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许玮  杨倩 《中国兽医学报》2012,32(4):552-555,569
通过禽流感灭活抗原配合黏膜免疫佐剂鼻腔免疫乳鸽,研究鸽呼吸道各段抗体分泌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显示,首免后第3、5周,应用CpG免疫后肺IgG分泌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首免后第5,7周,应用CpG免疫后肺IgA分泌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首免后第3、5、7周,应用灭活禽流感抗原免疫后,鸽呼吸道各部位IgG分泌细胞和IgA分泌细胞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应用禽流感抗原配合CpG和胆酸钠免疫后鸽呼吸道各部位单位面积中IgA分泌细胞和IgG分泌细胞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果表明,灭活禽流感抗原配合黏膜免疫佐剂通过鼻腔免疫能够提高呼吸道中IgA分泌细胞和IgG分泌细胞的面积,增强局部呼吸道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2.
不同月龄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84.45%和98.14%(P〈0.05),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与上皮内淋巴细胞相似;相反,杯状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在山羊小肠的早期发育中,杯状细胞起着重要的黏膜屏障功能,随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黏膜防御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应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研究猪呼吸道发育过程中淋巴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扁桃体和咽部是呼吸道进入机体的第一个淋巴组织集中的部位,弥散淋巴组织在出生时就存在,淋巴小结不明显;20日龄时扁桃体中淋巴组织增生,淋巴小结清晰可见;120日龄淋巴小结数量增加,紧靠鳞状上皮密集排列,淋巴小结发育很好,并出现生发中心。扁桃体复层鳞状上皮中含有大量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气管叉是呼吸道进入机体的第二个淋巴组织集中的部位,出生时气管叉外膜中淋巴组织直接与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相连,淋巴组织明显可见。20日龄时气管叉外膜中淋巴组织已分开,形成气管叉外膜密集的淋巴组织和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两个部分。120日龄时气管叉处淋巴组织特别发达,黏膜上皮中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加。肺内气管和细支气管固有膜中均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其中浆细胞数量增加,上皮中仍存在少量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本试验结果提示猪呼吸道是黏膜免疫较理想的诱导位点和效应位点,新生仔猪通过鼻腔免疫可提高呼吸道局部黏膜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给肺炎模型小鼠腹腔分别注射高剂量(200mg/kg·d)和低剂量(100mg/kg·d)的穿心莲内酯,7d后,测定小鼠肺脏指数、肺组织病理变化和血液中相关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穿心莲内酯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穿心莲内酯高、低剂量组小鼠肺脏病变评分显著降低(P〈0.01);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小鼠肺指数显著降低(P〈0.05);穿心莲内酯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小鼠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说明穿心莲内酯能显著降低肺炎小鼠淋巴细胞数量和小鼠肺指数,减缓或消退肺部炎症,对小鼠呼吸道感染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组胺H,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肺动脉高压肉鸡右心功能的影响,由此反证内源性组胺在低温诱发肉鸡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160只1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1)常温组:在常温条件下饲养(22~23℃),每天注射生理盐水2次;(2)低温组: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天注射生理盐水2次;(3)扑尔敏组:与低温组相同饲养,每天注射扑尔敏2次;(4)西眯替丁组:与低温组相同饲养,每天注射西眯替丁2次。分别于低温处理后1周(24日龄)、2周(31日龄)、3周(38日龄)、4周(45日龄)从每组中各随机抽取7只,利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内压和右心室压最大变化速率,计算腹水心脏指数(AHI)和右心衰竭率。剖杀后用常规阿尔新蓝法对心脏中肥大细胞(MC)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组胺。结果:(1)低温处理后使肉鸡肥大细胞和组胺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但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肥大细胞数量及组胺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影响;(2)扑尔敏组肉鸡右心内压相对稳定,45日龄时右心室舒张压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西咪替丁组肉鸡右心收缩压和舒张压处于较低水平,且在31和38日龄时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3)扑尔敏组右心内压最大变化速率相对稳定,31日龄时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而45日龄时显著高于低温组(P〈0.05)。西咪替丁组右心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处于较低水平;(4)45日龄时,扑尔敏组AHI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5)扑尔敏组显著(P〈0.05)降低了右心肥大指数和右心衰竭发生率,西咪替丁组仅显著(P〈0.05)降低了右心衰竭率。以上结果表明,内源性组胺可能通过H3受体介导肉鸡右心肥大和衰竭,从而促进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日龄和20日龄新生犊牛小肠黏膜结构的早期发育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0日龄,小肠绒毛变短,尤其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约缩短了61.58%(P〈0.05),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比值)减小了59.04%~91.32%(P〈0.05);而黏膜和肌层厚度分别增加了8.66%~41.28%和36.22%~299.10%。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P〈0.05),20日龄比1日龄分别增加了78.80%~163.05%和28.23%~101.46%;但比较同一年龄的小肠不同肠段,从十二指肠至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则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1日龄AA肉仔鸡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前期(1~21日龄)提高7.35%(P〈0.05)和2.71%(P〉0.05)、后期(21~42日龄)提高4.25%(P〈0.05)和5.55%(P〈0.05)、全期(1~42日龄)提高5.19%(P〈0.05)和4.69%(P〈0.05);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6.12%(P〈0.05)和4.08%(P〈0.05)(1~21日龄)、5.oo%(P〈0.05)和6-36%(P〈0.05)(21~42日龄)、6.06%(P〈0.05)和5.56%(P〈0.05)(1~42日龄)。复合酶组比对照组鸡粪中氮、磷的含量分别降低14.92%(P〈0.05)、11-30%(P〈0.05),氮、磷利用率提高15.11%(P〈0.05)、8.49%(P〈0.05);益生素组对肉鸡氮、磷含量及氮、磷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1日龄AA肉仔鸡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前期(1~21日龄)提高7.35%(P〈0.05)和2.71%(P〉0.05)、后期(21~42日龄)提高4.25%(P〈0.05)和5.55%(P〈0.05)、全期(1~42日龄)提高5.19%(P〈0.05)和4.69%(P〈0.05);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6.12%(P〈0.05)和4.08%(P〈0.05)(1~21日龄)、5.oo%(P〈0.05)和6-36%(P〈0.05)(21~42日龄)、6.06%(P〈0.05)和5.56%(P〈0.05)(1~42日龄)。复合酶组比对照组鸡粪中氮、磷的含量分别降低14.92%(P〈0.05)、11-30%(P〈0.05),氮、磷利用率提高15.11%(P〈0.05)、8.49%(P〈0.05);益生素组对肉鸡氮、磷含量及氮、磷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艾维因肉鸡为代表,研究乳酸杆菌与中草药合生元对1~35日龄艾维因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生元组在整个试验周期的平均体重均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但周增重和日增重仅在0~3周差异极显著(P〈0.01)。合生元组的周增重和日增重仅在第2周龄较乳酸杆菌组极显著提高(P〈0.01),在0~3周龄,均较乳酸杆菌组和中草药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料肉比方面,0~5周龄合生元组均比对照组、乳酸杆菌组、中草药组极显著降低(P〈0.01),但各周龄合生元组与乳酸杆菌组无明显差异(P〉0.05),合生元组与中草药组在3周龄和4周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该文旨在探讨复合酶和益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1日龄AA肉仔鸡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酶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5%复合酶的日粮,益生素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益生素,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复合酶组和益生素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前期(1-21日龄)提高7.35%(P〈0.05)和2.71%(P〉0.05)、后期(21-42日龄)提高4.25%(P〈0.05)和5.55%(P〈0.05)、全期(1-42日龄)提高5.19%(P〈0.05)和4.69%(P〈0.05);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6.12%(P〈0.05)和4.08%(P〈0.05)(1-21日龄)、5.00%(P〈0.05)和6.36%(P〈0.05)(21-42日龄)、6.06%(P〈0.05)和5.56%(P〈0.05)(1-42日龄)。复合酶组比对照组鸡粪中氮、磷的含量分别降低14.92%(P〈0.05)、11.30%(P〈0.05),氮、磷利用率提高15.11%(P〈0.05)、8.49%(P〈0.05);益生素组对肉鸡氮、磷含量及氮、磷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选取144头18日龄断奶,体重5.6kg的杜大长三元杂仔猪,按体重和性别分成6个处理,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仔猪,研究纳豆菌(Natto)和甘露寡糖(MOS)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pH、微生物区系和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结果为:(1)Natto、MOS均有降低仔猪肠道pH的趋势(P>0.05),Natto与MOS联用时显著降低仔猪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pH(P<0.05);(2)Natto提高了仔猪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提高结肠黏膜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MOS提高了仔猪结肠内容物和黏膜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2g/kg的MOS组使结肠内容物和黏膜中大肠杆菌数下降(P<0.05)。Natto与MOS联用时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下降(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金霉素组(P<0.05),黏膜中乳酸杆菌数量上升,大肠杆菌数下降,与空白组、金霉素组有显著差异(P<0.05);(3)Natto及联用组都显著提高了小肠黏膜的绒毛高度(P<0.05),但处理组间隐窝深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Natto组、1g/kg的MOS组及联用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显著上升(P<0.05)。试验说明,纳豆菌和甘露寡糖通过调节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中微生物区系,降低肠道pH,以维持仔猪肠黏膜正常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常规饲养条件喂养的大群AA肉鸡,按临床症状分为肺动脉高压组(M组),肺动脉高压腹水组(S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21、28、35和42日龄S组、M组和C组肉鸡的腹水心脏指数(AHI)、全心与体重比(WH/BW)、平均肺动脉高压(mPAP)、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肺脏和血清cNOS和iNOS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S组和M组全心与体重比值(TV/BW)以及S组血清NO水平均从28日龄起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O.01或P〈0.05);(2)S组肺组织cNOS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组(P〈0.01或P〈0.05);(3)S组肺组织iNOS在21、35和42日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1或P〈0.05);(4)S组从28日龄起血清中cNOS和iNOS与C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5)正常对照组肉鸡血清中iNOS活性在21、35和42日龄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血清中cNOS活性(P〈0.01或P〈0.05)。此研究结果提示cNOS和iNOS活性的变化与PHS发病机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择泌乳期和静止期大鼠,经乳腺局部(乳导管)或外周(跖部皮下)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对乳腺及其引流(鼠蹊部)和非引流(腘)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用荧光测定改良法检测了乳腺组织中组胺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乳腺及引流和非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均为静止期显著多于泌乳期(P〈0.01),乳腺中组胺含量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在泌乳期从不同部位引人HRP后,乳腺及乳腺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乳腺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则略有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静止期从不同部位引人HRP后,乳腺及乳腺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均减少,而乳腺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则随引人部位不同而有差别:乳腺引人时增加,而外周引入时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数量随生理周期的改变而增减的趋势与乳腺的发育、乳腺局部免疫状态及内分泌调节都有关系,而且不同泌乳阶段乳腺内肥大细胞对异物的易感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900羽21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5%、2.5%、5%NaHCO3,持续10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组蛋鸡盲肠乳酸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降低,菌群多样性指数提高(P〉0.05)。0.5%组蛋鸡粪便pH值显著提高(P〈0.05),乳酸菌数量增加,菌群多样性指数提高(P〉0.05)。2.5%、5%组蛋鸡粪便pH值、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同时,2.5%、5%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降低(P〉0.05或P〈0.05),大肠杆菌数量增高(P〉0.05或P〈0.05),5%组菌群多样性指数亦显著降低前3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NaHCO3超过2.5%,蛋鸡腹泻严重,肠道菌群平衡严重破坏。而当NaHCO3的添加量低于0.5%时,肠道有益菌数量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蛋鸡生产性能维持正常。因此,本试验提示蛋鸡生产中饲料添加剂NaHCO3最高耐受量为0.5%。  相似文献   

15.
18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每千克日粮含铜11.97mg)和铜中毒(每千克日粮舍铜650mg,铜中毒Ⅰ组;每千克日粮含铜850mg,铜中毒Ⅱ组)日粮6周,以流式细胞术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的方法观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2个铜中毒组1~6周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2个铜中毒组间比较也呈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2个铜中毒组2~6周龄CD4^+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5)。结果表明,铜中毒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生成,降低其在外周血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中药制剂抗肉鸡热应激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50只1日龄AA肉仔鸡饲养(高温条件下饲养)于MFD-233型人工气候室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肉仔鸡7日龄时在日粮中添加0.1%的中药,连用7d;然后分别于14,21日龄取法氏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应激状态下法氏囊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法氏囊中Bcl-2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肉仔鸡14,21日龄法氏囊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细胞周期时相发生变化,G1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G2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数量变化不大(P〉0.05);试验组肉仔鸡法氏囊中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Bcl-2相反,对照组表达量明显高于试验组且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中药制剂对缓解热应激造成的法氏囊细胞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分别应用复合黏膜免疫佐剂Ⅰ和Ⅱ与新城疫Ⅳ系弱毒苗混合(佐剂Ⅰ组和佐剂Ⅱ组),经口免疫鸡后,研究鸡小肠黏膜局部CD3^+T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免疫期内CD3^+T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在首免后第3和第5周时十二指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显著增加(P〈0.05),空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时Peyer’s斑上皮内淋巴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整个免疫期内佐剂Ⅱ组和佐剂Ⅰ组IFN-γ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表达量较低。本研究表明2种复合黏膜免疫佐剂都能明显增加黏膜局部免疫细胞的数量,提高小肠局部黏膜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大蒜素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及T淋巴细胞阳性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240只7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各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12.5、37.5、62.5mg/kg的大蒜素,饲养期42天。结果表明:各组间肉鸡的免疫器官相对重量相比,添加大蒜素三个处理组35日龄法氏囊均比对照组(0mg/kg)显著增加(P〈0.05),其中,37.5、62.5mg/kg两处理组21日龄胸腺和62.5mg/kg处理组35日龄脾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T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显示,37.5mg/kg、62.5mg/kg两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9.
此试验研究了合生元对1~35日龄艾维因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生元组在整个试验周期的平均体重均较对照组和中草药组极显著提高(P〈0.01),但与芽胞杆菌组差异不明显(P〉0.05)。日增重仅在0~5周差异极显著(P〈0.01),合生元组的日增重仅在第2周龄较茅胞杆菌组极显著提高(P〈0.01),在0~4周龄,均较芽胞杆菌组和中草药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料肉比方面,1~5周龄合生元组均比对照组、芽胞杆菌组,中草药组极显著降低(P〈0.01),但各周龄合生元组与茅胞杆菌组无明显差异(P〉0.05),合生元组与中草药组除了第5周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周龄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免疫方面,合生元组的胸腺、法氏囊、脾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城疫效价较其它各组均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的齐卡兔80只,研究添加0.3%、0.5%、0.7%、0.9%的MgSO4·7H2O对其健康及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MgSO4·7H2O可以减少和防止家兔食毛情况的发生。添加量为0.5%时,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17.3%,差异极显著(P〈0.01);采食量上升7.8%,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8.2%,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