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制不同的饲粮结构,探讨不同能量来源及水平对特种野母猪后备期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玉米和以40%的稻谷代替部分玉米组成的能量饲料,能量水平依次为饲粮消化能12.00MJ/kg、12.50 MJ/kg、13.00 MJ/kg、13.50 MJ/kg。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但利用40%稻谷替代部分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可以显著降低特种野母猪的腹泻率、增强免疫力,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消化能的饲料对"硒都黑"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的影响,选择体重25 kg左右的健康"硒都黑"商品猪117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3头,分别饲喂13.59 MJ/kg (高)、13.17 MJ/kg (中)和12.75 MJ/kg (低)3种能量水平的饲料,进行30~60 kg阶段试验,试验期49天;选择90头体重60 kg左右的健康"硒都黑"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饲喂13.59 MJ/kg (高)、13.17 MJ/kg (中)和12.75MJ/kg (低)3种能量水平的饲料,进行60~90 kg阶段试验,试验期42天。结果表明:(1)30~60 kg阶段"硒都黑"猪饲喂消化能水平为13.59 MJ/kg饲料,生产性能最佳,日增重可达538.6 g,料肉比2.64:1;(2)60~90 kg阶段高能组与中能组猪的日增重、无脂瘦肉日增重都大幅度高于低能组,差异显著(P<0.05),但高能组与中能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能组背膘厚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60~90 kg阶段"硒都黑"猪的饲料消化能水平为13.17MJ/kg,生产性能最佳,日增重可达730.7 g,料肉比3.23:1。  相似文献   

3.
不同谷壳分离方法对酒糟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安酒酒糟用不同谷壳分离方法分离谷壳所得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 ,安酒酒糟通过一级脱谷壳、二级脱谷壳分离后 ,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 (2 0 5 % :8 4 %和 5 2 % ) ;粗蛋白质明显提高 (14 9%∶17 2 %和 18 4 % ) ;营养价值明显提高 ,ME(鸡 ) 7 6 1MJ/kg :9 2 9MJ/kg和 11 0MJ/kg,DE(猪 ) 8 6 0MJ/kg:10 75MJ/kg和11 9MJ/kg。从而认为酒糟通过谷壳分离可作为猪、鸡配合饲料的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4.
青年獭兔消化能、粗蛋白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72只 10 0日龄左右青年獭兔进行能量、粗蛋白等营养需要量试验 ,设高能量高蛋白 (第 1组 :DE 11 17MJ/kg ,CP18 44 % )、高能量中蛋白 (第 2组 :DE 10 98MJ/kg ,CP 16 2 9% )、低能量高蛋白 (第 3组 :DE 10 5 3MJ/kg ,CP 19 2 9% )和低能量中蛋白 (第 4组 :DE 10 2 6MJ/kg ,CP 16 0 5 % ) 4个组。 74天生长发育和被毛质量测定结果 :①饲喂消化能为10 98~ 11 17MJ/kg的饲料 ,有利于青年獭兔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提高 ,也有利于屠宰率的改善。其中以消化能为11 17MJ/kg、粗蛋白 19 2 9%的饲料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最好。②饲喂消化能为 10 2 6~ 10 5 3MJ/kg、粗蛋白16 0 5 %~ 19 2 9%的饲料 ,有利于毛皮质量的提高。③综合本研究结果 :生产优质商品兔皮的青年兔饲喂含消化能为10 2 6~ 10 5 3MJ/kg、粗蛋白 16 0 5 %~ 19 2 9%的饲料为宜。  相似文献   

5.
选择体重(20.40±2.57)kg的健康渝荣1号配套系商品猪6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消化能浓度为13.19、14.10、14.35、14.69 MJ/kg和14.90 MJ/kg的饲粮,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同时进行消化试验,测定饲粮的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随消化能水平上升而下降,14.90 MJ/kg组采食量极显著低于13.19 MJ/kg组(P<0.01),14.69 MJ/kg组和14.90 MJ/kg组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13.19 MJ/kg组(P<0.05);14.69 MJ/kg组日增重最高(P>0.05)。14.90 MJ/kg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13.19 MJ/kg组和14.10 MJ/kg组(P<0.05)。各常规养分消化率随消化能水平提高而上升。由此可见,提高生长猪饲粮能量水平,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在本试验条件下,消化能水平为14.69 MJ/kg时日增重最佳。  相似文献   

6.
饲料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新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测定复方丹参滴丸药渣和养血清脑颗粒药渣在生长猪的表观消化能,得出丹参渣和养血渣在猪的表观消化能为9.37 MJ/kg和6.06 MJ/kg.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丹参渣适合开发成为猪的饲料产品,养血渣不太适合开发为猪的饲料产品.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扬州鹅能量、蛋白和粗纤维营养需要量,试验采用3×3×2设计,育雏期日粮粗蛋白含量分别设为17%、19%和21%,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4%和5%,代谢能含量分别为11 MJ/kg和12 MJ/kg。育肥期日粮粗蛋白含量分别设为14.5%、16%和17.5%,粗纤维含量分别为4%、6%和8%,代谢能含量分别为10.5 MJ/kg和11.5 MJ/kg。将刚出壳扬州鹅雏鹅随机分为1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公母各5只,每组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观测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扬州鹅增重和饲料转化比的影响。结果显示:育雏期日粮粗蛋白为17%组的增重显著大于19%和21%组(P0.05),饲料转化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增重饲料成本低于其他两组;粗纤维为3%组的增重和4%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5%组(P0.05),饲料转化比和增重饲料成本显著低于4%和5%组(P0.05);代谢能为11 MJ/kg组的增重和12 MJ/kg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比显著高于12 MJ/kg组(P0.05),但增重饲料成本低于12 MJ/kg组。育肥期日粮粗蛋白为14.5%组的增重要显著大于16%和17.5%组(P0.05),饲料转化比和增重饲料成本显著低于其他二组(P0.05);不同粗纤维水平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4%组的饲料转化比和增重饲料成本显著低于6%和8%组(P0.05);代谢能为11.5 MJ/kg组的增重要显著大于10.5 MJ/kg组,饲料转化比显著低于10.5 MJ/kg组。研究表明:扬州鹅育雏期适宜营养需要量为粗蛋白17%、粗纤维3%、代谢能11 MJ/kg,育肥期适宜营养需要量为粗蛋白14.5%、粗纤维4%、代谢能11.5 MJ/kg。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就种公猪、妊娠母猪、母猪分娩、哺乳母猪、仔猪、肥育猪、后备猪等不同饲养阶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今后发展生猪生产具有推广作用和应用价值。1种公猪生产操作规程1.1喂料。以日喂2.0~2.5kg/头,饲料形态以湿料为主,喂3次/d。饲养标准配合饲料消化能为12.9MJ/kg,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评定复合酵母对仔猪的营养价值,重点评定复合酵母在仔猪上表观消化能、表观代谢能、粗蛋白质的真消化率、粗蛋白质的真利用率和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通过化学分析和仔猪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复合酵母的营养成分和主要养分的生物利用率。饲养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用体重(19.9±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2头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和以复合酵母作为唯一蛋白质源的半纯合饲粮。试验期7 d,预试期3 d,正试期4 d。结果表明:复合酵母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7.35%,赖氨酸含量为3.43%,蛋氨酸含量为0.72%,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100∶21∶19∶64,与猪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复合酵母的表观消化能为14.98 MJ/kg,表观代谢能为14.05 MJ/kg;粗蛋白质的真消化率、真利用率分别为89.71%和69.53%;除了苏氨酸,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回肠真消化率都高于80%。由此可见,复合酵母属于优质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性好,有效能值高,仔猪对复合酵母的蛋白质、氨基酸的消化利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能蛋水平日粮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5kg左右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80头,分为9个组,设计了3个粗蛋白水平(18%、15%、14%)、3个能量水平(13.81,13.39,12.97MJ/kg)。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以能量13.39MJ/kg组最高,降低蛋白水平对其无影响(P0.05);平均日采食量以粗蛋白18%、能量13.39MJ/kg组最好,与其他几组差异极显著(P0.01);料重比则以粗蛋白14%、能量13.39MJ/kg组最好,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能量与蛋白对猪的各养分消化率均有影响。证明饲喂能量13.39MJ/kg、粗蛋白15%水平日粮可以使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