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体细胞数6.0×105~1.2×106范围内的奶牛30头,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0头.对照组肌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实验1组注射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1号,实验2组注射多联菌苗2号,注射量均为1mL,每隔6d注射一次,共给药5次.首次注射前及注射后第7、14、21、28d采取乳样,进行体细胞计数.实验28d后对照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远远大于实验前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说明隐性乳房炎不经治疗,有很大的可能性恶化;实验1组和2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远远小于实验前的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多联菌苗1号和2号治疗奶牛乳房炎疗效明显;实验1组和实验2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差异显著,多联菌苗2号的效果好于1号.  相似文献   

2.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PortaSCC)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某奶牛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试验显示,博达(PortaSCC)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此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4.29%(57/105),乳区阳性率为26.03%(107/411);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极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P<0.0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调查天津市原料奶细菌总数、体细胞数及乳房炎病原菌、耐药基因,了解全市原料奶的质量状况及引起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采集天津市5家乳品加工企业奶罐车的原料奶样品,用于检测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采集天津市奶牛养殖场储奶罐奶样品,用于检测体细胞数;采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乳区的牛奶样品,用于检测乳房炎病原菌及耐药基因。结果显示:2018年天津市乳品加工企业原料奶体细胞数平均值为44.65万/mL,标准差42.41万/mL,变异系数94.97%,最大值为225.50万/mL,最小值为1.20万/mL,SCC≤50万/mL的样品占74.37%,50万/mL200万/mL的样品占3.13%;细菌总数平均值11.54万CFU/mL,标准差26.28万CFU/mL,变异系数227.66%,最大值190.00万CFU/mL,最小值0.095万CFU/mL,细菌总数≤10万CFU/mL的样品占74.37%,10万CFU<细菌总数≤50万CFU/mL的样品占21.25%,50万CFU<细菌总数≤100万CFU/mL的样品占1.88%,100万CFU/mL<细菌总数≤200万CFU/mL的样品占2.50%。2018年天津市奶牛养殖场原料奶体细胞数平均值为38.81万/mL,标准差36.49万/mL,变异系数94.03%,最大值为210.00万/mL,最小值为0.80万/mL,SCC≤50万/mL的样品占79.17%,50万/mL200万/mL的样品占0.83%。乳房炎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36个样品检出病原菌,总检出率为94.74%;共检出8种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乳房链球菌,检出率为73.68%,其他病原体检出率依次为:牛支原体34.21%,牛棒状杆菌13.16%,无乳链球菌10.53%,大肠杆菌5.26%,白色念球菌5.26%,停乳链球菌2.63%,铜绿假单胞菌2.63%。14个样品检出耐药基因,总检出率为36.84%;2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β-内酰胺耐药基因CTX-M934.2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 2.63%。研究表明,2018年天津市原料奶SCC及细菌总数大部分接近欧盟标准,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引起天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为乳房链球菌、牛支原体和牛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汁体细胞数的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新型便携式体细胞计数仪C-Reader对奶牛乳汁体细胞数(SCC)进行快速、精确地检测,同时对乳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指导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选用北京及河北地区10个奶牛场的111头奶牛共428份奶样,进行SCC计数。SCC20万/mL的奶样占63.6%,SCC介于20万/mL~50万/mL的奶样占13.1%,SCC50万/mL占23.3%。检测的111头奶牛中,60头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头发病率54.1%,乳区发病率23.3%。隐性乳房炎SCC变化范围50.6万/mL~984.3万/mL。对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其阳性率高达82.0%。共鉴定出100株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4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大肠杆菌8株,链球菌10株,其他菌7株。结果表明,C-Reader计数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北京及河北地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其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R)(PortaSCC(R))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某奶牛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试验显示,博达(R)(PortaSCC(R))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此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4.29%(57/105),乳区阳性率为26.03%(107/411):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极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P<0.0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Fc-Si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验证IgGFcRn在奶牛乳腺发生局部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由IgGFcRn介导无乳链球菌保护性表面抗原蛋白(Sip)的融合蛋白Fc-Sip,并与佐剂混合制成Fc-Sip亚单位疫苗。选取干奶前15 d的奶牛进行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检测,选取120头CMT(++)以上的奶牛进行分组免疫。通过免疫前后的细菌分离试验、牛奶体细胞数测定、免疫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来评价该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乳样细菌分菌率为86.6%,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为46.6%;免疫后乳样分菌率降至40%,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降至13.3%,表明Fc-Sip亚单位疫苗不但可以治疗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还可以抑制其它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侵入。首次免疫后60 d,免疫组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1∶4 096,对照组奶牛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512。首次免疫后90 d,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实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范围在0.17×10~5个/mL~3.91×10~5个/mL,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的范围在4.05×10~5个/mL~7.27×10~5个/mL。免疫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的升高及免疫后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减少,表明该亚单位疫苗促进了奶牛体液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的发生,也证明该亚单位疫苗具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作用。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奶牛左右乳区皮肤温度及其温差的变化规律,以期确定左右乳区皮肤温度差异范围,探究左右乳区温度温差作为隐性乳房炎检测指标的可行性。随机选取58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使用红外热像仪在奶牛舍采集左后和右后两个乳区的红外热图像,并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乳区皮肤温度。结果表明,奶牛左后和右后乳区皮肤温度呈正态分布。左后和右后乳区皮肤温度平均值分别为(35.57±1.31)℃和(35.51±1.34)℃,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左右乳区皮肤温度呈对称分布的特征。随着奶牛左右乳区皮肤温度温差的增加,牛乳平均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有升高的趋势。奶牛左后和右后乳区皮肤温度温差超过1.5℃时,牛乳平均体细胞数为(298±110)×103 mL-1,且左右乳区温度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若以体细胞数大于3×105mL-1为判断隐性乳房炎的标准,左右乳区温度温差超过1.5℃,可以初步判断温度升高一侧奶牛乳腺发生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用测SCC的方法,检测412头泌乳奶牛。检测的412头泌乳奶牛中有164头感染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39.81%(164/412)(P0.05);检测1 618个乳区,检出436个阳性乳区,乳区阳性率为26.95%(436/1 618)(P0.05);检测过程中发现30个瞎乳头,瞎乳头率为1.82%(30/1 648)。统计分析发现:该规模奶牛场的乳房炎发病率偏高;奶牛左前乳区、右前乳区、左后乳区、右后乳区的乳房炎感染率有递增的趋势,而前乳区的感染情况要比后乳区轻;乳脂率、非脂乳固体率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有正相关关系,乳糖率和总固体率与体细胞数有负相关关系,尿素氮率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9.
利用PortaSCC(R)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和朔州两地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PortaSCC(R)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5.5%(111/2OO),乳区阳性率为26.34%(196/744);3胎及以上奶牛乳房炎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O.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t>t0.01,P<O.01).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奶牛产奶量,同时也影响牛奶品质、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影响更加严重.因此,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对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乳汁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广泛作为奶牛乳腺感染的诊断指标,乳汁体细胞数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奶牛乳房炎症程度,乳房炎症损伤越严重,则乳汁体细胞数越高[1].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进行了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干乳期)治疗奶牛干乳期乳房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选择75头即将进入干乳期且体细胞数在40万~80万个/mL的奶牛,分为5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按照临床推荐剂量每个乳区注入1支(含500mg头孢噻呋)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对由乳房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L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等方法相结合,对冀东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8个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21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0.63%(619/1021),乳房炎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8.21%(546/619)。从543头隐性乳房炎患牛的阳性乳区乳样中分得细菌共4类14种菌82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占43.90%;链球菌33株,占40.24%;肠杆菌类8株,占9.76%;棒状杆菌5株,占6.10%。冀东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3.
北京某牛场24头经BLT检测为阳性的隐型乳房炎患牛,共发现有32个患病乳区,将24头牛分成4个组,每组6头(8个患病乳区)。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200U/乳区、400U/乳区、600U/乳区3个剂量,对照组以注射用头孢噻呋钠0.25g/乳区给药,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共用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3个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2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略优于头孢噻呋钠(P〉0.05);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噻呋钠(P〈0.01);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无差异(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验"牛博士Ⅲ"体细胞数检测仪的可信度,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指标SCC(体细胞数),同时采集两份牛奶样品,其中一份送达湖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进行检测;分析乳腺炎的成因,提出了控制SCC的措施。结果表明,"牛博士Ⅲ"与丹麦福斯公司FossomaticTMFC体细胞仪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处于可接受范围。牛奶中的菌落总数小于5×104CFU/mL,SCC控制在30万个/mL左右。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上海乳房炎检测法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上海乳房炎检测法(SMT)检测了南京某奶牛场88头奶牛,以体细胞计数(SCC)作为隐性乳房炎判定基准,计算SMT检测结果与不同SCC诊断阈值检测结果的相符率。结果表明,以3×105个/mL为SCC诊断阈值,SMT检测结果与SCC诊断结果的相符率最高,达46.88%。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由IgG FcRn介导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S. agalactiae,Sg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保护性抗原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按体积11的比例将Sgc的Fc-Sip和Sau的Fc-FnBPB-ClfA两种蛋白分别与1%的盐酸左旋咪唑(1%LH)充分混合,制备两种亚单位疫苗。将即将干奶(妊娠220 d)、CMT试验为"++"以上的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将Fc-Sip+Fc-FnBPB-ClfA二联亚单位疫苗(A组)、Fc-Sip亚单位疫苗(B组)、Fc-FnBPB-ClfA亚单位疫苗(C组)通过首次肌肉免疫和二次乳头管灌注免疫方式进行免疫试验。通过免疫前后对乳样细菌分离、体细胞数测定及免疫血清抗体滴度测定,评价上述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免疫组(A、B、C)奶牛的乳样细菌分离率分别为80%、90%、80%,其中Sgc检出率分别为20%、30%、10%,Sau检出率分别为30%、20%、10%;首免90 d后3个免疫组奶牛乳样细菌分离率分别降至20%、20%、40%,其中Sgc的检出率分别降至0、0、10%,Sau的检出率分别降至10%、10%、0,对照组免疫前后以上各项检测无明显变化。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检测仪检测免疫前后试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前免疫组(A、B、C)奶牛体细胞数均值分别为6.19×105个/mL、5.16×105个/mL、5.49×105个/mL,首免90 d后3个免疫组奶牛乳样中体细胞数均值分别为2.05×105个/mL、2.04×105个/mL、2. 52×105个/mL,而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与免疫前无明显变化。检测首免后0、7 d、14 d、28 d、60 d、90 d的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首免后7 d,免疫组(A、B、C)80%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为11 024;第14 d后,免疫组(A、B、C)9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第28 d后,免疫组(A、B、C)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在14 096~18 192,比对照组平均上升3~4个抗体滴度,对照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256~1512。综合分析以上试验结果显示免疫A组(Fc-Sip+Fc-FnBPB-ClfA)综合免疫效果在各免疫组中最佳。本研究结果表明Fc-Sip+Fc-FnBPB-ClfA二联亚单位疫苗对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为奶牛隐形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对奶牛乳房炎的防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奶牛群乳房炎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其β-胡萝卜素、维生素 A、维生素 E、硒、锌与铜的营养状况有关。奶牛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这些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可增强机体对乳房炎的低抗力。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维持机体免疫细胞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来增强动物免疫力的。 1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对奶牛乳房炎的防御效应与机理 1.1β-胡萝卜素与维生素 A   Batra等 (1992)发现,感染乳房炎的奶牛 (乳体细胞计数大于 500× 103个 /ml)血浆中β-胡萝卜素浓度明显低于健康牛 (乳体细胞计数小于 100× 103个 /ml),…  相似文献   

18.
利用PortaSCC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和朔州两地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PortaSC妒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183;陕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5.5%(111/2O0),乳区阳性率为26.34%(196/744);3胎及以上奶牛乳房炎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t〉t0.01,P〈0.01)。  相似文献   

19.
刘鸽 《中国乳业》2021,(12):94-99
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的712 头澳系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患病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0 头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为5.62%。从剩余的未表现出临床乳房炎症状的672 头奶牛中随机选出180 头奶牛,共682 个乳区(720 个乳区中有38 个瞎乳头),分别进行兰州乳房炎检测(LMT)和乳样体细胞数(SCC)检测。经LMT诊断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56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1.11%;经SCC检测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60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3.33%。数据分析发现:各乳区患乳房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各乳区阳性率之间没有必然规律;6岁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与2~3岁、4~5岁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6岁及以上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要高于2~3岁、4~5岁奶牛;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与其他胎次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6胎及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要远高于1胎、2胎、3胎、4胎、5胎奶牛。  相似文献   

20.
博达(PortaSCC)法测试奶牛隐性乳房炎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P0rtaSCC)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某奶牛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试验显示,博达(PortaSCC)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此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4.29%(57/105),乳区阳性率为26.03%(107/411);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极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