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对虾养殖业达到鼎盛时期,但也开始大规模暴发流行性虾病.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引起对虾发病的有四种:即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寄生虫感染病,而病毒感染的种类有:桃粒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黄头病毒(YHV)、对虾杆状病毒(BP)、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HHNBV)等.……  相似文献   

2.
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SV)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中国台北发现,是1993年以来导致我国沿海人工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大规模频繁发生的主要病毒、病原。随后在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以及太平洋海岸国家相继也有类似的报道。此病毒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CNBV),传染性皮下及  相似文献   

3.
对虾白斑病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急性、综合性病症的传染病,以甲壳上有明显白斑,肝胰脏肿大,来势快,感染率高,死亡快,危害性极大为特征。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目前已成为海、淡水养殖对虾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可能出现对虾暴发性死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所以及早发现,积极采取措施治疗该病是养殖对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据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基因保守序列,使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了2条引物,利用PCR的扩增产物,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了一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DHPLC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与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肝胰腺细小病毒、对虾杆状病毒以及对虾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较高,约为10-5ng/μL,高于常规PCR及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用建立的DHPLC方法对100尾对虾样品进行了临床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WSSV的DHPLC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对WSSV进行有效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实用的养殖对虾白斑病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PCR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并经测序,其PCR产物与目的基因符合率为99%,证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项目还将该方法应用于对虾育苗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对珠海地区养殖场养殖对虾、市场销售的对虾和进出口对虾等进行了对虾白斑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中首次发现虾蛄对虾白斑病毒呈阳性反应,说明该病毒可以感染除对虾外的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一蹶不振的我国对虾养殖业有望重振旗鼓。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测定了虾病“祸首”——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从而在世界上率先破译了虾病病毒的遗传密码,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力拔头筹。  相似文献   

7.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病原。该病一旦流行,对虾在2~7天内的死亡率可达100%,国际兽疫局(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及亚太地区水产养殖发展网络中心(NACA)早在1995年就将其列为需要报告的重要的水生动物病毒性疫病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该病首先在台湾地区发生,到1994年已扩展到全亚洲的对虾养殖地区。1995年11月该病毒在西半球被发现,1999年到达美国中部和南部,2001年出现在欧洲和澳洲。短短10年间,对虾白斑综合征席卷全球,给世界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对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的病毒,目前并没有有效治愈该病毒病的方法.论文将WSSV-VP24与WSSV-VP26的部分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BAD/gⅢA中,构建重组栽体pBAD/gⅢA-VP24、pBAD/gⅢA-VP26,并转化入大...  相似文献   

9.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VP28基因在家蚕体内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P2 8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简称WSSV)的囊膜蛋白。在克隆了VP2 8基因的基础上 ,成功构建了重组转移载体pBlueBacHisC vp2 8和重组杆状病毒HyNPV VP2 8。用重组病毒的细胞培养液注射接种 5龄饷食后的家蚕 ,剪病蚕腹足采血淋巴 ,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 ,结果表明 ,WSSV VP2 8基因在家蚕体内得到了表达 ,特异性条带大小约为 31kD。研究结果为探讨WSSV感染对虾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沿海各国的对虾养殖业蓬勃发展,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企业化发展,其病害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对虾病毒性的疫病已成为阻碍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黄头症病毒(YHV)、桃拉综合症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HNV)等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除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之外,还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虾病毒病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世界虾病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近年对虾病毒病的研究与动态进行概述,并对虾病毒病原体、传播途径、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世界范围内养殖对虾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造成对虾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在我国这种情况尤为严重。WSSV是同一类紧密相关的无包埋体类杆状病毒,与杆状病毒并无同源性。2001年,中国和荷兰科学家分别报道了WSSV的全基因组DNA序列,启动了WSSV后基因组研究。已有多种检测方法用于WSSV的检测和致病机理的研究。WSSV感染宿主谱广,以多种传播途径感染宿主,目前还没有用于病毒增殖的细胞系,但已有成熟的动物模型,从而方便了对WSSV的研究。本文就该病毒的命名、病毒特性、检测方法、病毒感染增殖、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及感染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virus,WSSV)是一种可以引起养殖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传染性病原,由于其强烈的传染性和极高的致死率,使得人们在应对它时,必须侧重于早期的防控。近年的研究表明,对虾存在类免疫(quasi—immune)机制.而WSSV的重组蛋白可以诱导对虾产生抗病保护效应。目前有关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大多围绕诱导产生高效免疫应答能力的囊膜蛋白进行免疫接种方式来展开。文章对该领域研究成果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WSSV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 80年代以来 ,世界沿海各国的对虾养殖业蓬勃发展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企业化发展 ,其病害也日益突出 ,特别是对虾病毒性的疫病已成为阻碍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黄头症病毒 (YHV )、桃拉综合症病毒 (TSV)和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IHHNV )等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 ,除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之外 ,还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对虾病毒病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世界虾病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近年对虾病毒病的研究与动态进行概述 ,并对虾…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湛江地区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征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综合征是由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virus,TSV)引起的,与白斑综合征病毒、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黄头病毒一起被列为对虾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四大病毒。本文对2005年广东省湛江地区部分养殖场的发病南美白对虾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了桃拉病毒的显微结构图片,证实了本次广东省湛江地区部分养殖场南美白对虾急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桃拉病毒,说明桃拉综合征在我国部分对虾养殖场仍存在着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血淋巴细胞是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靶细胞之一,WSSV结构蛋白与血淋巴细胞的作用在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对虾血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在原代细胞培养条件下观察重组表达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VP37片段(VP37p)与对虾血淋巴细胞的作用。试验表明,中国对虾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可存活12d,体外培养的对虾血淋巴细胞与量子点标记的VP37p具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并修饰基因特异性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利用该探针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抽提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WSV)的PCR产物进行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uminex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WWSV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偶联特异性探针的微球只与相应的病毒基因的PCR产物反应,而不与其他虾病病毒基因反应,可以检测到107的稀释度。本研究初步建立的WSSV液相芯片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建立几种虾病同时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多重PCR检测鉴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桃拉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桃拉病毒(TSV)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多重PCR)技术。根据WSSV和TS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分别与WSSV和TS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WSSV DNA和TSV R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了2条特异的与实验设计相符的306bp(WSSV)和231bp(TSV)多重PCR扩增带,而对其他对虾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技术能检出10pg的WSSV DNA和1pg的TSV RNA模板。  相似文献   

18.
对虾白斑综合征 (WSS)是由对虾综合征病毒 (WSSV)引起的一种以病虾甲壳内侧出现白斑为特征 ,并具有很高死亡率的对虾最常见传染性疾病。该病自 1988年在台湾发现以来 ,已迅速蔓延至世界对虾养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广西沿海地区是对虾养殖较为发达的地区 ,近年来该地区所养殖的对虾也同样遭到该病的袭击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通讯作者。  目前对对虾疾病的诊断手段 ,主要包括以病理学和生物学诊断为主的常规诊断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杂交方法及PCR诊断方法等。其中PCR方法又是目前这些方法中最快捷、敏感性最高的病原…  相似文献   

19.
对虾杆状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虾杆状病毒病的鉴别诊断孔繁德周斌华黄印尧(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动植物检疫局,福建361012)在对虾病的病原中,尤以病毒最为重要。自从1974年J.A.Couch首先报告了一种从桃红对虾中发现类似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杆状病毒(Bac-ulovirus...  相似文献   

20.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是由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的以感染对虾甲壳内侧出现直径为0.5~2mm大小的白色斑点为主要特征的暴发性传染病。该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给养虾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WSSV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中均有其敏感的宿主,以虾、蟹等十足目类为多。目前,普遍认为WSSV存在水平传播(经口感染或浸泡感染)及垂直传播两种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