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种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质及青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养殖水体pH值、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和养殖青虾肥满度、平均规格、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全池泼洒复合芽孢杆菌、EM菌、类球红细菌、超浓缩光合细菌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质的改善情况及提高杂交青虾"太湖1号"生长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微生态制剂均可改善水质;其中,芽孢杆菌与EM菌具有较强的降亚硝态氮功能,类球红细菌和EM菌具有较强的降氨态氮作用。4种试验菌剂的调水效果排序为:类球红细菌>EM菌>复合芽孢杆菌>超浓缩光合细菌。4种菌剂不同程度提高了青虾的生长性能;其中,类球红细菌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EM菌、复合芽孢杆菌,而光合细菌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高密度养殖下菲牛蛭疾病发生和养殖废水排放,研究比较了3种商品化有益微生物制剂(硝化细菌T1、光合细菌T2和EM复合菌T3)对菲牛蛭高密度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有益微生物制剂在15天内均能使养殖水体的pH稳定在6.8以上,溶氧量(DO)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0.12%(T1),26.95%(T2)和46.12%(T3),化学耗氧量(COD)分别比对照组低1.02 mg/L(T1)、1.13 mg/L(T2)和1.53 mg/L(T3);3个处理组对氨氮(NH4+ - N)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8.48%(T1),45.23%(T2)和63.10%(T3),亚硝态氮(NO2- - N)平均值分别比对照组低:0.16 mg/L(T1),0.19 mg/L(T2)和0.27 mg/L(T3)。3个处理组菲牛蛭存活率均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53%)。3种有益微生物制剂均有显著增加溶氧量、降低氨氮、亚硝态氮和化学耗氧量的效应。因此,本研究中3种有益微生物对菲牛蛭养殖水体均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其中以EM复合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利用L9(3^4)正交表,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初步研究了免疫多糖、低聚异麦芽糖和茶花粉等3种免疫增强剂对中华鳖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存活率为考察指标,影响程度排序为低聚异麦芽糖〉免疫多糖〉茶花粉,低聚异麦芽糖最适水平为0.3%;免疫多糖最适添加水平为0.1%或0.3%,两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水平的茶花粉对中华鳖存活率影响均不显著。以脾脏指数为考察指标,影响程度排序为低聚异麦芽糖〉茶花粉〉免疫多糖,但3种免疫增强剂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同样,以溶菌酶为考察指标,影响程度排序为茶花粉〉免疫多糖〉低聚异麦芽糖,但3种免疫增强剂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因此低聚异麦芽糖和免疫多糖比较适合用作中华鳖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分别添加30(C组)、60(B组)、90(A组)mg/kg的β-胡萝卜素。A组仿刺参肠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42.67μg/g),B组次之(12.07μg/g),对照组第三(11.76μg/g),C组最低(10.45μg/g),A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0),其他3组相差不明显(P〉0.050),可以看出高剂量β-胡萝卜素添加时仿刺参肠中可大量储存β-胡萝卜素。体壁中,B组仿刺参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1.61μg/g),A组次之(1.58μg/g),对照组第三(1.55μg/g),C组最低(1.54μg,/g),四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0),可知β-胡萝卜素对仿刺参体壁中β-胡萝卜素没有显著性影响。粪便中β-胡萝b素含量:A组〉B组〉C组,D(对照)组,且与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仿刺参的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排泄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配方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的组分是由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等5种原料构成,采用L1(4^5)正交表,将5种原料作为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有影响的因素,通过试验数理统计的直观和理论分析,对其配方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的配方为无水葡萄糖3.50g/L、蛋白胨0.83g/L、酵母膏0.50g/L、磷酸二氢钾0.35g/L和碳酸钙0.25g/L,温度(34±2)℃时,培养16h即可达到生长峰值。由于枯草芽孢杆菌光学密度(optical density,OD)与活菌数量的关系:Y=0.5182x^2+1.4462x+1.9714(r=0.996343),接种的枯草芽孢杆菌由1.9714×10^8cfu/mL提高到3.3124×10^8cfu/mL。优化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条件能有效促进枯草芽孢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几种微生态制剂在刺参养殖中受温度影响的效果比较,测定了适宜温度下和低温下刺参特定生长率(SGR)及其肠道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以及各实验组养殖水体COD、NH4+-N和N02--N的含量。结果表明,使用EM原露(自行培养组和商品型)和光合细菌组刺参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M金露和优肽组对刺参生长影响较小,且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刺参出现负增长;适宜水温下,自行培养的EM原露和光合细菌对水体中COD、NH4+-N和NOz--N有显著的控制作用(P〈0.05),EM原露和金露作用效果不显著(P〉0.05)。低温条件下,几种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均不明显;随着水温的降低,刺参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适温期下,商品型EM原露和金露组刺参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商品型微生态制剂组刺参淀粉酶活性高于培养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从水产品食用安全角度研究了海带、裙带菜、紫菜提取液和不同浓度的三价砷(As^3+)、五价砷(As^5+)、二甲基砷(DMA)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用海藻提取液(总砷含量2mg/L、5mg/L、10mg/L)处理蚕豆根尖细胞12、24、36小时,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用As^3+、DMA(浓度为100μg/L、200μg/L)处理蚕豆根尖细胞12、24、36小时,细胞微核总数和微核率都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As^5+溶液(浓度为100μg/L、200μg/L)处理蚕豆根尖细胞相同的时间,对微核率的影响要小于As^3+、DMA的影响。含砷的海藻提取液对蚕豆粮尖细胞几乎没有遗传毒性,海藻是安全可食的;遗传毒性大小顺序为As^3+〉DMA〉As^5+。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净水能力,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株光合细菌PSB1和1株芽孢杆菌BS1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人工污水中氨氮质量浓度、硫化物质量浓度、化学需氧量的变化确定2株菌混合的最优密度配比为2∶1。在该混合配比下,污水中氨氮的质量浓度由4.68 mg/L降至0.39 mg/L,硫化物质量浓度由0.62 mg/L降至0.26 mg/L,化学需氧量由4.02 mg/L降至2.35 mg/L。安全性试验表明,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砷含量为0.017 mg/kg,镉含量为1.634×10~(-4)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含量,且未检测出黄曲霉素B_1、志贺氏菌等成分,符合安全标准。为进一步探究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对养殖污水水质的影响,研究在仿刺参养殖试验过程中投放该复合微生物净水剂,测量养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硫化物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水体pH 7.0~8.5、盐度25~35时,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对氨氮、硫化物和化学需氧量均有很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复合净水菌、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与空白对照比较了三种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废水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清除氨氮方面:利用微生态制剂微生物制剂净化7d,三种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污染水体中氨氮的清除率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之间复合芽孢杆菌的氨氮降解率56.58%,显著大于降解率分别为42.64%和44.02%的复合净水菌和光合细菌组(0.01〈P〈0.05)。清除亚硝酸盐方面:三种微生物制剂对亚硝酸的降解率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复合芽孢杆菌对亚硝酸的降解率68.84%,显著大于复合净水菌47.70%及光合细菌组37.17%(0.01〈P〈0.05)。结果表明:三种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污染的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均具有降解效果,其中复合芽孢杆菌对于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硫酸铜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硫酸铜对平均体重9.2g刺参的96小时LC50为0.77mg/L,安全浓度为0.077mg/L(1).2CuSO4计),明显低于硫酸铜在海水养殖中的常规用量(0.5~1.0mg/L),因此在刺参养殖中应严格控制硫酸铜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15±0.5℃条件下,向初始体质量为(21.00±2.00)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体内注射400μL(质量浓度为1.2 mg·mL-1)几种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枸杞多糖、黄柏提取物、苦参提取物、党参提取物、菊粉、天蚕素、神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第1、3、5d时测定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第5d时制作前肠组织切片,研究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3d,菊粉组仿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5.16μg·g-1·min-1,与对照组7.07μg·g-1·min-1差异显著(P<0.05),而黄柏提取物抑制了蛋白酶活性;神曲组淀粉酶活性达72.57 U·dl-1,与对照组(53.2 U·dl-1)差异显著(P<0.05);菊粉和山楂提取物对仿刺参肠道纤维素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黄芪多糖组褐藻酸酶活性最高,达2.06μg·g-1·min-1,其次是菊粉组。在养殖试验期间淀粉酶比活力变化趋势较稳定,纤维素酶次之,褐藻酸酶和蛋白酶变化幅度较大。各种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黄柏、苦参提取物损伤了组织结构,而黄芪多糖、菊粉等促进了细胞分泌。  相似文献   

12.
正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微生物制剂,换而言之,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称为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包括:(1)单一菌类,如乳酸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2)复合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EM菌等,其中EM菌一般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80余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  相似文献   

13.
以初始体重为20g左右的刺参幼参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的EM菌使用方式(G0:不使用;G1:养殖池泼洒;G2:蓄水池泼洒)及不同的换水量(0.5,1.0,1.5倍)对其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EM菌及增加换水量均可显著提高刺参的增重率及成活率(P〈0.05),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P〈0.05),且G2使用方式优于G1使用方式;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在使用EM菌和增大换水量后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45天时,使用方式及换水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养殖水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实验90天时,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养殖水质(P〈0.05)。综上,建议在刺参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在使用EM菌的同时,可适当减少换水量,且以蓄水池直接泼洒使用为优。  相似文献   

14.
热带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对人工废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海南热带海水养殖系统的底泥中筛选得到1株对人工废水净化效果明显的菌株L S‐1305,通过对菌落形态、16S rDNA、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该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研究了弯曲芽孢杆菌LS‐1305在人工废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性试验,并将密度为(2.5±0.3)×105 cf u/m L的弯曲芽孢杆菌L S‐1305活菌接种至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721.5±1.8) mg/L、(67.33±0.58) mg/L、68.56±2.08) mg/L的人工废水中,不间断充无菌空气培养48 h。最终建立了该菌株在人工废水中随时间的生长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凡纳滨对虾安全,该菌株对人工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1.61%、86.21%、87.22%。弯曲芽孢杆菌L S‐1305具有显著改良海水养殖水体的潜在应用前景,为今后开发适合海南地区海水养殖环境的热带芽孢杆菌微生物制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株引起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蜡样芽孢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实验室暂养发病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了微生物学分析,从所有患病个体的病灶组织分离得到了1株具绝对优势的细菌,经回接感染试验证实它对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被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蜡样芽孢杆菌通常被视为益生菌,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上也有使用.鉴于蜡样芽孢杆菌能导致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建议在刺参养殖环境中应慎用该菌制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4种药物对中国花鲈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为:硫酸铜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8mg/L(24h)、2.93mg/L(48h)、1.81mg/L(72h)、0.78mg/L(96h),安全浓度为0.36mg/L。杀虫威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5.11mg/L(24h)、15.81mg/L(48h)、11.20mg/L(72h)、9.36mg/L(96h),安全浓度为0.96mg/L。福尔马林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25.58mg/L(24h)、176.97mg/L(48h)、150.31mg/L(72h)、141.45mg/L(96h),安全浓度为32.77mg/L。聚维酮碘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27.00mg/L(24h)、145.50mg/L(48h)、113.11mg/L(72h)、101.84mg/L(96h),安全浓度为17.93mg/L。4种药物对中国花鲈苗种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杀虫威〉聚维酮碘〉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草鱼为实验对象,利用L9(34)正交表,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研究壳寡糖、黄芪多糖和益生素对草鱼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考察指标,以壳寡糖影响程度最大,但3种免疫增强剂的影响程度不显著。以碱性磷酸酶为考察指标,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壳寡糖〉益生素〉黄芪多糖,壳寡糖最适水平为为0.6‰,平均值最高为8.967,与其它两个水平差异显著(Sig.〈0.05),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和益生素对草鱼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均不显著。因此壳寡糖比较适合用作草鱼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室内试验与池塘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EM菌(有益微生物)原液对海参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对水体的溶解性固体(TDS)和电导率无显著影响(P〉0.05);能显著增加水体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透明度(SD)(P〈0.05):其中添加EM菌原液4×10^9cfu/m^3的试验箱效果最好,ORP和DO分别平均增加3.39%和26.20%,试验池塘的ORP、DO和sD分别平均增加8.38%、18.58%和54.69%;pH在各试验箱均缓慢下降,但差别不显著(P〉0.05),试验池比对照池平均下降3.94%,均值为7.79,仍在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法测定标注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剂的活菌密度,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在盛水250 L的玻璃钢桶中投放凡纳滨对虾无特定病原的无节3期幼体5×10~4尾,各组由溞状Ⅰ初期至仔虾Ⅰ期,连续10 d,每日分别投菌制剂1次,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每次投菌5×10~8 cfu/L,粪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每次投菌1×10~8 cfu/L,同时投放饵料,对照组始终不投菌制剂,定期测定水质并分析仔虾存活情况。试验结果显示,4种制剂均由密度高的单一菌种构成;地衣芽孢杆菌组水体氨氮、无机磷和化学需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育苗早期粪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亚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除地衣芽孢杆菌组仔虾Ⅲ期存活率显著低于枯草芽孢杆菌组外,各组存活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枯草芽孢杆菌组仔虾存活率和活力均表现最佳,而地衣芽孢杆菌组表现最差。可见,无明显胁迫条件下,连续投放微生物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水质及仔虾存活率总体上无显著提高作用,但两种芽孢杆菌制剂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2±1)℃和连续光照强度为50μmol·m~(-1)·s~(-2)下,取主要由乳酸菌、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培藻肥水型EM菌0.5m L、2.5m L或5.0m L,分别加入到200m L密度相同的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球等鞭金藻3011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和小球藻Chlorella sp.中培养15d,以f培养基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培藻肥水型EM菌对这3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对金藻、硅藻、绿藻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藻及硅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生长率提高20%~50%,最终细胞密度有所提高,添加5m L促生长作用更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