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鸡源乳酸杆菌pPG-XLFEC/M11对雏鸡抵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的作用,本研究利用IBDVCEF94株感染DF-1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病毒感染后的细胞活性,利用qRT-PCR检测病毒载量,结果显示重组乳酸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可以抑制IBDV在DF-1细胞内的增殖;以重组乳酸菌pPG-XLFEC/M11饲喂雏鸡,利用IBDV强毒UK661株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饲喂重组菌的雏鸡相比于对照组,IBDV的感染对其组织器官的损伤较小,总免疫球蛋白IgG和SIgA含量增加,细胞因子IL-6、IL-8、TNF-琢和IFN-酌以及TLR2的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提高了雏鸡的存活率。本实验结果表明,重组鸡源乳酸杆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对雏鸡具有一定的抗IBDV感染的作用。本研究为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鸡源乳酸杆菌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为禽类疾病的预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饲喂乳杆菌雏鸡对鸡白痢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雏鸡饲喂乳杆菌培养物后,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观察雏鸡盲肠主要正常菌群定植及雏鸡抵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后,饲喂乳杆菌组同未饲喂乳杆菌组相比,雏鸡盲肠内正常菌群有一定变化,大肠杆菌数明显降低(P<001),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明显增加(P<001),而且死亡率降低20%。  相似文献   

3.
根据乳酸乳球菌密码子的偏嗜性,优化设计并合成牛乳铁蛋白肽的两段基因序列LFcinB和LFampin,将其与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AMJ399分别用SalⅠ和BglⅡ双酶切后进行连接,并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MG1363中,经酶切鉴定表明获得带有两段牛乳铁蛋白肽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cinBA/MG1363。结果表明,优化表达条件,在GM17培养基中添加3.8%的β-甘油磷酸二钠可以获得表达重组蛋白的适宜pH,West-ern-blot检测可见重组蛋白大小约13 ku,表明牛乳铁蛋白肽在重组乳酸乳球菌中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植物乳杆菌BLCC2-0410添加对鸡白痢沙门菌感染的防治效果,试验选用120只1日龄海兰褐雏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1 ~ 10日龄,给予益生菌组饮用益生菌水溶液,3日龄时,感染组、益生菌组每只鸡灌服0.5 mL鸡白痢沙门菌菌液,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全程试验期14 d,统计雏鸡死亡率,测定脏器沙门菌载菌量、肠道乳酸菌数量、血液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结果表明:(1)饲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可降低雏鸡相对死亡率,较感染组降低60.6%|(2)益生菌组肠道乳酸菌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提高3.32倍和11.12倍|(3)益生菌组血清中IgG含量分别较感染组提高6.69%,IgM和IgA降低14.63%和4.42%|(4)益生菌组雏鸡血清中IFN-γ和TNF-α较感染组提高3.94%和3.77%,IL-1β降低11.29%|(5)生化检验结果显示饲喂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可降低沙门菌对雏鸡肝脏的损伤。综上,植物乳杆菌BLCC2-0410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鸡白痢沙门菌|载菌量|免疫球蛋白|炎症因子|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pNZ8112-PLFcin/Ef)饲喂断奶仔猪,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和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的效果。选取28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36头,随机分为3组(重组屎肠球菌组、空载体组和培养基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重组屎肠球菌组和空载体组分别饲喂添加pNZ8112-PLFcin/Ef(6×1012 CFU/kg)和pNZ8112/Ef(6×1012 CFU/kg)的基础日粮,而培养基组饲喂含有相同体积的GM17液体培养基的基础日粮。试验期26d。结果显示,与培养基组相比,重组屎肠球菌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腹泻率明显降低,肠道菌群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下降。为进一步探究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对断奶仔猪抵抗ETEC感染的保护作用,在连续饲喂21d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头体况相近的断奶仔猪灌服ETEC。结果发现,与培养基组相比,攻菌后重组屎肠球菌组断奶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肠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但胸腺指数、肠段长度及重量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能够起到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及抗ETEC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使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发酵生产后便于存储、运输,本试验利用可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BA/MG1363制备微胶囊,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胶囊化后重组菌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壁材及壁材浓度进行控制单一变量试验,测定其包埋量,以筛选出最佳壁材及浓度。通过模拟胃肠液环境试验,比较微胶囊释放率,并对不同壁材进行保存期试验,比较最低活菌数,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后进行验证。优化后的结果为:选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壁材,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49%,壳聚糖浓度为0.96%,CaCl2浓度为6.67%,凝固时间为57 min的条件下微胶囊效果最佳,预测包埋量为7.85×108 CFU/g。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稳定存在,在模拟肠液中可完全破裂,能释放出微胶囊内95%以上的乳酸乳球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在4 ℃保存3周后,微胶囊中活菌数为1.41×107 CFU/g。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为微胶囊的包埋量为8.08×108 CFU/g;常温保存2周后,活菌数仍可达到3.89×106 CFU/g;ELISA方法检测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可见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抑菌试验可见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制备成为低成本、保存期长、耐胃液的微胶囊,为重组乳酸菌在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离自健康SPF鸡盲肠的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制备复合菌制剂,体外观察对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同时给1日龄健康罗曼商品代雏鸡服用复合菌制剂,然后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观察保护率.结果表明,复合菌制剂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28%和95.91%;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保护率分别为90%和83.3%.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pNZ8112-PLFcin/Ef)饲喂断奶仔猪,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和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的效果。选取28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36头,随机分为3组(重组屎肠球菌组、空载体组和培养基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重组屎肠球菌组和空载体组分别饲喂添加pNZ8112-PLFcin/Ef (6×1012 CFU/kg)和pNZ8112/Ef (6×1012 CFU/kg)的基础日粮,而培养基组饲喂含有相同体积的GM17液体培养基的基础日粮。试验期26 d。结果显示,与培养基组相比,重组屎肠球菌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腹泻率明显降低,肠道菌群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下降。为进一步探究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对断奶仔猪抵抗ETEC感染的保护作用,在连续饲喂21 d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头体况相近的断奶仔猪灌服ETEC。结果发现,与培养基组相比,攻菌后重组屎肠球菌组断奶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肠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但胸腺指数、肠段长度及重量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能够起到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及抗ETEC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旨在分析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pPG-LFCA-E/LR-CO21作为饲用微生态制剂对仔猪促生长与抵抗猪霍乱沙门菌感染的作用。将该重组菌连续饲喂28日龄断乳仔猪21 d,并设立空菌组、对照组以及抗生素组。第21天时对断乳仔猪连续口服感染猪霍乱沙门菌3 d,并设置7 d的观察期;仔猪感染后采集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肠黏液及肠组织。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与免疫器官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感染猪霍乱沙门菌后,相对于对照组,重组菌组仔猪日增重提高,腹泻率降低;重组菌组仔猪血液中IgG以及肠黏液中IL-4、sIgA的量极显著提高(P<0.01),IL-2、IL-12、IL-6的量显著降低(P<0.05);重组菌组仔猪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的基因转录水平和TLR4、Myd88和MLCK的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仔猪肠道内猪霍乱沙门菌的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重组菌组与抗生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pPG-LFCA-E/LR-CO21可以提高断乳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形态发育、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仔猪免受猪霍乱沙门菌的感染,表明重组菌作为微生态制剂替代断乳仔猪的饲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能表达柔嫩艾美耳球虫TA4抗原的重组质粒,使其在乳球菌中表达。用刚出壳的健康雏鸡为实验对象,对乳球菌表达的TA4重组抗原进行免疫效果的研究。用表达球虫TA4抗原的工程乳球菌以5×108个/(只·d)的剂量给雏鸡口服10d,同时设置乳球菌组、未免疫未攻毒组和未免疫攻毒组作对照,于11日龄用5×104个强毒卵囊进行攻毒。结果表明TA4重组抗原组抗球虫指数为160.12,实验鸡可获得一定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0只7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对照组)和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组和D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108 cfu/kg凝结芽孢杆菌。连续饲喂7 d后,第8天进行肠炎沙门氏菌攻毒,分别给C组和D组雏鸡灌服0.5mL6.25×107cfu/只的肠炎沙门氏菌,而A组和B组灌服0.5mL无菌PBS,感染后观察一周。试验开始后记录雏鸡不同时间点的体重变化,同时在各时间点采集盲肠内容物,进行菌落计数。结果显示,攻毒后C组和D组雏鸡的体重均出现下降情况,但D组雏鸡体重下降幅度较小,但同一时间点,四组雏鸡之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时间点,A组和B组雏鸡盲肠内容物中均未分离到肠炎沙门氏菌,而C组和D组雏鸡在感染后第1天开始即可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随着感染天数增加菌落数呈减少趋势,且D组的载菌量均显著低于C组的载菌量(P<0.05)。综上所述,凝结芽孢杆菌能够缓解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雏鸡体重下降,并有效减少盲肠中肠炎沙门氏菌的载菌量。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肠炎沙门氏菌攻毒对SPF雏鸡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1日龄SPF雏鸡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在4日龄处理组口服107CFU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攻毒,对照组口服等量PBS溶液。试验期22 d。结果显示:(1)处理组SPF鸡的存活率为75%,对照组全部存活,期间两组鸡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2)OTU水平上,相同日龄两组鸡粪便菌群的丰富度相近,中期处理组粪便菌群多样性更高(P0.05),后期对照组菌群稳定性更高,而且攻毒对SPF鸡粪便菌群的影响随日龄增加而减弱;(3)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acteroides(拟杆菌门)、Enterococcus (肠球菌属)和Aeriscardovia (卡多维亚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Alistipes(另枝菌属)、Faecalibacterium(粪杆菌属)、Romboutsia(罗姆布茨菌属)和Ruminococcaceae_UCG_005(瘤胃球菌UCG_005)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4)KEGG分析显示攻毒影响了菌群参与的多个代谢通路。综上,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影响了SPF雏鸡粪便菌群的结构组成、稳定性及菌群参与的代谢通路。Bacteroides(拟杆菌门)、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等差异菌属可能对SPF雏鸡抵抗沙门氏菌入侵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含羊奇异变形杆菌外膜蛋白A(ompA)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pNZ8149-ompA,并将其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3900中。利用Weste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定位。将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BALB/c小鼠,分别于口服后1,2,3,4,5,6,7d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肠道冲洗液,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乳酸乳球菌在肠道的定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于49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强于空质粒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菌体表面出现绿色荧光。灌服小鼠后,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各肠段的定植比例不同,定植能力于口服后6d达到高峰,7d后在重组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定植率分别占第1d的15.23%,24.19%,48.57%,40.07%。本试验证明羊奇异变形杆菌ompA能够稳定表达于乳酸乳球菌表面,且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肠道内具有良好的定植能力,其定植能力为回肠盲肠空肠十二指肠。这为研究乳酸乳球菌作为羊奇异变形杆菌口服疫苗抗原递送载体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表达产气荚膜梭菌NetB毒素的重组植物乳酸杆菌口服活菌疫苗对鸡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进行了重组活菌疫苗的免疫和产气荚膜梭菌攻菌试验。设置3组免疫组雏鸡,于7~28日龄分别连续免疫pSIP409空载体植物乳酸杆菌、pSIP409-Net B重组植物乳酸杆菌和灭菌PBS;设置4组攻菌组雏鸡,免疫方法同上,免疫后于43~47日龄连续口服产气荚膜梭菌(设置PBS免疫组不攻菌只口服等量PBS对照)。通过免疫后肠道分离重组菌、病理组织学检查疫苗对雏鸡组织器官有无损害作用及保护作用;攻菌后细菌分离计数、剖检肠道病变评分来评价疫苗的免疫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后2周仍可在免疫鸡的小肠、盲肠段分离到重组菌;组织学检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重组疫苗的免疫没有对雏鸡组织器官产生损害作用;NetB攻菌组的肠道损伤情况较空载体攻菌组和PBS攻菌组轻微;NetB攻菌组的肠道病变评分低于空载体攻菌组和PBS攻菌组。表明所构建的重组口服活菌疫苗安全有效,结果为重组植物乳杆菌表达系统作为口服疫苗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鸡群感染后终生带菌,本菌血清型有多种,感染鸡群的主要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急性败血症。多侵害15日龄内鸡苗,表现白痢﹑卵黄吸收不良,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鸡伤寒沙门氏菌或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成年鸡白痢侵害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6.
果寡糖控制雏鸡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的果寡糖对雏鸡肠道沙门氏菌感染的抑制作用。选择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96只随机均分4组,每组24只。分别饲喂果寡糖添加量为0、0.5%、1.0%、2.0%的饲粮,试验期21d。在16日龄,采用口腔灌注法将所有试验鸡进行108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分别于17日龄、19日龄、21日龄进行盲肠沙门氏菌、pH值及盲肠鲜重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5%~2%果寡糖,在19日龄时均能显著降低盲肠沙门氏菌定植数量,各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随着鸡日龄的增加,各试验组鸡盲肠沙门氏菌数逐渐减少。果寡糖对盲肠内容物pH值无显著影响;果寡糖使盲肠鲜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鸡盲肠菌群的影响,采集对照组和球虫感染组雏鸡盲肠内容物,提取DNA,16S rDNA测序分析鸡盲肠菌群丰度、多样性的变化,采用粪菌移植验证正常鸡肠道菌群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的保护作用。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盲肠内菌群丰度、多样性显著降低。在门水平上,感染前,两组雏鸡盲肠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变形菌、放线菌;感染后厚壁菌门丰度下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的丰度上升,差异显著(P<0.05),感染组出现了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鸡盲肠微生物菌群中乳杆菌属、埃希菌-志贺菌属、拟杆菌属、罗姆布茨菌属、棒状杆菌属、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丰度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毛螺菌科未定属、瘤胃球菌属、梭菌UCG-014、瘤胃球菌科未定属丰度显著下降(P<0.05),GCA-900066575丰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粪菌移植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移植组相比,盲肠内容物移植组和粪便菌移植组能显著减轻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鸡增重降低的影响,减轻盲肠损伤,卵囊产量显著下降(P<0.05)。盲肠内容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翁苋颗粒对雏鸡感染鸡白痢后疗效及IL-2、IFN-γ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鸡白痢沙门菌菌液的方法人工复制鸡白痢的病理模型,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翁苋颗粒,于试验前、攻毒后、试验后各组随机取雏鸡抽取心血,分离血清检测雏鸡IL-2、IFN-γ的含量。结果翁苋颗粒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对雏鸡白痢的治愈率、有效率最高。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雏鸡IL-2的含量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IFN-γ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翁苋各组雏鸡IL-2的含量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IFN-γ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翁苋颗粒能防治雏鸡白痢,其作用与促进雏鸡体液免疫水平,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制剂预防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肠道益生菌竞争排斥原理,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了临床预防鸡沙门氏菌的四个模型,即"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试验1、2组,单纯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的试验3、4组,同时设有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攻毒条件下,对各组鸡白痢症状的观察、攻毒保护死亡数量统计、称重分析,结果为:3组及攻毒对照组表现典型鸡白痢症状,试验1、2、3、4组攻毒保护率分别96.7%、96%、80%、94%,而攻毒组为76%。试验3组与空白对照组30日龄增重差异极显著,其余各组均表现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无论雏鸡直接口服微生态制剂或先服用抗生素再使用微生态制剂,这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保护雏鸡免遭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强毒的攻击,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雏鸡的死亡,提高育雏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 1,NOD1)在抗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血液中NOD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变化.试验分为3组,鸡白痢沙门氏菌组、肠炎沙门氏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感染后1、3、5、7 d检测NO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后的1~7 d,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后表达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的波浪形变化,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的表达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NOD1 mRNA的水平,在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后的3和7 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的5、7 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均可促进鸡血液中NOD1基因的表达,NOD1基因可能参与了机体抗沙门氏菌感染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