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宜密集烘烤变黄期湿度的容差范围。【方法】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变黄期各湿度梯度处理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1)在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烤至72 h时不同部位烟叶的失水率均达到40%~60%,叶绿素降解率均高于80%,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2)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指标较高,其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可达78.01%,均价最高可达29.26 CNY/kg;(3)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且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其中下、中部叶以相对湿度70%~80%处理、上部叶以相对湿度65%~70%处理的感官评吸质量达到最大值。【结论】变黄期以相对湿度60%~80%容差范围烘烤处理的烤后烟叶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贵阳烟叶蜜甜香型风格的密集烘烤工艺,为进一步提升贵阳烤后烟叶品质并彰显其蜜甜香型风格特色提供技术保障。【方法】以云烟87为试材,以贵阳市烟叶生产指导烘烤工艺为对照,根据关键稳温点的干湿球参数,设置中温/高湿、中温/高低高湿、中温/中湿3个烘烤工艺处理,研究各烘烤工艺对烤后烟蜜甜香型彰显度、经济性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干/湿球以变黄期38℃/37℃、凋萎期42℃/36℃、变筋期47℃/36℃、干片期52~54℃/39℃、干筋期65~68℃/42℃的处理烤后烟叶蜜甜香典型度最高,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及评吸质量均最优。【结论】贵阳蜜甜香烟叶密集烘烤宜采用“中温高湿变黄,低湿凋萎、变筋,高湿干片、干筋”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广元市烟区含水量较大和较小的特殊烟叶烘烤烘烤技术,【方法】采取云烟87上、中、下部位的特殊烟叶进行常规密集烘烤和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烘烤,对烤后的烟叶进行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含水大的下部叶和中部叶,采用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的烤后烟叶品质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含水量大的上部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均以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烘烤的烟叶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则表现相反;含水少的下部烟叶,采用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的烤后烟叶品质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结论】含水量大的下部叶及中上部叶、含水量少得下部叶都更加适宜于密集烘烤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4.
玉溪市K326烤烟品种定色期烘烤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技术,改善烤后烟叶的总体质量和经济性状,提高其工业可用性。【方法】本试验选取K326烤烟品种,共设置了6种不同的定色期温湿度与时间组合烘烤工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测定烟叶产质量指标、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等指标来判定烤后烟叶质量。【结果】在定色期6种温湿度与时间参数组合处理下,不同部位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均一般,仅单叶重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不同部位烟叶各处理之间化学成分协调性总体较好,各项指标大都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定色期相对湿度较低和较高都不利于烤后烟叶品质,适当提高相对湿度可以提升烟叶质量,提高温度虽然会提升烟叶质量,同时也会导致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变差。【结论】以定色期采取高温中湿烘烤方式并适当缩短定色时间的处理4,即定色期3个阶段的温湿度分别为48和37℃、55和38℃、60和39℃时,烤后烟叶感官评吸得分和均价最高,分别为81.5分和21.9元/kg,烟叶等级和物理特性最好,化学成分协调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翠碧一号密集烘烤外观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欠缺等问题,探索了翠碧一号密集烘烤最佳烘烤工艺,以翠碧一号为试验材料,在烟叶烘烤变黄期和定色期关键温湿度点设定4种不同温湿度和不同停留时间组合,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感官评吸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以中温中湿中速变黄中速定色(T_2)处理的最优。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翠碧一号密集烘烤外观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欠缺等问题,探索了翠碧一号密集烘烤最佳烘烤工艺,以翠碧一号为试验材料,在烟叶烘烤变黄期和定色期关键温湿度点设定4种不同温湿度和不同停留时间组合,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感官评吸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以中温中湿中速变黄中速定色(T_2)处理的最优。  相似文献   

7.
变黄期不同烘烤时间及温湿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开展变黄期烘烤时间长短和湿球温度高低对烟叶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的变黄期烘烤时间及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38℃变黄阶段,适当拉大干湿球温差,延长38℃变黄阶段烘烤时间,烤后烟叶质量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高,杂色烟比例较少;42℃变黄凋萎阶段烘烤时间控制在10~20 h、湿球控制36℃的处理较好,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较少,湿球温度低,虽有利减少杂色烟叶,但青筋烟较多,湿球温度高的处理杂色烟叶比例加大,颜色深暗;变黄时间中下部烟叶以60 h较为适宜,上部烟叶以65 h较为适宜,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比例较少;评吸质量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评吸质量逐渐变差;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总糖、还原糖明显减少,烟碱增加,其他化学成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摸索适宜密集烘烤主变黄时间的容差范围。[方法]试验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变黄期不同时间组合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烟叶在烘烤变黄时间70 h条件下,以主变黄时间20~40 h,烤至72 h,烟叶失水率均达45%~55%,叶绿素降解率均在85%以上,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不同部位烟叶在烘烤变黄时间70 h条件下,以主变黄时间30~40 h的烟叶经济性状较优,且叶尖变黄时间10 h+主变黄时间35~40 h的组合容差感官质量相对较大,叶尖变黄时间20 h+主变黄时间30~35 h的组合容差感官质量也相对较大。[结论]在烘烤变黄时间70 h条件下,以主变黄时间20~40 h容差烘烤的烟叶能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广元市烟区含水量较大、较小的特殊烟叶烘烤技术,选取云烟87上、中、下部位的特殊烟叶进行常规密集烘烤和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烘烤,对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含水量大的下部叶和中部叶来看,采用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的烤后烟叶品质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含水量大的上部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均以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烘烤的烟叶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则表现相反;含水量少的下部烟叶,采用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的烤后烟叶品质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含水量大的下部叶及中上部叶、含水量少的下部叶都更加适宜于密集烘烤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0.
关键温湿度对隆林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隆林中上部烟叶烘烤最佳关键温湿度,根据当地烟叶烘烤特性,分别在烘烤变黄期、定色期调整关键温湿度,研究其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烘烤关键温湿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影响不同,中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定色期干球温度46℃、湿球温度37℃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上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6.5℃,定色期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7.5℃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密集烤房温湿度环境与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尤其是湿度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设计了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的不同干球温度烘烤处理。结果表明,在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变黄前期干球温度高变黄快,变黄后期干球温度高的变黄慢;各处理随着干球温度的升高,外观质量、经济性状中部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部叶逐渐降低;高干球温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较差;建议中部叶烘烤各阶段干球温度控制在37~38、41~42、47~48、53~54℃,上部叶各阶段干球温度以36、38、46、52℃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烟叶密集烘烤质量,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为材料,采用温、湿度和时间组合对密集烤房烟叶变黄期烘烤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烟叶变黄期相对湿度80%,干球温度38.0℃,湿球温度34.7℃,烘烤时间60h,烘烤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最佳,内在化学成分最协调,感官质量符合中式卷烟原料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提供参考。[方法]在变黄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只调整38和42℃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粤烟97品种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部烟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5.5℃、稳温25 h,42℃湿球控制35.5℃、稳温13 h的T2处理,变黄期失水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颜色橘黄鲜亮,色度、油分较好,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较高,烟碱、含氮量较低,评吸得分最高,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高低及稳温时间长短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中温、中湿,38℃稳温时间较长的T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变黄期温湿度对豫烟10号碳代谢及烤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彰显浓香型新品种豫烟10号的品质,推动豫烟10号的示范推广。【方法】以豫烟10号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对碳代谢酶活性、相关物质含量以及烤后品质的影响,探索豫烟10号变黄期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结果】变黄期不同温湿度条件影响了烟叶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以中温中湿变黄T2处理更有利于淀粉的降解和总糖、还原糖的合成;在烤后24 h,淀粉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评吸质量亦受到不同变黄温湿度条件的影响,以T2处理的淀粉含量最低、评吸质量得分最高。【结论】T2处理更能维持豫烟10号中部叶的碳代谢酶活性、促进淀粉的降解、提高烤后烟叶内在及评吸质量,适合在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适宜加热卷烟烟叶原料的调制烘烤方法。【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选取延长稳温时间变黄烘烤工艺和缓慢升温变黄烘烤工艺处理,按加热卷烟感官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检测优化烘烤工艺后烟叶的糖类化合物、氮类化合物以及香气前体物。【结果】(1)变黄期延长稳温时间和缓慢升温处理均可适当提高美拉德反应物含量,具体表现为含羰基化合物(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和芸香苷)和含氨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增加;(2)变黄期缓慢升温处理后的加热卷烟烟叶香气香味得分和总分优于变黄期延长稳温时间处理,缓慢升温处理提升加热卷烟烟叶的质量效果最佳;(3)美拉德反应物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芸香苷正向作用于加热卷烟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延长稳温时间和缓慢升温可提高美拉德反应物含量,有利于提升加热卷烟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及工业可用性,以一次性采收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变黄期不同干湿球温度差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变黄期干球温度为38℃,干湿球温度差为1.5℃时可以增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致香物质含量,明显改善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促进烤后烟叶各项经济性状上升,从而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云南大理烟区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及工业可用性,解决上部烟叶挂灰重、青杂烟比率高等问题,本试验以红花大金元上部烟叶为材料,研究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和定色期湿球温度对烤后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烘烤工艺(T3处理),即提高烟叶烘烤过程中主变黄期湿球温度、降低变黄后期及定色前期湿球温度能够降低酶促棕色化反应敏感期烟叶的水分含量,减轻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程度,提高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中上等烟比率和经济效益,使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感官评吸质量更佳,显著提高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湿球温度对中部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降低江西吉安烟区烤后烟叶的光滑僵硬烟比例,促进烟叶内部物质转化协调,提高烘烤质量。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组不同湿球温度对其进行处理(T1为变黄期中湿,定色期低湿烘烤工艺;T2为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烘烤工艺;CK为传统三段式烘烤工艺),分析烘烤工艺对烤后中部烟叶的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前期37℃,后期35℃;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7℃;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8℃)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最好;主要经济性状,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化学成分,烟碱、总氮、钾含量较协调;香气物质,烟叶中的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总量较另外两个烘烤工艺有显著提高,香气物质总量无显著提高;感官评吸质量,香气质、燃烧性、灰分、使用价值均较CK有显著改善。T1次之;CK较差。总之,利用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烘烤工艺对江西吉安烟叶进行烘烤,对烟叶的各个评价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应优选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不同风机转速对烤烟上部叶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及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80上部叶(15~17叶)为材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探讨密集烘烤不同风机转速对其化学成分可用性与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规密集烘烤(风机转速保持不变),密集烘烤过程中适当降低风机转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明显改善烤后外观质量,提高烤烟品质,其中以变黄期和定色前期风机转速1440 r/min、定色后期960 r/min、干筋期720 r/min的效果最佳。【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适当降低风机转速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与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 h、54℃持续12 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 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 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