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寄生虫病教研室在我国首次从小鼠粪便中分离出鼠大型隐孢子虫卵囊。卵囊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9~13 m × 6~9 m(测量100个卵囊)。在相差镜下隐约可见4个裸露的子孢子,偶尔在个别卵囊中发现一个人的残体。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部分地区山羊隐孢子虫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息烽、修文、龙里、罗甸采集羔羊粪样222份,进行隐孢子虫病感染调查,每份粪样涂片分别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沙黄一美蓝染色法镜检卵囊,结果阳性124份,阴性98份,感染率为55.86%.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检测OPG为1.542×105个,在光镜下测量卵囊的大小为3.333μm×3.666μm~6.666μm×6.9993μm,平均4.3175μm×4.7528μm,根据染色形态、大小等特征,初步诊断为小隐孢子虫(C.Panvum).  相似文献   

3.
海晏某牧场牦牛感染隐孢子虫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0年10月,我们对海晏某牧场的24头4—5月龄牦牛,用粪便检查法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该地牦牛的感染率为37.5%,其中4月龄的感染率为25%,5月龄的为40%。查到的隐孢子虫卵囊大小为6.02×4.77μm,囊壁光滑无色,无微孔和极粒,在卵囊的一侧可见香蕉状的子孢子,另一侧有一大的球状残体。我们查出的感染率比蒋锡仕等(1990)报道的(48.9%)要低,这可能与调查季节有关。另外,我们发现,患腹泻牦牛粪便隐孢子虫的检出率并非100%,且大多为球虫感染。同时还发现,当隐孢子虫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发现牛寄生小隐孢子虫和鼠隐孢子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我们在检查上海某奶牛场牛犊粪便中发现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检查及抗酸染色后确定。卵囊有大小二类,测量大卵囊30个,其长×宽为5.98~8.01μm×5.12~5.74μm,平均6.83μm×5.56μm,卵囊指数平均为1.24。测量小卵囊50个,其长×宽为3.55~4.75μm×3.27~4.63μm,平均为4.15μmX4.05μm,卵囊指数平均为1.02。和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照,大的为鼠隐孢子虫,小的为小隐孢子虫。国内外均已报道小隐孢子虫寄生于人,湖南、北京、河南等省报道该省牛体内分别有这2种隐孢子虫,但上海地区尚未见报道。上海市发现牛寄生小…  相似文献   

5.
贝氏隐孢子虫内生发育虫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贝氏隐孢子虫内生发育各阶段虫体寄生于气管和法氏囊的微绒毛丛中 ,鸭对贝氏隐孢子虫的易感性低于鸡和丝毛乌骨鸡。滋养体呈球形 ,平均直径 1 3μm ;typeⅠ裂殖体 ,平均直径 2 4μm~ 3 0 μm ,内含 8个裂殖子 ,呈逆时针旋涡状或呈桔瓣状排列 ;typeⅡ裂殖体内含 4个裂殖子 ,两种类型裂殖体的裂殖子之间填充着颗粒状残体并包围着一个大的球形残体。成熟裂殖子逸出的方式分为 4种类型。裂殖子大小为 3 0× 0 6 μm ,呈香蕉形。大配子体呈球形直径 3 3μm~ 4 2 μm ,小配子体直径为 3μm~ 3 6 μm。小配子呈子弹状 ,大小为 1 2 μm× 0 3μm ,并观察到成熟小配子的释放方式。带虫空泡可分为无球形残体和有球形残体两类 ,根据观察结果推测带虫空泡基部的梳状结构不具备营养器官的功能 ,营养器官应为带虫空泡的底部  相似文献   

6.
毒害艾美球虫纯种分离的初步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从寄生部位分离和单卵囊感染技术,对现场采集的鸡球虫混合种进行单种纯化,获得了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该种卵囊呈卵圆形,经测240个卵囊,平均为19.06±1.54×16.50±1.26 μm,形状指数1.16。测120个孢子囊,平均为11.27±0.70×6.21±0.51μm。无卵囊残体和孢子囊残体,未观察到卵膜孔和极帽。最短孢予化时间为19小时,感染后最早排出时间143小时,最大裂殖体68.75×66.25μm。用此卵囊1万、5万、10万和20万个分别感染10日龄伊莎公鸡,结果感染5~20万个卵囊组的死亡率为41.67~50.00%,感染组的肠道病变记分为1.33、3.42、3.67和3.83,其平均增重与不感染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E.necatrix对鸡致病性很强,在生产上需高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合肥市犬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方法在合肥市随机采集不同年龄、性别与饲养条件的犬粪样69份,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粪样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并根据卵囊大小和形态,进行虫种鉴定。结果犬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8.99%。对68个隐孢子虫卵囊进行观察和测量,椭圆形卵囊大小平均为6.20μm×4.34μm,卵囊形状指数平均为1.44,初步鉴定为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近圆形卵囊,大小平均为4.69μm×4.58μm,卵囊形状指数平均为1.125,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结论犬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存在年龄差异,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犬隐孢子虫感染率高;而隐孢子虫感染率与性别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息锋、修文、龙里、罗甸采集羔羊粪样 2 2 2份 ,进行隐孢子虫病感染调查 ,每份粪样涂片分别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沙黄 -美蓝染色法染色镜检查到卵囊 ,结果阳性 12 4份 ,阴性 98份 ,感染率为 5 5 .86 %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 ,检测每克粪便中含卵囊为 1.5 42× 10 5个 ,在 40× 12 .5倍光镜下测量卵囊的大小值为 (3.333× 3.6 6 6 ) μm~ (6 .6 6 6× 6 .9993) μm ,平均值为 (4 .317× 4.75 2 8) μm ,根据染色形态、大小等特征 ,初步诊断为小隐孢子虫 (C .Panvum)。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325-1329
本研究从河北省奶牛场有腹泻症状2月龄左右的犊牛粪便中分离卵囊,进行病原分离与虫株鉴定。采集腹泻犊牛的新鲜粪便24份,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卵囊,观察卵囊形态、大小。提取卵囊基因组DNA,进行18S rRNA基因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进一步确定分离虫株隐孢子虫的种类/基因型,根据18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虫株亲缘关系。结果显示,5份样品检出隐孢子虫卵囊,感染率为20.83%。形态学观察卵囊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5.0~8.2)μm×(4.2~6.3)μm,平均大小为6.6μm×5.3μm,卵囊指数为1.24,鉴定分离虫株为安氏隐孢子虫。PCR扩增出预期大小为1 188 bp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安氏隐孢子虫AB089285.2株、AB513856.1株、AY954885.1株的同源性为98.7%~98.8%,进一步表明分离的隐孢子虫虫株为安氏隐孢子虫。在种系进化关系上,分离株与安氏隐孢子虫AB513856.1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揭示河北省奶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特征,实施有效防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 CP15 / 60重组质粒 pc DNA3 .1- 15 / 60 DNA疫苗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用重组的 DNA疫苗于 BAL B/ c小鼠后腿胫骨前肌肉注射免疫 ,于 0、3、6周共免疫 3次 ,10 0 μg/次。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指标。并用 1× 10 6 卵囊进行攻虫试验。结果表明 pc DNA 3 .1- 15 / 60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对 C.parvum卵囊攻击具有保护作用。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 CP15 / 60重组质粒 pc DNA3 .1- 15 / 60有可能作为侯选的隐孢子虫 DNA疫苗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属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寄生虫病。动物感染后常见的临床体征为间歇性水泻、脱水、厌食、进行性消瘦和减重。本试验应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法以及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沈阳东陵区3个猪养殖场的53头猪的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结果显示,未经染色隐孢子虫近似圆形,无色,囊壁光滑,卵囊内可见到数量不等的暗色颗粒,卵囊平均大小为4.1μm×3.6μm。经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后的隐孢子虫卵囊呈红色,近似圆形,轮廓清晰,背景为绿色。不同年龄的猪  相似文献   

12.
西宁奶牛场奶牛隐孢子虫病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9年4月,用蔗糖液漂浮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对西宁奶牛场的奶牛隐孢子虫病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两个队中都有隐孢子虫感染(12.7%),其中1—3月龄的犊牛感染率最高(26.3%),4—5月龄的犊牛感染率逐步下降(10.5%);6—7月龄的犊牛则没有发现。经在光镜下观察其卵囊的形态有小球形和卵圆形两种,两种卵囊均为无色.囊壁光滑,无微孔和极粒。孢子化的卵囊内有弯舌状的子孢子。  相似文献   

13.
Э.  ВГ  董金才 《中国畜牧兽医》1989,16(3):44-46
隐孢子虫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原虫病。病原体为孢子虫纲真球孢子虫目隐孢子虫属原虫,可侵袭犊牛、马驹、绵羊羔、山羊羔、幼鹿、猴、禽、兔、猫、鼠、豚鼠、鱼、爬行动物,也可感染人。此病主要症状是下痢,通过饮食和空气传播。美国于1971年首先报道家畜隐孢子虫病,但集中研究始于1980年,主要在欧洲共同体国家。截至目前关于此病的研究尚很不够。病原体隐孢子虫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5μm。在犊牛、马驹、绵羊羔、山羊羔和雏禽(雏鸡、雏火鸡、雏鹅),卵囊只寄生在微绒毛中或大肠、小肠上皮细胞膜内,亦能寄生于禽的气管、泄殖腔、法氏囊粘膜和结  相似文献   

14.
山羊隐孢子虫病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 1日龄羔羊通过口腔接种 1× 1 0 6个卵囊 ,3 d后粪检开始出现卵囊 ,6~ 9d达高峰 ,1 4日龄停止 ,腹泻同卵囊排出呈正相关。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查均说明通过口服接种卵囊成功地建立了反刍兽隐孢子虫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属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寄生虫病。动物感染后常见的临床体征为间歇性水泻、脱水、厌食、进行性消瘦和减重。本试验应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法以及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沈阳东陵区3个猪养殖场的53头猪的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结果显示,未经染色隐孢子虫近似圆形,无色,囊壁光滑,卵囊内可见到数量不等的暗色颗粒,卵囊平均大小为4.1μm×3.6μm。经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后的隐孢子虫卵囊呈红色,近似圆形,轮廓清晰,背景为绿色。不同年龄的猪隐孢子虫感染率不同,年龄越小感染强度越大,育肥猪的感染率为4%,断奶仔猪的感染率为11%。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鸡鸭隐孢子虫病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1994年对上海地区5个鸡场,2个鸭场分别检查粪样700份和450份、隐孢子虫阳性率鸡为27%,鸭为58%,不同日龄和不同季节其感染率存在着明显差异。经观察和测定,隐孢子虫卵囊多呈椭圆形成圆形,囊壁光滑,无微孔和极粒;内有4个月牙形子孢子,呈纵向排列;残体呈圆形且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17.
柔嫩艾美耳球虫YL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1×103个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杨凌株(YL)孢子化卵囊感染7日龄雏鸡,对其潜隐期、最早孢子化时间、卵囊形态及大小、孢子囊大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另外,对9、11及13日龄的鸡分别经口感染1×103个E.tenella YL株孢子化卵囊,对肠道病变记分、平均增重、死亡率、血便排放情况等几项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同一剂量E.tenellaYL株孢子化卵囊对不同日龄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11日龄的鸡感染后相对增重减少17.7%,病变记分平均达3.0分,9日龄组和13日龄组相对增重分别降低12.0%和17.3%,病变记分分别为2.5分和2.6分。同时测得E.tenella YL株的潜隐期为110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7h,卵囊大小为22.3~27.7μm×17.1~23.0μm,孢子囊大小为9.9~13.6μm×6.2~7.4μm。  相似文献   

18.
在对北京动物园从南非引进的大食蚁兽进行检疫时发现粪便中有大量球虫卵囊,经鉴定为艾美耳球虫Eimeriaescomeli(Rastegaieff,1930)Levine and Becker,1933。从大食蚁兽新排出的粪便中收集卵囊并进行分离培养,卵囊经28℃孵化8 d可完全孢子化。卵囊多为椭圆形或亚球形,卵囊壁粗糙,呈棕黄色,无卵膜孔。卵囊的大小为长20.9±2.59μm,宽18.7±2.25μm,形状指数为1.1±0.07。卵囊壁厚度为1.1±0.18μm,分两层,外层厚,棕黄色的卵囊壁有放射状条纹,内层膜较薄,并且松散。卵囊内常有残体。孢子囊呈长卵圆形,轻微不对称,有斯氏体。大小为5.5~10.8μm×3.4~5.6μm,平均8.68μm×4.21μm。子孢子长形,平行排列,头尾相对。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山羊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省4个山羊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山羊粪样1 017份,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共检出隐孢子虫卵囊阳性山羊粪样28份,平均感染率为2.75%;有2个山羊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场感染率为50%;中牟某羊场阳性率最高,达4.95%;在各年龄段中,2~4月龄山羊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达5.43%;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可能与季节有关;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  相似文献   

20.
为寻求治疗鸡隐孢子虫病的有效药物。本试验选取140只1日龄健康无感染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除Ⅰ组外,Ⅱ-Ⅶ组均接种火鸡隐孢子虫卵囊1×106个/只。试验组鸡粪便检查呈阳性后,分别用硝唑尼特、阿奇霉素、巴龙霉素、常山酮和大蒜素等对Ⅲ-Ⅶ组进行治疗试验,以各组雏鸡日采食量、增重量、卵囊排出情况作为疗效指标。结果显示,经大蒜素治疗后的感染鸡,日采食量58.6g、日增重74.9g、每克粪便卵囊排出量减少1 739个,均优于其他药物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大蒜素可以提高病鸡的采食量、机体的免疫力并有效抑制卵囊的排出,可以作为治疗火鸡隐孢子虫病的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