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验将鸡肉样品制成匀浆,用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去脂后用乙酸乙酯反萃取,经固相萃取柱(SPE)净化,甲醇洗脱,采用HPLC进行检测。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在同时检测时的保留时间分别为7.30min和17.60min,测得甲砜霉素与氟甲砜霉素的检测限达10ng/g。在添加浓度为0.005~0.02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65.84%~81.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6%~13.2%之间(n=5);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在0.01~1.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以带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检测水产品中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与氟甲砜霉素胺残留的新方法.采用碱性乙酸乙酯-乙腈提取试样中残留的化合物,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荧光检测器的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25 nm与295 nm,可疑样品以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进行确证.在添加浓度为0.050~2.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6.4%~9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63%~9.71%之间(n=5);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在0.20~5.0 mg/L范围内、氟甲砜霉素胺在0.10~5.0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甲砜霉素与氟甲砜霉素的检测限达0.020mg/kg、氟甲砜霉素胺的检测限达0.010 mg/kg.  相似文献   

3.
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的研制与质量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以药物含量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载药量,用小鼠灌胃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70 nm;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纳米乳注射液(0.1%)属于实际无毒。结果提示,本研究研制的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制备简单,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并确定其抑菌效果,试验采用低能乳化法中的相转变法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进行了乳液类型的判定、形态观察、粒径分布测定,研究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外观状态及粒径的影响,以及测定恩诺沙星纳米乳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40 (EL-40)为表面活性剂、乙酸为助表面活性剂,纯化水为水相制备的水包油(O/W)型恩诺沙星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电镜下观察恩诺沙星纳米乳粒子呈圆球形,分布均匀,不粘连;粒径范围为10~100 nm,粒径大小在纳米乳标准范围内,乳液多分散系数(PDI)为0.192;8 000 r/min离心15 min不分层,乳液性质稳定;10%恩诺沙星纳米乳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2,2.71,3.82 cm, 10%恩诺沙星可溶性粉为2.73,1.30,2.84 cm, 10%恩诺沙星溶液为3.55,2.56,3.64 cm; 10%恩诺沙星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0.062 5μg/mL,对大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紫苏油纳米乳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试验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优选处方,采用滴定法制备紫苏油纳米乳,并建立高血脂症大鼠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小麦胚芽油为油相,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紫苏油纳米乳外观澄明,性质稳定;紫苏油纳米乳能显著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含量,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高剂量紫苏油纳米乳可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肝脏脂质沉积,预防脂肪肝的发生。说明紫苏油纳米乳是一种性质稳定、高效的对抗高血脂的乳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羊奶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采用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进行定性及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氯霉素检出限为0.1μg/kg,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检出限为0.2μg/kg;氯霉素加标回收率为100.9%~116.2%,甲砜霉素加标回收率为88.4%~99.6%,氟甲砜霉素加标回收率为89.6%~103.2%。[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于测定羊奶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7.
用复方甲砜霉素注射液以高(0.8ml/kg.b.W)、中(0.4ml/kg.b.w)、低(0.2ml/kg.b.w)三个剂量对人工感染鸡巴氏杆菌病的鸡群肌内注射治疗,同时设立甲砜霉素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用药2d后,复方甲砜霉素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93.3%,效果优于对照药物甲砜霉素(70.0%)。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中药提取物黄柏油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试验采用纳米技术将其制成纳米乳剂,依据纳米乳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出最佳配方,按照配方制备出黄柏油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皮肤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柏油纳米乳最佳配方为黄柏油6.23%,RH-4029.72%,无水乙醇5.15%,水58.90%;经鉴定,其结构类型为水包油型,外观澄清透明,粒径介于7~26 nm之间,平均粒径为16.8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317,平均Zeta电位为-22.9 mV;稳定性和皮肤安全性良好。说明该纳米乳符合临床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头孢泊肟酯与牛至油在纳米水平的联合药效,首次制备复方头孢泊肟酯纳米乳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及急性毒性研究。在传统纳米乳制备方法筛选初步处方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优处方。以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以抑菌圈直径和纳米乳稳定常数Ke为考察指标,选择头孢泊肟酯和牛至油质量分数比(A)、纳米乳水相pH(B)、乳化温度(C)作为考察因素;体外抑菌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并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针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最优处方为头孢泊肟酯0.33%、牛至油2.67%、1,2-丙二醇1.13%、EL-40 22.51%、蒸馏水73.36%,纳米乳pH值为6.17;与原料药相比,受试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差异显著(P0.05);小鼠经口急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 800mg·kg-1,为低毒级药物,无肾、肠毒性,但可引起肝轻微病理损伤。结果表明,牛至油在纳米水平提高了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巴氏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对头孢泊肟酯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氟甲砜霉素(Florfenicol)系新型氯霉素类广谱抗菌药物,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鱼类及猪、牛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为兽医专用抗生素。国内已能人工合成并投入批量生产,在鱼类、猪、牛、鸡的细菌性疫病的防治上效果明显,但在鸭细菌性疫病的防治中应用较少。本次试验将氟甲砜霉素用于目前对养鸭业危害较为严重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通过测定氟甲砜霉素对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观察口服给药对实验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并与甲砜霉素、氯霉素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TMP对氟甲砜霉素体外抑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甲砜霉素(Florfenicol)是氯霉素类兽用新型广谱抗菌药,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效果强,且用药后不引起机体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使氟甲砜霉素在畜禽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呈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因其临床使用剂量过大(50mg/kg),且价格较高,限制了氟甲砜霉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为了降低氟甲砜霉素临床使用剂量,防止敏感菌株过快地对氟甲砜霉素形成耐药性,本实验测定了氟甲砜霉素与抗菌增效剂TMP(三甲氧苄氨嘧啶)按不同比例联合时对猪源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优选处方的方法,制备了甘草黄酮纳米乳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以EL-40、Span-80为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组成混合溶液,以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甘草黄酮纳米乳,将甘草黄酮纳米乳应用高温、高湿、恒温加速试验检验其稳定性。[结果]纳米乳处方为:0.2 g甘草黄酮、1.2 g EL-40、0.3 g Span-80、0.5 g甘油、0.5 g IPM、4.0 g蒸馏水,经试验验证甘草黄酮纳米乳仍为澄清透明纳米乳状液,未出现分层现象,性质稳定。[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纳米乳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3):84-88
本文对鲫以15 mg/kg·bw的剂量单次口灌甲砜霉素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模拟研究,以15 mg/kg·bw的剂量连续口灌给药3 d进行药物残留研究。结果表明甲砜霉素的药—时曲线均较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10℃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4.63 h;峰浓度(Cmax)5.71μg/m L;达峰时间(Tmax)10.94 h;消除半衰期(t1/2β)13.68 h;表观分布容积(Vd/F)1.53 L/kg;清除率(CLb)0.08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95.99μg·h/m L。25℃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2.72 h;峰浓度(Cmax)5.60μg/m L;达峰时间(Tmax)6.98 h;消除半衰期(t1/2β)9.87 h;表观分布容积(Vd/F)1.6 4L/kg;清除率(CLb)0.12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30.16μg·h/m L。不同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鱼各组织中的代谢明显不同,表现为水温升高甲砜霉素消除则加快,水温降低甲砜霉素消除则变慢。结果还显示在两个温度下,甲砜霉素在鲫鱼主要组织中消除均较慢,在给药72h后,仍可在在皮肤、肌肉、肾脏组织中检测到甲砜霉素。同时,皮肤中的药物代谢速率相对于其他组织较慢,因此,建议把皮肤作为甲砜霉素药物残留的靶组织。若以15 mg/kg·bw的剂量连续口灌给药甲砜霉素后,建议甲砜霉素在鲫鱼体内的休药期定为:在10℃至少为10d,在25℃至少为6 d。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育雏早期应用黄芪多糖及甲砜霉素对ALV-J先天性感染雏鸡发病作用的影响,通过5日龄SPF鸡胚卵黄囊接种1 000TCID50ALV-J,鸡胚出壳后随机分为3组,两试验组分别定期口服黄芪多糖和甲砜霉素,一组作为病毒感染对照。对试验雏鸡泄殖腔排毒规律、病毒血症、疫苗免疫水平、免疫器官指数、体重、肿瘤发生率、肿瘤类型等进行动态测定,评估黄芪多糖和甲砜霉素对雏鸡先天感染ALV-J发病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对ALV-J病毒血症、ALV-J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无显著影响。黄芪多糖组与病毒感染对照组体重差异不显著;甲砜霉素组早期体重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后期体重却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甲砜霉素组育雏早期血液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显著低于另外两组,60日龄后脾和法氏囊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降低,与另外两组差异显著。肿瘤发生率以甲砜霉素组最高,达28.57%(10/35),其次是病毒感染对照组,为20%(7/35),黄芪多糖组最低,仅为11.43%(4/35)。另外,甲砜霉素组肿瘤类型多,出现血管瘤、髓样细胞瘤、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和腺癌,并且肿瘤进展快,病变重。育雏早期应用甲砜霉素会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促进ALV-J的致瘤作用,患病鸡肿瘤呈多样化特征。黄芪多糖对ALV-J的致病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未发现对病毒血症的影响。两种药物对ALV-J的致病作用的影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氟苯尼考纳米乳并了解其抑菌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处方筛选、物理性质考察、抑菌圈试验,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在多种油相中的溶解度,确定最佳油相;再以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体积比Kv值及Smix-油相体积比为考察指标,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利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类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分布、Zeta电位;采用离心及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经抑菌圈试验观察氟苯尼考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微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橄榄油为最佳油相,EL-40为最佳乳化剂,丙三醇为最佳助乳化剂,优选的Smix体积比Kv值为2.0,Smix-油相体积比为8∶2。氟苯尼考纳米乳最佳处方组成为:氟苯尼考120mg,N,N-二甲基甲酰胺0.1mL,橄榄油2mL,EL-40 5.7mL,丙三醇2.3mL,水6mL。氟苯尼考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28nm,粒径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0.454mV,经离心试验及长期试验样品稳定,对4种常见菌体外抑菌效果强于同浓度氟苯尼考溶液。本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纳米乳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针对貉子肉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以氘代氯霉素(D5-CAP)为内标,样品经乙腈提取,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对貉子肉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的残留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2种药物在0.1~5.0μg/mL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样品中氯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检测限为0.1μg/kg,定量限为0.3μg/kg,本方法在0.5~2.0μg/kg添加范围内药物回收率为68%~115%,其相对偏差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制备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并考察其微观形态及粒径分布。结果显示:由EL-35,乙酸乙酯、1,2-丙二醇为主要组分制备的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澄清透明,透射电镜下液滴均呈球形。经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其平均粒径为18.85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其分散度良好。该纳米乳以15 000r/min速度离心30min和留样2,4,6个月后,外观基本无变化。结果表明,所制备埃普利诺菌素纳米乳符合纳米乳的性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制备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处方,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及稳定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复合维生素纳米乳中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E醋酸酯的含量。结果显示,制备的复合维生素纳米乳为黄色透明液体,乳滴呈球形,平均粒径为29.8nm,在湿度75%,4、25、40、60℃条件下放置1个月,常温下放置3个月,体系澄清透明,未见分层、絮凝等物理变化。复合维生素纳米乳中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3、维生素E醋酸酯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72、0.021、20.020g/L。结果表明,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稳定性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复合维生素制剂。  相似文献   

19.
4日龄AA+肉鸡30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对照组)、500(Ⅰ组)、1 000(Ⅱ组)1、500(Ⅲ组)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剂量饲喂6周,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学损害。试验开始后每天观察肉鸡的临床症状,每周称重1次计算平均体质量,分别在第2、4、6周测定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并取免疫器官作石蜡切片以研究甲砜霉素对肉鸡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9.21%、64.47%和68.42%;中毒鸡表现为食欲减退、体质量增长缓慢、贫血;法氏囊、脾脏和胸腺脏器系数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减少。结果表明,即使以500 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持续饲喂肉鸡,均可对肉鸡的免疫器官结构造成明显损伤,尤其是体液免疫器官,并且这种损伤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柱前衍生-GC-ECD法同时测定市售动物源性中药材地龙、水蛭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旋转蒸干后,提取物溶于4%氯化钠溶液,经正己烷去脂,液液分配净化。再加BSTFA-TMCS衍生化反应后氮气吹干,正己烷定容进样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在0.1~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9;空白样品加标实验表明,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在1、5、10μg/kg这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2.9%~100.8%,RSD16%,其检出限分别为0.05、0.1、0.1μg/kg。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地龙、水蛭中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