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鱼类的生殖和苗种繁育是鱼类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技术基础之一,是海洋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鱼类繁殖生理主要围绕鲆鲽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组织结构特征、性腺发育规律、性类固醇激素、生殖相关功能基因内分泌调控机制等方面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主要养殖鲆鲽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表达的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鲆鲽类生殖相关组织的结构及其内分泌系统特征、性腺发育的生理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激素诱导的关系、性类固醇激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水温及光周期调控关系等.旨在为鲆鲽类生殖活动的精准调控和建立苗种繁育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4(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14,17β-HSD14)在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魁蚶转录组中筛选并验证了17β-HSD14基因序列,通过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该基因在魁蚶中的组织定位及性腺发育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7β-HSD1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长度为822 bp,编码273个氨基酸;原位杂交实验在魁蚶卵巢的成熟卵细胞、滤泡壁和精巢中的精原细胞、精子以及其他组织的细胞中都检测到了17β-HSD14基因的阳性杂交信号;qRT-PCR结果表明,17β-HSD14基因的表达随其性腺发育而产生变化,在形成期(Ⅰ期)到增殖期(Ⅱ期)的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成熟期(Ⅲ期)至耗尽期(Ⅴ期)呈下降趋势,且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组织。综上,17β-HSD14基因与魁蚶的性腺发育密切相关,可能对其性腺发育、功能维持和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17β-hsd4基因在无脊椎动物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从栉孔扇贝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一个表达序列标签,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得到1条全长为2 417 bp的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2 223 bp,编码740个氨基酸,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7β-HSDs特有的4个保守区和17β3-HSD4的3个酶结构域,且与人等脊椎动物的序列相似性均在58%以上.半定量RT-PCR显示,该基因在栉孔扇贝精巢、卵巢、肌肉、外套膜、鳃、肝胰腺和肾脏等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和肾脏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对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该基因表达的qRT-PCR检测发现,其在精卵巢发育周期的表达模式不同,且在生长期和成熟期的精巢中表达量显著性高于同时期的卵巢.由此推测,栉孔扇贝多种组织中均可以合成17β-HSD4,在精巢的发育和成熟的作用明显高于卵巢.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近10余年来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生殖调控机理研究的现状:生殖内分泌器官的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外源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血液中主要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其与生殖的关系,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研究,部分激素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目前我国海水鱼类内分泌机理的系统研究主要以石斑鱼为主,今后研究的重点:在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齐头并进,深入阐述生殖内分泌调控机理;在石斑鱼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比目鱼内分泌调控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鱼类的繁殖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性腺基本结构是相似的。性腺的机能也与高等脊椎动物相似,除产生生殖配子(精和卵)外,另一个补充性的机能是在垂体激素的作用下,合成和分泌各种类固醇激素,以调节生殖细胞的发育。近十余年来,由于组织化学技术,电镜技术,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免疫化学,离体研究和类固醇激素测定技术的应用,使鱼类性腺内分泌研究得以迅速、广泛、深入地进展。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十肽激素,其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已成为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调节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信号分子,对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GnRH的来源与分布、分子结构、类型、信号传导、生理功能、表达特性及多态性,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GnRH及其类似物在动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应用这一激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红  郭浪  李琪 《水产学报》2023,47(3):039102-039102
性别决定与分化是生命发育的基本事件,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贝类具有雌雄同体、雌雄异体、雄性先熟和性转换等复杂的性别类型,是研究无脊椎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及其演化进程的理想动物类群。挖掘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调控基因,阐明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对于揭示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贝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以期为贝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生殖操作和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所有鲟形目鱼类均处于不同程度濒危状态,物种保育形势非常紧迫。鲟鱼生殖内分泌生理学研究是研究鲟鱼类生殖特性和人工繁殖的理论基础,对于物种保护和水产养殖均具有重要价值。与硬骨鱼类比较,目前人们对鲟鱼生殖内分泌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集中在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轴所调控的生殖生理特性,已经对生殖轴上关键内分泌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类和性类固醇激素等)和环境因素对鲟鱼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开展初步研究,生殖内分泌学研究手段已经成为评估野生和养殖鲟鱼类的生殖发育状况的重要工具。对鲟鱼生殖内分泌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鲟鱼的生殖特性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鲤鱼血清中促性腺激素、17β雌二醇含量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雌、雄鲤血清中促性腺激素(GTH)和17β-雌二醇(17β-E_2)的含量进行周年测定。GTH的常年分泌量,雌鲤平均为8.94±5.94ng/ml(12月份含量最低,峰值在1月份);雄鲤常年平均为8.72±5.20ng/ml(10月份含量最低,峰值在11月份)。17β-E_2的含量,雌鲤1-4月份较高,平均为2019.48±754.49pg/ml(全年峰值在2月份)。产卵季节后,卵巢开始退化,17β-E_2含量下降。5—8月平均为454.58pg/ml,产卵前后差异性显著。这表明性腺的发育和成熟与血清中17β-E_2含量变化的密切相关性以及雌二醇对GTH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概述了主要经济双壳贝类性别分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介绍国内外研究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的代表性双壳贝类物种及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牡蛎科(Ostreidae)、扇贝科(Pectinidae)、珍珠贝科(Pteriidae)等常见的经济物种,分子层面涵盖了核酸、蛋白质和激素等,通过综述这些物种相关研究的现状,展望双壳贝类性别分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加深对双壳贝类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的认识,为解析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他双壳贝类性别分化分子机制研究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雌性生殖相关基因在产卵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及其参与产卵活动的调控机制,对紫贻贝产卵前后的性腺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紫贻贝产卵前后存在的差异表达基因为4060个,其中上调的基因数目为1488个,下调的基因数目为2572个。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生长、发育过程、生殖、生殖过程等生殖相关的生物学途径。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产卵、生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TCA循环、GnRH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雌激素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等能够被显著富集。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促黄体生成激素β (LH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细胞色素P4503A酶(CYP3A)、细胞色素P45017A酶(CYP17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学分析了紫贻贝在产卵前后性腺组织转录水平的差异,揭示了紫贻贝性腺组织中参与调节产卵过程的主要途径和候选基因,为进一步阐明紫贻贝产卵活动的内在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支撑,也为紫贻贝苗种繁育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克隆了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wnt4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为149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1074 bp,编码由35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栉江珧wnt4基因具有wnt家族保守结构域,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海胆(Paracentrotus lividus)等物种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wnt4基因表达具有广泛性和组织差异性,且与性别和性腺繁殖周期相关。wnt4基因表达量与性腺成熟度相关,并且整个繁殖周期卵巢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精巢,说明wnt4基因参与了栉江珧两性性腺的发育,并在卵巢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同发育阶段胚胎荧光定量分析表明,wnt4基因主要参与了栉江珧的早期胚胎发育。在胚胎发育早期(囊胚期和原肠期)wnt4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是成体表达量的500倍;在担轮幼虫和D形幼虫期迅速下降,暗示wnt4基因可能在栉江珧早期发育阶段参与了某些器官的形成。17β-雌二醇诱导实验显示,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卵巢wnt4基因表达(P0.05);短时间处理,17β-雌二醇能诱导精巢wnt4基因显著表达(P0.05)。  相似文献   

13.
尽管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能够影响鱼类生殖功能以及性腺的发育,但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由于鱼脑在生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海洋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TPT对脑中芳香化酶(Cyp19b)、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视黄酸X受体α(RX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暴露48 d后,TPT对雌性和雄性褐菖鲉脑中Cyp19b和PPARγ的表达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TPT诱导了雄性褐菖鲉脑中ERα的表达并抑制了ERβ的表达;尽管TPT也抑制雌性褐菖鲉脑中ERβ的表达,但对ERα的表达却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另外,TPT诱导了雄性褐菖鲉脑中RXRα的表达,而在雌鱼脑中却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抑制了RXRα的表达。因此,TPT对褐菖鲉脑中ER和RXR表达的影响可能具有性别差异性,表明TPT具有复杂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另外,结果表明,TPT可能通过干扰鱼脑ER和RXR产生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4.
甲壳动物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柄X器官-窦腺复合体(XO-SG)被称为甲壳动物的内分泌调控中心,如同开关一样控制着虾蟹等甲壳动物的生长代谢和生殖发育等重要的生理活动。文中综述了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肽类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重点阐述了甲壳动物眼柄神经肽类激素分泌和调控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和实现在生产上控制虾蟹的繁殖和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鱼类芳香化酶活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洪万树 《水产学报》2000,24(3):285-288
鱼类的生殖活动受外部环境因素和神经内分泌的双重调节。下丘脑、脑垂体和性腺通过相互调节 ,促进和制约着鱼类生殖细胞的发生、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成熟及其繁殖活动。如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可刺激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GtH)作用于性腺 ,促使性腺组织产生类固醇激素直接作用于生殖细胞 ,引起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和排卵。同时 ,类固醇激素也会反馈抑制GnRH和GtH的分泌。在类固醇激素的代谢过程中 ,需要多种酶参与催化 ,其中一种酶称为芳香化酶 (aromatase) ,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 ,芳香…  相似文献   

16.
全雌鲻鱼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永强 《水产学报》2001,25(2):131-135,T001
研究了性腺未分化年幼鲻鱼,通过口服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控制其雌性化。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组被诱导为全雌鲻鱼,低剂量组雌性率达90%,而对照组则为雄鱼。雄性性分化早于雌性。17β-雌二醇在肌肉和胃肠道残留量低,残留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雄鱼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已达性成熟年龄的雄鱼,借助于对精巢中生殖上皮的动态变化的研究,可更准确地评估精巢发育的周年性改变程度,更好地理解精巢内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作用互为主次,互相转变的过程。使用"生殖上皮"这一概念,一定程度上将鱼纲和鸟纲,哺乳纲的性腺发育统一起来,便于比较它们的异同。总的来说,生殖上皮在鱼类性腺发育中的作用,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性类固醇激素对性腺发育期间的鱼类促性腺激素(GTH)分泌有负反馈作用,而对性未成熟的鱼类GTH分泌有正反馈作用。本实验选取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进行研究,将实验用鱼分成4组(实验重复3次,每组共用6尾鱼,):①持续性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②E2在注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nalogue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③持续性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处理;④MT在注入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采用离体灌流孵育和GTH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研究E2和MT对长臀鮠脑垂体GTH分泌的影响。持续性的E2(1μmol/L)处理能显著性地抑制长臀鮠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而持续性的MT(1μmmol/L)处理能抑制长臀鮠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同时E2和MT处理能抑制GnRH-A刺激的GTH分泌,而高浓度的E2和MT处理(10μmol/L)要比低浓度的E2和MT处理(0.1μmol/L)对长臀鮠脑垂体碎片基础GTH释放抑制能力强。这些结果表明,在离体实验中,E2和MT对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鮠脑垂体的GT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的作用,并且可能直接参与了长臀鮠脑垂体的GTH调节。  相似文献   

19.
孙东方  于红  李琪 《水产学报》2023,47(1):019614-019614
为探究DNA甲基化在长牡蛎性腺发育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长牡蛎Htatip2的同源性、系统进化、组织表达以及三倍体性腺可育型和不育型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长牡蛎Htatip2的保守结构域与美洲牡蛎的Htatip2-like的保守结构域同源性最高。qPCR分析显示, Htatip2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雌性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此外,该基因的表达量在可育型三倍体牡蛎性腺中随着性腺发育成熟而升高,在不育型三倍体牡蛎性腺中表达量变化不显著。BS-PCR分析显示,该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随着性腺发育成熟而降低,与基因表达水平成负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甲基化的Htatip2启动子片段与未甲基化的片段相比,显著抑制了荧光素酶的活性。研究表明,长牡蛎Htatip2的DNA甲基化可能通过抑制基因表达参与了性腺成熟调控。本研究为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参与牡蛎性腺发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盐度是影响海洋贝类生长存活、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关键因素,其生命活动时刻受到局部海洋环境中盐度变化的影响。对海洋贝类适应盐度胁迫机制的研究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盐度胁迫会对海洋贝类的生长存活、渗透调节、能量代谢、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基因组、转录组等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渐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海洋贝类适应盐度胁迫的机制。本文综述了海洋贝类在适应盐度胁迫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包括渗透调节、能量代谢、免疫反应以及转录组和基因组在海洋贝类适应盐度胁迫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广盐性海洋贝类在盐碱水领域中的开发潜力,为海洋贝类抗逆品种选育以及绿色养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