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山花黄芩提取物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20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山花黄芩提取物,其中妊娠期添加150 g/t,哺乳期添加500 g/t,试验期为136 d(其中妊娠期115 d,哺乳期21 d),测定母猪繁殖性能指标(窝均产仔数、窝均健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均重、窝均死胎数、窝均木乃伊数、窝均产无效仔数)、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指标(窝均断奶仔猪数、窝均断奶成活率、21日龄断奶窝重、21日龄断奶仔猪均重、哺乳期窝均增重)、母猪采食量指标(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体况指标(母猪分娩背膘厚、母猪断奶背膘厚、背膘损失)、发情指标(断配间隔、断奶7 d发情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窝均健仔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窝重极显著增加(P<0.01),窝均死胎数显著减少(P<0.05);窝均断奶仔猪数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母猪断奶背膘厚均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背膘损失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脂肪酶和脂肪粉对母猪产仔性能、体况及断奶发情间隔的影响。选择妊娠80 d的经产健康新美系长白、大白原种母猪各36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4头长白、4头大白,采用3×3双因子设计,即脂肪酶设0%、0.02%、0.03%三个水平,脂肪粉设0%、1%、2%三个水平。试验从母猪妊娠80 d开始至分娩后结束,其中预饲期5 d。结果:①产仔性能:不同脂肪酶水平对母猪的各项产仔性能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平均初生重、平均初生窝重有随着脂肪酶增加而明显提高的趋势;不同脂肪粉水平对母猪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平均初生重、平均初生窝重影响均不显著,但随脂肪粉增加有提高的趋势。②体况:2%脂肪粉组妊娠背膘增厚显著高于0%脂肪粉组(P<0.05),泌乳期背膘损失最少,断奶发情间隔最短。在泌乳期背膘损失方面,0.03%脂肪酶组表现最理想。③发情间隔:2%脂肪粉组及0.03%脂肪酶组间隔最短。试验表明,炎热的夏季,在日粮中添加2%脂肪粉及0.03%脂肪酶对母猪产仔性能、体况以及断奶发情间隔方面最好。  相似文献   

3.
孙义姗 《猪业科学》2019,36(11):18-21
研究探讨了妊娠109日龄母猪背膘厚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从种猪场收集了846头3~5胎次的经产大白母猪的相关数据。根据妊娠109 d时母猪的背膘厚(≤16,17~18,19~20,21~22,23~24和≥25 mm)分为6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包括窝产仔数、初生窝重和21日龄断奶窝重、分娩胎盘重、胎盘效率和母猪泌乳日采食量。测量与血脂和胎盘脂质浓度相关的参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背膘厚、胎盘脂质和仔猪性能之间的关系。各组间的出生仔猪数、产活仔猪数、寄养仔猪数和断奶仔猪数差异不显著(P 0.05)。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仔猪初生重、断奶重、胎盘效率以及出生体重800 g的仔猪数量和比例与背膘厚呈显著的二次效应(P 0.05)。在泌乳期,母猪的日采食量在妊娠109 d时随背膘厚度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 0.05)。虽然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母猪和脐带血中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均显著升高(P 0.05)。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胎盘脂质浓度也显著增加(P 0.05)。此外,背膘厚和胎盘脂质浓度与体重800 g的仔猪数呈正相关(P 0.01),而与初生重、窝产仔重和断奶仔猪重呈负相关(P 0.01)。综上所述,妊娠末期母猪背膘厚与仔猪出生和断奶体重相关。胎盘异位脂质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能是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母猪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的关系。试验考察了纯种大白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和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对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及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4.5~19.0mm母猪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最重;不同背膘损失母猪对其断奶至发情间隔无显著影响,但背膘损失较多有增加断奶至发情间隔的趋势。结果提示,母猪中等背膘对其繁殖性能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在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不溶性膳食纤维(ISF)对母猪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大肠微生物菌群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ISF在猪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64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第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饲喂添加1% ISF的基础日粮|第Ⅲ组饲喂添加3% ISF的基础日粮|第Ⅳ组饲喂添加5% ISF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配种至断奶结束。试验期间分别称量和测量母猪初始、妊娠107?d、分娩后和断奶后的体重和背膘厚,用于分析母猪体重和背膘厚的变化|记录母猪产子数、产活仔数、死胎数、畸形数、初生重、产程和断奶至发情的间隔时间,用于分析母猪繁殖性能|分别记录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用于计算平均日增重和平均窝增重|分别于每天7:00和14:00观察母猪排便情况,根据粪便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和记录|于母猪产后3?d采集粪便,用于分析大肠微生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3%和5% ISF均可显著降低母猪泌乳期失重和泌乳期背膘损失,提高初生窝均重,缩短产程和断奶至发情间隔(P<0.05),显著降低母猪产前7?d粪便评分及大肠杆菌数量(P<0.05),可显著提高仔猪断奶个体均重、平均日增重、断奶窝均重和平均窝增重(P<0.05)|同时添加1%和3% ISF还可显著降低大肠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结论,在母猪日粮中添加ISF对母猪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大肠微生物菌群及仔猪生长性能均有一定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发现添加3% ISF效果最好。 [关键词]不溶性膳食纤维|母猪|生产性能|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6.
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198头纯种大白母猪为对象,研究分析了大白母猪在配种前和分娩时背膘厚度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下一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白母猪配种前背膘厚度为15.5-20.0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初产大白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度为15.5—20.5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哺乳期间大白母猪背膘没有损失或者损失较少(〈0.5mm)时的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下一胎产活仔数最高,下一胎初生窝重也最重。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次试验研究了在母猪妊娠后期(103d)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鱼油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1和试验2分别选择20头妊娠后期(103d)健康长×大杂交经产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10个重复栏,每栏1头母猪,仔猪21d断奶。试验1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或5%的鱼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鱼油组:1)母猪的失重、背膘损失分别降低了39.13%和15.63%,母猪发情间隔缩短0.3d。2)显著提高了仔猪的育成率(P<0.05)、仔猪的成活率(P=0.12)和21d的平均日增重(P=0.09)。为了进一步探讨鱼油的添加量和脂肪的种类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2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7%猪油或7%的鱼油。结果显示,与添加7%的猪油相比,添加7%的鱼油组:1)显著降低了泌乳期母猪背膘损失(P<0.10),改善了泌乳期母猪体况,并且发情间隔缩短0.3d。2)显著提高了仔猪21d平均日增重(P<0.05)和断奶仔猪育成率(P=0.10),仔猪21日龄窝增重和21d平均个体重分别提高了15.07%和7.45%,但差异不显著。3)对仔猪初生个体重分布和育成率用χ2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添加7%鱼油可显著降低初生体重≤1200g较小仔猪的比例(P<0.05),显著提高初生个体重≤1500g仔猪的育成率(P<0.05),尤其是对初生个体重≤900g弱仔的育成率提高了31%。这表明,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添加鱼油可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育成率,其中鱼油以7%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此文研究分析大白、长白纯种母猪在配种时背膘厚度,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与断奶窝重、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配种时的背膘厚度呈下降趋势,第2胎母猪下降最明显;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2.5~18.0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厚度减少与仔猪断奶窝重关系不明显,当背膘厚度减少3.0~6.0mm时,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5.24±0.46)天。  相似文献   

9.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扬翔公司2017年5月—2018年6月份期间的扬翔1号猪配套系,母本为纯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大白的背膘测定和繁殖记录。利用超声波对母猪妊娠107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分析其对产活仔数、断奶至再配间隔及7 d内发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在107 d时背膘厚度为14.0~16.0mm母猪产活仔数高,其中丹系长白的初生窝重最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在107d背膘厚度17.0~19.0mm时母猪产活仔数高,初生窝重最重。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同样在断奶时背膘厚度维持在为11.0~16.0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断奶背膘厚度美系大白维持在14~16mm,美系长白维持在17~19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该研究说明母猪膘情管理在品系和品种间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品系或者品种合理进行膘情管理和饲喂管理,促使遗传潜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妊娠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妊娠母猪膘情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试验随机选用32头妊娠母猪,用B超活体测定其产前3 d倒数3、4肋骨间、胸腰椎结合处、腰荐椎结合处偏离背中线5~8 cm处背膘厚,并与其窝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仔猪初生重、初生窝重、18日龄断奶重、断奶窝重及断奶后发情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背膘厚度较薄组各项繁殖指标普遍优于背膘厚组,说明保持适当膘情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添加β-CD-半胱胺对母猪繁殖和仔猪生长性能以及母猪妊娠后期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影响。选择30头妊娠85 d的健康长×大杂交经产母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处理1组和处理2组,每组10头母猪,单栏饲养。结果表明:(1)3组母猪的体况评分、第5天和第14天有效乳头数、发情间隔、母猪窝产仔数、活仔数、产弱仔率、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以及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育成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母猪日平均泌乳量、仔猪断奶窝增重和初生重≤1 200 g的仔猪育成率有提高的趋势(P值分别为0.16、0.14和0.09);(2)试验组母猪110 d的IGF-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提高初乳IgG水平73.13%(P>0.05)。在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日粮中连续添加β-CD-半胱胺,可以极显著提高妊娠110 d血清中IGF-Ⅱ的水平,并有提高初生重≤1 200 g的仔猪育成率、母猪泌乳量、仔猪断奶窝增重和初乳IgG水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3.
背膘厚度对约克夏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妊娠母猪不同背膘厚度对其窝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对120头3胎次的约克夏母猪在分娩前进行背膘测定,根据背膘厚度分为薄组(16mm)、适中组(16~22mm)和厚组(22mm)3组,同时记录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死胎率和初生窝重。结果表明,背膘厚度适中组的产仔数11.62头,显著高于背膘厚度薄组产仔数9.83头和厚组9.61头(P0.05);背膘厚度适中组的窝产活仔数为11.62头,显著高于背膘厚度薄组窝产活仔数8.82头和厚组8.00头(P0.05);背膘厚度适中组初生窝重为17.71kg,极显著高于背膘厚度薄组初生窝重14.36kg和厚组12.54kg(P0.01);背膘厚度适中组的死胎数和死胎率分别为0.10头和0.01%均极显著低于背膘厚度薄组和厚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母猪膘情适中对于提高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以及降低死胎数和死胎率有积极作用,在生产中应积极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妊娠母猪膘情使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酵母锌对母猪繁殖能力、体况及断奶发情间隔的影响,选择同一品种(长白×大白)、体重、胎次基本相近、妊娠80 d的健康经产母猪6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添加不同形式的锌源配制试验日粮,保持各组日粮中锌的水平一致。结果表明,不同锌源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方面:随着酵母锌增加,平均初生重、平均初生窝重明显提高,试验组平均初生窝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母猪妊娠后期随着酵母锌添加量增加,背膘增厚、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有升高和降低的趋势,且背膘厚达到显著水平(P0.05);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缩短,但不表现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和胎盘脂质氧化代谢的影响,以探索母猪妊娠期脂肪沉积与繁殖性能的关系。本试验度量了846头经产大白母猪妊娠第109天时的背膘厚度,并分为3组,背膘厚度≤18 mm的为第1组(母猪192头),背膘厚度为19~22 mm的为第2组(母猪265头),背膘厚度≥23 mm的为第3组(母猪389头)。记录母猪分娩后的产仔性能,测定胎盘组织中脂质、氧化产物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尽管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木乃伊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死胎数、初生窝重、初生头重和胎盘效率(P0.05)。其中,第2组的初生头重、初生窝重及胎盘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第2组的死胎数显著低于第1组(P0.05),与第3组差异不显著(P0.05)。值得注意的是,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显著影响每窝初生重≤0.9 kg的仔猪数和每窝初生重≤1.0 kg的仔猪数(P0.05),第3组的每窝初生重≤0.9 kg的仔猪数和每窝初生重≤1.0 kg的仔猪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2)在第3组的胎盘组织中,不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且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3)妊娠末期母猪胎盘组织中ROS水平与总产仔数、初生窝重及胎盘效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MDA水平与总产仔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与产仔性能密切相关。妊娠末期维持背膘厚度在19~22 mm,母猪可获得较高的产仔性能;背膘厚度≤18 mm时,会增加死胎数;而背膘厚度≥23 mm时,会引起胎盘组织中脂质过度沉积,从而加剧胎盘氧化应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对泌乳母猪乳成分、采食量、背膘厚、断奶后发情问隔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预产期、胎次、体况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长白×大约克母猪32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含赖氨酸0.93%、缬氨酸0.84%)、基础日粮+0.10%缬氨酸、基础日粮+0.25%缬氨酸和基础日粮+0.40%缬氨酸.试验期从妊娠107 d到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结果表明:第1天和第14天,添加缬氨酸极显著提高了母猪乳中乳脂、乳蛋白、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的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乳糖的含量(P<0.01),其中试验组2效果最好;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提高了仔猪断奶窝重和断奶窝增重,其中试验组2的这2项指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92%(P<0.05)和22.17%(P<0.05),效果最好;添加缬氨酸对母猪泌乳1~5 d、6~10 d、11~15 d、16~21 d以及全期的采食量、泌乳期背膘厚、断奶后至冉发情的间隔天数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町促进泌乳,改善乳品质,从而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使仔猪获得最大断奶窝重和断奶窝增重的母猪开粮缬氨酸含量为1.09%.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妊娠后期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体况、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背膘厚及体重相近的初产杂交母猪36头,按体况和配种时间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母猪,饲喂营养水平依次为维持需要的1.5、2.0和2.5倍的日粮,母猪妊娠81d时开始试验至母猪分娩结束,试验期33d。结果显示,分娩时Ⅰ组母猪背膘厚显著低于Ⅲ组(P0.05),断奶时各组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母猪泌乳期背膘损失显著低于Ⅲ组(P0.05);Ⅲ组母猪分娩后体重、分娩前体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母猪妊娠81d体重及泌乳期失重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间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及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均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仔猪初生均重、断奶窝重、泌乳期窝增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随营养水平升高,Ⅱ、Ⅲ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催乳素和孕酮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各组尿素氮和葡萄糖含量随营养水平的升高逐渐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Ⅲ组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I组(P0.05);各组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母猪妊娠后期饲喂营养水平为2.0倍维持需要的日粮时可使后备母猪分娩时体况达到标准水平,而饲喂营养水平为2.5倍维持需要的日粮可使母猪产仔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自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繁殖母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猪》2017,(4)
为了验证自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母猪泌乳繁殖性能的应用效果,选择以往繁殖正常的4~6胎次、体型体况相近、生产记录基本一致的大白母猪50头,按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头,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自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0.5%。试验从母猪妊娠85 d开始至断奶后(断奶日龄21 d)发情间隔期10 d结束。全程跟踪测评两组母猪的泌乳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窝产总仔数、21 d断奶个体重与断奶成活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窝产活仔数、初生仔猪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7.25%和18.33%(P0.05),初生窝重提高27.46%(P0.01);21 d断奶窝重较对照组提高17.22%(P0.05)。试验组的总泌乳力与日均泌乳力分别提高17.22%和13.06%(P0.05),初乳中的乳蛋白和乳脂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9.94%和26.83%(P0.05);断奶母猪14 d内发情率和总受胎率分别提高9.22和12.36个百分点(P0.05),母猪断奶后再发情配种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缩短1.54 d(P0.05);试验组哺乳仔猪的腹泻指数下降18.67%(P0.05),皮毛发育状况评分提高3.64%(P0.05)。应用试验表明,该自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一种能改善母猪泌乳繁殖性能和提高哺乳仔猪生长发育的绿色环保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试验分析了台系杜洛克和法系皮特兰母猪1 489窝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皮特兰母猪的分娩胎次、配种情期、妊娠天数、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比杜洛克母猪提高14.02%(P0.01)、7.14%(P0.01)、0.26%(P0.01)、3.61%(P0.01)、42%(P0.01)、3.61%(P0.01)、5.36%(P0.01)、4.95%(P0.01)、3.77%(P0.01)、3.03%(P0.01)。死仔数,皮特兰比杜洛克提高35.09%(P0.05)。春季,皮特兰母猪的配种情期和总产仔数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9.47%(P0.01)、4.55%(P0.05)。夏季,分娩胎次和总产仔数皮特兰分别比杜洛克提高24.61%(P0.01)、4.98%(P0.05)。秋季,皮特兰的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比杜洛克提高6.61%(P0.01)、6.61%(P0.01)、7.89%(P0.01)、7.04%(P0.01)、4.49%(P0.05)、4.51%(P0.05)。冬季,皮特兰母猪的分娩胎次、妊娠天数、总产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和哺乳成活率分别比杜洛克母猪提高24.80%(P0.01)、0.49%(P0.01)、5.14%(P0.05)、5.95%(P0.05)、4.70%(P0.05)、1.76%(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