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调查柑桔黑刺粉虱的种群动态.明确了黑刺粉虱在湘两州的发生规律,通过种植三叶草、悬挂黄板、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及施用生物农药等多种措施结合的尤公害防治试验,对比无公害防治和常规防治发现,该无公害防治技术跟常规防治技术都能有效控制黑刺粉虱危害,但是无公害技术显著地增加了天敌的多样性和天敌的数量,减少了化学农药对柑橘园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崂山茶区采用植株拍打法调查了施药和不施药茶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施药茶园与不施药茶园相比,节肢动物种类减少12.8%,个体数增加4.13倍,其中个体数增加最多的种类是黑刺粉虱。茶园施药对节肢动物影响最大的类群是蜘蛛,施药次数越多,蜘蛛数量越少。在经常施用农药的生产茶园,几乎没有天敌的活动。在不施用农药的茶园,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施药茶园,说明其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大,不易出现害虫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黄板防治和化学防治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差异,采用黄板诱集方法在2015年6—11月进行连续调查取样,研究了2种类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节肢动物发生量。结果表明,黄板防治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和粉虱的发生量显著低于化学农药防治茶园,中性昆虫和蚜虫发生量显著高于化学防治茶园,寄生蜂发生量无显著差异。除去蚜虫迁飞这一时期,黄板防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化学防治茶园,2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益害比都在7月初出现最大峰值,黄板防治茶园最高达2.095:1,农药防治茶园最高达1.809:1。适时使用黄板防治较化学防治能更好的控制茶园常见同翅目害虫发生量,并较好保持节肢动物群落的群落多样性。茶园使用防治措施应注意7月初和10月份2个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4.
正为有效防止茶园的黑刺粉虱,提高茶园的种植效益,采用信息素诱虫板对黑刺粉虱进行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捕区黑刺粉虱虫口减退率达到79.0%,能有效防治黑刺粉虱对茶园的危害。由此表明,信息素诱虫板防治茶园黑刺粉虱可大力推广应用。黑刺粉虱为广布性昆虫,是目前全国大部分茶区常见的主要茶树害虫。从多年研究报道资料可见,茶园出现大发生的概率较高,田间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亓黎  王荣富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99-101,83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是近年来在各地茶园发生严重的刺吸茶叶、传播煤菌的害虫.随着黑刺粉虱对环境适应性及抗药性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其持续暴发,给茶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深刻认识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与暴发的原因以及可持续的控制途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黑刺粉虱发生的生态学原因,力求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等相关方法以有效持久的控制黑刺粉虱种群.  相似文献   

6.
利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有害生物控制是生态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较生态控制茶园和常规化学防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论述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形成机制及其在害虫控制中的作用。生态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均优于常规茶园,有利于害虫控制。多样性的茶园环境、能量和物质流动及物种间的化学信息联系是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基础。探讨节肢动物群落形成机制及多样性影响害虫的生态学机理,有助于深入理解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形成的生态过程,为创造多样性的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生态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农药对白茶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及其产量的影响,采用大区对比法,试验以常规农药吡虫啉和扑虱灵作参照,采用自制不同稀释浓度的复配农药对白茶黑刺粉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自制复配农药(25%LS乳剂)600倍液防治黑刺粉虱效果较佳,达到96.1%,杀虫效果显著高于2种常规用药(P0.05)。白茶产量较常规用药(25%吡虫啉600倍液)增产4.9%,前期名白茶产量提高了7.4%,增产、增效明显。试验表明,自制复配农药可替代常规农药应用于实际生产上白茶黑刺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郑松  罗全丽  潘晓莲  申智慧 《农技服务》2016,(4):111-112,137
通过调查,明确了贵州南部茶树主要害虫种类,包括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螨类、蚧类等十余种,其中以假眼小绿叶蝉、黑翅粉虱为优势种类,研究分析了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状况。防治策略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无公害农药防治为补充,有效控制危害,保障茶叶生产和食用安全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及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调查结果表明:可诱杀7目26科68种害虫,以同翅目和鳞翅目的数量最多.分别占诱杀害虫总量的58.8%和37.1%。诱杀量最多10个种害虫分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黑尾大叶蝉、茶毛虫、茶尺蠖、黑刺粉虱、茶小蓑蛾、丽绿剃蛾、大青叶蝉和茶蓑蛾等。诱杀区茶园和非诱杀区茶园比较,8种主要害虫(茶毛虫、茶小蓑蛾、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蓑蛾、小绿叶蝉、茶刺蛾和黑刺粉虱)的数量差异显著,频振式杀虫灯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81.4%、77.3%,77.0%、68.3%、67.1%、63.3%、56.5%和49.7%。频振式杀虫灯对天敌也有一定的诱集作用,诱集的益虫和害虫个体比为1:668~958。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园害虫诱杀量5月以后逐渐增加。7月达到高峰,8月以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的柑桔生防园与化防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生防园共采集到节肢动物84种,主要以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为主;化防园32种,主要以害虫为主。生防园害虫优势种主要为桔皱叶刺瘿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天敌优势种主要为纽氏钝绥螨(A.newsami (Evans));中性节肢动物优势种主要为几种跗线螨。化防园害虫优势种为黑刺粉虱、桔皱叶刺瘿螨、糠片蚧(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和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天敌没有明显优势种;中性节肢动物优势种开始为跗线螨,随后不明显。化防园优势集中性高于生防园。生防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后期均高于化防园,说明生防园释放胡瓜钝绥螨后,保护和恢复了生防园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对闽东垦区茶树主要害虫——叶蝉类、黑刺粉虱、茶叶螨类的发生和危害特点及其天敌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并总结茶树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2008年和2009年4,5月份对皖南山区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D、H’、J、H、DMC随时间变化趋势都是“低-高-低”。然而,在5月下旬,捕食性亚群落对植食性亚群落的抑制作用大大降低,这一时期应该做好害虫测报和防治的准备,为茶农防治茶园害虫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化防区、生防区、混防区3个不同类型美国杂交杏李园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动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防区中的天敌密度与生防区中的差异不显著,而生防区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生防区和混防区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平均密度和种类高于化防样田,表明化防区对天敌的影响很大。生防区和混防区天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于化防区,且随着农药使用水平的增强,美国杂交杏李园中占统治地位的天敌种群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14.
复合间作栽培模式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复合茶园和单一茶园中节肢动物的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茶园和单一茶园相互间物种的数量组成差异较大,复合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比单一茶园丰富、稳定。因此茶园禁用农药且茶园中植物相丰富,形成荫蔽环境,有助于涵养天敌,增加蜘蛛等天敌数量和种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潜山县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其他结构特征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潜山县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其他特征指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群落均匀度指数对多样性的直接作用为0.8130,优势集中性指数对多样性的直接作用为-0.3614,它们对多样性的作用较为明显.[结论]该研究有助于阐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其他组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圩坪寺村茶园为研究对象,探讨几种禾本科、菊科、豆科植物不同配置方式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多样性时序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自然留养杂草(CK)、黑麦草+白三叶2种作物混播(E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4种作物混播(S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紫羊茅+毛苕子+波斯菊+百日草8种作物混播(BZ),采用陷阱法和马氏网收集调查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自然留草和覆盖作物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双翅目个体数最多,蜘蛛目个体数最少。与CK相比,不同覆盖作物处理下茶园鳞翅目个体数均显著增加,但3种覆盖作物处理间无显著差异,SZ处理下同翅目昆虫显著增加了92.47%(P<0.05)。不同处理间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和蜘蛛目的个体数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作物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均在8月26日达到最高值,9月30日3种覆盖作物处理的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均高于CK。与CK相比,EZ处理可显著增加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Z处理可显著增加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BZ处理可显著增加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茶园蜘蛛类群结构及时空分布的影响,了解蜘蛛在茶园绿色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于2015—2016年通过拍打法(茶丛)和陷阱法(地面)对常规无间作的1#茶园、植被覆盖度深且人为干扰较少的2#茶园和无植被覆盖且定期施药锄草的3#茶园的蜘蛛及叶蝉数量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3类茶园的蜘蛛个体数表现为2#茶园>1#茶园>3#茶园,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表现为2#茶园>3#茶园、1#茶园,差异显著(P<0.05)。蜘蛛主要分布于茶丛,地表较少。茶园叶蝉和蜘蛛数量在2年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3#茶园由于定期施用化学农药,蜘蛛和叶蝉的数量波动最小;2#茶园的蜘蛛数量波动较大;且蜘蛛对叶蝉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2#茶园周围植被丰富,且茶园均匀间种台湾相思树、中间种植落叶乔木,生境结构相对复杂,植被覆盖度深,形成了一定的缓冲带,对茶园小气候具有改善作用,增加了蜘蛛类群多样性。由此表明,构建合理的缓冲带、增加茶园四周及内部植被覆盖深度、减少人为干扰可更好地优化蜘蛛群落时空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8.
茶园不同控草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不同茶园杂草防控措施的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的除草方式,为防控茶园草害发生及指导茶农科学除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套种绿豆(生物竞争)、人工除草(人工铲除)、剪枝覆盖(物理抑制)及喷施除草醋(化学清除)等4种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杂草数量、种类及株高等,计算杂草多样性指数,比较不同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试验区茶园共滋生杂草13科20属20种,4种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数量、密度和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园杂草种类减少1~8种,数量减幅16.62%~89.06%,密度抑制幅度4.18%~100.00%,除套种绿豆处理下个别草种株高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外,其余处理对茶园杂草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得出茶园杂草防控效果依次为除草醋>剪枝覆盖>人工除草>套种绿豆.[结论]喷施除草醋和剪枝覆盖处理对茶园杂草防控效果表现尤为突出,可在当前茶园生产实际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