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7):655-655
博茨瓦纳暴发口蹄疫 博茨瓦纳农业部动物卫生和生产局局长Musa Fanikiso博士2006年6月15日向OIE报告了口蹄疫疫情。病原为SAT1亚型口蹄疫病毒。此次疫情始于2006年6月1日,于2006年6月7日确认。疫区位于Kasane地区Muchenie,涉及1969只易感动物,57例病例。这57例临床病例界于小牛和成年牛之间,雌雄均有,主要品种是Tswana。感染兽群处在口蹄疫控制1区,该免疫接种区在北与Caprivi(纳米比亚)接壤,在东、南和西以Chobe国家公园为界。实验室诊断在设在哈博罗内的博茨瓦纳疫苗研究所进行,所用方法为ELISA和病毒分离。该地区因水牛出没一直被认为是口蹄疫的高危区,每年使用SAT1、SAT2和SAT3三价致弱苗免疫3次。该区施行了永久的限制偶蹄动物及其产品运出的禁令,因此这次暴发未对偶蹄动物及其产品的国家、地区和国际贸易造成显著危险。  相似文献   

2.
《动物保健》2006,(6):53-54
5月4日,博茨瓦纳农业部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博茨瓦纳Selibe Phikwe地区发生SAT2型口蹄疫,最初感染时间为4月11日,5月18日,丹麦兽医和食品局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紧急通报.丹麦南部凯特明纳市附近的一家养禽场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国外疫情传入我国,保护畜牧业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农业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5月24日发布公告,禁止直接或间接从博茨瓦纳输入偶蹄动物及其产品,禁止直接或间接从丹麦输入禽类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3.
1口蹄疫的流行及危害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牛、羊、猪等偶蹄类家畜及野生偶蹄动物。根据动物交叉保护和血清学试验,口蹄疫病毒可分为O、A、C、SAT1、SAT2、SAT3和亚洲I共7种血清型,血清型问无交叉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今日养猪业》2007,(1):54-55
2006年以来,越南境内口蹄疫疫情形势严峻,2006年5月20日和24日越南有关部门相继紧急报告,1月2日至5月12日,先后有32个省、114个县、330个地区发生了O型口蹄疫,其中边境某省有6个县、19个地区发生的一种口蹄疫,属于新出现的血清型。9月14日,越南老街大桥动物检疫站向河口检验检疫局通报:近1个月来,中国河口至越南老街边境线上越南老街一侧境内距边境线仅几公里的3个县出现猪、牛和少量羊感染口蹄疫。面对来自境外疫病疫情的严重威胁,必须提高警惕,有效防止疫情随非法进境偶蹄动物及其产品传入。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其中以猪牛感染多见。该病毒有7个血清型:O、A、C、AsialⅠ、SAT1、SAT2、SAT3以及多个亚型,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即便是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存在差异,彼此之间也不会发生交叉免疫现象,但它们所引起的症状都基本相似。现将猪牛口蹄疫的发生、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2015年,非洲共有29个国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发生771起口蹄疫疫情,包括A、O、SAT 1、SAT 2和SAT 3等5种血清型。O型和SAT 2型是非洲地区的主要流行血清型;病毒多通过野生动物散播;东非是非洲的主要疫区;感染家畜以牛为主。2015年非洲的口蹄疫流行状况和特点提示:该地区的口蹄疫防控任务十分艰巨,短期难以控制或根除;南非型口蹄疫病毒通过野生动物迁徙或非法动物产品贸易等途径向外扩散的风险依然存在,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7.
猪口蹄疫的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太明 《猪业科学》2009,26(2):68-69
1 口蹄疫病毒特征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牛、猪、骆驼、羊、鹿等,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较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该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特点.口蹄疫病毒有O、A、C、Asial、SAT1、SAT2、SAT3等7个血清型和60多个亚型.  相似文献   

8.
<正>1埃塞俄比亚口蹄疫流行状况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口蹄疫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口蹄疫在埃塞俄比亚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危害了其畜牧业经济发展。近十年来,已经在埃塞俄比亚确认了四种口蹄疫病毒血清型(O、A、SAT2和SAT1型),以O、A和SAT2血清型为主。埃塞俄比亚口蹄疫长期存在,官方口蹄疫爆发记录始于1957年,2001~2015年间爆发频繁。调查表明,埃塞俄比亚牛群普遍存在口蹄疫病毒  相似文献   

9.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10):998-998
2006年8月31日法国向OIE报告了蓝舌病疫情情况,这是该地区首次报道此病。阿登省Brognon的一个奶牛群暴发一起蓝舌病,疫情始于2006年8月28日,于8月30日首次确认,属于临床病例,1头2岁牛出现临床症状。病原为蓝舌病病毒,血清型待定。疫情涉及96头疑似动物,1例病例。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由设在Montpellier的法国农业国际发展研究中心(CIRAD—EMVT)和设在Maisons--Alfort的动物病理学及动物传染病调查研究实验室负责,手段为ELISA、PCR。传染源为带毒者。采取的措施:国内限制移动、筛查、区域化和控制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     
正2月19日,津巴布韦畜牧兽医局通报,马斯温戈省发生6起SAT2型口蹄疫疫情,579头牛感染。自2014年5月16日起,津巴布韦4个地区发生120起SAT2型口蹄疫疫情。2月21日,韩国食品与农村事务部通报,忠清南道发生2起O型口蹄疫疫情,25头猪感染,3 144头被销毁。自2016年1月12日起,韩国在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发生4起猪O型口蹄疫疫情。  相似文献   

11.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9):907-907
摩洛哥2006年8月9日向OIE报告了马泰氏孢子虫病疫情,病原是马泰氏孢子虫(Marteilia refringens),宿主是野生的平牡蛎(Ostrea edulis)。感染始于2006年4月13日,于2006年7月17日确认,疫区位于纳祖尔省Atalayoun的一个礁湖的半封闭农事系统。组织病理学诊断由摩洛哥国家渔业研究所和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系OIE软体动物疾病参考实验室)负责。采取的措施:国内限制移动,依照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加强1区(Saidia,Cap de Trois Fourches)的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全球动物卫生数信息据库(WAHIS)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WRLFMD)数据,统计分析2021年全球口蹄疫流行状况及特点。2021年全球有27个国家和地区(亚洲17个、非洲9个、欧洲1个)报告发生口蹄疫疫情或分离到口蹄疫病毒,累计报告疫情1 778起,发病动物14.2万头/只。全球口蹄疫疫情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其中巴基斯坦、伊朗、沙特、蒙古国、南非等国家疫情严重;全年各月份均有疫情报告,其中5—6月报告疫情最多;羊和牛病例数居多,合计占总病例数的97.0%;O型口蹄疫疫情分布广泛,表明该型病毒是亚非地区的优势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毒株流行区域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综上,2021年亚非局部地区口蹄疫流行依然严重,全球实现无口蹄疫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全球疫情形势提示,我国需要按照国家口蹄疫防治计划持续做好口蹄疫防控,逐步推进口蹄疫免疫无疫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     
正7月6日,津巴布韦畜牧兽医服务局通报,南马塔贝莱兰省发生1起SAT2型口蹄疫疫情,17头牛感染。自2014年5月16日起,津巴布韦共发生121起SAT2型口蹄疫疫情。禽流感6月28日,尼日利亚联邦兽医局通报,拉各斯市发生1起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1 355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FMDV属,完整病毒含有单股正链RNA,衣壳蛋白,无包膜)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鹿等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易感染口蹄疫的偶蹄动物约有70多种,马不会感染口蹄疫,但会成为口蹄疫的被动载体。1514年意大利首次发生口蹄疫。1898年,口蹄疫被确认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牛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程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各种偶蹄动物均易感的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口蹄疫有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亚洲Ⅰ型、南非Ⅰ、Ⅱ、Ⅲ型,2005年,国内江苏首次发生牛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了防止牛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扩散,对易感动物紧急实施疫苗接种是必要的。但是,国内目前没有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免疫程序,为了及时通过科学试验研究出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的亚洲Ⅰ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我们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兽医导刊》2007,(4):66-67
4月2~3日,浙江省召开全省动物疫病监测、疫情统计分析工作会议,各市畜牧兽医局(站)和20个省级疫情测报县(市、区)分管疫情管理、监测工作的负责人及技术骨干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6年动物疫情测报工作,并对2007年动物疫病监测、网络报告和实施牲畜标识溯源工作做了进一步部署。  相似文献   

17.
疫情动态     
《中国动物保健》2014,(10):91-91
爱沙尼亚出现首例非洲猪瘟病例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爱沙尼亚报告出现第一例非洲猪瘟(ASF)。9月8日,已确认一头野猪因此死亡。该患病野猪是在距离拉脱维亚边境约6公里的地方被发现的。6月26日拉脱维亚确认爆发非洲猪瘟,两头野猪因此死亡。位于西班牙的欧盟参考实验室已确认爱沙尼亚的死亡野猪体内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的控制措施,包括控制野生动物宿主、动物筛查和疫情分区。目前还没有对受影响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2002年5月国际动物疫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02年5月通报的国际动物疫情。该月份通报的疫情有:韩国、赞比亚、斯威士兰,博茨瓦纳的口蹄疫,法国,洛斯文尼亚,韩国、德国、保加利亚的古典猪瘟、澳大利亚的新城疫,中国香港,智利的禽流感,比利时的痒病,挪威的蜂螨病,新西兰的支原体感染,波兰,日本的牛海绵状脑病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10月全球通报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主要是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等。印尼疫情形势严峻,人感染禽流感及死亡病例继续增加;埃及又发现家禽和人禽流感病例;美国再次检测到野鸭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1印尼人禽流感病例继续增加,疫情仍未得到控制9月22日印尼确认在东爪哇省死亡的11岁男孩感染了H5N1病毒;9月24日一名9岁男孩确认死于禽流感;9月27日万隆市一名20岁男子感染了禽流感,并于28日死亡;9月29日一名21岁女孩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10月11日万隆地区的1名67岁妇女禽流感病毒检测呈阳性,正在医院接受治疗;10月14日晚一名11岁男童感…  相似文献   

20.
<正>口蹄疫又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引起的偶蹄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FMDV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有O、A、C、Asia1和SAT1、SAT2、SAT3等7个血清型,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口蹄疫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洲,尤是是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一带长期疫情严重,流行毒株复杂,这给我国该病的防控构成很大压力。近年来,口蹄疫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