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嗜线虫真菌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嗜线虫真菌种类及其捕捉器官和国内外生物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病的研究进展。国内外防治该病主要是用各种驱虫药物定期驱虫,由此造成寄生虫抗药性、动物组织残留药物、环境污染、线虫反复感染等诸多负作用。用线虫天敌嗜线虫真菌生物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病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实验室和野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嗜线虫真菌在通过动物胃肠道时能不被消化,从而保持活性,在粪便中能有效捕食营自由生活阶段的线虫幼虫,使放牧草场中感染性线虫幼虫明显减少,呈现出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文章重点介绍了嗜线虫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对用嗜线虫真菌生物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病的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
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包括食线虫真菌的捕食机制和食线虫真菌防治线虫实践以及今后研究方向。从此文还可以看出,Arthrobotrys oliosopra和Duddingtonia flagrans两株真菌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食线虫真菌,且D.flagrans比A.oligosopra的捕食效果更好,研究者已把D.flagrans厚壁孢子制成片剂和团块,饲喂后,能显著减少羊的寄生性线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3.
节丛孢属食线虫真菌对体外奥斯特线虫幼虫的捕食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几株节丛孢菌食线虫真菌(5株寡节丛孢菌和2株葡萄串状节丛孢菌)在体外对山羊奥斯特线虫第3期幼虫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7株真菌对奥斯特线虫幼虫的捕获率分别在75.0% ̄96.4%之间,具有较高的捕杀线虫能力,食线虫真菌对线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在线虫周围形成菌网。  相似文献   

4.
嗜线虫真菌捕食绵羊粪便中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感染捻转血柔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绵羊粪便培养、分离三期幼虫,加入嗜线虫真菌纯培养物中,72h后84%的幼虫被真菌丝绕和捕获;将该真菌培养物与感染捻转向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的绵羊粪便便混合后共同培养10d,粪便培养物中的三期幼虫减少82%。  相似文献   

5.
2000年新疆畜牧科学院从丹麦皇家农业和兽医大学引进了Duddingtonia flagrans菌株,经过3年多的研究,对该真菌进行了实验室驯化、基础培养、生物学特性和体内外捕杀新疆牛羊胃肠道线虫的效果检测。结果表明该真菌具有与国外研究一致的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嗜线虫真菌D.flagrans经培养后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能通过动物的胃肠道不被消化而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该厚  相似文献   

6.
分剐采集马属动物(马、骡)、反刍动物(牛、羊)的新鲜粪便,进行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调查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家畜粪便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分离到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做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上述家畜新鲜粪便中均分离出捕食线虫性真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但该菌株在不同家畜粪便中的分布情况不同,马属动物粪便的分出率为10.0%(骡粪:13.3%。马粪:6.7%);反刍动物粪便的分出率为26.7%(牛粪:23.3%,羊粪:30.0%);总分出率为18.3%。  相似文献   

7.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菌株进行了临床杀家畜寄生性线虫幼虫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的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经口饲喂动物后,对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杀虫率分别可达96.3%(羊)、96.5%(牛)和97.4%(马)。说明少孢节丛孢菌菌株分生孢子可通过家畜消化道,并保持了其捕食寄生性线虫的能力。研究结果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于2014年6,8和10月,对带内生真菌和不带内生真菌醉马草根际土壤进行采样,利用淘洗-过筛-蔗糖离心法分离线虫,根据线虫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捕获土壤线虫11889条,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6目22科37属,带内生真菌醉马草根际土壤线虫个体密度高于不带内生真菌醉马草,而类群数、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R)均低于不带内生真菌醉马草,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尽管内生真菌使醉马草根际土壤线虫个体密度有所增加,使类群数有所降低,但是内生真菌的存在对醉马草土壤线虫多样性没有影响;与不带内生真菌醉马草相比,带内生真菌醉马草根际土壤线虫MI指数显著升高,而PPI指数和PPI/MI值显著降低,表明内生真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土壤线虫功能类群组成,其中主要影响植物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9.
线虫是一类在家畜体内寄生数量最多的虫体,它给畜牧业经济和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对线虫的防治还完全依赖于抗蠕虫药。然而,近年来关于虫体产生抗药性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致使需要不断地研制和推出新产品,这对人力、物力、财力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消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39-2248
<正>肠道寄生线虫是世界各地动物(尤其是草食反刍动物和马)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种。线虫的感染会影响动物的生长,降低畜禽的生产效率,导致饲料的严重浪费~([1])。长期大剂量驱虫药的使用已导致线虫药物抗性水平增加,产生耐药性;在驱虫效率降低的同时,也增加了养殖成本~([2])。除家畜外,近年来感染宠物的寄生线虫也被发现产生耐药现象,已有犬钩虫(Ancylostoma caninum)对烟碱激动剂(nico-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东祁连山具有代表性的4类高寒草地样地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和蒿草草地的优势牧草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分离方法,在9种优势植物根部分离得到28株真菌,经纯化、鉴定,19株分属于7个属,尚有9株待定。在已鉴定属中,镰孢菌为优势种,共8株,占28.57%;曲霉次之,共4株,占14.29%;青霉2株,占0.07%,其他属相对较少。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部入侵真菌较多,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ca)最少。  相似文献   

12.
Cryptococcus species are environmental yeasts, with a worldwide distribution and remark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Although many species do not cause disease, C. neoformans and C. gattii are causative agents of cryptococcosis, a life threatening infection and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Infection especially affects immunocompromised animals and humans. In wildlife, cryptococcosis appears to be more prevalent in captive popul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whether apparently healthy quokkas (Setonix brachyurus) harbor Cryptococcus spp. Using cultur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we studied yeasts isolated from nasal swabs collected from 130 free-ranging quokkas on Rottnest Island (RI, n = 97) and the mainland (n = 33) of Western Australia. Unspeciated Cryptococcus spp. (from four quokkas), C. neoformans var. grubii (serotype A) (two quokkas) and C. magnus (one quokk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nasal lining of apparently healthy quokkas from RI.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 grubii was isolated from animals captured in a human-populated area on RI.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presence of Cryptococcus on the results of haematology, blood chemistry, peripheral blood cell morphology or clinical examinatio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documented isolation of C. neoformans var. grubii (serotype A) and C. magnus in a free-ranging macropod in Western Australia. The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of this finding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相似文献   

13.
蜂胶抗菌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浸出提取的蜂胶和CO2超临界萃取提取的蜂胶为材料,测定了两种蜂胶的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两种蜂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和紫色癣菌都有一定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为1.54~3.08mg/mL。  相似文献   

14.
蜂蜜酒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低度酒,表面常常会形成一层灰白色绒毛状的菌膜。其形成轻则使蜂蜜酒带有菌醭味,酒精呼吸损失,酒味淡薄,品质下降,重则导致倒罐,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此,分析了菌膜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禾草内生真菌是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态作用而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禾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主要有种的多样性、宿主多样性、生境多样性、形态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感染冷季型禾草的香烛菌属(Epichloё)及其无性态Neotyphodium属。全球生态环境复杂、宿主植物多样性丰富,导致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更加丰富,从而会发现更多新的真菌分类单元,这在菌种收集和保藏方面独具优势。内生真菌可使禾草提高抗逆性并适应逆境甚至极端环境条件,这对于深入探讨内生真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目的性和科学性地构建新的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及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桑枝屑为主要培养原料,对杏鲍菇、白灵菇和鸡腿菇等菌种在不同培养基质上菌丝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出能高效利用桑枝作为主要培养基质的优质食用菌菌种,实现利用桑枝有机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含75%和85%的桑枝木屑培养基中,杏鲍菇、白灵菇的菌丝均能正常生长,且显著优于麦粒培养基;而鸡腿菇菌丝虽然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致病性真菌感染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试验选用产后7~10 d子宫内膜炎患牛,通过真菌分离培养和套式PCR反应检测子宫真菌感染情况,并确定致病性真菌种类。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患牛真菌检出率一年四季均不同,春季为10.6%、夏季为15.2%、秋季为21.1%、冬季为18.1%,分离到的致病性真菌经鉴定为念珠球菌。说明部分子宫内膜炎患牛由致病性真菌引发,以秋冬两季真菌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最高,致病性真菌主要为念珠球菌。  相似文献   

18.
苦马豆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马豆素(SW)是苦马豆属、棘豆属、黄芪属、番薯属和黄花稔属等某些有毒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动物采食该类植物后,会发生以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病。研究表明,豆类丝核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疯草内生真菌均可以产生苦马豆素。植物和真菌中苦马豆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可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含有SW有毒植物引起的动物中毒问题和促进SW的医学研究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论文根据近年来的最新研究,重点围绕植物和真菌中苦马豆素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雅安市犬被毛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调查真菌在该地区犬的分布状况,为临床诊疗犬皮肤病提供参考。从无皮肤病临表现的犬体表采用分点采毛法,分别从50只健康犬的4个部位采集毛样,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供试犬的真菌检出率为100%。在全部200份被毛样本中,共分离到真菌241株;未检出真菌的样本11份,占样本总数的5.5%。在分离菌株中,曲霉属40.7%(77/189)、毛癣菌属22.2%(42/189)和毛孢子菌属11.1%(21/189)。腹部分离的真菌数最高31.5%,其次为四肢内侧22.8%,头部16.5%,背部10.7%。  相似文献   

20.
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因而探讨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分别配制95%草甘膦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在发病桑园土表对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性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进行喷洒。施用95%草甘膦500倍稀释药液和70%甲基硫菌灵620倍稀释药液1 d后明显可见桑椹肥大性、小粒性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开始萎蔫干枯,子囊盘向上卷起,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菌子实体和子囊盘的杀灭作用更为明显,施药4 d后,3种类型桑椹菌核病菌子囊盘完全腐烂失活。另将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置于含有草甘膦或甲基硫菌灵的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48 h后,检测药液对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对3种类型病原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对照70%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试验结果初步表明,95%草甘膦对桑椹菌核病3种类型病原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抑制病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建议发病桑园于2月中旬至4月上旬以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喷洒土表,能起到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