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在淡水中培育大麻哈幼鱼生长和形态测定发现:大麻哈幼鱼在2.5%日投喂量时特定生长率较高;大麻哈幼鱼体重与体长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其关系式为W=0.661 L2.1635;随着大麻哈幼鱼的生长,其肥满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全长/体长、体长/头长、背吻距/背尾距的比值较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眼径和头长/眼间距的比值变化小,背吻距/背尾距的比值接近1,而大麻哈鱼生殖群体的比值在1.13~1.31之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闽-粤东族大黄鱼象山港养殖群数量与质量性状,结果认为:象山港养殖大黄鱼第Ⅱ背鳍软鳍条数,鳃耙数可数性状比自然大黄鱼在数目上减少,性状指标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长/体高等5项可量性状在均值上减少,而体长/头长,头长/吻长两项可量性状指标在均值上呈上升趋势,象山港养殖大黄鱼的脂肪含量远比自然产大黄鱼高(6.4倍),而鱼体中的各氨基酸含量及总量前者比后者低。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体重最优回归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罗非鱼的体重与身体维数之间的关系.分别测罗非鱼体长(x1),体高(x2),头长(x3),吻长(x4),眼径(x5),眼间距(x6),尾柄长(x7),尾柄高(x8),背鳍基长(x9)及体重(Y),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体重与体长、体高、眼间距存在明显线性关系.用逐步法建立罗非鱼重最优线性回归方程:Y=一885.561 32.926x1 42.110x2 53.410x6.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口裂、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12个可量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而圆,向后逐渐细尖,尾柄细长,背部较暗,呈深蓝色,腹部银白色,体表具有浅银灰色间隔的纵向条纹,并有明亮的光泽,尾鳍末端呈黄褐色;体长、体高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79)、决定系数最高(0.229),体长、体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对体重产生影响,而尾柄高主要通过体高、体长对体重起间接作用;以体重为因变量(y),体高(x1)、体长(x2)、尾柄高(x3)为自变量,得到估算体重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30.482 x1+18.328 x2+ 199.490 x3-500.78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著大于野生群体(P0.01),野生群体躯干长(TL)/体长(BL)比值大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著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龄组成复杂,有0~2个年轮;养殖群体耳石轮纹较稀疏,明暗带间隔均匀,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较透明,观察到有1个年轮。这些差异间接反映了两个群体在生活环境条件、食物饵料供给方面的差异,可作为大黄鱼群体鉴定与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10月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点篮子鱼183尾,体质量14.8~199.4g,体长8.0~18.7cm,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全长、体长、体宽、体高、眼径、吻长、眼后头长、头长、头高、尾柄高、尾柄长等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点篮子鱼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为0.3962~0.9702,其中,与体质量关联度最高的前3个形态性状为体长、全长和体高,关联度分别为0.9702、0.9693、0.9668,其余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高>体宽>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高>眼后头长>头长>眼径。综上,宜将体长、全长和体高选为间接选育点篮子鱼体质量的形态指标,本研究将为点篮子鱼群体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形态性状与体重和出肉率的相关关系,便于通过形态性状分析筛选高体重和高出肉率的大口黑鲈群体,本研究选择国内广泛养殖或选育的4个大口黑鲈品种(美国原种、优鲈1号、优鲈3号、台湾群体)为实验对象,测定了体重(Y)、出肉率(YF)、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厚(X4)、头长(X5)、眼间距(X6)、眼径(X7)、吻长(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使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体重和出肉率的主要形态性状,并构建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对4个大口黑鲈群体体重影响最大的性状均为全长(X1)或体高(X3),而对4个大口黑鲈群体出肉率影响最大的性状分别为尾柄高(X10)、尾柄长(X9)、体长/尾柄长(X2/X9)、体重(Y)。美国原种形态性状与体重(Y)、出肉率(YF)的回归方程为:Y=–622.778+21.21X1+45.305X3+16.633X8+17.431X10,YF=12.394+3.683X10+24.152X1/X2;优鲈1号形态性状与体重...  相似文献   

8.
亚洲龙鱼形态结构及幼鱼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洲龙鱼(金龙鱼)形态结构和幼鱼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金龙鱼身体侧扁并延长,具腹棱,吻尖,口斜上位,颐须一对,体被大型圆鳞,鳞式23~2533;背鳍18~19,腹鳍1+4,臀鳍25~26,胸鳍1+6,尾鳍15;舌端宽圆,游离,内具软骨,鳃弓5个,鳃耙数15~17;胃大壁厚,呈U形盘曲,幽门盲囊2个;肝脏左叶大于右叶,鳔1个,长度几与腹腔相当,性腺一个,成熟雌鱼大约有30~60粒成熟卵,卵径可达12~15mm;(2)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金龙鱼体长(L)与体重(W)呈幂函数关系:W=0.0235L2.8763(R2=0.9867),说明其体长生长与体重生长略有差异,为异速生长类型;(3)金龙鱼幼鱼5月龄前体长增长较慢,之后快速生长,体长(AL)和月龄(m)呈线性相关,关系式为AL=-0.0077m3+0.1615m2+1.3633m+6.6883(R2=0.9987);幼鱼体重增长较快,体重(W)生长与月龄(m)的关系为W=-0.1336m3+5.5545m2-6.915m+9.9116(R2=0.9972);日增重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波动,12月龄时最大3.06g/d;(4)金龙鱼幼鱼期的肥满度随月龄不...  相似文献   

9.
陈成进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3):24-25,29
本文对宁德市人工养殖大黄鱼的主要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测定的440尾养殖大黄鱼的体长范围为40.2mm~309.6mm,体重范围为0.95g~555.9g。以Keys氏公式W=aLb,拟合养殖630d大黄鱼的体长L(mm)与体重W(g)的关系式为:W=0.0151L3.06(6R2=0.9992),其中b≈3,显示此阶段的人工养殖大黄鱼生长均匀,为等速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从20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测量了900尾哲罗鲑(Hucho taimen)幼鱼(1+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叉长、体高、体宽、头长、头高、头宽、眼径、眼间距和吻长等11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分析,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了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11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R0.05),去除体长、叉长及头长这三个与全长共线性的性状后,进行通径分析,发现眼径和吻长对体重的作用不显著,在剩下的6个性状中,全长对体重的决定作用最大,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体重,其直接作用系数为O.5549,且大于其它5个性状的直接作用之和。这6个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系数为0.9643,表明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体重为依变量,全长、体高、体宽、头高、头宽、眼间距为自变量的通径方程:log(体重)=-3.9130+1.7039log(全长)+0.2626log(体高)+0.2740log(体宽)+0.1765log(头高)+0.3460log(头宽)+0.262410g(眼间距)。以上通径方程为哲罗鲑亲本的选择和表型性状的理想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鲤生长性状的上位性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荷包红鲤(C.carpiovar.wuyuanensis)和瓯江彩鲤(C.carpiovar.color)的双列杂交子二代F2的体质量和10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的上位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体高外,其余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其中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长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达显著水平(P<0.05);这10项性状的上位性方差占总遗传变异量的百分率为:体质量11.4%、全长22.6%、体长14.0%、体宽8.3%,头长24.2%、吻长17.5%、眼径12.9%、眼间距23.1%、尾柄长5.4%和尾柄高20.1%;通过3种红鲤亲本的遗传育种效应预测发现,瓯江彩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增加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而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降低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上位性遗传效应在鱼类数量性状的遗传育种中具有较重要作用。[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73-578]  相似文献   

12.
养殖大黄鱼和天然大黄鱼的理化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理化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养殖大黄鱼的肉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以及水分、脂肪等指标的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法,并对大黄鱼的肥满度进行分析。养殖大黄鱼体长和体质量的自然对数值成正比;无论是养殖还是天然大黄鱼,其肌肉中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成反比;肥满度的大小与脂肪含量成正比,但两者的变化范围以及变化速率都不尽相同。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主要差别在于其脂肪的变化,养殖大黄鱼的肉质改善重点在控制其脂肪含量上。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4月龄马口鱼的14个形态性状(全长X1、体长X2、叉长X3、体高X4、体宽X5、头长X6、头宽X7、头高X8、吻长X9、眼后头长X10、眼径X11、眼间距X12、尾柄长X13、尾柄高X14)和体质量(Y)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  相似文献   

14.
鲂属鱼类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鲂属鱼类种内及种间形态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广东鲂(M.hoffmanni)、鲂(M.skolkovii)和团头鲂(M.amblycephala)共382尾样本的23个可数性状和24个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4种鲂的可数性状(尾部脊椎数),可量比例性状(口宽/头长、眼径/头长、腹鳍棘长/头长、肠长/体长、尾柄高/体长、第一鳔室长/体长、第二鳔室长/第一鳔室长、尾柄长/尾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作为4种鲂的判别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可数性状(可量比例性状)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28%(26.01%)、19.92%(12.05%)和8.04%(10.18%),累计贡献率54.24%(48.24%)。主成分散点图显示,4种鲂聚为4簇,广东鲂、团头鲂区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测量了900尾哲罗鲑(Hucho taimen)幼鱼(1+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叉长、体高、体宽、头长、头高、头宽、眼径、眼间距和吻长等11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分析,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了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淡水鲨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龄淡水鲨鱼(Pangasias sutchi Fowler)30尾,测量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头长、头高、头宽、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12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经相关分析,淡水鲨鱼各形态性状(除吻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经通径分析,保留了全长、头宽、体宽和尾柄高4个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变量,所得相关指数为:R2=0.939;(3)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458.204+0.997X1+6.610X8+2.506X4+2.825X11,式中X1、X8、X4、X11分别为全长(mm)、头宽(mm)、体宽(mm)和尾柄高(mm),为淡水鲨鱼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长和死亡参数变化的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依据2010—2011年福建官井洋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2 098尾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性腺进行测定。据此,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分析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并讨论了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官井洋大黄鱼平均体长132.6 mm,优势体长组为110~150 mm,占55.96%;平均体质量45.1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50 g,占61.77%,大黄鱼幼鱼和补充群体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大黄鱼体长—体质量间的关系式为W=2.001×10-5L3.006。用ELEFAN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385.4 mm、k=0.43及t0=-0.32a,拐点年龄为2.2龄。对照20世纪80年代福建近海海域大黄鱼群体L∞值从555.4 mm下降到现在的385.4 mm,拐点年龄由2.97下降到2.2,均表明当今大黄鱼群体小型化且低龄化严重。生长系数k由0.36增长到0.43表明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加快。总死亡系数(Z)为3.12,自然死亡系数(M)为0.45,捕捞死亡系数(F)为2.67,资源开发率(E)为0.856。大黄鱼M值出现上升,可能与福建近海环境质量下降有关,而高强度的捕捞促使大黄鱼捕捞死亡系数由0.84上升到2.67,说明大黄鱼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在官井洋大黄鱼现行资源状态下,应努力降低捕捞死亡水平,保护大黄鱼生存环境,而对目前以小型化和低龄化为主的大黄鱼群体,建议以控制大黄鱼的开捕年龄(t0)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