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新型兽医人才培养要求。以《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为例,对云南农业大学2届学生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结果表明,案例教学能显著地提高期末卷面成绩,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较高,案例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现场认知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效果,为课程案例库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案例教学在兽医专业主体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了探讨提高兽医产科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方法,推动案例教学在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更加广泛的应用,从案例教学的概念入手,结合《兽医产科学》课程的特点,对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我国兽医产科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兽医产科学》课程是研究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和繁殖疾病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兽医产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减轻学生翻阅教材和资料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对目前《兽医产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方法2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问题导向性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导向性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兽医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母犬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为内容,以母犬子宫积液为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结果表明,PBL联合CBL能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兽医产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临床常见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兽医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兽医产科学是研究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和繁殖疾病的临床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文阐述了在兽医产科学教学中实施病例分析教学法的必要性,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兽医产科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步骤,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兽医产科学教学中的的应用效果,为兽医产科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兽医寄生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兽医寄生虫学教学质量,笔者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表明:案例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值得在兽医专业其他课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农科建设对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畜牧兽医高等教育在新农科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地位,针对安徽科技学院《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该文主要探讨OBE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笔者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兽医产科学》的课程特点、学生学习与教学情况、行业最新需求特点、兽医产科疾病诊疗的相关新技术,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与评价模式等进行全面改革,以期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提升,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家禽营养与饲料教学为例,旨在探讨在《饲料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效果以及优劣势。首先分析了当前《饲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局限性,然后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饲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最后评估了案例教学法的教育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禽饲料行业的前沿技术、实时同行业紧密联系,并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因此,在《饲料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动物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与案例教学法(C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设置对照组,课后考查并分析学生随堂考试和期末理论考试试卷成绩、学生的自评效果问卷及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结果表明:采用PBL+CBL教学法教学的学生期末试卷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学生自评效果各项指标及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也均优于对照组。说明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改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动物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将PBL教学法应用在家畜传染病课程实习中,按照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结果证明,PBL教学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1)《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畜牧与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兽医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MHK成绩的高低,是否会影响动物医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以2015级97名参加过MHK考试的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他们的MHK成绩和兽医产科学成绩,用GraphPadPrism6进行制图和统计。最终97名学生中MHK考试获得四级甲等的学生占20%,四级乙等占25%,三级甲等占32%,三级乙等占20%,不入级的学生占3%;获得四级甲等的学生兽医产科学平均分为83.47,四级乙等为79.08,三级甲等为74.48,三级乙等为70.94,不入级的学生为56.66。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学生兽医产科学成绩存在显著差异,MHK等级越高,兽医产科学平均分越高,两者具有相关性。说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越好,专业课成绩也越高,因此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兽医内科学是兽医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掌握兽医内科学理论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掌握兽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临床诊疗能力是当前我国兽医内科学教学工作者的探索重点,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兽医内科学理论增长及技术革新的要求。病案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兽医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根据对该课程教学的体会,阐述病案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旨在为提高兽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羊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生产方向类课程。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实践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及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入手,对《羊生产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通过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羊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培育适应现代养羊生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打下了教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动物生产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将《动物生产学》的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相互融合,设计不同教学专题,以设计好的专题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并结合多媒体及《动物生产学》教学网站,改革了《动物生产学》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为了提高本科生《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参与式”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内容、课堂讨论和教学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参与式”教学法改革和探索,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猪生产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综述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历程,以期为构建满足社会需求的《猪生产学》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兽医诊断学是兽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涵盖了许多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以及放射学诊断等操作技能。为了加强学生临床诊断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兽医人才,结合目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对教学大纲进行改善和调整,探讨兽医诊断学课程以临床病例落实理论教学,科学研发引领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学科。为提高教学质量,积极配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在兽医流行病学教学中采用了PBL、TBL、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创新与团队意识,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兽医专业英语》是农业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课,本文以天津农学院《兽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多角度分析了《兽医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卓越兽医新才为目标,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提出改革举措,以期为提高农林高校《兽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gram used in a histology course with first-year students in the first term of their studies in the Facul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at Huanghuai University, China. Eighty stud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sections (n=40/section). Students in one section were taught using a hybrid case-based and lecture style (experimental section) and the second section was taught using a traditional teaching style (control section). To assess achievement, examinations were administered at the end of every textbook chapter and a final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To determine students' attitude to the teaching styles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t the end of the term. Results showed that students preferred the experimental style. In the experimental section, student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section both in the chapter and the final examinations (p<.05).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se-based and lecture style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hist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