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家蚕养殖业的传染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介绍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强调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对家蚕养殖业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为下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针对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养蚕环境消毒与卫生管理、科学选择蚕品种、合理使用药物、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单县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胚种传染和蚕儿食下病原性微孢子而使蚕感染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在家蚕一生的各个发育阶段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蚕桑生产实践中,许多蚕农将家蚕传染病误认为遗传病,甚至将广泛流行的“病毒病”说成是“胎里带来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家蚕和其它生物一样,与其生存的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蚕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内因与环境因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家蚕可分为由遗传起主导作用的家蚕遗传病、由环境起主要作用的家蚕非传染性蚕病、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家蚕传染性蚕病三类。但目前有关家蚕遗传病的报道极少,本文试图就遗传与蚕病的关系、家蚕遗传病分类,家蚕遗传病成因、家蚕遗传病防治等作一粗浅论述,以利…  相似文献   

4.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引起的毁灭性传染病,传染途径有食下感染和胚种感染两种方式,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化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化学防治方法包括药物消毒和药物治疗,物理防治方法以温汤浴种、高温浸酸和热空气法等相关的热处理方法为主。文章对前人在热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对今后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经胚胎传染的严重传染病,也是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微粒子病全程防控体系,提高蚕种质量是蚕种生产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夏秋蚕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80%。家蚕病毒病除血液型脓病发病较快外,均属慢性传染病,蚕儿在感病初期外观无任何症状,一般要在感病后4—5天才出现症状,但此时已接近晚期。病蚕是通过带毒蚕粪传染的,因此及早诊断并采取一定措施,可防止病毒病的扩散与蔓延。  相似文献   

7.
家蚕蝇蛆病不同防治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蝇蛆病是家蚕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体表面,孵化后的幼虫(蛆)寄生蚕体所引起的非传染病.贵州各蚕区一年中几乎每个蚕期都遭危害,尤以6~9月的夏秋季危害最重,严重时蝇蛆率高达6%以上.  相似文献   

8.
我区原种繁育防治微粒子病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3):30-33
家蚕微粒子病是因蚕食下微孢子虫或胚种传染而使家蚕感染的一种传染病,此病一旦暴发、扩散和蔓延,对蚕桑生产有着极大的危害性,甚至导致本行业的毁灭,它是蚕种生产中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最难防治的一种病害。建立防“微”技术体系和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才能取得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为了促进O型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选取O型FMDV编码序列中的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载体pVL-P1-2A3C,并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病毒Bm-P1-2A3C。将重组病毒感染家蚕5龄幼虫,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间接血凝方法检测血淋巴中的表达产物:目的蛋白在感染病毒后120 h的蚕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抗原表达呈阳性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128。结果显示O型FMDV的P1-2A3C基因已在家蚕体内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0.
<正>家蚕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家蚕病毒病,始终是原蚕生产的潜在威胁。此类病害一旦发生,不仅导致原蚕生产户减产减收甚至绝收,而且影响制种单位制种计划的完成。笔者在原蚕生产指导工作中的多年防控实践证明,只要切实把家蚕病毒病的防控贯穿于原蚕生产全过程,方法对头,措施得力,有的放矢,是可以化解该病对原蚕生产构成的威胁。1强化消毒防病,扑灭传染病原1.1蚕前彻底消毒实践证明,蚕前彻底消毒,对有效消灭病毒病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