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物胃肠道菌群组成对宿主健康和生产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对胃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全面认识对于动物健康养殖和畜牧发展至关重要。为更深层次地了解动物胃肠道菌群组成及其功能,需要对胃肠道菌群开展准确、快速、高通量的检测。研究就影响动物胃肠道菌群组成的因素以及一些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饲料工业》2019,(6):35-43
运用高通量测序方式,对两种模式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消化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与环境菌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黄鱼幼鱼消化道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工厂化养殖大黄鱼消化道优势菌属组成比较稳定,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优势菌属中,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乳杆菌属、弧菌属(Vibrio)等18个物种为两种模式养殖大黄鱼消化道的共有优势菌属;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Escherich-ia_Shigella为主要差异菌属(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饵料中菌群对消化道菌群影响较大。并且,在菌群基因参与功能方面,两种模式下幼鱼消化道菌群基因参与的主要功能相似,但工厂化养殖幼鱼消化道菌群基因参与这些功能的基因丰度高于网箱养殖的,这可能是对幼鱼的生长代谢在环境胁迫中的一种补偿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大黄鱼幼鱼消化道功能菌群的筛选与菌群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原理、步骤、优点以及变性梯度凝胶电脉的不是及解决方法。对变性梯度凝胶电脉在环境微生物,动物肠道的多样性及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及前景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指出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原理、步骤、优点以及变性梯度凝胶电脉的不是及解决方法.对变性梯度凝胶电脉在环境微生物,动物肠道的多样性及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及前景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指出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菌群对维持消化道机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消化道菌群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种,即微生物方法(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分析),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分离培养仍然是基本和广泛使用的方法,但只能够检测生长在培养基上的细菌。对于整个消化道的微生物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还有赖于基因分析方法。因此,这两种方法结合将成为了解消化道细菌的生态系统的关键。论文综述了消化道菌群的种类、分布、作用和研究方法,为消化道菌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梅花鹿肠道细菌菌群多样性PCR-DGGE分析方法,并分析鹿肠道细菌菌群结构和菌群多样性,试验抽提了采自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左家校区的梅花鹿肠道菌群样本DNA,使用细菌原核通用引物F357-GC和R518进行PCR扩增,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与DNA测序技术对所得到的目的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肠道内可检出多个相似菌种,PCR-DGGE分析方法可用于梅花鹿肠道菌群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彭娜  彭先启  乐敏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12):2942-2953
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的微生物约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这限制了人们对99%未知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而研究表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未能被纯培养的微生物才是未知微生物的主体。微生物培养组学探索利用多种培养条件和长时间的培养,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可以大规模鉴定各种微生物,同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对未知微生物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在反刍动物胃肠道、禽类盲肠及家畜鼻腔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将动物体内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领域的可行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尽管该培养组学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方面,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的互补已经逐渐成为发展兽医微生物学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动物的“隐藏免疫器官”,不仅能参与宿主代谢还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者主要介绍了培养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时各自的优、缺点。培养组学是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培养条件进行微生物培养,再辅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建立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融为一体。该方法在挖掘“新微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发现、找到并获得的优势;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可定制分离目标菌株进行验证,并能通过丰富注释清楚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此外,分析了培养组学分别在家禽肠道、猪肠道、反刍动物肠道等动物肠道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环境条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如人类接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物种不同性别肠道菌群的差异,以期为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肠道菌群是由所有定殖在猪肠道里的大量细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构成的集合。已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以及猪重要经济性状都与肠道菌群有关。目前,肠道菌群研究使用较多的技术是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但这些技术并不能了解具体菌株的实际功能和生理特性。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肠道细菌的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培养条件的多样性分离培养出了更多的肠道细菌类别,这对促进肠道菌群在菌株水平的研究以及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猪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培养组学发展、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展望,为后续猪肠道菌群菌株的功能和影响表型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菌群的相对稳定对动物健康和营养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准确检测一直是生物技术的难点之一。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动物胃肠道菌群及其作用机制,需要开展对动物胃肠道菌群的准确、快速、大通量的检测。为此,新一代的测序技术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文章就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产生与作用、不同测序平台的特点,以及在动物胃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是2种在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特征方面非常相似的细胞内寄生性原虫,二者引起的疾病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开发和筛选高效、低毒的抗弓形虫和新孢子虫药物一直是抗原虫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药物筛选包括体外筛选和体内筛选,体外筛选的结果是进行体内筛选的依据和基础。对抗弓形虫和新孢子虫药物的体外筛选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更加高效的抗弓形虫和新孢子虫药物体外筛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地出现了一种羊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最终诊断为羊附红细胞体病。为给羊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ovis,M. ovis)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参考支原体培养基,进行配方改良,对M. ovis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实验室自制ZP-S-BS培养基,48 h更换半量培养基,37 ℃培养效果最佳。感染M. ovis红细胞用ZP-S-BS培养能维持长时间存活状态,洗脱的M. ovis用ZP-S-BS培养仍可连续培养260 d,且能缓慢增殖。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认识和系统评价太子参提取物在细胞水平上的安全性与抗氧化活性,根据PICOS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循证统计分析,共纳入11篇文献18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82。Meta分析显示:太子参试验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SMD=0.22,95% CI(-0.22,0.66),P=0.219>0.05];太子参提取物可显著提高体外试验细胞存活率[SMD=0.96,95% CI(0.15,1.77),P<0.05]和极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SMD=-2.38,95% CI(-3.21,-1.54),P<0.01],并且极显著提升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SMD=1.65,95% CI(0.97,2.32),P<0.01]和极显著降低胞内丙二醛(MDA)含量[SMD=-1.99,95% CI(-2.68,-1.29),P<0.01];对抑制体外红细胞溶血的系统描述结果为阳性,敏感分析结果稳健,发表偏倚弱。基于现有文献显示:太子参提取物在细胞水平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家畜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借助显微镜观察动物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学习其相关功能的学科。为了提高家畜组织胚胎学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改革家畜组织胚胎学教学模式十分重要。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家畜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家畜组织胚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T-2毒素和HT-2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2毒素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真菌毒素,HT-2毒素为T-2毒素在体内与体外最为主要的代谢产物,二者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对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二者常见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T-2毒素和HT-2毒素检测方法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究山豆根多糖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感染小鼠体内外炎性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PCV2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用不同浓度(100、200、400 μg/mL)的山豆根多糖作用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分泌IL-1β、IL-8、MCP-1水平和细胞内COX-1活性;利用PCV2体内感染昆明种小鼠建立氧化胁迫模型后,腹腔注射低、中、高浓度[100、200、400 mg/(kg·BW)]的山豆根多糖,应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脾脏、肺脏组织和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8、MCP-1分泌水平和COX-1活性。结果显示,与PCV2感染模型细胞相比,经不同浓度山豆根多糖处理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IL-8、MCP-1水平和细胞内COX-1活性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400 μg/mL的山豆根多糖作用最佳(P<0.01);利用不同浓度的山豆根多糖腹腔注射PCV2感染小鼠后,均能抑制PCV2感染小鼠的脾脏、肺脏组织和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8、MCP-1分泌水平和COX-1的活性,其中,高浓度[400 mg/(kg·BW)]的山豆根多糖作用最佳(P<0.01)。综上提示,山豆根多糖能够抑制PCV2感染小鼠炎性因子分泌,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谷胱甘肽(GSH)对犬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采用按摩法采集5只杂种土犬的精液,离心去精清后,在冷冻液中分别加入0.5、1.0、1.5、2.0、2.5 mmol/L的GSH,制成0.25 mL的冻精进行冷冻保存,以不添加GSH的处理组作为对照组。解冻后在含有5% CO2的空气、37 ℃、相对饱和湿度条件下孵育10 h,分别在孵育0、2、4、6、8、10 h时检查精子活力。结果显示:冻融后0 h,0.5、1.0 mmol/L GSH处理组的精子活力较高,分别为0.36和0.38,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2.0、2.5 mmol/L处理组,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 mmol/L处理组的精子顶体完整率最高,为85.10%,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同时,其精子畸形率最低,为23.00%,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冻融后体外孵育2、4 h时,0.5、1.0 mmol/L处理组的精子活力均较高,其中,0.5 mmol/L处理组在体外孵育4 h时,其精子活力仍可达到0.30;孵育6 h时,1.0 mmol/L处理组精子活力最高,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2.0、2.5 mmol/L处理组;孵育8 h时,各GSH处理组的精子活力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孵育至10 h时,各GSH处理组的精子活力较其他孵育时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检测到对照组中有呈直线运动的精子。综上提示,在犬精液冷冻液中添加0.5~1.0 mmol/L的GSH能够显著提高冻融后的精子质量和体外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干苹果渣替代精料补充料中部分能量饲料对西门塔尔育肥牛瘤胃体外产气量、发酵参数、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0、4%、8%、12%、16%干苹果渣替代肉牛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应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各组日粮体外发酵0~72 h的产气量;体外产气试验结束后,测定瘤胃液的发酵参数;体外发酵48 h测定人工瘤胃液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利用4%、8%、12%干苹果渣替代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测定饲喂不同替代比例日粮育肥牛的增重指标。[结果] 4%干苹果渣组总产气量显著(P<0.05)高于8%和16%干苹果渣组,各组样品产气主要集中在4~24 h,36~72 h产气量趋于平稳。产气后各组pH值均在正常范围;8%干苹果渣组氨态氮浓度显著(P<0.05)高于12%和16%干苹果渣组;4%和8%干苹果渣组的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对照组的干物质、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8%干苹果渣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育肥牛的试验期间总增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4%干苹果渣替代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可提高西门塔尔育肥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4%和8%干苹果渣替代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可提高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粮消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某养殖场犊牛腹泻的致病菌,为选择敏感药物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无菌采集腹泻犊牛肛拭子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致病性试验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肛拭子经培养后的菌落形态一致,经表型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鉴定确定分离菌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型引物鉴定分离菌株为ETEC型;且分离菌株可致小鼠死亡;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四环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21种药物表现为耐药,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克林霉素、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等10种药物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头孢西丁、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及呋喃妥因4种药物表现为敏感。[结论] 该养殖场的犊牛腹泻是由大肠杆菌ETEC型所致,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使用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20.
五倍子能预防鱼类烂鳃病,但作用剂量不明确。为探明五倍子的推荐使用剂量,该研究从体内、体外两方面考查了不同剂量五倍子对病原菌抑制效果和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五倍子对草鱼烂鳃病预防效果的影响。将五倍子煎液以40、60、80、100 mg/kg剂量加入Shieh琼脂选择培养基,涂布柱状黄杆菌,培养72 h并计数,计算抑菌率;选择健康的草鱼幼鱼240尾,分为4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1%、2%、4%五倍子进行投喂,用柱状黄杆菌悬液向鱼缸连续泼洒3 d攻毒,饲养56 d后测定血清、肠、肝胰脏溶菌酶活力及血清补体C3、IgM含量。结果表明,80~100 mg/kg的五倍子抑菌效果明显,100 mg/kg能完全抑菌;2%五倍子剂量组肝胰脏溶菌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因此,五倍子在草鱼饲料中推荐添加剂量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