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引发口蹄疫的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0 nm~25 nm,近似圆形,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病原血清主要分A、O、C、SAT1、SAT2、SAT3以及Asia 1型。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目前国内流行的病毒以O、A、和亚洲I型这三个血清型为主。口蹄疫的预防以免疫接种为首要措施,接种时应考虑疫苗株与流行株意愿同源性,同时还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病原及其特性1.1病原口蹄疫病毒目前已知有A、O、C、南非1、2、3(SATⅠ、SATⅡ、SATⅢ)和亚洲1(AsiaⅠ)等7个血清型,每个型又分为若干个亚型,目前已知有O1-11、A1-32、C1-5、SATⅠ1-7、SATⅡ1-3、SATⅢ1-4、AsiaⅠ1-3计65个亚型,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只有在同型内的亚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性。1.2特性口蹄疫病毒对低温稳定,对热敏感,对酸、碱特别敏感,酚、酒精、氯仿等消毒剂对口蹄疫病毒不起作用,食盐也无杀灭作用。2流行特点2.1易感动物偶蹄兽是最易感的动物,以牛最易…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FMD)是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感染率高,传播速度快,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主要侵害偶蹄兽(猪、牛、羊),并且会传染给人。口蹄疫病毒有O、A、C、SAT1、SAT2、SAT3、Asia1型,每个型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亚型,7个不同的血清型没有交叉免  相似文献   

5.
<正>口蹄疫(FMD),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特别是儿童,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一、病原该病原为口蹄疫病毒,目前,根据血清学特性将其分为O、A、C、SAT1、SAT2、SAT3及Asia17个类型,每个血清型又有亚型,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现象,同型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现象。羊的带毒时间为3个月。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正>口蹄疫又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引起的偶蹄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FMDV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有O、A、C、Asia1和SAT1、SAT2、SAT3等7个血清型,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口蹄疫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洲,尤是是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一带长期疫情严重,流行毒株复杂,这给我国该病的防控构成很大压力。近年来,口蹄疫的流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烈性动物传染病,该病病毒分为A、O、C(欧洲型),SAT1、SAT2、SAT3(南非1、2、3型,即非洲型)和AsiaI(亚洲I型,即亚洲型)共7个血清型。口蹄疫各型的抗原性不同,互相之间不能交叉免疫,所以要获得理想的口蹄疫免疫抗体必须使用相应血清型的疫  相似文献   

8.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具有多型性,目前已知有7个血清型,即0、A、C,南非1、2、3型及亚洲型。血清型中又有很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各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对口蹄疫病毒有杀死作用的药物有:2%~4%氢氧化钠,5%~8%福尔马林,0.5%~1%的过氧乙酸等。碘酊、酒精、碳酸、来苏尔、新洁尔灭对口蹄疫无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具有多型性,目前已知有7个血清型,即0、A、C,南非1、2、3型及亚洲型。血清型中又有很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各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对口蹄疫病毒有杀死作用的药物有:2%~4%氢氧化钠,5%~8%福尔马林,0.5%~1%的过氧乙酸等。碘酊、酒精、碳酸、来苏尔、新洁尔灭对口蹄疫无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其中以猪牛感染多见。该病毒有7个血清型:O、A、C、AsialⅠ、SAT1、SAT2、SAT3以及多个亚型,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即便是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存在差异,彼此之间也不会发生交叉免疫现象,但它们所引起的症状都基本相似。现将猪牛口蹄疫的发生、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宿主范围广,发病率高,主要侵害猪、牛、羊等70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人对其也敏感,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口蹄疫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约有8 500个核苷酸,病毒衣壳由4种结构蛋白(VP1、VP2、VP3和VP4)组成,其中VP1和VP3是主要免疫性抗原。口蹄疫病毒具有7个血清型,即O、A、C、SAT1、SAT2、SAT3和AsiaⅠ,每个血清型又  相似文献   

12.
猪口蹄疫的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太明 《猪业科学》2009,26(2):68-69
1 口蹄疫病毒特征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牛、猪、骆驼、羊、鹿等,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较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该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特点.口蹄疫病毒有O、A、C、Asial、SAT1、SAT2、SAT3等7个血清型和60多个亚型.  相似文献   

13.
<正>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当今最为严重的家畜传染病之一。FMD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该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有A、O、C、SATⅠ、SATⅡ、SATⅢ及AsiaⅠ共7个血清型及65个以上的亚型,其中O型流行最广,国际上仍时有发生。口蹄疫一旦发生,不但会造成大批小猪死亡,还要采取扑杀封锁等措施,影响国内国际猪肉及其产品的贸易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给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  相似文献   

14.
1病原区别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无囊膜。PH值6.7~10.5,表现稳定。有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南非(SAT)Ⅰ、Ⅱ、Ⅲ型;亚洲Ⅰ型。多变种或亚型存在于每个血清型里。水泡病病毒(SV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无囊膜。PH值3~5,表现稳定,对环境抵抗力较强,50℃、30分钟仍不失感染力。2流行病学区别  相似文献   

15.
2株O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基因VP1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ood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的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传染病,人也易感,对畜牧业危害极大。病原的变异性高,存在7种血清型(O,A,C,ASI-A1,SAT1-3)和多种亚型,群内各型同源性达60%~70%,但两群之间  相似文献   

16.
1口蹄疫的流行及危害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牛、羊、猪等偶蹄类家畜及野生偶蹄动物。根据动物交叉保护和血清学试验,口蹄疫病毒可分为O、A、C、SAT1、SAT2、SAT3和亚洲I共7种血清型,血清型问无交叉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正>口蹄疫是偶蹄动物感染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黄牛、水牛、猪、骆驼、羊、鹿等动物最易感。口蹄疫病毒分为O、A、C、SAT1、SAT2、SAT3(即南非口蹄疫病毒1、2、3型)和Asia I(亚洲I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口蹄疫病毒某一血清型的动物仍可感染其他血清型病毒而发病。近两年,周围规模化猪场O型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是感染猪、牛、养等偶蹄目动物的重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给全球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根据FMDV血清学特性,可将其分为7个血清型,包括A型、O型、C型、SAT1(南非1型)、SAT2(南非2型)、sATI’3(南非3型)和AsiaI(亚洲I型)。研究已证实,各血清型之间抗原性存在差异,无交叉免疫现象,每一种血清型又包含若干亚型,同种血清型各个亚型之间仅存在部分交叉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正>猪O型口蹄疫(FMD)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根据交叉保护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可分为A型、O型、C型和AsiaI型、SATI型、SATⅡ型、SATⅢ型7个血清型。近2年,口蹄疫不断出现新的变种,使得口蹄疫防控工作面临巨大考验。2010年O型口蹄疫的致病毒株又一次发生变异,属新传入的缅甸98(MYA98)谱系病毒。在亚洲多个  相似文献   

20.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成年动物多取良性经过,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而死亡率较高。我国民间俗称本病为"口疮"、"蹄癀"。1病原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血清型,即A,O,C,南非1、2、3型及亚洲I型。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但各型在发病临诊症状方面的表现却没有什么不同。每一个血清型又包含若干个亚型,同型各个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