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D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致病机理简要表述为:MD病毒在侵入易感鸡群经过最初复制,即可建立长期的潜伏感染,病毒的复制导致机体内大多数B和T淋巴细胞死亡,从而导致免疫抑制。主要发生在T淋巴细胞中的潜伏感染以缺乏病毒复制为特征。由于MDV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易感鸡只无一例外地会受到它的侵袭,产生免疫抑制,失去自身对该病的抵抗能力,未免疫的鸡群发病率可达90%以上,致死率可高达100%。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山西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将近5年来采集自山西不同地区发病鸡群的法氏囊组织病料,通过接种易感雏鸡分离出15株IBDV。用绒毛尿囊膜接种法测定鸡胚半数致死量,其ELD50在10~(-2.18)~10~(-2.91);测定所有分离株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结果为63.3%~86.7%,属于超强毒株;利用RT-PCR扩增病毒VP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15株病毒均具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的主要分子特征,即222A(WS2为S)、249Q、254G、256I、279D、284A、294I、299S及七肽区SWSASGS,综合其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确认所有分离毒株属于超强毒病毒株。说明在山西省境内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不但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且使鸡丧失体液免疫 B 细胞的分化成熟和释放功能,导致对多种疫病的免疫抑制,是近年来严重威胁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据本县1992年7月—9月份,26个发病鸡群的调查,主要侵害140日龄以下的鸡群,尤其是8周龄以下的中幼雏最易感。发病率达70%—100%,死亡率和致死率与饲管条件、免疫状态、治疗和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平均死亡率30%左右,最高达90%以上,致死率35%,最高达100%。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又称鸡瘟或亚洲鸡瘟,病原是新城疫病毒,能引起鸡群突然发病以及死亡,本病以春秋两季发病率居多.现国内鸡场均已定期进行疫苗免疫,但仍有免疫失败致鸡群零星发病,死亡率和病死率受病毒毒力影响,差别很大.疫苗免疫虽然能控制鸡群发生大流行,但不能完全根除病毒,所以本病在大部分鸡场中长期存在 [1].  相似文献   

5.
您的鸡群是否得到保护这是家禽业主在讨论不同的家禽防疫程序(尤其是免疫程序)时常问的一个问题。肉鸡对疾病的抵抗力取决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些因素包括:遗传性能、饲养管理、现场病毒的感染力及所用的免疫程序等等。因此,对某一个鸡群来说,单凭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不发病;同样的道理,一个鸡群没有发病并不能肯定地表示这些鸡群受到了保护。疫苗接种是帮助抵抗疾病的,然而有许多现场病毒能引起亚临诊感染的不良后果,如产生免疫抑制,这种免疫抑制将直接干扰鸡群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所以免疫程序是否成功取决于对两个方面的完…  相似文献   

6.
司振书 《猪业科学》2004,21(6):50-51
病毒感染可直接或间接损害免疫系统的细胞,从而引起鸡群免疫应答功能不全,产生免疫抑制,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以及继发感染发病率增加。主要介绍了MDV、REV、ALV、IBDV和CIAV等病毒引起鸡群免疫抑制的机理以及免疫抑制性病毒二重或多重感染对鸡群的危害,对如何防止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有调查表明,我国商品鸡群中普遍存在新城疫(ND)强病毒。新城疫病毒污染鸡场后,在病鸡体内大量复制、循环,使毒力增强,并长期维持下去,一旦遇到免疫水平低的鸡群或免疫力不足的鸡,极易发生非典型ND。  相似文献   

8.
病毒感染引发的鸡群免疫抑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感染可直接或间接损害免疫系统的细胞,从而引起鸡群免疫应答功能不全,产生免疫抑制,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以及继发感染发病率增加。主要介绍了HDV、REV、ALV、IBDV和CIAV等病毒引起鸡群免疫抑制的机理以及免疫抑制性病毒二重或多重感染对鸡群的危害,对如何防止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免疫失败是指免疫的鸡群在免疫期内出现发病的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免疫失败现象极为普遍,现就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管理方面的因素1.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养鸡数量的增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养殖场内污染有大量病毒和细菌,鸡群不断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扰,加快了鸡群抗体的衰减速度,缩短了免疫期。另外,群体存在个体差异,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鸡场,免疫应答差的个体,首先感染发病,在鸡群中就会出现疾病的散发性流行。1.2营养不良免疫产生的抗体和细胞因子都是蛋白质。鸡群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营养消耗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94年我国大陆首次从鸡体内分离出H9亚型禽流感病毒以来,该亚型病毒开始在我国鸡群内蔓延。由于H9亚型禽流感感染后引起鸡的免疫应答水平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常并发或继发细菌、病毒混合感染,临床多见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导致发病率与致死率升高。2014年12月24日,华北检测中心接到河北省涿州市一例产蛋鸡发病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一起禽流感H9继发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鸡等多种禽类的高度传染性急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病鸡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下痢和神经紊乱,主要病变是全身浆、黏膜出血,消化道黏膜出血并坏死,本病在易感鸡群中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12.
中卫市城区是宁夏养鸡业重点地区。2006年,在免疫鸡群中自然感染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疫情发生后观察了疫区发病鸡群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发病鸡群进行了免疫抗体水平监测,采集发病鸡群组织病料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以比较病毒分离结果和免疫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免疫鸡群自然感染HPAI后体内携带病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免疫保护应用中和试验鉴定了1987和1988年从蛋鸡群和肉鸡群分离的20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现场病毒的血清型,并将之作为攻击病毒用于疫苗保护试验中。从产蛋鸡分离的7株病毒全部是从未见过的新变异血清型。分离出这些病毒的鸡群曾用过活的或灭活的马萨诸塞  相似文献   

14.
鸡新城疫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较高,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有效预防.当鸡群群体免疫水平低下时,该病易与其它病原同时感染健康鸡群,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病死率增加.本文对一例蛋鸡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鸡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1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和免疫情况的相关性监测来自118个鸡群的鸡只,82群进行了免疫接种,没有分离到禽流感病毒(AIV),而36个未免疫的鸡群中有4群分离出病毒。监测来自81个鸭群的鸭只,其中22群进行了免疫接种,未分离  相似文献   

16.
免疫蛋鸡携带新城疫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对江苏省某地区 2 2个免疫鸡场进行了新城疫病毒抗体随机抽样监测 ;并从所抽样的鸡只中无菌采集气管及泄殖腔棉拭子样品 ,接种非免疫鸡胚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 ,在不同新城疫病毒抗体水平的鸡群 ,均可分离到新城疫病毒 ;这提示了新城疫病毒抗体水平只能用于衡量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 ,而不能作为评价鸡群是否带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病学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中  赵继勋 《兽医导刊》2009,(4):19-20,28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CIAV感染鸡群可引起机体免疫机能障碍,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发生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引起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根据佛山市高明区不同场的鸡群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l株)后抗体水平的总体监测分析。结杲显示,高明区大部分时间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呈现较高的一致性,说明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l株)可为鸡群提供免疫保护,其中种鸡场、供港场点的鸡群免疫效果较公司+农户、散养户的鸡群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新城疫病毒分离株APMV1/chicken/China/JL-11/02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在吉林省分离到的一株新城疫病毒APMV1/chicken/china/JL-11/02(基因Ⅶ型)蚀斑纯化后,与我国标准毒株F48E9分别接种42日龄无抗体SPF雏鸡和已获得LaSota疫苗、Clone30疫苗(基因Ⅱ型)抗体的高免雏鸡(抗体效价为1:64~1:128)。结果表明无抗体雏鸡感染JL—11和F48E9后,144h内全部死亡,病死鸡的大部分组织中都检测到病毒;但JL—11与F48E9对高免抗体鸡致死效果不同,JL—11的致死率为28.5%,F48E9的致死率为7.14%。由此可见,生产中常用的ND疫苗并不能完全保护目前流行株的攻击,这可能是养禽生产中高免抗体鸡群发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建议应在传统疫苗免疫的基础上进行新型流行株灭活苗的加强免疫,以提高免疫效果,降低N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张国中  赵继勋 《动物保健》2009,(4):19-20,28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CIAV感染鸡群可引起机体免疫机能障碍,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发生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引起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