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实现奶牛业高产、优质、高效益的一些综合措施。一、大力推行秸秆喂牛用秸秆喂牛,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提高秸秆喂牛的效益问题。当然要靠科学技术。以往的碱化、氨化(尿素等NPN)法很好。还可利用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利用纤维素酶的作用等生物工程技术来提高秸秆的转换利用率。比如将纤维素分解菌与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和  相似文献   

2.
多安酸主要是利用多安酸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的有机结合,来开发现在利用率低的一些常规和非常规饲料,如合有饲料抗营养因子、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的纤维饲料(包括酒糟、秸秆、豆粕等),变为新型氨基酸活性饲料原料或有机肥料,提高其利用率,通过多安酸发明专利技术将原料中必需的氨基酸营养物质含量提高,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  相似文献   

3.
不同配比的培养基对纤维素分解菌发酵饲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生产发酵饲料是当前饲料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可将纤维素分解为牲畜可利用的糖,同时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本试验以康氏木霉和酿酒酵母两株菌混合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并对加水比、物料比、氮源添加量等因素进行研究,最终通过正交实验对各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秸秆粉与麸皮1:1混合,3.5%(NH4)2SO4,原料:水为1:4,pH5.5,30℃,培养周期5d。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20.05%,经发酵前提高了60.4%;粗纤维含量为11.01%,降低了61.96%。  相似文献   

4.
1草—牛—鱼—肥料利用草山草坡天然生牧草、农作物秸秆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然后再清塘挖泥作农用肥料。一般两头牛的粪即可喂一亩塘鱼,每年可增产牛肉20~30公斤、成鱼200公斤左右。2饲料—鸡—猪—鱼—肥料用饲料喂鸡,鸡粪经发酵处理后喂猪,猪粪发酵...  相似文献   

5.
比利时畜牧工作者研究出一种用小麦秸秆制牛饲料的技术。麦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牛饲料的养分组成部分。但由于麦秆中的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成络化物,影响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可消化性,因而不直直接用作牛饲料。比利时研究人员发现,如将麦秆进行真菌发酵,可使大量的木质素被分解。于是他们以麦秆为原料,并补充葡萄糖之类其它营养物质,用来进行食用菌培养。这样,不仅培养出了高级真菌,而且麦拜中的木质素含量减少了一半,从而大大提高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可消化率,成了一种较好的牛饲料。用麦秆制牛饲料@李兵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稻草微生物秸秆饲料发酵工艺和山羊稻草秸秆微生物饲料配方,利用秸秆发酵微生物菌剂对稻草进行发酵,研究不同水分含量、不同发酵时间对稻草微生物秸秆饲料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发酵时间、水分含量均影响稻草发酵效果,经过32d发酵,试验3组的效果最好,水分、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7.22%、8.23%和52.67%。从而得出山羊的稻草秸秆微生物饲料配方:稻草300kg,食盐2.55kg,尿素6kg,红糖1.5kg,复合微量元素0.6kg,复合维生素0.18kg,微生物菌剂0.9L,水180kg。  相似文献   

7.
饲料成本是养猪生产的主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75%,因此,节约饲料成本即是增加养猪经济效益。而饲料成本的节约,是通过充分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途径来实现。本文在分析影响饲料利用率诸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饲料利用的相关技术措施。1影响饲料利用率的因素1.1品种因素纯种猪、地方品种猪饲料利用率低,杂交品种、培育品种饲料利用率高。1.2饲料因素饲料质量配方水平、加工方法、(粉碎、挤压、膨化、蒸煮、发酵)、饲料形状(粉状、颗粒)、饲喂方式(干喂、湿喂、流体料喂)等等因素,都会影响饲料利用率。1.3管理因…  相似文献   

8.
秸杆微贮饲料及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微贮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由木质纤维分解菌和有机酸发酵菌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高效复合干菌剂,在密封的窖或地等厌氧环境中,分解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并转化为糖类,糖类又经有机酸发酵菌转化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pH值降至4.5-5.0,抑制了丁酸菌、腐败菌等有害菌的繁殖,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带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优质饲料。秸秆微贮饲料具有以下优点:1、成本低,效益高每吨秸秆制成微贮饲料仅需秸秆发酵活干菌3克(价格9.2元),而每吨秸秆搞氨化则需用尿素30-50公斤,微贮成本仅为氨化成本的20%。2、提高…  相似文献   

9.
霉菌利用纤维素生产SC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曲霉、康宁木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用纤维素等培养基对黑曲霉、木霉及诱变株进行筛选,确定出黑曲霉为生产单细胞蛋白(SCP)的优良菌株。通过优化条件,确定出以纤维素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优良配方及发酵条件,且达到了发酵产物中干菌体蛋白质含量达38.85%,纤维素利用率达71.78%,比一般纤维质生物蛋白饲料(含蛋白质为15%~20%,纤维降解率在30%左右)含量高。这为开辟饲料资源,变农林废弃物为有用新型蛋白饲料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用彭化法生产饲料 俄罗斯用膨化法将基本上是木质纤维的废木材、茎杆等生产成饲料。其工艺是:将木质纤维置于反应器中,使之保持250℃和3~4MPa,经过8min后,进行瞬间泄压膨化,使反应器中的木质纤维喷射到收集器中,结果木质纤维成了象泥炭一样的褐色物质。最后进行自动水解,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几乎全部被分解并溶于有机溶液中,成为易被吸收的饲料。整个过程可实现无废料生产。 用细菌将秸秆转化成优质饲料   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研究成功一种可将作物秸秆(如麦秸、稻草和甘蔗渣等)经细菌发酵后转化成为优质饲料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是从200余种细菌中,经培养筛选出既可固定空气中的氮,又能利用作物秸秆的纤维作为唯一碳源的菌种,将其接种在秸秆上进行培养,可使秸秆经发酵后所含的蛋白质比原来提高3~4倍,并含脂肪和大量热值,不仅可作家畜饲料,而且可喂龙虾。喂龙虾16周后,比喂普通饲料增重50%。 从青饲料中榨取液体饲料   英国一位农场主发明了一种用青饲料液汁制成液体饲料的新方法。榨取青饲料液汁放进大型贮槽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用来喂养牲畜,每头奶牛饮用13.5L这种略带甜味的液体饲料,就足以产出2L的牛奶。 用牛骨作饲料添加剂   日本一家公司以牛骨为主要原料,用特殊方法烧成一种含有多种矿物质的牛骨灰,作为饲料添加剂。其方法是用自然热风发生炉,使牛骨在高温下燃烧,煅去灰,并把骨灰中的硫酸钙、氯化钾之类化合物完全除去,得到高纯度、表面积大、多孔质的牛骨灰,含钙、钾、钠、磷等,有活化细胞生理作用。添加猪饲料中,具有抗病、促进生长等效果,可使猪的生长速度加快10%。 用蔗渣配制虾饲料   美国夏威夷的农业科学家利用蔗渣配制成一种可与300~400美元/t的进口饲料相比美的虾饲料。其配制方法:将榨糖后剩下的蔗渣进行粉碎,拌入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最后压制成细颗粒烘干,每t成本仅100美元左右。用这种虾饲料喂养幼虾,生长速度很快。虾苗不仅可从饲料本身吸取营养,还可从寄生在饲料中的微生物身上获得营养,尤其适合小规模养虾场使用。 用甲醇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   科威特气候干旱,饲料缺乏,所需饲料全部依赖进口。为此,科威特科学研究所用甲醇为原料,生产出单细胞蛋白饲料。其工艺是:用浓度为15g/L的甲醇,在pH值为6.8和温度38℃的恒化器的条件下,用三种菌种进行1500L发酵罐发酵培养,最后即得到单细胞蛋白饲料。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9%~62%,多糖低于5%,不仅可喂鸡,还可取代牛奶、羊奶喂小牛、羊羔。 从豆腐黄浆水中回收蛋白饲料   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生产豆腐时的废液黄浆水中,回收出蛋白饲料,其中含有60%的固体蛋白,所含氨基酸和苏氨酸均比豆腐高。动物消化吸收率、蛋白利用率和生物价分别为86%、44.5%和51.7%,与豆腐的这3项指标94%、60.7%和64.5%相比,差距不大。 (木子摘译自俄文报刊)  相似文献   

11.
秸秆加工机械主要有铡草机、粉碎机、揉碎机、鲜草深加工设备、新型揉切机等。秸秆经切断、粉碎后,加大了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与草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解发酵,从而提高秸秆消化利用率。同时,将秸秆、草料铡碎并揉搓成丝状,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应注意秸秆不易加工的过粗或过碎。一些设备在切块茎、根时切的不够碎,用这些茎、根喂牛,往往会发生食道梗塞。秸秆切碎后,既能减少咀嚼饲料时能量的消耗,又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减少20%-30%),而且容易和其它饲料配合利用,增加采食量。而有些加工粉碎过细,家畜咀嚼不全,唾液不能充分混匀,马易发生疝痛;牛、羊则易引起反刍停滞,  相似文献   

12.
秸秆微贮饲料 ,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 ,放入密封的容器 (如水泥青贮窖、土窖 )中贮藏 ,经一定的发酵过程 ,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 ,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秸秆微贮饲料具有消化率高、适口性好、制作季节长、安全可靠、制作简便等优点。奶牛每头每天喂量 10~ 2 5kg微贮料 ,年需 5 0 0 0kg以上 ;马、驴、骡每天喂 5~10kg;羊 1~ 3kg。1 秸秆微贮原理秸秆发酵活干菌是由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和有机酸发酵菌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高效复合活干菌剂。秸秆在微贮过程中 ,在适宜的厌氧环境下 ,木质纤…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高,但秸秆的饲料利用技术较低。利用微生物对秸秆中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进行降解,提高其利用率,改善营养价值,生产秸秆生物饲料,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开发利用秸秆饲料所具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详细阐述了混合菌种发酵秸秆的优势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近6亿t,是发展草食家畜的重要饲料来源。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虽然有较高的潜在能量,但由于蛋白质含量不足,消化率低,适口性差,达不到生产目标,饲喂效益不明显。因此,通过秸秆处理改进其营养价值是提高养畜生产效益的主要科技手段。本研究通过不同秸秆处理方法对肉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比较试验,旨在为建立以农作物秸秆为基础饲料的肉牛生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共参试南阳黄牛与夏洛莱杂交肉牛35头,试牛平均初始体重276.3kg,年龄在12-14月龄之间。试牛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以氨化麦秸、生物发酵麦秸、生物-化学复合处理麦秸、盐化麦秸和未处理麦秸为基础饲料,补饲3kg精料/头、d(60%棉籽饼,20%玉米,20%麸皮),试期为90d。同时,用化学分析和生物学方法对秸秆饲料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试验结果表明:(1)肉牛饲喂上述5种不同处理秸秆日增重分别为1061g、1020g、1128g、775g和718g。(2)试牛采食量、消化率、秸秆质量评定结果与试牛日增重之间有紧密的正相关。(3)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秸秆均比未处理秸秆饲喂效益高。其排列顺序为:复合处理提高103.4%,氨化处理提高134%,微生物发酵处理提高101.6%,盐化处理提高10.7%。试验结果表明今后应大力推广应用复合处理秸秆技术,氨化.微生物发酵处理秸秆可以为肉牛育肥阶段饲料继续推广应用,而盐化处理秸秆应用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5.
青贮中使用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这些酶通过将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多糖成分降解为单糖,可有效解决青贮底物(特别是秸秆类饲料)中可发酵底物不足、纤维含量过高的问题,达到促进乳酸发酵、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添加纤维素酶后,青贮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饲养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怎样才能提高奶牛产奶量?现将其饲养管理措施浅谈如下:1饲养措施1.1补充营养将胡萝卜和甜菜洗净切碎,在饲料中各加15%;每100kg体重添加尿素15~20g;喂动物脂肪5%;每日添加氨基酸20~30g等均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25%。1.2饲喂合理的饲料喂配合饲料和复合饲料、秸秆和多汁饲料,喂一些新鲜的加工副产品(糟渣饲料,如酒糟、豆腐渣等),均可提高产奶量。1.3饲喂加工处理的饲料和饮水喂发酵玉米…  相似文献   

17.
饲料酵母发酵玉米秸秆粉饲喂育肥猪的效果韩淑芬(青海省饲料总公司,西宁,810003)刘禹宏(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玉米秸秆的利用率较低,除部分经青贮喂牛外,大部分玉米秸秆都作为燃料烧掉。若将玉米秸秆的青绿部分制成粉,运用饲料酵母发酵技术发酵后喂猪,可...  相似文献   

18.
<正>青贮中使用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这些酶通过将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多糖成分降解为单糖,可有效解决青贮底物(特别是秸秆类饲料)中可发酵底物不足、纤维含量过高的问题,达到促进乳酸发酵、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添加纤维素酶后,青贮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稻草发酵氨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草发酵氨处理工艺的研究武汉食品工业学院王亚林,严建芳,吴灵英,熊友枝,胡健华通过微生物发酵,降低秸秆中的粗纤维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是开发秸秆饲料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有效地破坏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形成的紧密结构,提高纤维素对酶的敏感...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秸秆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乳酸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以及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为藜麦秸秆在饲用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微生物发酵以期改善藜麦秸秆的营养价值。乳酸菌单一发酵时,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菌剂添加量3个试验因子,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发酵藜麦秸秆试验中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混合比例3个试验因子,均采用L9(34)正交原理设计试验,对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糖4个营养指标做响应面法处理。同时做了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的对比试验。1)相同发酵条件下,混合制剂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比单一发酵剂明显;2)发酵处理后的藜麦秸秆饲料较未发酵的藜麦秸秆粗蛋白平均含量提高了约2.70%;3)发酵过程中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小,在0.24%~0.31%;4)发酵处理后,藜麦秸秆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约3%;5)黑曲霉具有明显的降解纤维素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但黑曲霉发酵的饲料感官品质较差。微生物发酵对藜麦秸秆饲料品质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一定条件下,混合菌协同发酵优于单一菌株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