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为了解伊犁地区某规模化肉牛场牛病毒性腹泻(BVD)感染情况,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对采集的10 069份血清、3 393份耳组织进行BVD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所检血清样本的抗原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93%(8 652/10 069)和0.41%(41/10 069),耳组织样本BVD抗原阳性率0.06%(3/3 393),该肉牛场BVD感染较为严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次调查为该牛场制定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和净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规模化牛场致犊牛腹泻轮状病毒病的感染情况,在石河子、昌吉、奎屯等地区的主要牛场采集犊牛腹泻样品共172份。通过设计并合成牛轮状病毒VP6基因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试反应和ELISA双抗体夹心技术进行牛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72份样品中有127份牛轮状病毒RT-PCR检测阳性,阳性率73.83%,经序列同源分析,VP6基因与标准序列同源性达到100%;采用ELISA方法,检测出显示阳性样品100份,阳性率72%。新疆部分地区主要规模化奶牛场和部分肉牛场犊牛遭受牛轮状病毒病的感染,部分规模化奶牛场犊牛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病毒性腹-黏膜病的发生情况,2009年5月对河南省的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郑州市五区域20个奶牛小区的355头奶牛,随机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抗体,结果显示20个奶牛小区有17个奶牛小区感染有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场感染率为85%,各小区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检测阳性率在0-88.24%,血清阳性率平均为53.8%,表明该病在河南省奶牛中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犊牛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症。此病易成群暴发,引起新生犊牛厌食、呕吐、腹泻、脱水等,重症牛有的会死亡。集约化饲养的犊牛群,本病发生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减少养牛业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总结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根据养殖户对该病毒快速准确诊断的实际需要,展望了一种新的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表明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完善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检测方法,有助于在现场快速诊断该病毒。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河北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河北分离株HB株的特性,阐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致病机理,更好的控制BVDV感染、流行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用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对BVDV河北分离毒株HB的特性进行检测,与BVDV准毒株Oregon C24V株进行比较,分析了其理化性及生物学特性。电镜负染检查可见直径为40~60nm有突起的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毒颗粒,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3~1.14g/cm3。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颗粒相似。毒力测定TCID50为10-4.5。理化学研究表明,该病毒对氯仿、乙醚、胰酶敏感;不耐酸、对碱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对56℃ 30min较敏感,56℃ 70min可使其完全灭活。血凝试验表明,该病毒对鸡、兔、猪和绵羊的红细胞均无血凝性;5-碘脱氧尿核苷(5,-IUDR)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核酸分型试验表明该病毒株基因组为RNA;病毒纯化后经SDS—PAGE电泳出现了5条主要结构蛋白带,与BVDV国际标准毒株Oregon C24V株结果一致;【结论】河北分离株HB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抗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从辽宁省各地区采集猪血清样本,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抗体。结果,910份样品中有451份呈现HEV抗体阳性反应,阳性率为49.6%;抽检了10个规模化养猪场共280份样品,阳性率高达70.0%;抽查了不同年龄阶段猪血清样品,种母猪阳性率最高,为73.8%,仔猪次之,为67.5%,育肥猪最低,为37.0%。调查证明辽宁省各地区普遍存在HEV感染,被采集血清的成年猪未表现临床症状,说明HEV在本地区的猪群中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仔猪有少数出现症状,诊断为HEV与猪瘟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混合感染。关键词: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血清学调查;猪;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北省内规模化养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及疫苗免疫状况,在省内17个地市的50个规模化猪场采集516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RS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未免疫猪场PRRS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3.54%(21.10%~46.92%),其中公猪的阳性率为0,母猪的阳性率为7.69%,而育肥猪、保育猪及哺乳仔猪的阳性率分别为34.24%、28.18%和38.53%;免疫猪场PRRS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5.52%(68.46%~100%),其中公猪的阳性率为100%,母猪的阳性率为96.78%,育肥猪、保育猪及哺乳仔猪的阳性率分别为70.07%、74.28%和68.46%。说明PRRS在湖北省普遍流行,且感染程度高,流行范围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黄淮白山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安徽省黄淮白山羊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间接血凝(IHA)试验对主要养殖区的11个县(市)621份山羊血清进行了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1个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6.7%(104/621);对不同送检地区、不同年龄的山羊和不同状况母山羊的衣原体抗体阳性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养殖区的黄淮白山羊普遍存在衣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两年,石河子地区某牛场连续出现1月龄犊牛发病死亡,最近一批犊牛发病率为56%,致死率为50%。其临床症状:病初精神沉郁,腹泻下痢。病理变化:小肠粘膜大量出血,其它脏器无明显变化。通过对病死牛采集的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感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国鸭群感染禽坦布苏病毒流行病学的情况,采用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对于2010年6月—2013年9月三年内采自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五省(区)发生产蛋异常鸭场的各品种开产种(蛋)鸭、后备种(蛋)鸭及肉鸭血样共6854份进行禽坦布苏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产种(蛋)鸭、后备种(蛋)鸭及肉鸭中除肉用番鸭血清中未检出禽坦布苏病毒抗体外,其他品种鸭血清中禽坦布苏病毒抗体阳性率高低不一,揭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禽坦布苏病毒感染,且感染谱扩大到肉鸭,为以上省(区)乃至中国鸭群需做好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气候变暖和内蒙古马铃薯区域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晚疫病危害已成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内蒙古中部马铃薯生长季节主要气象要素与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关系,研究了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气象适宜指数,建立了基于开花期中尺度气象要素数值产品的晚疫病病菌流行期定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晚疫病孢子囊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为6--7月上旬的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影响该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和降雨最为重要,利用预报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孢子囊形成期的气象适宜指数进行判别,即可做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7.5%.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地方株的分离及RT-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一株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及RT-PCR扩增进一步证实该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的非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为了解分离毒株的特性,进行回归动物试验;【方法】将此分离毒回归2月龄健康犊牛,接毒25天后扑杀剖检,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自犊牛体内采取脾、骨髓、肠淋巴结及血液接种MDBK细胞进行培养,分离病毒,进行细胞传代,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犊牛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腹泻症状和病变。自病料分离病毒经MDBK细胞盲传至第9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将此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相应的665bp的片段;【结论】将分离株接种易感犊牛以复制出BVD-MD病症,并从试验牛体内分离得到BVDV,从而进一步确证分离到的毒株属BVDV。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区种植的‘张杂谷6号’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优质谷子生产区域,立足指导区域生产工作,以‘张杂谷6号’为材料,采用规范化标准实验法将其种植于宁夏固原、内蒙古赤峰、甘肃秦安、河北张家口4个春谷区域,并用营养检测国标法对其样品的营养物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各营养成分差异的原因及品质。结果表明,‘张杂谷6号’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粗纤维、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含量皆因地区气候、土壤等差异而呈现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谷物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张杂谷6号’矿物质含量普遍高于玉米、小麦、大米,其中以铁(8.11 mg/100 g)、镁(111.41 mg/100 g)、硒(0.10 mg/100 g)、锌(2.87 mg/100 g)含量最为丰富。‘张杂谷6号’营养较丰富,各营养成分因种植区域等差异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内蒙古赤峰、宁夏固原地区作为区域定位较适宜其种植及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内蒙古73个旗县站点1979-2013年的气象站点资料、历史干旱灾害资料、马铃薯产量数据和社会属性数据等, 通过建立的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苗期的降水距平干旱指标,确定了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分布,结合承灾体的脆弱性、孕灾环境的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内蒙古马铃薯苗期干旱灾害的风险性进行评估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东北部、包头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和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16.0%;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在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呼和浩特市北部、赤峰市西部、通辽市西北部、兴安盟西部部分地区和呼伦贝尔市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17.9%;干旱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我区东部农业种植的大部地区,分布区域面积最大,所占比例为46.3%;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灌溉区域,包括河套灌区和辽河流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9.8%。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区间数的评估模型在草地螟灾损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定量评估草地螟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区间数,建立了草地螟灾害损失评估模型。针对灾损评估中很难获得精确的灾损数据和灾害评估指标等级区间化的特点,利用内蒙古历史上10次草地螟危害年份,通过区间数定义、评估指标的建立和灾害等级的确定,构建了草地螟灾害损失评估模型。通过计算综合相对距离测度,对草地螟危害造成农作物产量的损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评估模型对数据的采用较为灵活、计算过程简单、结果较为客观,可尝试应用于草地螟灾害损失评估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禽粪便资源结构分布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同时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在迅速增加。为此利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相关指标和相关文献中排泄系数,在综合考虑畜禽饲养周期的情况下,估算出2009年中国畜禽粪尿产生总量约为21.83亿t猪粪当量,其中河南、山东、四川和内蒙古的畜禽粪尿产生量均超过1.50亿t猪粪当量。并利用2020年畜禽产品需求量的预测值,估算出2020年的畜禽粪尿产生量为28.11亿t猪粪当量。通过对畜禽粪尿产生量的估算,有利于明确对畜禽粪便总量和分布的认识,为畜禽粪便处理方法的选取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