要为微小隐孢子虫。上述结果表明,BRV、BCoV、BNoV和隐孢子虫是宁夏部分地区NCD的主要相关病原,其中BNoV已经在该地区新生犊牛中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一种可导致养牛业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常见病原体。该文以中国西部散养肉牛为研究对象,拟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分析,评估BVDV在中国散养肉牛中的整体流行状况,探究国内流行的BVDV基因多样性,为制定针对BVDV的合理防控措施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与素材。【方法】2014-2015年分别从云南、新疆、甘肃和内蒙古4省(区)采集散养肉牛的血清样本共1 332份,利用BVDV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统计不同地区散养肉牛BVDV抗体阳性率。将抗体阴性的血清样本进行BVDV抗原检测,抗原阳性或可疑血清接种MDBK细胞,连续盲传五代分离病毒。根据BVDV 5'-UTR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5'-UTR序列并测序。利用Sequencher4.2、BLAST、ClustalX、MEGA5.2等软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绘制流行毒株系统进化树,确定分离毒株的基因型。【结果】4省(区)散养肉牛BVDV整体抗体阳性率为33.93%。血清抗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71.43%,新疆57.69%,甘肃第16.54%,云南10.0%。BVDV抗原整体阳性率为1.58%,新疆抗原阳性率最高。研究共分离13株BVDV流行毒株,分别命名为甘肃120、内蒙1369、伊犁霍清12953、伊犁霍清12960、伊犁霍清12981、博州精河13001、博州精河13023、博州精河13033、新疆奇台13041、新疆奇台13042、新疆奇台13191、新疆奇台13220、新疆奇台13251。进化树分析显示新疆地区散养肉牛中流行的主要是BVDV-1q和BVDV-1f,内蒙地区流行的主要是BVDV-1m,甘肃地区流行的是一种新的基因亚型BVDV-1u。【结论】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发现,虽然4个省(市、自治区)散养肉牛整体抗体阳性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但情况却不尽相同。内蒙古和新疆抗体高阳性率表明BVDV在这些地区散养肉牛中已经广泛流行,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将其危害性降到最低。从基于5'-UTR序列绘制的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散养肉牛感染的BVDV基因亚型有所不同。总体看来,BVDV在散养肉牛中的分布呈现多样性,跨物种、跨地域传播和高突变性等特点,这些都使疫苗免疫策略面临严峻的挑战。研究通过对各地区散养肉牛的随机大量采样、检测和分析,客观评价BVDV在散养肉牛中的流行情况,为更好的制定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米索前列醇与Foley尿管水囊治疗足月引产效果,进而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and 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8年3月止。收集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米索前列醇与Foley尿管水囊治疗足月引产效果对比的文献,由两位研究员独立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涉及4182例患者,其中米索前列醇组2096例,Foley尿管水囊组2186例。分析结果显示米索前列醇组与Foley尿管水囊组相比,剖宫产率减少(OR=0.76,95%CI=0.66~0.88,P=0.0002),阴道分娩率增加(OR=1.32,95%CI=1.14~1.52,P=0.0002)。然而,子宫收缩过频发生率(OR=5.21,95%CI=2.68~10.11,P0.00001)、子宫过度刺激发生率(OR=3.06,95%CI=1.20~7.75,P=0.02)均高于Foley尿管水囊组;引产至分娩时(MD=-2.00,95%CI=-5.00~1.00,P=0.19),新生儿出生体重MD=-35.68,95%CI=-112.20~40.83,P=0.36),出生1min时Apgar评分小于7分发生率(OR=1.06,95%CI=0.78~1.43,P=0.72),出生5min时Apgar评分小于7分发生率(OR=1.30,95%CI=0.81~2.11,P=0.28),两组均无差异。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米索前列醇可能减少剖宫产率,但会引起子宫收缩过频及过度刺激等并发症,仍需高质量研究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采用ELISA方法,对奉贤区14家奶牛场随机抽检的138头奶牛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BVD)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奶牛BVD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4.06%,奶牛场BVDV抗体阳性率为85.71%,表明在奉贤区奶牛场中普遍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病,且在个别奶牛场中奶牛病毒性腹泻病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4(TLR4)896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检索相关英文及中文数据库筛选文献,以OR值及95%CI为效应指标,运用RevMan 5.2和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并采用Egger′s test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2 174例UC患者和3 134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携带等位基因G的人群较携带等位基因A的人群患UC的风险性增加,在各个基因模型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模型G/A:OR=1.41,95%CI(1.21~1.66),P<0.000 1;显性模型AG+GG/AA:OR=1.37,95%CI(1.16~1.62),P=0.000 2;隐性模型GG/AA+AG:OR=3.74,95%CI(1.78~7.86),P=0.000 5;共显性模型AG/AA:OR=1.42,95%CI(1.07~1.87),P=0.01;共显性模型GG/AA:OR=3.85,95%CI(1.82~8.12),P=0.000 4]。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等位基因模型G/A、显性模型AG+GG/AA、共显性模型AG/AA下,差异仅在白种人中存在。结论 TLR4 896A>G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相关,携带等位基因G会增加白种人患UC的发病风险。由于该研究纳入有关亚洲人群及非洲人群的文献数量较少,相关结果需要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采用PRVIgG抗体ELISA和分析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四川、重庆的14个区县进行了育 肥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性因素分析.本试验共检测了1110头份育肥猪血样,平均阳性率为 18.11%(201/1110),其中在四川地区育肥猪的抗体阳性率为17.61%(125/710);重庆地区育肥猪的阳性率为 19.00%(76/400).这表明在四川、重庆的部分区县存在猪伪狂犬病.危险性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查四川、重庆两地的 14个地区中,山区的猪伪狂犬病感染的血清阳性率高于丘陵地区(OR=1.14,95%CI=0.77~1.68;四川:OR= 1.07,95%CI=0.48~2.37;重庆:OR=1.29,95%CI=0.57~2.94),差异不显著(p>0.05).农户散养猪的伪狂犬 病感染的血清阳性率高于规模养殖场(OR=1.15,95%CI=0.84~1.57;四川:OR=1.14,95%CI=0.75~1.74; 重庆:OR=1.09,95%CI=0.13~9.32),差异亦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四川、重庆两地,地理条件和养 殖方式因素与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存在较弱的关联强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病毒性腹泻在昆明地区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该研究于2021—2022年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昆明市16个乡镇61家肉牛规模殖场的1394份棉拭子样品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21年,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0.23%、场群阳性率为2.78%,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0.35%、场群阳性率为2.78%;经及时指导养殖场淘汰阳性病牛,2022年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全部为阴性。可见,及时发现并积极防控对根除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病毒性腹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宁夏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腹泻相关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环曲病毒(BToV)、牛诺如病毒(BNoV)、牛星状病毒(BAstV)、牛库布病毒(BK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RT-PCR方法对采集自宁夏部分地区的6个规模化奶牛场共计81份犊奶牛腹泻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同时扩增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81份样本中BRV阳性率为16.05%,BCoV阳性率为13.58%,BToV阳性率为2.47%,BKV阳性率为2.47%,BVDV、BAstV、BNoV均无检出。BRV和BCoV的混合感染率为3.70%,BKoV和BToV的混合感染率为1.23%。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宁夏地区流行的BRV有G6型毒株,并且BCoV毒株具有不同的遗传进化趋势。【结论】BRV、BCoV仍是宁夏规模化奶牛场内最主要的犊牛腹泻病毒,同时检测到BToV和BKV,丰富了宁夏地区牛腹泻病原谱,为宁夏地区奶牛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犊牛腹泻的病因,文章对2017—2022年涉及BVDV、BRV、BCo V 3种病原体引起犊牛腹泻的国内调查文献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旨在找出这3种病原体在腹泻犊牛中的流行规律,用以指导犊牛腹泻的临床防治工作。结果表明,(1)犊牛BVD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34.58%,平均阳性率为14.61%;血清学阳性率为18.75%~65.00%,平均阳性率为47.28%;分别累计不同类别样品(粪便或肛拭子、血液)、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BVDV病原学检测数据,免疫牛与非免疫牛的BVDV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测数据,发现上述各组的检测数据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犊牛BR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56.74%,平均阳性率为10.42%;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累计检测数据存在极显著差异;犊牛BRV的血清学阳性率为0~25.00%,平均阳性率为15.15%(5/33);各组犊牛的BRV病原学和血清学累计的检测数据无显著差异。(3)犊牛BCoV的病原学阳性率为0~33.33%,平均阳性率为12.87%;血清学阳性率为0~25.00%,平均阳性率为9.09%;各组腹泻牛与非腹泻牛样品的BCoV病原学和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张家川县牛、羊梨形虫病的流行情况,该研究于2020年3—7月份,选择张家川县15个乡镇为采样点,分别采集牛、羊血液涂片、血清及抗凝血样本,通过血液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张家川县牛、羊梨形虫病的流行趋势、流行原因。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20份血液涂片样本中,梨形虫病总阳性率达30.83%,其中牛阳性率为6.67%、羊阳性率为38.89%; 677份血清样本,抗体总阳性率46.09%,其中牛阳性率为37.33%、羊阳性率为52.73%; 43份抗凝血样本,扩增阳性率为46.51%,其中牛阳性率30%、羊阳性率51.5%。可见,牛、羊梨形虫病在该县流行非常广泛,也非常严重,该地区需及时提高对梨形虫病危害和防控的认识,加强对梨形虫病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建立一种快速定量的用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VDV 5'端非编码区(5'UTR)核苷酸序列,软件分析后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建立的方法只能检测到BVDV,而与猪瘟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轮状病毒及牛冠状病毒没有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在102108copies/μL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制作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最低可检测下限可达到102copies/μL,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不同情况下3次重复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具有重复性好的特点。【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BVD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并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适用于BVDV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 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调查记录母牛产犊时间、妊娠期及犊牛性别等;测定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F1(大婆F1)、大额牛和婆罗门牛的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的体重;进行大婆F1的核型分析;对大婆F1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① 婆罗门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和产犊率分别为83.87%、60.56%和45.07%,母牛(n=24)的平均妊娠期为(290.83±5.26)d;② 大婆F1中母犊占71.88%,分别显著高于大额牛和婆罗门牛(P<0.05)、极显著高于大额牛与黄牛杂交F1(大黄F1)和BMY牛(P<0.01);③ 大婆F1(n=29)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26.69±4.84)、(153.08±37.58)、(219.34±31.31)和(302.06±28.92)kg,分别比大额牛(n=18)高68.18%、37.12%、45.07%和40.13%(P<0.01);分别比婆罗门(n=45)低14.40%(P<0.01)、5.23%(P>0.05)、13.12%(P<0.01)和12.76%(P<0.01);0—18月龄大婆F1中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03.09±44.91)g和(502.89±53.54)g,分别比大额牛高35.98%和39.85%(P<0.01),但分别比婆罗门牛低16.49%(P<0.01)和6.63%(P>0.05);④ 大额牛、婆罗门牛和大婆F1的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9;大婆F1母牛(n=2)的初妊娠年龄、初妊娠体重和初产年龄分别为(16.00±2.83)月龄、(342.50±30.41)kg和(26.00±2.83)月龄,且年产1犊;⑤ 对5头、15—24月龄大婆F1公牛进行电刺激采精,均未采集到精液。【结论】大额牛和瘤牛杂交,其杂种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F1代母牛可繁育,且成熟早,繁殖力强;但F1代公牛是否可繁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