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四大指标之一,包括有机质、全量和有效态的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土壤养分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阳市2005-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采集的耕层土壤样品测定结果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较1982年上升了31%、54%、123%,速效钾含量下降了20%,耕层土壤养分含量虽有上升,但还处于较低水平,必须提高  相似文献   

2.
彰武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测彰武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与1982年第2次土壤普查时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进行对比,针对彰武县近25年来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农田土壤上垠养分状况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008年,察布查尔县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县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分布规律,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与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耕层养分测定结果相比,26年间,土壤有机质减少了0.33%,碱解氮增加了30.41 mg/kg,速效磷增加了10.39 mg/kg,因此提出祭布查尔县农业生产中培肥地力措施应遵循"增施有机肥,增氮、稳磷、富钾"的原则,做到合理施肥、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磷素盈亏及其对土壤磷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2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不同处理土娄土磷素去向和盈亏(平衡)及其对耕层土壤全磷、Olsen P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吸磷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作物对磷的利用有奢侈吸收现象;土壤耕层全磷、Olsen P及其增加量与土壤磷素盈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随肥料施入土壤的磷主要累积在土壤耕层(0~20 cm),施肥过高,特别是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会引起磷向土壤剖面下层淋移,M1NPK、M2NPK、SNPK、NPK和PK处理分别有34.7、33.0、2.2、8.8和6.4%的磷在100 cm土体内去向不明,有可能被淋洗到更深的土体中。长期不平衡或大量施磷,磷累积表观利用率低于15%,而平衡施肥,可以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耕层有机质含量 经1982年土壤普查、1996年土壤复查和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共3次大规模农田土样调查,以及2010年、2011年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土调查结果显示:轮台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7.0~17.1克/千克,土壤有机质下降明显,呈现缺乏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收集黄土高原东部潇河流域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7年不同时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实测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982年至2017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均值由11.06 g·kg-1升高至15.69 g·kg-1,增幅为41.86%;近35年潇河流域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现由中部向四周逐渐升高的趋势。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到2017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从低级向高级逐渐累积的规律。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1和15~20 g·kg-1的土地面积从无增加到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0.74%和43.72%,10~15 g·kg-1土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为29.93%,6~10 g·kg-1土地面积从13.82%减少到1.57%,<6 g·kg-1土地从有到无。成土母质、地形变化、种植结构、施肥是影响土壤有机质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人类对土壤养分干预作用表现出增强的趋势,应注意土壤培肥,实行分区管理,以保证整个农业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6年对永安市14667hm2稻田采集1956个耕层土样,对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较丰富,碱解氮大都属中等水平,但土壤偏酸,速效钾含量普遍偏低。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明显提高,但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平均pH由1982年的5.4下降到5.1;土壤缺钾更趋严重,平均速效钾含量由1982年的90mg/kg下降到73.9mg/kg。由此提出改良土壤酸性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1 衡水市耕层土壤钾素状况 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养分普查时,衡水市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37.5毫克/公斤,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100毫克/公斤的地块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4%,速效钾含量小于100毫克/公斤的土壤仅占6%,速效钾含量比氮磷丰富,从而得出当时衡水市土壤"缺氮少磷富钾"的结论;1990年测定,衡水市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9.3毫克/公斤,速效钾小于100毫克/公斤的土壤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7%;1996年测定,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80.6毫克/公斤,小于100毫克/公斤的土壤占全部耕地面积的87%;2006年测定结果,衡水市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11.0毫克/公斤,小于100毫克/公斤的土壤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5%.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技术研究,综合小麦玉米耕层有机质周年提升技术、周年高效耕作技术、周年高效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后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集成并制定了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层地力周年提升技术规程。通过本技术实施可持续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供肥能力,提高肥料养分利用效率,达到作物高产稳产、土壤养分供需平衡、耕层地力持续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农田养分平衡状况,通过连续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传统施肥模式与优化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优化施肥处理水稻产量较传统施肥处理分别提高7.6%和6.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水稻肥料当季回收率分别提高6.8和8.4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2.9 kg/kg和3.1 kg/kg,偏生产力分别提高5.6 kg/kg和5.4kg/kg,养分收获指数分别提高4.4和4.5个百分点。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可提高水稻氮、磷、钾最大吸收速率,并可提高水稻灌浆期至成熟期养分积累量。与试验起始时相比,传统施肥处理0~90cm土壤无机氮与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优化施肥处理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0~3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试验起始时变化幅度较小。水稻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养分表观平衡估算的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土壤氮、磷素均出现盈余,钾素亏缺。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盈余量分别下降87.6%和93.5%,磷盈余量分别下降87.7%和77.4%,钾亏缺量分别下降23.6%和23.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优化施肥模式在提高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盐丰47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降低耕层土壤的盐碱危害,活化土壤营养成分,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促进水稻返青、分蘖的作用最为明显。在常规施肥(或减量)基础上,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各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9 897.0、9 550.0、9 148.5 kg/hm2,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5.16%、1.48%、-2.79%。因此,增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增加耕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盐丰47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降低耕层土壤的盐碱危害,活化土壤营养成分,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促进水稻返青、分蘖的作用最为明显。在常规施肥(或减量)基础上,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各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9 897.0、9 550.0、9 148.5 kg/hm2,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5.16%、1.48%、-2.79%。因此,增施生物型化肥增效抗盐碱剂可增加耕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对莱西市30个长期定位监测点进行取土化验,并对照1984年土壤养分情况,分析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全市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上呈上升趋势,pH值略有下降。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3g/kg,比1984年上升16.4%;pH平均值为6.37,比1984年下降6.1%;碱解氮平均含量为96.1mg/kg,比1984年上升36.6%;速效磷平均含量为31.4mg/kg,比1984年上升115.4%;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12.1mg/kg,比1984年上升62.5%。同时,对养分变化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增施有机肥、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等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物覆盖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2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盐碱地生物覆盖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有效钾含量明显提高,耕层含盐量下降,有效地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散失,改善了土壤结构,熟化了土壤,培肥了地力,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生物覆盖田比不覆盖田一般增产21%~46%。覆盖方式和覆盖量要因地制宜,并注意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种子包衣,实行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淮安市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淮安市27个土壤肥力监测点历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掌握全市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化。[结果]1982~2008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大幅上升,增加83.2%,平均年递增2.87%;2009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长放缓并趋于平衡,各类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最高点后基本稳定于22.1~23.7g/kg之间。[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肥力评价和耕地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太湖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取的耕层土壤速效钾测试值为基础,探讨了该元素时空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成因,并提出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合理化建议。30多年来,太湖县耕层土壤速效钾测试值总体增加19.98mg/kg,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有效措施主要有提倡秸秆还田、合理推荐施肥用量、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7.
安阳市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分析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安阳市 1 2 8个监测网点进行取土化验 ,并对照 1 995年土壤养分情况 ,分析耕层土壤养分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 ,全市土壤养分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 ,但存在地域差异。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 1 6.3g/kg ,上升 1 2 % ;全氮平均含量为 0 .97g/kg ,上升 1 3% ;速效磷平均含量为2 3.1mg/kg ,上升 1 60 % ;速效钾平均含量为 1 30mg/kg ,与 1 995年基本持平 ;碱解氮平均含量为 83mg/kg ,上升 9%。同时 ,对养分变化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 ,提出了增施有机肥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等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合阳县百良镇水稻为例,测定分析当地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建立水稻目标产量下科学的配方施肥方案提供参考数据。本文根据测土配肥施肥技术规范,采用土壤养分平衡施肥法,测定出项目区土壤耕层的基础养分数据,依照陕西地方标准对项目区土样养分含量进行分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按照水稻目标产量下的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配比与肥料利用率间的相关关系,计算得出水稻目标产量下的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项目区耕层土样养分含量整体偏低,需要根据目标产量控制氮肥、增施磷肥、补施钾肥、适量施用中微量养分元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做到平衡施肥,为当地建立快捷、科学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安县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状况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8年新安县共采集和化验土壤样品6363个,研究了该县土壤耕层养分现状以及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衡水市耕层土壤钾素状况及施钾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定点监测数据分析了衡水市耕层土壤钾素养分变化状况,并进行了小麦、玉米和棉花作物的钾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1982、1990和1996年的3次测定,衡水市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呈逐次全面下降趋势;2006年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则有所回升,但土壤的钾素养分含量已由1982年的"富钾"变为"缺钾"、部分地块严重缺钾状态.小麦、玉米和棉花作物的K2O适宜用量分别为112.5~150.0、112.5~180.0和150.0~22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