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从广西的地方肉鸡及河北、辽宁的蛋鸡中分离到了3株禽白血病病毒.剖检疑似发病鸡只.采集病变的肝脏、脾脏组织,经过RT-PCR检测确定为ALV感染.将病变组织接种CEF细胞,连续传代2次,将细胞上清接种DF-1细胞,p27抗原检测为阳性.同时提取病毒基因组,用H5/ADI和H5/H7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3株为ALV-J亚型.进一步设计ALV-J亚型gp8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确认分离到的3株病毒为ALV-J亚型.其gp85序列与标准毒株HPRS-103同源性为96%.同时,用p27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毒力.综上所述,我们从广西地方肉鸡巾分离到1株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从河北及辽宁的蛋鸡中分离到2株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2.
2018年以来,某进口品种肉种鸡发生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为确定该次疫情的病原,本研究从辽宁、山东等地发病鸡场采集55份疑似禽白血病病料样品。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病料样品肝脏和脾脏均有髓细胞样肿瘤细胞增生。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显示,55份病料样品中ALV阳性样品12份(21.8%),MDV阳性样品1份(1.82%),REV均为阴性。将12份ALV阳性病料样品经处理后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ELISA检测结果显示有8份ALV群特异性抗原阳性。ALV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8个分离株均为J亚群ALV(ALV-J),测序结果显示,8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100%,与A、B、C、D、E亚群ALV的同源性仅为56.5%~58.8%,与ALV-J的同源性为90.7%~96.6%,进一步表明所有分离株均为ALV-J。上述结果表明,引起该次进口白羽父母代肉种鸡发生禽白血病的病原主要以ALV-J为主,该研究结果为疫情的溯源和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简单快捷的内、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的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外源性ALVA亚群标准株RAV-1的p27、env基因以及内源性ALVE亚群标准株ev1的env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可分别对ALV、外源性ALV(A、B亚群)和内源性ALV(E、J亚群)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分别为793bp、387bp和234bp,通过对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并鉴别内、外源性ALV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可达到2×103copies,利用该方法和ELISA对5份现地病鸡组织样品和10枚疑似感染内源性ALV的鸡胚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份病鸡样品均扩增出3条特异性片段;而9枚鸡胚仅扩增出793bp和234bp的特异性片段,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该方法为内、外源性ALV的临床鉴别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验根据禽白血病病毒群特异性抗原P27基因合成引物,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针对来源于不同养殖场病料样本的P27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ALV–J抗体阳性鸡血液样本、ALV–J抗体阴性鸡血液样本、疑似病例肝脏和正常鸡肝脏中的病原核酸检出率分别为50.0%、0、90.0%和61.5%.同时将扩增的目的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的基因片段序列长793 bp,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2%、97.6%.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活毒疫苗中禽白血病病毒(ALV)污染情况,随机抽取安徽省鸡群使用的国内外公司(国内7家、国外1家)活毒疫苗(5个品种),先针对ALV各亚群保守的pol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检测,进一步针对env基因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ALV J亚型和AE亚型PCR检测。pol基因结果为鸡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B87株国内7个公司为阳性,鸡痘(AP)、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某国外公司为阳性,鸡新城疫(ND)LaSota株国内某公司为阳性。env基因结果为IBDV-B87株(国内某公司)和AP为J亚型阳性,ILT、ND-LaSota株和IBDV-B87株(国内另6个公司)为AE亚型PCR检测。pol基因结果为鸡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B87株国内7个公司为阳性,鸡痘(AP)、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某国外公司为阳性,鸡新城疫(ND)LaSota株国内某公司为阳性。env基因结果为IBDV-B87株(国内某公司)和AP为J亚型阳性,ILT、ND-LaSota株和IBDV-B87株(国内另6个公司)为AE亚型阳性。本研究共检测疫苗120份,ALV检出率达28.57%。因此,使用PCR法可作为活毒疫苗中ALV污染检测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进一步鉴定污染的ALV是J亚型或AE亚型阳性。本研究共检测疫苗120份,ALV检出率达28.57%。因此,使用PCR法可作为活毒疫苗中ALV污染检测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进一步鉴定污染的ALV是J亚型或AE亚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情况,本试验用从广西某养殖公司地方品种鸡采集的血浆样品接种DF-1细胞进行ALV的培养分离,然后用ALV-p27抗原检测试剂盒对其细胞培养上清进行ELISA检测,并进一步对细胞培养物进行病毒亚群的PCR鉴定和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从鸡血浆样品中获得一株ALV,分离毒株经分子鉴定及测序分析确定其为J亚群(ALV-J),命名为GX22YL01;通过对毒株GX22YL01的全病毒基因组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与课题组建立的ALV-J分类方法“Pilot tree”中的参考株GX14HG04相似性最高,且同处于Clade 1.3分支。  相似文献   

7.
使用 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从蛋用种鸡的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禽白血病病毒(ALV) p-27抗原ELISA检测、病毒培养、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鉴定、群特异性抗血清中和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等证明,该株病毒属于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择山东某地方品种祖代种公鸡的177份血液样品和177份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为试验材料,应用ELISA、病毒分离、PCR等方法对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0.34%(36/177)、26.55%(47/177);病毒分离率为1.70%(3/177),血液样品PCR方法检出J亚群ALV(ALV-J)阳性率为0.56%(1/177),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为ALV-J,但该血液样品的病毒分离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检测血液样品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禽白血病净化所需的病毒分离结果的可能缺漏。在此基础上,优化并进一步拓展对其他亚群ALV的PCR方法检测,可作为禽白血病经典净化方法的有力补充,并加快我国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某肉种鸡场的感染鸡进行实验室诊断,在肿胀的肝、肾和法氏囊组织切片中观察到成淋巴细胞增生病变。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群特异性抗原P27基因进行RT-PCR扩增,肾、肺、肝、脾病料样本中ALV病原核酸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90%和50%。将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ALV参考毒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3.6%~97.7%。取ALV囊膜糖蛋白gp85基因的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扩增的目的片断中存在BglⅡ和SspⅠ酶切位点,BamHⅠ不能切割PCR产物。试验结果证实本次疫病是由ALV-A亚群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祖代肉用鸡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疑似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的祖代肉用型种鸡群进行病原微生物学的实验室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病鸡脾、肾病理组织切片上有大量增生的髓细胞,呈典型的髓细胞瘤病理显微变化。肾组织触片和组织切片用抗ALV-J特异性单克隆抗体G2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反应(IFA)检测,结果呈阳性。病料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盲传3代后,分离到1株病毒(JS-Nt),经鉴定为ALV-J。这些结果证明该鸡群存在ALV-J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商品蛋鸡6个鸡场临床表现严重血管瘤鸡群的送检样品进行了病理学分析,结果发现,送检的6只商品蛋鸡均可见体表血管瘤,内脏主要在肝、脾、肌胃和肠系膜表面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瘤,引起严重的肝破裂、脾脏失血和肌胃失血,6个病例中有4个病例出现血管瘤和髓样细胞瘤并存。追踪检测父母代蛋鸡表明,父母代蛋鸡场的各个日龄鸡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丁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vus SubgroupJ,ALV-J感染;而送检商品病鸡均呈现病毒血症而抗体阴性,提示垂直传播的可能;ALV-J特异性RT-PCR结果显示,6个样品均存在ALV-J感染;对扩增克隆的部分序列分析可见,此六株病毒之间同源性为97.9%~99.6%,而与原型毒HPRS103之间的同源性则较低(94.6%~95.2%),与同为蛋鸡分离毒株AY360088和SD07LK1同源性为94.2%~95.0%。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临床观察、剖检、接种DF-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CR等方法,从安徽父母代种鸡场、青岛平度和沙子口某商品蛋鸡场分离到3株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分别命名为AH-101、PD-101、SZK-101.采集病鸡的血液、肝脏和脾脏组织,接种DF-1细胞分离病毒,提取DNA,用P11/PJ2 ALV-J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为阳性,IFA检测为阳性.用J3/J4引物扩增gp85并测序,序列分析发现,3株毒株与国内外各ALV-J的相应核苷酸相似性为91.6%~96.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3.4%~96.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H-101和PD-101与原型株HPRS-103的亲缘关系最近,SZK-101与美国株AF24739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3.
表现腺胃炎的蛋用型鸡J亚群-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表现腺胃炎的尼克珊瑚粉商品代蛋鸡中分离到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将病料或鸡白细胞接种于CEF,培养12 d,分别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10只鸡中有9只鸡分离到ALV-J,其中有4只鸡还存在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共感染。通过PCR扩增gp85基因,与已发表的20株ALV-J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与来自白羽肉鸡的HPRS103的同源性为97.8%,而与来自蛋用型鸡的SD07LK1株的同源性为93.0%。本研究发现,在某些仅仅发生腺胃炎的鸡也可能普遍存在ALV-J感染,再次显示了腺胃炎病料中病毒感染的多样性。ALV-J可能成为致腺胃炎的病原之一,但其致病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QC6281株的分离与gp85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通过病理剖检、接种DF-1细胞、ELISA及RT-PCR检测,从北京某种鸡场的疑似禽白血病的父母代蛋鸡中分离到1株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命名为QC6281.并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序列设计引物,扩增env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9-T-simple 载体中,扩增的env基因片段大小为1 239 bp,其中包括完整的gp 85基因,将gp 85基因亚克隆到pMD19-T-simple载体中并测序,gp 85基因大小为1 032 bp,编码344个氨基酸.将env基因片段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9株ALV的env基因相应序列做同源性分析并制作进化树图谱.发现QC6281与已发表的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株该区域核苷酸同源性在83.8%~98%,氨基酸同源性在86.9%~98.5%.其中与Myeloblastosis-associated virus type 1(L10922.1)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8%,氨基酸同源性为98.5%;且与Myeloblastosis-associated virus type 1(L10922.1)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安徽省五华鸡J亚群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的感染情况,采用ELISA对五华鸡进行P27抗原和ALV-J抗体检测.挑选5只抗原抗体阳性鸡进行PCR检测,同时将5只抗原抗体阳性鸡和5只抗原抗体阴性鸡进行剖检,制作病理切片.其中1只鸡PCR检测为阳性,能扩增出545 bp条带,PCR检测阳性的鸡其心脏有肿瘤、脾脏肿大等病理学变化;组织切片发现心脏、肝脏、脾、肾、肺等组织内有弥漫性髓细胞样瘤细胞或髓细胞瘤病灶,髓细胞样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可见嗜酸性颗粒.结果表明五华鸡已经感染了ALV-J,且部分鸡个体已经发病.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了组织中ALV-J病毒RNA的表达及定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攻毒后3周时.所检测到的组织大部分已感染病毒;病毒对肝脏、心脏、肾脏的实质细胞、骨髓髓系细胞和卵巢基质中的间质细胞、脾脏红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有较高的嗜性.在核膜及胞浆内显示出蓝紫色颗粒状的特异性信号,而在法氏囊、胸腺、脑和坐骨神经中检测不到病毒RNA及病毒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与原位杂交相似,在核膜及胞浆内可见蓝紫色阳性信号.瘤组织的信号较强,显示了较强的抗原性。由骨髓和其他组织的结果可推测ALV-J诱导肿瘤可能和病毒基因的插入位点有直接关系,而和病毒在组织内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J亚群白血病的病理学观察及PCR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某肉种鸡场取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自然发病鸡,剖检,观察病理学特征(光镜、电镜)。随后对该场进行ALV-J抗体ELISA检测,发现感染率达28%,从中选取部分抗体阳性鸡及阴性鸡剖检,取肝进行ALV-J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自然发病鸡病变明显,在肝、脾、肾、睾丸(卵巢)肺等多种组织肿大,并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镜检:病灶内及肿瘤主要由密集的髓细胞组成,在大脑、小脑坐骨神经中未见。电镜,肿块中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呈圆形、核圆形或椭圆形,体积大小不一、染色质边集,胞浆中溶酶体增多,有些电子密度较高,有些趋于溶解,肝细胞体积增大,核浓缩或淡染,胞浆中线粒体增多,肿胀,嵴减少或消失,在胞浆膜下有病毒粒子存在。PCR结果:6例抗体阳性鸡和部分自然病例PCR阳性而2只对照鸡PCR阴性。通过以上证据可知,病变明显的和抗体阳性的鸡PCR结果全部为阳性,证明鸡体内病毒与抗体共存,而抗体阴性,病毒阳性的结果未出现,说明此肉种鸡场感染的ALV-J大部分是由于水平传播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与病毒亚群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某商品蛋鸡场送检的发病鸡进行实验室诊断,在肿胀的肝、脾、肾和法氏囊组织切片中观察到成淋巴细胞增生病变。使用禽白血病A、B亚群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本进行间接ELISA试验,抗体阳性率达到44.4%(12/27)。采集12只病死鸡的肝脏材料提取DNA样本,11份样本中扩增出ALV-A亚群特异性的病原核酸(691bp),检出率达到91.6%(11/12)。将扩增的目的基因克隆与测序,截取gp85基因片段可变区序列与ALV-A、B、C、D和E亚群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分别达到89.0-89.6%、67.1-67.7%、69.1-70.1%、69.1-69.5%和70.9-72.0%。结果证实本次疫病是由ALV-A亚群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9.
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某养殖户发病死亡鸡进行观察,在肝、肾观察到大量红细胞和组织细胞病变;提取发病鸡DNA样本,以单管巢式PCR方法检测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扩增出一条预期长度带,证实该次疫病为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引发的血管瘤型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20.
鸡实验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35只1日龄伊莎褐蛋母鸡雏腹腔接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应用常规病理技术,对接毒后第15天、1、2、3、4、5、6个月7个批次的实验鸡做了病理学研究。结果:接毒后15d和1个月,部分实验鸡发生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骨髓成髓细胞大量增生,或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结节,肝、心、肾、法氏囊等内脏器官出现成髓细胞聚集;接毒后2~6个月,实验鸡发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法氏囊髓质淋巴细胞发生转化,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形成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在肝、心、肾、脾、腺胃等器官中形成成淋巴细胞性肿瘤结节。据此,可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做出病理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